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降耗 3)影响物流需求的环境因素 ①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一产比重降低,二、三产比重上升。物流服务运输高附加值产业,对其服务由数 量转向质量。 日本的案例说明铁路衰退,公路崛起由于人们对物流服务要求,导致日本交通结构调 整,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 ②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化 ③企业经营合理化带来的影响 企业生产单一品种,大批量→小批量、多花样、合理库存 ④采购环境的变化 采购、生产、销售等纳入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零库存。 ⑤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 新产品、小批量、多花样、重功能、外型、包装等物流量朝质方向发展,物流成本 上升 ⑥流通结构发生变化 商业出现大卖场,便利店等新业态,降耗对物流要求等 ⑦电子商务的影响 配送必须及时,解决“瓶颈”推引电子物流,否则电子商务是“空中楼阁 12.3物流活动与环境 1)影响环境的物流因素 人地相关论 人类物流活动因为: ①粗放式物流一一发展中国家,注意数量扩张导致诸如多占土地(物流园区)、交通 混乱、运能损失、废弃物排放増加等问题。 位置 ②与缺乏合理的规划有关物流结点或线路占地 物流园区 ③与物流非标准化有关 物流设备、运具等不标准,资源浪费。 2)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物流工具,尤其汽车货运存在: ①废气排放,含PB污染“化学污染事件” (“白色污染”等非环保包装) ②噪音影响列表 ③震动往往与噪音相伴 ④扬尘{运具扬尘:沙土路等 粉末扬尘:水泥等 ⑤有毒物质的污染:危险、化学品运输 3)措施 运力网合理分工与协作,配送中心规划等。 §1·3物流科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1·3.1物流科学的产生 6
6 物流降耗 3) 影响物流需求的环境因素 ① 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一产比重降低,二、三产比重上升。物流服务运输高附加值产业,对其服务由数 量转向质量。 日本的案例说明铁路衰退,公路崛起由于人们对物流服务要求,导致日本交通结构调 整,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 ② 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化。 ③ 企业经营合理化带来的影响 企业生产单一品种,大批量→小批量、多花样、合理库存 ④ 采购环境的变化 采购、生产、销售等纳入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零库存。 ⑤ 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 新产品、小批量、多花样、重功能、外型、包装等物流量朝质方向发展,物流成本 上升。 ⑥ 流通结构发生变化 商业出现大卖场,便利店等新业态,降耗对物流要求等。 ⑦ 电子商务的影响 配送必须及时,解决“瓶颈”推引电子物流,否则电子商务是“空中楼阁”。 1•2.3物流活动与环境 1)影响环境的物流因素 人地相关论 人类物流活动因为: ① 粗放式物流——发展中国家,注意数量扩张导致诸如多占土地(物流园区)、交通 混乱、运能损失、废弃物排放增加等问题。 位置 ② 与缺乏合理的规划有关 物流结点或线路 占地 物流园区 ③ 与物流非标准化有关 物流设备、运具等不标准,资源浪费。 2)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物流工具,尤其汽车货运存在: ①废气排放,含PB污染“化学污染事件” (“白色污染”等非环保包装) ②噪音 影响列表 ③震动 往往与噪音相伴 ④扬尘 运具扬尘:沙土路等 粉末扬尘:水泥等 ⑤有毒物质的污染:危险、化学品运输 3)措施: 运力网合理分工与协作,配送中心规划等。 §1·3物流科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1·3.1物流科学的产生
1.物流科学的产生过程 从PD “黑大陆“学说:销售成本,流通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商品的竞争力。→着眼流通全体 而不是局部。在运输、保管、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中产生的,时、空间效果。→大物 流系统。在理论上可以用时间准、空间准的物态变化来揭示这个系统的本质。物流从过 去的次要,从属孤立、分散状态中,露出冰山一角。”第三利润源“,并以次为了研究 对象,形成现代物流科学,这一年轻的学科。 2.物流的后进性(滞后性) 滞后:3物流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产技术 物流科学的产生落后于生产科学 原因:①20世纪50年代,商品丰富,流通降耗及重要性。导致人满重视运输等流通环节, 社会化大生产,物流适应社会需要而被重视和形成科学。(储、运等环节孤立) ②物流科学融合〈运筹学 逐步发展起来 技术工程 系统工程 信息技术工厂产业为代表 1·1.2我国物流的发展 划分为四个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1 1965年) 重工业、重生产、轻农业、轻流通 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运输落后:五十年代建“一气”新中国才有汽车工业 铁路、蒸汽机、船舶生产水平低下,民航是空白 商品短缺,对价值规律认识不足。计划经济,储、运、销有一定发展 2、停滞阶段(1967--1977年) “文革”十年内乱,阶级斗争为纲。反帝防修。农业的粮为纲。“小三线”建设。“深挖 洞,广积粮,不称霸”。 经济有所发展:卫星上天,导、核弹爆炸 3、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0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捷报频传:交通改善等硬件建设,学习外国经验,“物质”概念, 物流从储运→现代物流 学习国外:编译专著,研究技术,网络发展,物流设备制造发展,标准,仓库设计 4、高速发展阶段(1991——至今) 物流深入一、二、三产业,物流对工业(制造业)降耗意义更重要。物流-—“21世 纪黄金产业”“第三利润源” 物流园区、硬件建设 物流软件、人才培养软件建设 中国加入WT0竞争及承诺,与国际接}刺激物流产业不断发展 触、学习先进管理、技术、理论、理念 1·3.3物流合理化 1、概念:整合物流系统,优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获得“三个效益
7 1.物流科学的产生过程 从PD→logistics+net “黑大陆“学说:销售成本,流通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商品的竞争力。→着眼流通全体 而不是局部。在运输、保管、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中产生的,时、空间效果。→大物 流系统。在理论上可以用时间准、空间准的物态变化来揭示这个系统的本质。物流从过 去的次要,从属孤立、分散状态中,露出冰山一角。”第三利润源“,并以次为了研究 对象,形成现代物流科学,这一年轻的学科。 2.物流的后进性(滞后性) 滞后: 物流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产技术 物流科学的产生落后于生产科学 原因:①20世纪50年代,商品丰富,流通降耗及重要性。导致人满重视运输等流通环节, 社会化大生产,物流适应社会需要而被重视和形成科学。(储、运等环节孤立) ②物流科学融合 运筹学 逐步发展起来 技术工程 系统工程 信息技术 工厂产业为代表 1•1.2 我国物流的发展 划分为四个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年) 重工业、重生产、轻农业、轻流通 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运输落后:五十年代建“一气”新中国才有汽车工业。 铁路、蒸汽机、船舶生产水平低下,民航是空白。 商品短缺,对价值规律认识不足。计划经济,储、运、销有一定发展。 2、停滞阶段(1967——1977年) “文革”十年内乱,阶级斗争为纲。反帝防修。农业的粮为纲。“小三线”建设。“深挖 洞,广积粮,不称霸”。 经济有所发展:卫星上天,导、核弹爆炸 3、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0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捷报频传:交通改善等硬件建设,学习外国经验,“物质”概念。 物流从储运→现代物流 学习国外:编译专著,研究技术,网络发展,物流设备制造发展,标准,仓库设计。 4、高速发展阶段(1991——至今) 物流深入一、二、三产业,物流对工业(制造业)降耗意义更重要。物流——“21世 纪黄金产业”、“第三利润源” 物流园区、硬件建设 物流软件、人才培养软件建设 中国加入WTO竞争及承诺,与国际接 刺激物流产业不断发展 触、学习先进管理、技术、理论、理念 1•3.3物流合理化 1、概念:整合物流系统,优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获得“三个效益
“二律”相首:高水平、高标准服务:大量仓储,足够的运力 精美、结实包装→成本高 简陋包装→ 成本低货损、变质 低水平服务,少库客,低运费→降低客户的服务水平与信用 要找到物流的“盈与亏”,杈衡利弊,综合硏究,建立一个“有效率的系统”,创造“有 效率的物流”。 2、物流合理化的关键作用 ①物流合理化首先保证了物流经营的饿利润 ②物流合理化是对物流系统整体优化、整合、降耗。(配送效率高→门店营业面积大, 商品保管少) ③协调供应链,大批量统一采购和代理,获得较大的利润 ④物流合理化能保证基本的服务水平,实现企业规模效益 3、物流合理化的四种模式 ①服务水平提高,同时降低成本。 ②提高服务水平,使增长的销售额>增加的物流成本 ③保持原来服务水平或降低服务,使成本下降>销售额的下降 a.联合配送 b.各销售终端要求交货期短,定时配送,多品种,小批量。 c.商、物流合理分离 4、建立设施完善、合理化的配送中心 2.物流活动构成 学习目的 认识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掌握概念、特点、方式;掌握物流各要素合理化设施及在实 践中的运用。掌握物流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2·1包装 2·1.1包装概述 概念: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塞 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称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个辅助 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包装广包装物 的总称 包装操作 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终 始 生产→包装 重要意义:划到物流关系密切 根据产品性质、形状和生产工艺 来进行,满足生产的要求
8 “二律”相首:高水平、高标准服务;大量仓储,足够的运力。 精美、结实包装→ 成本高 简陋包装 → 成本低 货损、变质 低水平服务,少库客,低运费→ 降低客户的服务水平与信用。 要找到物流的“盈与亏”,权衡利弊,综合研究,建立一个“有效率的系统”,创造“有 效率的物流”。 2、物流合理化的关键作用 ① 物流合理化首先保证了物流经营的饿利润。 ② 物流合理化是对物流系统整体优化、整合、降耗。(配送效率高→门店营业面积大, 商品保管少) ③ 协调供应链,大批量统一采购和代理,获得较大的利润。 ④ 物流合理化能保证基本的服务水平,实现企业规模效益。 3、物流合理化的四种模式: ① 服务水平提高,同时降低成本。 ② 提高服务水平,使增长的销售额>增加的物流成本。 ③ 保持原来服务水平或降低服务,使成本下降>销售额的下降 a. 联合配送 b. 各销售终端要求交货期短,定时配送,多品种,小批量。 c. 商、物流合理分离 4、建立设施完善、合理化的配送中心 §2.物流活动构成 学习目的: 认识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掌握概念、特点、方式;掌握物流各要素合理化设施及在实 践中的运用。掌握物流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2·1包装 2·1.1包装概述 1、 概念: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塞 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称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个辅助 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包装 包装物 的总称 包装操作 2、 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终 始 生产 → 包装 → 物流 重要意义:划到物流关系密切 根据产品性质、形状和生产工艺 来进行,满足生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