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运动,注意保胎,乳房按摩,不喂给冰冻、发霉和变质饲料。粗饲料给量标准为:青饲、 青贮10-15千克,优质干草3-5千克,糟渣类、多汁饲料不超过5千克 B.围产期饲养管理 母牛产前及产后15天为奶牛围产期 围产前期产前阶段仍以粗饲料为主,每天喂给12-13千克优质干草,青贮不超过6 千克,以后渐减至粗料10千克。精料在每日3千克的基础上每隔2天增加0.5千克,至产 犊时达到6-7千克。另外,围产前期要适量补给亚硒酸钠和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 E,预防乳热症和胎衣不下,产前一周要减少食盐和钙的摄入量,预防乳房水肿和高钙诱发 乳热症。 围产后期母牛分娩前3天进入分娩舍,分娩舍要清洁干燥,地面铺好褥草。当母牛 出现临产征候时,先用温水将母牛后躯清洗干净,再用高锰酸钾淸洗消毒、拭干。发现难产 要及时请兽医处理。母牛分娩后尽快饮给温热(30-37℃)、足量的麸皮盐水(麸皮1-2 千克、盐100-150克,水10千克左右),分娩后1-3天,投给大量优质干草自由采食, 无条件的可按青贮、青饲10—15千克、干草2一3千克投喂并适量添加块根和糟渣。精料 每天3-4千克渐増并按比例补足钙、磷等矿物质饲料。分娩4天后视奶牛食欲情况适当增 加精、粗饲料喂量。分娩后要加强对乳房热敷和按摩,促进消肿。 C.产后监护 冬季气候寒冷需做好防寒工作 母牛预产期按配种月份减3,日数加6推算。 母牛产前15天进入产房,产房每天消毒1次,并经常更换垫草,防止生殖道感染, 后15天出产房。 产后6小时内,观察母牛生殖道有无损伤,发现损伤及时处理。 产后12小时内,观察母牛努责情况,努责强烈时,要注意子宫内是否还有胎儿和有无 子宫脱征兆,发现子宫脱要及时处理。 产后12小时内,观察胎衣排出情况,如超过12小时不排出或排出不完整可以认为是 胎衣不下,要及时处理 产后1一15天观察恶露排出情况,发现异常及有炎症要立即诊治 产后30天,通过直肠检査子宫恢复和卵巢状况,发现疾病立即治疗
6 适当运动,注意保胎,乳房按摩,不喂给冰冻、发霉和变质饲料。粗饲料给量标准为:青饲、 青贮 10-15 千克,优质干草 3-5 千克,糟渣类、多汁饲料不超过 5 千克。 B.围产期饲养管理 母牛产前及产后 15 天为奶牛围产期。 围产前期 产前阶段仍以粗饲料为主,每天喂给 12-13 千克优质干草,青贮不超过 6 千克,以后渐减至粗料 10 千克。精料在每日 3 千克的基础上每隔 2 天增加 0.5 千克,至产 犊时达到 6-7 千克。另外,围产前期要适量补给亚硒酸钠和维生素 A、维生素 D 和维生素 E,预防乳热症和胎衣不下,产前一周要减少食盐和钙的摄入量,预防乳房水肿和高钙诱发 乳热症。 围产后期 母牛分娩前 3 天进入分娩舍,分娩舍要清洁干燥,地面铺好褥草。当母牛 出现临产征候时,先用温水将母牛后躯清洗干净,再用高锰酸钾清洗消毒、拭干。发现难产 要及时请兽医处理。母牛分娩后尽快饮给温热(30-37℃)、足量的麸皮盐水(麸皮 1-2 千克、盐 100-150 克,水 10 千克左右),分娩后 1-3 天,投给大量优质干草自由采食, 无条件的可按青贮、青饲 10-15 千克、干草 2-3 千克投喂并适量添加块根和糟渣。精料 每天 3-4 千克渐增并按比例补足钙、磷等矿物质饲料。分娩 4 天后视奶牛食欲情况适当增 加精、粗饲料喂量。分娩后要加强对乳房热敷和按摩,促进消肿。 C.产后监护 冬季气候寒冷需做好防寒工作。 母牛预产期按配种月份减 3,日数加 6 推算。 母牛产前 15 天进入产房,产房每天消毒 1 次,并经常更换垫草,防止生殖道感染,产 后 15 天出产房。 产后 6 小时内,观察母牛生殖道有无损伤,发现损伤及时处理。 产后 12 小时内,观察母牛努责情况,努责强烈时,要注意子宫内是否还有胎儿和有无 子宫脱征兆,发现子宫脱要及时处理。 产后 12 小时内,观察胎衣排出情况,如超过 12 小时不排出或排出不完整可以认为是 胎衣不下,要及时处理。 产后 1-15 天观察恶露排出情况,发现异常及有炎症要立即诊治。 产后 30 天,通过直肠检查子宫恢复和卵巢状况,发现疾病立即治疗
对产后60天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母牛,要查明原因并进行诱导发情 D泌乳期饲养管理 泌乳盛期分娩后100天内,母牛产奶量最高,营养消耗大,新陈代谢旺盛,对环境 反应敏感,因此必须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以保证母牛高产、健康 a饲喂此期应以混合精料、优质青干草(4千克以上)和玉米青贮(20-25千克)为主, 精、粗料干物质比可达65:35。喂精料方法为:在3奶1料的基础上,每日多喂比实际产 乳量高3-5千克奶的营养需要(或0.5-1.0千克精料),待增料而奶量不再上升时,才将多 余饲料降下来。降料要比増料慢些,逐渐降至与产量相适应,此期要经常分析和检査日粮, 使泌乳牛各类营养物质满足泌乳需要,尽量保证奶牛日粮的平稳,不能随意变换日粮的供给, 需要变换时应该有一定的适应期 b.配种母牛产后第1次配种为60天以上,如产后子宫恢复良好体质健康,可提前配 种 c.管理搞好牛体及牛舍卫生,牛舍环境要清洁干燥,舍内光亮,地面平整,冬季保温 夏季通风。牛体要干净,后躯不得粘挂粪便。奶牛上、下午各运动1小时,有条件放牧者, 每天上、下午各放牧2小时为好,放牧要避开炎日和雨雪天气。 泌乳中期(101-210天)与泌乳后期(211天一停奶) a喂饲精料按3奶1料配给,精料渐减、粗料(青饲、青贮15-20千克,干草4-5千 克)渐增。最后达30:70为止。此期应逐渐减少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浓度,泌乳后期适当加 喂精料,以保证在干奶期开始时就达到理想的体况,防止母牛过肥。 b管理照顾怀孕母牛,防止流产。不喂霉变饲料,勿饮冰渣水。注意牛舍、牛床和牛 体卫生,用具等要清洁,运动场要干燥 挤奶 挤奶次数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泌乳阶段和产奶水平而定。一般每天挤奶2-3次 也可根据产奶量高低,酌情增减。 b挤奶方法为了保证原料奶的安全卫生,必需进行机械挤奶。真空压力应控制在45.33 5066kpa,脉动器脉动频率,每分钟50-60次。出奶少时,应对乳房进行自上而下的按 摩。挤奶结束后,挤奶设备进行清洗保养。分娩10天内的母牛或患乳房炎的母牛,应改为 手工挤奶,待病愈后再恢复机械挤奶
7 对产后 60 天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母牛,要查明原因并进行诱导发情。 D.泌乳期饲养管理 泌乳盛期 分娩后 100 天内,母牛产奶量最高,营养消耗大,新陈代谢旺盛,对环境 反应敏感,因此必须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以保证母牛高产、健康。 a.饲喂 此期应以混合精料、优质青干草(4 千克以上)和玉米青贮(20-25 千克)为主, 精、粗料干物质比可达 65∶35。喂精料方法为:在 3 奶 1 料的基础上,每日多喂比实际产 乳量高 3-5 千克奶的营养需要(或 0.5-1.0 千克精料),待增料而奶量不再上升时,才将多 余饲料降下来。降料要比增料慢些,逐渐降至与产量相适应,此期要经常分析和检查日粮, 使泌乳牛各类营养物质满足泌乳需要,尽量保证奶牛日粮的平稳,不能随意变换日粮的供给, 需要变换时应该有一定的适应期。 b.配种 母牛产后第1次配种为 60 天以上,如产后子宫恢复良好体质健康,可提前配 种。 c.管理 搞好牛体及牛舍卫生,牛舍环境要清洁干燥,舍内光亮,地面平整,冬季保温, 夏季通风。牛体要干净,后躯不得粘挂粪便。奶牛上、下午各运动 1 小时,有条件放牧者, 每天上、下午各放牧 2 小时为好,放牧要避开炎日和雨雪天气。 泌乳中期(101-210 天)与泌乳后期(211 天-停奶) a.喂饲 精料按 3 奶 1 料配给,精料渐减、粗料(青饲、青贮 15-20 千克,干草 4-5 千 克)渐增。最后达 30∶70 为止。此期应逐渐减少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浓度,泌乳后期适当加 喂精料,以保证在干奶期开始时就达到理想的体况,防止母牛过肥。 b.管理 照顾怀孕母牛,防止流产。不喂霉变饲料,勿饮冰渣水。注意牛舍、牛床和牛 体卫生,用具等要清洁,运动场要干燥。 挤奶 a.挤奶次数 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泌乳阶段和产奶水平而定。一般每天挤奶 2-3 次, 也可根据产奶量高低,酌情增减。 b.挤奶方法 为了保证原料奶的安全卫生,必需进行机械挤奶。真空压力应控制在 45.33 -50.66kpa, 脉动器脉动频率,每分钟 50-60 次。出奶少时,应对乳房进行自上而下的按 摩。挤奶结束后,挤奶设备进行清洗保养。分娩 10 天内的母牛或患乳房炎的母牛,应改为 手工挤奶,待病愈后再恢复机械挤奶
c.药浴乳头挤奶前应药浴并擦净乳头,挤奶结束应马上对乳头进行药浴,因为在挤奶 后约15-20分种乳头括约肌才能完全闭合阻止细菌的侵入。浸泡乳头可使用碘氟或3%次 亚氯酸钠溶液。 (5)疫病防制 奶牛场要做好奶牛疾病的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等方面的兽医防疫工作,奶牛场的 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本规范奶牛场(舍)的环境要求。 ①消毒 A.消毒剂 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 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可选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盐、有机氯、有机碘混合物(碘附)、 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火碱)、高锰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松油、酒精等。 B消毒方法 喷雾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用喷雾 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牛环境消毒、牛场道路和周围 及进入场区的车辆 浸液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 胶靴。 紫外线消毒对人员入口处常设紫外线灯照射,以起到杀菌效果 喷撤消毒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杀死细菌或病毒 热水消毒用35-46℃温水及70一75℃的热碱水清洗挤奶器管道,以除去管道内的残 留矿物质 C.消毒制度 环境消毒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 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 池,使用2%火碱溶液。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和紫外线消毒(3-5分钟),工作服不应穿出场 外 牛舍消毒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
8 c.药浴乳头 挤奶前应药浴并擦净乳头,挤奶结束应马上对乳头进行药浴, 因为在挤奶 后约 15-20 分种乳头括约肌才能完全闭合阻止细菌的侵入。 浸泡乳头可使用碘氟或 3%次 亚氯酸钠溶液。 (5)疫病防制 奶牛场要做好奶牛疾病的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等方面的兽医防疫工作,奶牛场的 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本规范奶牛场(舍)的环境要求。 ①消毒 A.消毒剂 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 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可选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盐、有机氯、有机碘混合物(碘附)、 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火碱)、高锰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松油、酒精等。 B.消毒方法 喷雾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用喷雾 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牛环境消毒、牛场道路和周围 及进入场区的车辆。 浸液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 胶靴。 紫外线消毒 对人员入口处常设紫外线灯照射,以起到杀菌效果。 喷撒消毒 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杀死细菌或病毒。 热水消毒 用 35-46℃温水及 70-75℃的热碱水清洗挤奶器管道,以除去管道内的残 留矿物质。 C.消毒制度 环境消毒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 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 1 次;场周围 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 池,使用 2%火碱溶液。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和紫外线消毒(3-5 分钟),工作服不应穿出场 外。 牛舍消毒 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
雾消毒和熏蒸消毒。 用具消毒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 0.5%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 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带牛环境消珻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 牛环境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以减少传染病和 蹄病等发生。带牛环境消毒应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中。 牛体消毒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应先将牛有 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降底牛乳的细菌数,保证牛体健康 ②免疫与检疫 奶牛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 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每 年至少需接种炭疽芽孢疫苗2次,口蹄疫疫苗2次。 配合当地检疫部门,对奶牛的结核病和布氏杄菌病进行检疫,妥善保管检疫检验报告。 ③疫病控制和扑灭 奶牛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 以下措施:驻场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 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时,奶牛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牛群实施严 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蓝舌病、牛白血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疫病时,应对牛群实 施清群和净化措施,扑杀阳性牛。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牛的尸体按《畜禽 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按《畜禽产品销毒 规范》(GB/T16569)进行 ④病死牛及产品处理 对于非传染病及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只,应及时进行治疗,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 化处理,应符合GB16548的规定。 使用药物的病牛生产的牛奶(抗生素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 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病牛所产乳及死牛应作无害化处理,应符合 B16548的规定
9 雾消毒和熏蒸消毒。 用具消毒 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 0.1%新洁尔灭或 0.2% -0.5%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 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带牛环境消毒 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 牛环境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以减少传染病和 蹄病等发生。带牛环境消毒应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中。 牛体消毒 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应先将牛有 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降底牛乳的细菌数,保证牛体健康。 ②免疫与检疫 奶牛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 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每 年至少需接种炭疽芽孢疫苗 2 次,口蹄疫疫苗 2 次。 配合当地检疫部门,对奶牛的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进行检疫,妥善保管检疫检验报告。 ③疫病控制和扑灭 奶牛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 以下措施:驻场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 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时,奶牛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牛群实施严 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蓝舌病、牛白血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疫病时,应对牛群实 施清群和净化措施,扑杀阳性牛。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牛的尸体按《畜禽 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按《畜禽产品销毒 规范》(GB/T16569)进行。 ④病死牛及产品处理 对于非传染病及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只,应及时进行治疗,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 化处理,应符合 GB16548 的规定。 使用药物的病牛生产的牛奶(抗生素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 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病牛所产乳及死牛应作无害化处理,应符合 GB16548 的规定
⑤废弃物处理 场区内应于生产区的下风处设贮粪池,粪便及其他污物应有序管理。每天应及时除去 牛舍内及运动场褥草、污物和粪便,并将粪便及污物运送到贮粪场 场内应设牛粪尿、褥草和污物等处理设施,废弃物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 (6)牛场管理 ①总的管理 奶牛场不应饲养任何其他家畜家禽,并应防止周围其他畜禽进入场区 保持各生产环节的环境及用具清洁,保证牛奶卫生。坚持刷拭牛体,防止污染乳汁 成乳牛坚持定期护蹄、修蹄和浴蹄 ②饲喂管理 按饲养规范饲喂,不堆槽,不空槽,勤添少给,每班精料应该分三次饲喂,不喂发霉 变质和冰冻的饲料。应捡出饲料中的异物,保持饲槽清洁卫生。 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饮水,运动场设食盐、矿物质(如矿物质舔砖等)补饲槽和饮 水槽,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③挤奶管理 贮奶罐、挤奶杋使用前后都应淸洗干净,按操作规程要求放置。挤奶牛挤奶前按规程 清洗乳房,挤奶后要进行乳头药浴 乳房炎病牛不应上机挤奶,上机时临时发现的乳房炎病牛不应套杯挤奶,应转入病区 手工挤净后治疗 牛奶出场前先自检,不合格者不应出场 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④灭蚊蝇、灭鼠 搞好牛舍内外环境卫生,消灭杂草和水坑等蚊蝇蘗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或在牛场 外围设诱杀点,消灭蚊蝇 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投放灭鼠药应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 鼠药,做无害化处理。 ⑤资料记录
10 ⑤废弃物处理 场区内应于生产区的下风处设贮粪池,粪便及其他污物应有序管理。每天应及时除去 牛舍内及运动场褥草、污物和粪便,并将粪便及污物运送到贮粪场。 场内应设牛粪尿、褥草和污物等处理设施,废弃物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 (6)牛场管理 ①总的管理 奶牛场不应饲养任何其他家畜家禽,并应防止周围其他畜禽进入场区。 保持各生产环节的环境及用具清洁,保证牛奶卫生。坚持刷拭牛体,防止污染乳汁。 成乳牛坚持定期护蹄、修蹄和浴蹄。 ②饲喂管理 按饲养规范饲喂,不堆槽,不空槽,勤添少给,每班精料应该分三次饲喂,不喂发霉 变质和冰冻的饲料。应捡出饲料中的异物,保持饲槽清洁卫生。 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饮水,运动场设食盐、矿物质(如矿物质舔砖等)补饲槽和饮 水槽,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③挤奶管理 贮奶罐、挤奶机使用前后都应清洗干净,按操作规程要求放置。挤奶牛挤奶前按规程 清洗乳房,挤奶后要进行乳头药浴。 乳房炎病牛不应上机挤奶,上机时临时发现的乳房炎病牛不应套杯挤奶,应转入病区 手工挤净后治疗。 牛奶出场前先自检,不合格者不应出场。 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④灭蚊蝇、灭鼠 搞好牛舍内外环境卫生,消灭杂草和水坑等蚊蝇蘖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或在牛场 外围设诱杀点,消灭蚊蝇。 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投放灭鼠药应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 鼠药,做无害化处理。 ⑤资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