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启兼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历史背景 18世纪欧洲各国情况不尽相同。英、法仍然是最先进的国家。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 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建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资产阶级在 国外大规模进行殖民扩张,国内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在18世纪初期还有反封建残余的任务, 同时它和劳动人民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尖锐。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 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一次最彻底的斗争。德国则一直处于割据状态,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 都依附封建诸侯,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科学的发展 18世纪资产阶级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动物、天文等方面都做出卓越的贡献。 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正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启蒙思想家 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3、启蒙运动及其斯响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是l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 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 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一词,原意为“照 明”和“照耀”(enlighten)。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 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 “光明观念”的含义。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 教蒙味主义,宜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宜扬民主与法制。 18世纪是思想革命的时代。科学与哲学的成就以及由此产生的新观念使人们对世俗王权 的权威和教会的宇宙观产生怀疑,对现存的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他们由“王权祟拜 走向了“自我祟拜”与个性主义。君主专制在西方社会的出现有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民自己的选择。但是“王权崇拜”和对“人间上帝”的过份依赖是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匮乏和麻木。一旦君主专制走向极端,人的自我意识就会在剧痛中苏醒过 来,开始重新审视这种政体,并形成猛烈的批判浪潮。盂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从法律 的角度对封建制度的非人道性作了深刻的分析。卢梭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在封建专 制制度下,人又“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狄德罗也指出:“在所有使人类遭受折磨的可怕的 人中没有比暴君更残酷的了。”启蒙运动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成了众矢之的。启蒙思想家们的 言论和思想,表达了人们要求从政治理性的迷雾中走出来,从“人间上帝”的强权中解放出 来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在专制制度重压下人们对新的自由的热切期盼。 在欧洲历史上,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是两次前后呼应的思想革命运动。启蒙思想家 和学者们比人文主义者更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坚定性和乐观态度。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 动之后又一次“人”的大发现,它发现的主要是理性意义上的“人”。这里的“理性”指的是 人天然地拥有的全部知性能力,它可以帮助人不凭借任何外在的权威与力量去认识真理。所 以,肯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是在肯定个体的人的力量,张扬理性也就是在张扬人自己,用理性 伸张人权、自由、平等与博爱。因而“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
1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历史背景 18 世纪欧洲各国情况不尽相同。英、法仍然是最先进的国家。英国 1688 年的“光荣革 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建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资产阶级在 国外大规模进行殖民扩张,国内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在 18 世纪初期还有反封建残余的任务, 同时它和劳动人民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尖锐。1789 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 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一次最彻底的斗争。德国则一直处于割据状态,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 都依附封建诸侯,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科学的发展 18 世纪资产阶级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动物、天文等方面都做出卓越的贡献。 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正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启蒙思想家 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3、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是 18 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 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 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一词,原意为“照 明”和“照耀”(enlighten)。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 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 “光明观念”的含义。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 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18 世纪是思想革命的时代。科学与哲学的成就以及由此产生的新观念使人们对世俗王权 的权威和教会的宇宙观产生怀疑,对现存的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他们由“王权崇拜” 走向了“自我崇拜”与个性主义。君主专制在西方社会的出现有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民自己的选择。但是“王权崇拜”和对“人间上帝”的过份依赖是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匮乏和麻木。一旦君主专制走向极端,人的自我意识就会在剧痛中苏醒过 来,开始重新审视这种政体,并形成猛烈的批判浪潮。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从法律 的角度对封建制度的非人道性作了深刻的分析。卢梭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在封建专 制制度下,人又“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狄德罗也指出:“在所有使人类遭受折磨的可怕的 人中没有比暴君更残酷的了。”启蒙运动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成了众矢之的。启蒙思想家们的 言论和思想,表达了人们要求从政治理性的迷雾中走出来,从“人间上帝”的强权中解放出 来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在专制制度重压下人们对新的自由的热切期盼。 在欧洲历史上,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是两次前后呼应的思想革命运动。启蒙思想家 和学者们比人文主义者更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坚定性和乐观态度。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 动之后又一次“人”的大发现,它发现的主要是理性意义上的“人”。这里的“理性”指的是 人天然地拥有的全部知性能力,它可以帮助人不凭借任何外在的权威与力量去认识真理。所 以,肯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是在肯定个体的人的力量,张扬理性也就是在张扬人自己,用理性 伸张人权、自由、平等与博爱。因而“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
思想基础。启蒙学者所崇拜的是“自然理性”。7世纪的古典主义者也主张崇尚自然。但古 典主义者和启蒙主义者对“自然”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古典主义者所崇尚的“自然”是受过 封建文化洗礼的自然,自然只有带上“文明”、“文雅”、“彬彬有礼”这些品格时才能引起他 们的爱好和模仿」 而启蒙学者所倡导的自然是没有受封建文明所污染的纯真和清明。他们要 求艺术家在创作中遵循自然原则,也就是要描幕与表现人与事物的自然本性和天然状况 启蒙运动波及欧洲各国,它所宜扬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1785年北美的独 立战争以及19世纪欧洲各地爆发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俄国18、 19世纪的民主革命文学是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的产物。狄德罗曾于1773年接受俄国女皇叶卡 捷琳娜二世的邀请,到莫斯科担任她的文化顾问。叶卡捷琳娜二世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使 俄国学习法国蔚然成风 ,俄国启蒙运动为俄国民主革命起 思想准备的作用。 在文学领域 作为 世纪文学王潮的古典主 虽然在本世纪仍占有一定地位 但这个世纪独领风骚的是启蒙文学。启蒙运动的参加这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他们把 文艺当作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和批判封建主义的武器,在欧洲形成启蒙文学的强大潮流。我 们就先来看看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具有更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想,以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思想全面批判 封建统治。使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孟德斯鸠《波斯人信 是抨击时政 揭露宗教 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品的主人公甚至作为英雄人物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 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如鲁滨逊、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 情》)。 3、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定的哲理论点作为组织材料、结构情节的中心 集中讨论哲学 政治 宗教、教育 道德等问题; 迪过在 一定程度上作为作者代言人的主人公,随时发表深刻的理论见解:塑造 宫于哲理意殖的艺术典型,以人物性格的丰宫内函具体显现某种哲理。 4、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 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小说的形式多种多 样。 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 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说、正剧等 都是启蒙文学的新创造。以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法国的哲理小说成就最为杰出。 哲理小说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说形式表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 治观点,具有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 人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有纯理性的特 点 成为作家暂学思想的代言 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小说、 对话体小说 教育小说 信体:《波斯人信礼》(孟德斯鸿)、《老实人》(伏尔泰)对话体:《拉摩的侄儿》(狄德罗) 教育小说:《爱弥儿》(卢梭) 亚肃 亚肃剧亦称市民剧.即今日所称的正.它是现代话则的相宗。是一种介平悲剧和意 之间的体裁。 狄德罗首创。它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 用日常生活题材反对古典主义戏剧。 肃剧有两个特征, 是严肃性,二是现实性。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音 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19世纪的易卜生、果戈 理、肖伯纳等人的“问题剧”脱胎于严肃剧
2 思想基础。启蒙学者所崇拜的是“自然理性”。17 世纪的古典主义者也主张崇尚自然。但古 典主义者和启蒙主义者对“自然”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古典主义者所崇尚的“自然”是受过 封建文化洗礼的自然,自然只有带上“文明”、“文雅”、“彬彬有礼”这些品格时才能引起他 们的爱好和模仿。而启蒙学者所倡导的自然是没有受封建文明所污染的纯真和清明。他们要 求艺术家在创作中遵循自然原则,也就是要描摹与表现人与事物的自然本性和天然状况。 启蒙运动波及欧洲各国,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 1785 年北美的独 立战争以及 19 世纪欧洲各地爆发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俄国 18、 19 世纪的民主革命文学是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的产物。狄德罗曾于 1773 年接受俄国女皇叶卡 捷琳娜二世的邀请,到莫斯科担任她的文化顾问。叶卡捷琳娜二世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使 俄国学习法国蔚然成风。俄国启蒙运动为俄国民主革命起了思想准备的作用。 在文学领域,作为上一世纪文学主潮的古典主义文学,虽然在本世纪仍占有一定地位, 但这个世纪独领风骚的是启蒙文学。启蒙运动的参加这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他们把 文艺当作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和批判封建主义的武器,在欧洲形成启蒙文学的强大潮流。我 们就先来看看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具有更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想,以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思想全面批判 封建统治。使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孟德斯鸠《波斯人信 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 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品的主人公甚至作为英雄人物。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 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 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如鲁滨逊、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 情》)。 3、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以一定的哲理论点作为组织材料、结构情节的中心,集中讨论哲学、政治、宗教、教育、 道德等问题;通过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作者代言人的主人公,随时发表深刻的理论见解;塑造 富于哲理意蕴的艺术典型,以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具体显现某种哲理。 4、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 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小说的形式多种多 样。 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说、正剧等, 都是启蒙文学的新创造。以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法国的哲理小说成就最为杰出。 哲理小说 18 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说形式表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 治观点,具有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人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有纯理性的特 点,成为作家哲学思想的代言人。 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 书 信体:《波斯人信札》(孟德斯鸠)、《老实人》(伏尔泰) 对话体:《拉摩的侄儿》(狄德罗) 教育小说:《爱弥儿》(卢梭) 严肃剧 严肃剧亦称市民剧,即今日所称的正剧,它是现代话剧的祖宗。是一种介乎悲剧和喜剧 之间的体裁。狄德罗首创。它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用日常生活题材反对古典主义戏剧。严 肃剧有两个特征,一是严肃性,二是现实性。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 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19 世纪的易卜生、果戈 理、肖伯纳等人的“问题剧”脱胎于严肃剧
三、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一)英国 1、现实主义小说 18世纪英国文学的最大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这些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 生活。描写第三等级的故事。在小说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流浪汉小说风格,描写人 在路上的冒险传奇 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1719) 菲尔丁《汤姆 ·琼斯》(1749)。 笛福 《鲁滨逊源流记》 笛福是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鲁滨逊漂流记》 (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一炮走红。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 国人》刊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逊。原型 水手在 荒岛 上居住 了4年, 笛福改为28年 《鲁滨逊漂流记》写的是一个到海上目险的故事,但不同于我们在讲古希腊文学时提到 的奥德修斯海上历险,也不同于伊阿宋跨海去夺取金羊毛,当然也不同于哥伦布去发现新大 陆。鲁滨逊出航的目的很简单:他要买回一些奴隶来,安置在自己在巴西的种植园里,发展 自己的产业。很不幸的是他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漂流到 一个根本没有人的小孤岛上。鲁滨逊 在这个孤岛上的生活没有任何传奇性:他一 就检点自己的 物,看见贷 物都还很完整 袋线,都很完整,他很高兴。尽管这些钱在荒岛上没有任何用处 且是他依 很重视,把钱安置在一个很妥当的地方。他在这个小岛上,每天除了念《圣经》,析求上帝帮 助他,解脱他目前的困境以外,其他时间都用来开垦荒地,经营那些对维持生存所必要的事 情。他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表现出罕见的坚毅和顽强。他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岛上为 自己创造了 文明人所必需的生活条件 他经历了人类从采集 渔猎 发展过程,彻底改变了自己无衣无食的命运。后来他俘虏了 实 际上他就是鲁滨逊的第一个奴隶。后来鲁滨逊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听说自已的种植园 仅没有受到伤害,而且有很大的发展,他已成为一个富翁,乐得差点昏死过去。 对于鲁滨逊来说,生活里没有什么传奇,没有那些爱情的浪漫故事。他也要念《圣经》, 也向上帝析 祷,主要是希望上帝来助他 使他发财致富 在他的生命中 获取最大 富,通过合王 通过自 勤劳使自 这就 也的最 的 在鲁滨逊身上 ,我们看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精神。鲁滨逊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 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 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所以说,鲁滨殛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 人称自述方式)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享誉世界的讽刺名著。叙述格列佛医生航海遇险经历,讽刺 英国社会现实。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 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小说的第一二两卷最吸引人。第一卷些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身高不 过六英寸的小人以种种卑鄙手段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政客们按照鞋跟高低不同分成两党 被出热不两立。该国与邻国(也是小、 人国)为争论吃鸡蛋时该打破大的那 一端还是小的 而连年血战 写格 列佛在大 人国的历险: 在这些目 、面前,从身高上 讲格列佛变成 小人,而在品行上他也成为一个向国王卖身求荣,献计用大炮摧毁所有敌对势力的小人。小 说的第四卷最引人争议。这卷中,格列佛到了慧马国(慧驷yi国),在这里人成了堕落无耻 的畜生、怪兽那胡,而马成了智慧精明的主人。格列佛回到英国后拒绝原来的生活方式,而 宁愿与马为伴。斯威夫特的目的在于揭露他那个时代人类文明掩盖下的野蛮,并不是全盘否
3 三、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一)英国 1、现实主义小说 18 世纪英国文学的最大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这些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 生活。描写第三等级的故事。在小说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流浪汉小说风格,描写人 在路上的冒险传奇。 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1719) 、菲尔丁《汤姆 •琼斯》(1749 )。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是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鲁滨逊漂流记》 (1719)是笛福在 59 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一炮走红。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 国人》刊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逊。原型 水手在荒岛上居住了 4 年,笛福改为 28 年。 《鲁滨逊漂流记》写的是一个到海上冒险的故事,但不同于我们在讲古希腊文学时提到 的奥德修斯海上历险,也不同于伊阿宋跨海去夺取金羊毛,当然也不同于哥伦布去发现新大 陆。鲁滨逊出航的目的很简单:他要买回一些奴隶来,安置在自己在巴西的种植园里,发展 自己的产业。很不幸的是他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漂流到一个根本没有人的小孤岛上。鲁滨逊 在这个孤岛上的生活没有任何传奇性:他一上岸,就检点自己的货物,看见货物都还很完整, 包括一整整一袋钱,都很完整,他很高兴。尽管这些钱在荒岛上没有任何用处,但是他依然 很重视,把钱安置在一个很妥当的地方。他在这个小岛上,每天除了念《圣经》,祈求上帝帮 助他,解脱他目前的困境以外,其他时间都用来开垦荒地,经营那些对维持生存所必要的事 情。他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表现出罕见的坚毅和顽强。他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岛上为 自己创造了一个文明人所必需的生活条件。他经历了人类从采集、渔猎、畜牧到种植等生产 发展过程,彻底改变了自己无衣无食的命运。后来他俘虏了一个人,给他取名叫礼拜五,实 际上他就是鲁滨逊的第一个奴隶。后来鲁滨逊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听说自己的种植园不 仅没有受到伤害,而且有很大的发展,他已成为一个富翁,乐得差点昏死过去。 对于鲁滨逊来说,生活里没有什么传奇,没有那些爱情的浪漫故事。他也要念《圣经》, 也向上帝祈祷,主要是希望上帝来帮助他,使他发财致富。在他的生命中,用最少的劳动来 获取最大的财富,通过合理的经营、通过自己的勤劳使自己致富,这就是他的最主要的愿望。 在鲁滨逊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精神。鲁滨逊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 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 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所以说,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 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享誉世界的讽刺名著。叙述格列佛医生航海遇险经历,讽刺 英国社会现实。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 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小说的第一二两卷最吸引人。第一卷些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身高不 过六英寸的小人以种种卑鄙手段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政客们按照鞋跟高低不同分成两党, 彼此势不两立。该国与邻国(也是小人国)为争论吃鸡蛋时该打破大的那一端还是小的一端 而连年血战。第二卷写格列佛在大人国的历险。在这些巨人面前,从身高上讲格列佛变成了 小人,而在品行上他也成为一个向国王卖身求荣,献计用大炮摧毁所有敌对势力的小人。小 说的第四卷最引人争议。这卷中,格列佛到了慧马国(慧骃 yīn 国),在这里人成了堕落无耻 的畜生、怪兽耶胡,而马成了智慧精明的主人。格列佛回到英国后拒绝原来的生活方式,而 宁愿与马为伴。斯威夫特的目的在于揭露他那个时代人类文明掩盖下的野蛮,并不是全盘否
定人类文明。 《格列佛游记》可以说是针对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而写的。笛福使鲁滨逊流落荒岛, 艰苦创业,表明文明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斯威夫特则让格列佛证明文明人的堕落。 挂尔 《汤姆·琼斯》 菲尔丁是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 小说家。《汤姆·琼斯》主要写主人公汤姆·琼斯的经 和遭遇。小说通过汤姆和布立非的对比,肯定了汤姆发自内心的真善,否定了布立非损人利 己的伪为善:又通时汤姆和苏菲亚诏椒世俗信见的爱情,坪击了以门第金钱为条件。小说用纷 汤报和布立非的基本冲突更为广阔地展现了18世纪英闲的现实图景,人物众多,几平句括了 各个阶层。《汤姆·琼斯》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 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2、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1)。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 一个后拨 。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 类的天性是 人为普 、同情心和情感 (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 从崇尚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1)感伤主义特点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 然风 留恋 法社会。 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 在充满伤 多情愫的描写中 唤起读者对人 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涩泪涟连 丧 美和崇高, 以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感伤主义开用 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感伤主义得名于英国作家斯 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 1768), (2)感伤小说 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l68 1761)英国感伤小说家的第 个代表,他走上文坛 出于偶然性,理查生曾受书商请求,写 一术 书信手册”,指导妇女写情书, 书名为《写 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写的信》(1741)。与此同时写了第一部小说《帕米拉》(1741),这是 一本书信体爱情小说,赞美清教徒道德。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社 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 ,若重描写人物的成,把成伤主义引讲了西 欧文学 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志 理查生的第二部小说《克拉丽莎》(1748)是最长的一部英国小说,约有100万字。这也 是书信体小说。他善于用书信体叙述故事,并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克莱丽 莎》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是严格模仿《克莱丽莎》之作。 歌德的书信体小说是间接模仿理查生的小说写成。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曾把《帕米拉》改 编成两部剧木 斯泰恩(Laurence Sterne,1713一1768)感伤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感伤的旅行》。 写主人公约里克牧师在英法战争期间取道法国前往意大利的旅行经历,但它与一般游记不同, 主要不是写一路上的见闻,而是写对一些小事的感受,舒发感伤情怀 《商第传》(Tristram Sha dy 1759- -1767)描写项狄弟兄的生平故事,但主人公的故事 只在书中占很小篇幅。 该书的最大成就是叙述手法标新立异。 全书没有情节 充满随意性的 插话、插曲、颠倒时序、心理描写、考证、论辩和滑稽场面。成段引用拉丁文,喜用破折号、 断句,大量的星号、白页、黑页、虎皮纹页、图解等。作品基本情调是幽默、善意的戏谑、 感伤暗示。它对英国文学的重要贡献是使小说开始具有新的内容,描写人物极为丰富复杂的 印象和感情。它的独特的写作技巧预示了0世纪现代派小说的创作技巧,如乔伊斯十分推崇
4 定人类文明。 《格列佛游记》可以说是针对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而写的。笛福使鲁滨逊流落荒岛, 艰苦创业,表明文明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斯威夫特则让格列佛证明文明人的堕落。 菲尔丁——《汤姆•琼斯》 菲尔丁是 18 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汤姆·琼斯》主要写主人公汤姆·琼斯的经历 和遭遇。小说通过汤姆和布立非的对比,肯定了汤姆发自内心的真善,否定了布立非损人利 己的伪善;又通过汤姆和苏菲亚超越世俗偏见的爱情,抨击了以门第金钱为条件。小说围绕 汤姆和布立非的基本冲突更为广阔地展现了 18 世纪英国的现实图景,人物众多,几乎包括了 各个阶层。《汤姆•琼斯》代表了 18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 世纪英 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2、感伤主义文学 18 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 类的天性是慈善,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情感(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 从崇尚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1)感伤主义特点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 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充满伤感情愫的描写中,唤起读者对人 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涩泪涟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感伤主义开辟 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感伤主义得名于英国作家斯 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 1768)。 (2)感伤小说 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英国感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他走上文坛 出于偶然性,理查生曾受书商请求,写一本“书信手册”,指导妇女写情书,书名为《写给 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写的信》(1741)。与此同时写了第一部小说《帕米拉》(1741),这是 一本书信体爱情小说,赞美清教徒道德。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社 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 欧文学,导致了 18 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理查生的第二部小说《克拉丽莎》(1748)是最长的一部英国小说,约有 100 万字。这也 是书信体小说。他善于用书信体叙述故事,并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克莱丽 莎》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是严格模仿《克莱丽莎》之作。 歌德的书信体小说是间接模仿理查生的小说写成。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曾把《帕米拉》改 编成两部剧本。 斯泰恩(Laurence Sterne,1713—1768)感伤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感伤的旅行》。 写主人公约里克牧师在英法战争期间取道法国前往意大利的旅行经历。但它与一般游记不同, 主要不是写一路上的见闻,而是写对一些小事的感受,抒发感伤情怀。 《商第传》(Tristram Shaudy,1759—1767)描写项狄弟兄的生平故事,但主人公的故事 只在书中占很小篇幅。该书的最大成就是叙述手法标新立异。全书没有情节,充满随意性的 插话、插曲、颠倒时序、心理描写、考证、论辩和滑稽场面。成段引用拉丁文,喜用破折号、 断句,大量的星号、白页、黑页、虎皮纹页、图解等。作品基本情调是幽默、善意的戏谑、 感伤暗示。它对英国文学的重要贡献是使小说开始具有新的内容,描写人物极为丰富复杂的 印象和感情。它的独特的写作技巧预示了 20 世纪现代派小说的创作技巧,如乔伊斯十分推崇
斯特恩,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很多都源于《商第传》。 哥尔德斯密斯(1728一1774)的长篇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1768)、长诗《荒村》 (1770)是成就最高的感伤主义名作。 (3)感伤文学的彭响 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感伤诗人成为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 先驱。感伤诗在欧洲唤醒了浪漫主义情调。整个18世纪后期的欧洲小说都弥散着感伤情调。 法国卢梭关于人性善良的学说把感伤小说重礼 情感分析提高到 一种艺术境界, 他本人也写作 感伤小说《新爱洛绮丝》。德国歌德也写作感伤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到了19世纪,狄 更斯小说《老古玩店》,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仍具感伤情调。感伤主义在18世纪具 有温和的人道主义特点,反叛古典主义的严峻和理性主义的权威。但在今天,感伤主义却具 有否定的含义,显出人性的矫情、病态、伤感、温情泛滥和虚假。 (4)墓图诗派 “墓园诗派”是英国感伤主义在诗歌领域里的代表,由格雷的《墓园挽歌》得名。帕奈 尔死后才得以发表的《死亡夜吟》被看作是这种诗的发端。墓园派诗人侧重表现深沉的情感, 格周哀梳,音律讲究。该派代表作是杨格的长诗《夜思》。 3、哥特小说(Gothic Novel) gothic原意指哥特人(古日耳曼族的一支)和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因而哥特小说与中 世纪的背景相联系。哥特小说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的一个新变体。它是对理性主 义的一个反动,因为理性主义不能对现实生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哥特小说以中世纪为背 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城堡中的神秘故事和谋杀事件。故事充满神秘、恐怖、鬼怪和骇 人听闻的超自然事 ,哥特小说由贺拉斯·沃波尔(H0 Walople,1717- 1797)首创, 得名于他的同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 个哥特式放事)(Castleof0,.Cothic Story,1764)。 (1)哥特小说的精华 哥特式小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十分风行,它的主要目的是要给人刺激,引起了人 的恐惧感情。 是为小 了通向非理性的大门。它的形式是怪诞的,不合 理的,但涉及到人的潜意识中的乖戾冲动和种种畸形心理。 (2)哥特小说彭响 哥特式小说影响了后世木说。加19出妇德国瑶夫品的界饰小说和故事。狄面斯的《萘左 山庄》、 【标大前》 各蒂勃朗台的《简爱),艾米丽勃朗台的《呼啸山庄》。英国 是丰富多产的“哥特式恐怖之地” ,产生了布朗的小说、爱伦·坡的恐怖小说,福克纳的《圣 殿》(Sanctuary)和《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Absalom!)都深受影响。 (二)法国 1、 百科全书眼 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声势浩大的百科全书派活动。百科全书派(Encyclopedist)是法国 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形成的派别,他们在编纂《百科全书》(35卷1751一1780出版)的过程 中团结在一起。主编狄德罗,副主编达兰贝尔,撰稿人有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 梭等。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科全书》为工具,宜传自已的理论,并把它运用
5 斯特恩,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很多都源于《商第传》。 哥尔德斯密斯(1728-1774)的长篇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1768)、长诗《荒村》 (1770)是成就最高的感伤主义名作。 (3)感伤文学的影响 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感伤诗人成为 19 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 先驱。感伤诗在欧洲唤醒了浪漫主义情调。整个 18 世纪后期的欧洲小说都弥散着感伤情调。 法国卢梭关于人性善良的学说把感伤小说重视情感分析提高到一种艺术境界,他本人也写作 感伤小说《新爱洛绮丝》。德国歌德也写作感伤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到了 19 世纪,狄 更斯小说《老古玩店》,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仍具感伤情调。感伤主义在 18 世纪具 有温和的人道主义特点,反叛古典主义的严峻和理性主义的权威。但在今天,感伤主义却具 有否定的含义,显出人性的矫情、病态、伤感、温情泛滥和虚假。 (4)墓园诗派 “墓园诗派”是英国感伤主义在诗歌领域里的代表,由格雷的《墓园挽歌》得名。帕奈 尔死后才得以发表的《死亡夜吟》被看作是这种诗的发端。墓园派诗人侧重表现深沉的情感, 格调哀惋,音律讲究。该派代表作是杨格的长诗《夜思》。 3、哥特小说(Gothic Novel) gothic 原意指哥特人(古日耳曼族的一支)和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因而哥特小说与中 世纪的背景相联系。哥特小说是 18 世纪后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的一个新变体。它是对理性主 义的一个反动,因为理性主义不能对现实生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哥特小说以中世纪为背 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城堡中的神秘故事和谋杀事件。故事充满神秘、恐怖、鬼怪和骇 人听闻的超自然事件。哥特小说由贺拉斯·沃波尔(Horance Walople,1717—1797)首创, 得名于他的同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一个哥特式故事》(Castle of Otranto, Gothic Story,1764)。 (1)哥特小说的精华 哥特式小说在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十分风行,它的主要目的是要给人刺激,引起了人 的恐惧感情。哥特小说的精华是为小说打开了通向非理性的大门。它的形式是怪诞的,不合 理的,但涉及到人的潜意识中的乖戾冲动和种种畸形心理。 (2)哥特小说影响 哥特式小说影响了后世小说。如 19 世纪德国霍夫曼的恐怖小说和故事。狄更斯的《荒凉 山庄》、《远大前程》,夏洛蒂•勃朗台的《简•爱》,艾米丽•勃朗台的《呼啸山庄》。美国一直 是丰富多产的“哥特式恐怖之地”,产生了布朗的小说、爱伦·坡的恐怖小说,福克纳的《圣 殿》(Sanctuary)和《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Absalom!)都深受影响。 (二)法国 1、百科全书派 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声势浩大的百科全书派活动。百科全书派(Encyclopedist)是法国 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形成的派别,他们在编纂《百科全书》(35 卷 1751—1780 出版)的过程 中团结在一起。主编狄德罗,副主编达兰贝尔,撰稿人有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 梭等。 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科全书》为工具,宣传自己的理论,并把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