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 1、没有真正读懂原文。 2、不懂得把译文代入原文检验。 3、对“给分点”心中无数。 4、文化常识尚欠缺
主要原因: 1、没有真正读懂原文。 2、不懂得把译文代入原文检验。 3、对“给分点”心中无数。 4、文化常识尚欠缺
一般来说翻译时: 首先注意重要的实词 其军帅怒责不而专献金 。世祖 闻之,大怒,执帅将系之,以勋旧 (07) 其次是词类活用;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 不厌也。陛下焉富),焉D!(06年) (均为使动用法,使.·富贵、使.贫穷)
一般来说翻译时: 首先注意重要的实词; 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 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07) 其次是词类活用;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 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06年) (均为使动用法,使……富贵、使……贫穷)
再次是文言虚词: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鳇食不厌也 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资臣!(06年) 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 杰日:“无以易卿者。(07年 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 以为至行所感云。(08年)
再次是文言虚词: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06年) 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 杰曰:“无以易卿者。 (07年) 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 以为至行所感云。 (08年)
最后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译出语气。 陈人欲战,蛮奴搞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 众皆散走。(08辽宁) 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 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最后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译出语气。 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 众皆散走。 (08辽宁) 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 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全国其他省市08年(18套)不同情况: 天津卷“3句8分”、湖北、江西“3句10分”,湖 南、江苏“3句9分″,浙江卷、广东B卷“2句5分断 句3分”,重庆“断句2分翻译8分”,上海“2句6分” 福建卷另选文段 2009展望】 (1)2个翻译句,5+5(08年为“4+6”)赋分(也可能3个)。 (2)考查点主要落在:重要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 (3)另选文段翻译的可能性不大。(08年福建) (4)考“给短文断句”的可能性不大。(08年北京卷、重庆 广东、浙江
【2009展望】 (1)2个翻译句,5+5(08年为“4+6”)赋分(也可能3个)。 (2)考查点主要落在:重要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 (3)另选文段翻译的可能性不大。(08年福建) (4)考“给短文断句”的可能性不大。(08年北京卷、重庆、 广东、浙江) 全国其他省市08年(18套)不同情况: 天津卷“3句8分”、湖北、江西“3句10分”,湖 南、江苏“3句9分”,浙江卷、广东B卷“2句5分+断 句3分”,重庆“断句2分翻译8分”,上海“2句6分” , 福建卷另选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