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2016年3月15日上午9:00-1130 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 古往今来的治国 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囯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 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 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 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 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日“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 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 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 (见《管子·侈靡》 “问日: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 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 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 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 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 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 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 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 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 如何改进技术之类 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郛沫若《侈靡篇的研究》, 发表于《历史研究》1954年 第3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 靡之,贫者为之”。就是说, 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 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 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 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 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撩然 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 国君——“其侈逼上”,《史
考试时间:2016 年 3 月 15 日上午 9:00 一 11:30 四川省内江市 2016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 古往今来的治国 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 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 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 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 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日“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 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 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 (见《管子·侈靡》: “问日: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 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 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 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 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 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 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 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 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 如何改进技术之类 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 发表于《历史研究》1954 年 第 3 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 靡之,贫者为之”。就是说, 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 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 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 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 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撩然 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 国君——“其侈逼上”,《史
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 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 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 自己的享乐。在《管子·乘马 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 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 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 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 修筑官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 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 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 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 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 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 经济学家杨联陛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 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 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改动)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认为,治理国家时不能过分节俭。过分节俭就会导致金价低,金价低 就会导致事业 不好办。 B.管仲本人有丰厚的收入,有追求享受的条件。这收入来源于国君的赏赐, 这使他的财富 可与齐国国库相比拟。 C.管仲提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为了促进就业,国家应该大兴土木,大搞 建筑,从而实现经 济平衡。 D.鼓励消费,倡导奢侈是古代政治家管仲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在古往今来 的政治家中绝 无仅有。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有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这是管仲提倡奢侈的实 际意图,但这 种观点迷惑了后人,使后人不能准确理解管仲的主张。 B.历史学家郭沫若反对消极赈济,主张通过积极消费来促进全面就业,实现 经济复苏,为达 此目的,他不惜提倡厚葬。 C.通过固定投资来救灾纾困,这是我国古代政治家管仲的卓越的经济思想 两千多年后西 方人才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复苏经济
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 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 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 自己的享乐。在《管子·乘马 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 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 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 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 修筑官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 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 学习到手,以 1929 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 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 :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 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 经济学家杨联陛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 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 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认为,治理国家时不能过分节俭。过分节俭就会导致金价低,金价低 就会导致事业 不好办。 B.管仲本人有丰厚的收入,有追求享受的条件。这收入来源于国君的赏赐, 这使他的财富 可与齐国国库相比拟。 C.管仲提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为了促进就业,国家应该大兴土木,大搞 建筑,从而实现经 济平衡。 D.鼓励消费,倡导奢侈是古代政治家管仲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在古往今来 的政治家中绝 无仅有。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有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这是管仲提倡奢侈的实 际意图,但这 种观点迷惑了后人,使后人不能准确理解管仲的主张。 B.历史学家郭沫若反对消极赈济,主张通过积极消费来促进全面就业,实现 经济复苏,为达 此目的,他不惜提倡厚葬。 C.通过固定投资来救灾纾困,这是我国古代政治家管仲的卓越的经济思想, 两千多年后西 方人才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复苏经济
D.管仲提倡奢侈,反对节俭,其奢侈生活的程度可以和国君相比。当时许多 人都以他为榜 样,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奢靡之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管仲提出的奢侈消费,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而不应该一味肯定或否 定,要根据社会 的具体现实来评定 B.管仲重视商业流通,反对抑制商业发展。为此,他大力提倡奢侈豪华的生 活。他这样做 主要是为了刺激生产,不一定是为了炫富。 C.资料显示,当今世界上60%的奢侈品都被中国人购买了,根据管仲的观点 可以得出这样 的结论:中国人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D.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基本建设,纾解了 四千万失业者的洪 流,这与管仲的经济思想相吻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温子升,字鹏举,自云太原人,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子升初受 学于崔灵恩、刘 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① 贱客,在马坊教诸奴 子书。作《侯山祠堂碑文》,堂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日:“顷见温 生。”渊怪问之,景日 “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 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 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 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搴谓 人日:“朝来靡旗 乱辙者,皆子升逐北。”逐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文笔皆子升为 忧去任,服阕,还为 朝请, 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 是才名转盛。黄门郎 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日:“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 见羁执还京李楷②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徳自是无复官情‘闭门读书 厉精不已。 萧衍④使张皋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外。衍称之日:“曹植、陆机复生于 北土。恨我辞人,数 穷百六。”阳夏太守傅标使吐谷浑,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是子升文也。济 阴王晖业尝云
D.管仲提倡奢侈,反对节俭,其奢侈生活的程度可以和国君相比。当时许多 人都以他为榜 样,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奢靡之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管仲提出的奢侈消费,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而不应该一味肯定或否 定,要根据社会 的具体现实来评定。 B.管仲重视商业流通,反对抑制商业发展。为此,他大力提倡奢侈豪华的生 活。他这样做 主要是为了刺激生产,不一定是为了炫富。 C.资料显示,当今世界上 60%的奢侈品都被中国人购买了,根据管仲的观点 可以得出这样 的结论:中国人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D.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基本建设,纾解了 四千万失业者的洪 流,这与管仲的经济思想相吻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温子升,字鹏举,自云太原人,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子升初受 学于崔灵恩、刘 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① 贱客,在马坊教诸奴 子书。作《侯山祠堂碑文》,堂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日:“顷见温 生。”渊怪问之,景日: “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 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 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 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搴谓 人日:“朝来靡旗 乱辙者,皆子升逐北。”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 忧去任,服阕,还为 朝请, 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 是才名转盛。黄门郎 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日:“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 见羁执还京李楷②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复官情‘闭门读书 厉精不已。 萧衍④使张皋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外。衍称之日:“曹植、陆机复生于 北土。恨我辞人,数 穷百六。”阳夏太守傅标使吐谷浑,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是子升文也。济 阴王晖业尝云:
“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 任吐沈。”杨遵彦作 《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 彬彬有德素。齐文 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升前为中书郎,常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 不修容止。谓 人日:“诗章易作,逋峭难为。” 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竟,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事故之际, 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 败。又撰《永安记》三卷。无子 (节选自《魏书·温子升传》,有改动) 注⑩①广阳王渊:元渊,广阳王。后文“东平王匡”,元匡,东平王;“济阴 王晖业”,元晖 业,济阴王。②李楷,字夷甫。③萧衍: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 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B.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 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C.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 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D.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 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是尚书省中分掌各司事务的高级官员.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等, 属员外级。 B.字是男子18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所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谦称自己称 名,尊称他人称字。 C.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代表流派有儒、道等,也可 用来代指百家著作。 D.熙平,年号。年号是古代纪年方式之一,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 “熙平”属后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子升学业有成。他勤学好读,博览百家,工诗善文;早年为广阳王元渊 的下等宾客,后 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东平王元匡等试选御史,温子升中选,始得良机。 B.温子升形象独异。他看似恬静,与人无争,言而有物,不妄毁誉,实则城 府极深;先致力功 成名就,后又无为官之愿}认为诗章易作而行为不羁难为
“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 任吐沈。”杨遵彦作 《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 彬彬有德素。齐文 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升前为中书郎,常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 不修容止。谓 人日:“诗章易作,逋峭难为。” 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事故之际, 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 败。又撰《永安记》三卷。无子。 (节选自《魏书·温子升传》,有改动) [注]①广阳王渊:元渊,广阳王。后文“东平王匡”,元匡,东平王;“济阴 王晖业”,元晖 业,济阴王。②李楷,字夷甫。③萧衍: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 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B.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 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C.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 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D.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 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郎中是尚书省中分掌各司事务的高级官员.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等, 属员外级。 B.字是男子 18 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所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谦称自己称 名,尊称他人称字。 C.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代表流派有儒、道等,也可 用来代指百家著作。 D.熙平,年号。年号是古代纪年方式之一,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 “熙平”属后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温子升学业有成。他勤学好读,博览百家,工诗善文;早年为广阳王元渊 的下等宾客,后 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东平王元匡等试选御史,温子升中选,始得良机。 B.温子升形象独异。他看似恬静,与人无争,言而有物,不妄毁誉,实则城 府极深;先致力功 成名就,后又无为官之愿}认为诗章易作而行为不羁难为
C.温子升德才兼优。杨遵彦《文德论》称赞文人中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 升等人有美德素 养;温子升也在齐文襄王面前自荐,并担任了大将军府咨议参军。 D.温子升文名卓著。济阴王元晖业赞扬他的诗文已超过了谢灵运、沈约等人 其作品传至 梁朝,梁武帝萧衍大加赞赏,让人模仿其文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5分) (2)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战城南 《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鸟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①!野死谅不葬, 腐肉安能去子 迷!”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呜。梁筑室⑦,何以南,何 以北?禾黍不获君 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豪:通“嚎”。②梁筑室:梁,桥梁;室,房屋。桥梁上筑房屋, 严重阻碍交通 8.两首诗都写到了“水”,但写法和作用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6分) 9.两首诗同题为“战城南”,但描写的重点、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 要分析。(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两句, 从反面分析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杜甫《登高》中“ ”一联,描述了诗 人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的境况。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 净尽的两句 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 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飞贼
C.温子升德才兼优。杨遵彦《文德论》称赞文人中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 升等人有美德素 养;温子升也在齐文襄王面前自荐,并担任了大将军府咨议参军。 D.温子升文名卓著。济阴王元晖业赞扬他的诗文已超过了谢灵运、沈约等人; 其作品传至 梁朝,梁武帝萧衍大加赞赏,让人模仿其文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5 分) (2)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8 -9 题。 战城南 《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鸟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①!野死谅不葬, 腐肉安能去子 迷!”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呜。梁筑室⑦,何以南,何 以北?禾黍不获君 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豪:通“嚎”。②梁筑室:梁,桥梁;室,房屋。桥梁上筑房屋, 严重阻碍交通。 8.两首诗都写到了“水”,但写法和作用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6 分) ’ 9.两首诗同题为“战城南”,但描写的重点、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 要分析。(5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 从反面分析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杜甫《登高》中“__ __”一联,描述了诗 人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的境况。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 净尽的两句 是:“ ____,____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 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飞 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