(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 计算存货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或: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 计算存货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或: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实例:上例资料。 计算如下: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000+11400)÷(200+1000) 11.17(元)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1100×11.17=12287(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2000+11400-12287=113(元) 大优缺点 优点:简化了存货计价工作。 缺点:平时不能提供发出存货成本资料,存 货成本与现行成本有差距,当物价上涨时,加权 平均成本将会小于现行成本,当物价下降时,加 权平均成本则会超过现行成本
★实例:上例资料。 计算如下: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000+11400)÷(200+1000) =11.17(元)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1100×11.17=12287(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2000+11400-12287=1113(元) ★ 优缺点 优点:简化了存货计价工作。 缺点:平时不能提供发出存货成本资料,存 货成本与现行成本有差距,当物价上涨时,加权 平均成本将会小于现行成本,当物价下降时,加 权平均成本则会超过现行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每次收入存货后,以每次收入存货前的 结存数量和该次收入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存货 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次收入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十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本次收入前结存存货数量十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每次收入存货后,以每次收入存货前的 结存数量和该次收入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存货 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本次收入前结存存货数 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次收入前结存存货实 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 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实例:上例资料 计算如下: 8日购货后 移动平均单位成本=(2000+6600)÷(200+600) =10.75(元) 12日:发出存货成本=700×10.75=7525(元) 结存存货成本=100×10.75=1075(元) 22日购货后: 移动平均单位成本=(1075+4800)÷(100+400) =11.75(元) 25日:发出存货成本=400×11.75=4700(元) 结存存货成本=100×11.75=1175(元)
★实例:上例资料。 计算如下: 8日购货后: 移动平均单位成本=(2000+6600)÷(200+600) =10.75(元) 12日:发出存货成本=700×10.75=7525(元) 结存存货成本=100×10.75=1075(元) 22日购货后: 移动平均单位成本=(1075+4800)÷(100+400) =11.75(元) 25日:发出存货成本=400×11.75=4700(元) 结存存货成本=100×11.75=1175(元)
★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随时可计算提供发出存货成本 缺点:每收入一批存货都需要重新计算 次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大;存货价值与现 行成本相比,有一定差距
★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随时可计算提供发出存货成本。 缺点:每收入一批存货都需要重新计算一 次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大;存货价值与现 行成本相比,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