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家庭。5岁时, 父亲去世,由母亲和女佣抚养成人。 ■在上大学期间,阅读了《爱弥尔》 “当我读到这部美梦般的书籍时,我自己的 理想倾向也被激发到非凡热情的高度。我把 我在家庭、学校所受的教育,同卢梭的《爱 弥尔》作了比较,我便觉得我所受的教育太 不充分了
一、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 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家庭。5岁时, 父亲去世,由母亲和女佣抚养成人。 ◼ 在上大学期间,阅读了《爱弥尔》 “当我读到这部美梦般的书籍时,我自己的 理想倾向也被激发到非凡热情的高度。我把 我在家庭、学校所受的教育,同卢梭的《爱 弥尔》作了比较,我便觉得我所受的教育太 不充分了
■1768年,创办“新庄”示范农场,帮助 农民学习新的耕作技术。 1774-1780年,在新庄开办“贫儿之 家”,先后收容50多名穷孩子。 ■ 1781-1787年,陆续出版社会教育小说 《林哈德与葛笃得》(Lienhard and Gertrude),因此而成名。 ■1798年,在斯坦兹(Stanz)组建孤儿院。 按家庭模式办教育,获得成功,但后来 校舍被征用,黯然离开
◼ 1768年,创办“新庄”示范农场,帮助 农民学习新的耕作技术。 ◼ 1774-1780年,在新庄开办“贫儿之 家”,先后收容50多名穷孩子。 ◼ 1781-1787年,陆续出版社会教育小说 《林哈德与葛笃得》(Lienhard and Gertrude),因此而成名。 ◼ 1798年,在斯坦兹(Stanz)组建孤儿院。 按家庭模式办教育,获得成功,但后来 校舍被征用,黯然离开
■“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 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 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 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不离 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 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 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祈祷、读书,一直 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 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见《西方资 产阶级教育证著选》第196至199页)
◼ “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 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 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 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不离。 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 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 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祈祷、读书,一直 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 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见《西方资 产阶级教育证著选》第196至199页)
专斯泰洛齐在斯坦兹 线
裴斯泰洛齐在斯坦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