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优秀教案 参赛作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志趣 课型:综合实践课 课时:2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5月24日 作者:王士亚 单位:枣庄23中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课 题: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志趣 课 型: 综合实践课 课 时: 2 课时 上课时间: 2013 年 5 月 24 日 作 者: 王士亚 单 位: 枣庄 23 中学 市 优 秀 教 案 参赛作品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一—《志趣》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120-122页,初步感知志趣 【教学准备】 剧本写作知识介绍、真诚作文例子介绍、朗诵会和剧本表演评分表 【教材分析】 “志趣”,是就文章主题的思想意蕴的美好、悲壮、崇高……而形成的心灵 震撼力与感化力来说的。往往给予人的是一种悲剧感。本单元的文章,就在于使 我们重新感受到这种诗意情怀和人文理想,陶冶自身的心性,升华情感和境界, 使我们也做一个有信念、信仰的人,使我们有朝一日也能写出充溢着美好志趣的 文章。如,教材中的《狱中书简》、《绞刑架下的报告》、《囚歌》,都是令人感动、 使人灵魂净化的悲歌。也有对真、善、美的正面的颂扬,让人感受到文章中所表 现的人格、情感、理想、信念等的高尚。 【相关课程标准】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 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 和组织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什么是“志趣”,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从学会真诚为文开 始 2.了解文章的优劣,主要不在于词语的修饰,而在于言语主体良好的言语人 格、思想修养的贯注。 3.懂得文章品位的崇高是思想的崇高,须从提升思想境界入手,不是人为的 作假、拔高。 【评价任务】 1.通过口语交际、朗诵会、设计剧本及表演体会经典文章的志趣 2.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 3.学会真诚为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志趣之美 从《狱中书简》中,我们被罗莎温柔而刚毅的诗一般的抒情所感染: 从《绞刑架下的报告》中,我们被作者从容淡定、坚不可摧的意志所感动 从《牛虻就义》中,我们被牛虻藐视死亡,压倒、嘲弄敌人的大幽默所征服 从《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中,我们被革命先驱的气薄云天的 豪迈气概所震撼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志趣》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120-122 页,初步感知志趣。 【教学准备】 剧本写作知识介绍、真诚作文例子介绍、朗诵会和剧本表演评分表…… 【教材分析】 “志趣”,是就文章主题的思想意蕴的美好、悲壮、崇高……而形成的心灵 震撼力与感化力来说的。往往给予人的是一种悲剧感。本单元的文章,就在于使 我们重新感受到这种诗意情怀和人文理想,陶冶自身的心性,升华情感和境界, 使我们也做一个有信念、信仰的人,使我们有朝一日也能写出充溢着美好志趣的 文章。如,教材中的《狱中书简》、《绞刑架下的报告》、《囚歌》,都是令人感动、 使人灵魂净化的悲歌。也有对真、善、美的正面的颂扬,让人感受到文章中所表 现的人格、情感、理想、信念等的高尚。 【相关课程标准】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 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 和组织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什么是“志趣”,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从学会真诚为文开 始。 2.了解文章的优劣,主要不在于词语的修饰,而在于言语主体良好的言语人 格、思想修养的贯注。 3.懂得文章品位的崇高是思想的崇高,须从提升思想境界入手,不是人为的 作假、拔高。 【评价任务】 1.通过口语交际、朗诵会、设计剧本及表演体会经典文章的志趣。 2.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 3.学会真诚为文。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志趣之美 从《狱中书简》中,我们被罗莎温柔而刚毅的诗一般的抒情所感染; 从《绞刑架下的报告》中,我们被作者从容淡定、坚不可摧的意志所感动; 从《牛虻就义》中,我们被牛虻藐视死亡,压倒、嘲弄敌人的大幽默所征服; 从《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中,我们被革命先驱的气薄云天的 豪迈气概所震撼
这些课文中所表现的志向、理想,美好、高远、崇髙,充满了乐观、昂扬、 向上、自我牺牲的精神,带给人们心灵的震动与感化,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 的“志趣”。 、探寻志趣之美。 第一步:点志趣之美 教师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几篇文章,找出这些仁人志士的共同点是什么? 小组内交流,然后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看谁谈的到位。 学生组内交流之后展示。教师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口头表扬 ★学生1: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都有伟大的人生目标,并能为之而努力 奋斗。 ★学生2:他们的意志力都像钢铁一样坚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 屈服。 ★学生3:他们具有美丽的情怀和高尚人格 师小结:大家说得挺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情、真信念的流露与表 达,因此,读来没有半点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所表现出来是种信 念之美、信仰之光,是崇高的精神境界闪射出的生命光彩。这就是本单元 课文中的志趣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单元的文章,使学生重新感受到这种诗意情 怀和人文理想,陶冶自身的心性,升华情感和境界,真正懂得文章中的志 趣之美表现在哪里,同时也教育学生做一个有信念、信仰的人,让学生有 朝一日也能写出充溢着美好志趣的文章。 第二步:说志趣之美 读一读下面这首诗,说说所表现了的志趣是什么?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同学讨论分析、交流展示。 教师小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一个革命者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闪烁于诗的字里行 间。志趣就是作者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对同志的期盼和对革命 事业的坚定信心,为了人民,为了革命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确志趣是什么,感受志 趣之美的真正涵义,一定是指那些鼓舞人心,激励人上进的东西。能起到 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境界的作用
这些课文中所表现的志向、理想,美好、高远、崇高,充满了乐观、昂扬、 向上、自我牺牲的精神,带给人们心灵的震动与感化,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 的“志趣”。 二、探寻志趣之美。 第一步:点志趣之美 教师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几篇文章,找出这些仁人志士的共同点是什么 ? 小组内交流,然后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看谁谈的到位。 学生组内交流之后展示。教师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口头表扬。 ★学生 1: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都有伟大的人生目标,并能为之而努力 奋斗。 ★学生 2:他们的意志力都像钢铁一样坚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 屈服。 ★学生 3:他们具有美丽的情怀和高尚人格。 师小结:大家说得挺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情、真信念的流露与表 达,因此,读来没有半点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所表现出来是种信 念之美、信仰之光,是崇高的精神境界闪射出的生命光彩。这就是本单元 课文中的志趣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单元的文章,使学生重新感受到这种诗意情 怀和人文理想,陶冶自身的心性,升华情感和境界,真正懂得文章中的志 趣之美表现在哪里,同时也教育学生做一个有信念、信仰的人,让学生有 朝一日也能写出充溢着美好志趣的文章。 第二步:说志趣之美 读一读下面这首诗,说说所表现了的志趣是什么?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同学讨论分析、交流展示。 教师小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一个革命者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闪烁于诗的字里行 间。志趣就是作者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对同志的期盼和对革命 事业的坚定信心,为了人民,为了革命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确志趣是什么,感受志 趣之美的真正涵义,一定是指那些鼓舞人心,激励人上进的东西。能起到 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境界的作用
、感悟志趣之美 文章的“志趣”,反映了文章的格调、品位,是作者长期自我历练 修养、蕴蓄的结果,是精神境界的自然显现。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在日常 生活与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在自己的思考、 自省中不知不觉地提升的。所以说“志趣”是修养来的,不是通过训练提 高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言语“志趣”的培育来提高自己 环节一:探语言与志趣之关系 读下面选文,我们来探讨下列问题: (1)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2)读后你认为还有表现志趣吗? 学生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明确。 兄弟每字反省,自己好不好?所做皆大众所要做的事吗?自问无错,所以是 心安理得。兄弟常想,个人可受委屈;但大众的事,应顾到大众方面,非如个人 可以随便,所以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 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 ★学生1:文章的语言是很朴素,很平淡的。 ★学生2:可以说像大老粗说出的话,或像一个粗犷的侠义之士说出的 话,有点粗糙 ★学生3:对,不像是一个文人说出的话,我认为不能表现什么志趣 ★学生4:现在我们看的是文章的“志趣”,而不能因为语言不够精彩 就否定了它的志趣之美,我认为在文中可以表现作者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 己的崇高精神 教师小结:这类诗文,贵在有思想的光彩,语言本真,天然,文字的 推敲和修饰已显得不很重要,读者也不会苛求。正义和良知挟着语言的气 势,激越和崇髙并不需要渲染和形容,平平常常的话语也能产生一种震撼 力量 环节二:悟风格与志趣之关系 教师过渡:大家知道,语言和志趣的关系不大,那么,文章的风格和志趣有 关系吗?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概括本单元各篇文章不同的风格吗? 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明确 ★学生1:《狱中书简》婉约柔美,《绞刑架下的报告》豪迈壮美 ★学生2:《牛虻就义》坦荡无畏,《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气吞山河 教师小结:这些情性、崇髙之文,是作者内心修养、精神、品性的自然流露 不是人为的拔高。所以无论是那一种风格只要你是真性情,高品位,你的文章
三、感悟志趣之美 文章的“志趣”,反映了文章的格调、品位,是作者长期自我历练、 修养、蕴蓄的结果,是精神境界的自然显现。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在日常 生活与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在自己的思考、 自省中不知不觉地提升的。所以说“志趣”是修养来的,不是通过训练提 高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言语“志趣”的培育来提高自己。 环节一:探语言与志趣之关系 读下面选文,我们来探讨下列问题: ⑴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⑵读后你认为还有表现志趣吗? 学生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明确。 兄弟每字反省,自己好不好?所做皆大众所要做的事吗?自问无错,所以是 心安理得。兄弟常想,个人可受委屈;但大众的事,应顾到大众方面,非如个人 可以随便,所以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 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 ★学生 1:文章的语言是很朴素,很平淡的。 ★学生 2:可以说像大老粗说出的话,或像一个粗犷的侠义之士说出的 话,有点粗糙。 ★学生 3:对,不像是一个文人说出的话,我认为不能表现什么志趣。 ★学生 4:现在我们看的是文章的“志趣”,而不能因为语言不够精彩 就否定了它的志趣之美,我认为在文中可以表现作者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 己的崇高精神。 教师小结:这类诗文,贵在有思想的光彩,语言本真,天然,文字的 推敲和修饰已显得不很重要,读者也不会苛求。正义和良知挟着语言的气 势,激越和崇高并不需要渲染和形容,平平常常的话语也能产生一种震撼 力量。 环节二:悟风格与志趣之关系 教师过渡:大家知道,语言和志趣的关系不大,那么,文章的风格和志趣有 关系吗?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概括本单元各篇文章不同的风格吗? 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明确。 ★学生 1:《狱中书简》婉约柔美,《绞刑架下的报告》豪迈壮美。 ★学生 2:《牛虻就义》坦荡无畏,《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气吞山河。 教师小结:这些情性、崇高之文,是作者内心修养、精神、品性的自然流露, 不是人为的拔高。所以无论是那一种风格只要你是真性情,高品位,你的文章一
般也能够感动人。 环节三:品个性与志趣之关系 教师过渡:是不是有高尚真实的感情,就会有充分的感染力呢?大家分别来 说说卢森堡、牛虻、伏契克感动你的地方。 学生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明确。 ★学生1:卢森堡身陷囹圄,但是对于世界上的一切生命现象都充满了爱 对着一只垂死的蝴蝶说话,为雷雨中夜莺的鸣啭而感到沉醉……这些景物对于 般人来说,可能太平常,没有感觉,可是对于卢森堡这样一个身处监狱的革命者 来说,却是十分神奇、珍贵的。 ★学生2:牛虻面对死亡,不但毫无畏惧,反而对着行刑的官兵尽情揶揄挖 苦,让人震撼 ★学生3:伏契克经受严刑拷打的时候,数着棒打他的次数,甚至想到自己 的父母为什么把自己生得太结实,使人感动 教师小结:要写出好的文章,还得把感情表现得很有特点,有不可重复的个 性,要调动丰富的感觉和别致的话语。这些都是个性的体现,细节的体现,所以 说好文章要有个性,要有特别之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能够学会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志趣与文章的语言、风格、个性的关系,让学生找到 一条提升自己志趣的道路也许不很容易但是最基本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 第二课时 四、实践志趣之美 教师过渡:上节课我们对志趣的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了更好的领悟 志趣的涵义及把握志趣之美的真正要领,培养学生的志趣,锻炼学生的能 力,特准备两项活动 活动一:开展“至情至性”诗文朗诵会—诵“志趣” (一)活动要求及规则: 1.活动方式:全班分8组,每组推选2-4人参加比赛。可单人朗诵, 可多人组合朗诵。 2.朗诵内容:《狱中书简》片段、《牛虻》片段、《囚歌》《就义诗》《我的自 白书》、闻一多的《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3.学生先分组交流探讨,互读切磋。 4.比赛顺序:抽签决定。 5.比赛评判:教师和学生推荐评委。 6.比赛原则:公正公开。评委当场亮分,及时板书累计 7.比赛评分标准: ·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富有感召力。(1分) ·衣着得体(0.5分) ·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2分) 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1.5分) 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2分) 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富有韵味和表现力,与观众产生共鸣(3分) 附评分表 “至情至性诗文朗诵会”评分表
般也能够感动人。 环节三:品个性与志趣之关系 教师过渡:是不是有高尚真实的感情,就会有充分的感染力呢?大家分别来 说说卢森堡、牛虻、伏契克感动你的地方。 学生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明确。 ★学生 1:卢森堡身陷囹圄 ,但是对于世界上的一切生命现象都充满了爱, 对着一只垂死的蝴蝶说话,为雷雨中夜莺的鸣啭而感到沉醉……这些景物对于一 般人来说,可能太平常,没有感觉,可是对于卢森堡这样一个身处监狱的革命者 来说,却是十分神奇、珍贵的。 ★学生 2:牛虻面对死亡,不但毫无畏惧,反而对着行刑的官兵尽情揶揄挖 苦,让人震撼。 ★学生 3:伏契克经受严刑拷打的时候,数着棒打他的次数,甚至想到自己 的父母为什么把自己生得太结实,使人感动。 教师小结:要写出好的文章,还得把感情表现得很有特点,有不可重复的个 性,要调动丰富的感觉和别致的话语。这些都是个性的体现,细节的体现,所以 说好文章要有个性,要有特别之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能够学会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志趣与文章的语言、风格、个性的关系,让学生找到 一条提升自己志趣的道路,也许不很容易,但是最基本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 第二课时 四、实践志趣之美 教师过渡:上节课我们对志趣的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了更好的领悟 志趣的涵义及把握志趣之美的真正要领,培养学生的志趣,锻炼学生的能 力,特准备两项活动。 活动一:开展“至情至性”诗文朗诵会——诵“志趣” (一)活动要求及规则: 1.活动方式:全班分 8 组,每组推选 2-4 人参加比赛。可单人朗诵, 可多人组合朗诵。 2.朗诵内容:《狱中书简》片段、《牛虻》片段、《囚歌》《就义诗》《我的自 白书》、闻一多的《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3.学生先分组交流探讨,互读切磋。 4.比赛顺序:抽签决定。 5.比赛评判:教师和学生推荐评委。 6.比赛原则:公正公开。评委当场亮分,及时板书累计。 7.比赛评分标准: ·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富有感召力。(1 分 ) ·衣着得体 (0.5 分) ·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2 分) ·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 (1.5 分) ·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 2 分) ·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富有韵味和表现力,与观众产生共鸣 (3 分) 附评分表: “至情至性诗文朗诵会”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