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实习区域的选择 野外实习是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 习区域的正确选择,是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实现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的根本保 自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计划安排野外教学实习以来,先后在陕北地区、宝鸡地 区和汉中地区进行过野外实习,但最终选定渭南地区作为野外教学实习区域,并经过多 年的实践、总结和完善,逐步稳定为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其选择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 ●渭南市域是一片古老的区域,东临华夏母亲河一黄河,以控三秦之要道;南接 中国南北之地理分界线秦岭山脉,且有西岳华山以险峻传奇而闻名天下。可谓山河壮丽, 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同时,渭南地处关中平原和著名八百里秦川的东部, 地域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历来为中国富庶之地。 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渭南地区凭借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农业自然 条件优势,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区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在整个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陕西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生产要素开始在地域空间上自由流动,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合 理配置。这时渭南地区的经济虽然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但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则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特别 是渭南毗邻省会城市西安,即与陕西省域经济的增长极地近在咫尺,在省域经济增长极 尚处于极化发展初级阶段时期,强烈的反波效应对于地处“阴影”下的渭南经济发展带 来较多的是副面影响。所以,选择具有如此特殊发展经历的典型地区,对于学生深刻理 解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増长极理论、核心一边缘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等许多基础理论十分 有利。进而为编制科学的区域规划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渭南市域的中小城镇相对比较发育。许多小城镇历史悠久,商贸活跃,经济繁 荣,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始终扮演着不同层次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城 镇体系相对比较发育,等级层次清楚,空间布局比较合理。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历来重
6 第二章 实习区域的选择 野外实习是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 习区域的正确选择,是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实现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的根本保 证。自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计划安排野外教学实习以来,先后在陕北地区、宝鸡地 区和汉中地区进行过野外实习,但最终选定渭南地区作为野外教学实习区域,并经过多 年的实践、总结和完善,逐步稳定为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其选择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 ⚫ 渭南市域是一片古老的区域,东临华夏母亲河—黄河,以控三秦之要道;南接 中国南北之地理分界线秦岭山脉,且有西岳华山以险峻传奇而闻名天下。可谓山河壮丽, 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同时,渭南地处关中平原和著名八百里秦川的东部, 地域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历来为中国富庶之地。 ⚫ 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渭南地区凭借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农业自然 条件优势,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区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在整个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陕西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生产要素开始在地域空间上自由流动,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合 理配置。这时渭南地区的经济虽然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但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则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特别 是渭南毗邻省会城市西安,即与陕西省域经济的增长极地近在咫尺,在省域经济增长极 尚处于极化发展初级阶段时期,强烈的反波效应对于地处“阴影”下的渭南经济发展带 来较多的是副面影响。所以,选择具有如此特殊发展经历的典型地区,对于学生深刻理 解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等许多基础理论十分 有利。进而为编制科学的区域规划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 渭南市域的中小城镇相对比较发育。许多小城镇历史悠久,商贸活跃,经济繁 荣,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始终扮演着不同层次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城 镇体系相对比较发育,等级层次清楚,空间布局比较合理。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历来重
视城市规划的编制及城市建设与发展。如此通过实习有利于学生对区域规划重点内容一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有效把握 同时,渭南距离西安较近,交通便捷,食宿方便、节约经费;实习期间的所有 政府机关、企业部门、规划设计院所、宾馆饭店等接待单位都能给予积极配合与大力支 持,也是实习区域选择的重要考虑
7 视城市规划的编制及城市建设与发展。如此通过实习有利于学生对区域规划重点内容—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有效把握。 ⚫ 同时,渭南距离西安较近,交通便捷,食宿方便、节约经费;实习期间的所有 政府机关、企业部门、规划设计院所、宾馆饭店等接待单位都能给予积极配合与大力支 持,也是实习区域选择的重要考虑
第三章实习日程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共计10天。具体日程安排 如下: 第一天:实习动员;文字、图件资料、仪器设备及野外生活用品准备; 第二天:上午乘车去渭南,下午介绍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天:介绍渭南城市总体规划,考察渭南市区城市功能布局、土地利用、道路 系统及城市主要设施布局建设情况 笫四天:上午介绍渭南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下午考察城市供水工程、渭河城市防 洪工程及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发展情况: 第五天:考察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渭河化肥厂参观实习 第六天:沿渭南市域经济发展主轴线——108国道(渭南至韩城段)经过地带自 南向北考察实习。沿途主要考察大荔县城、合阳县城、韩城市区和固市、许庄、路井等 几个建制镇的发展情况 第七天:考察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区、司马迁寺庙旅游区、洽川黄河湿地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及关中东部抽黄灌溉水利工程; 第八天:实习返程: 第九天:撰写实习报告: 第十天:撰写实习报告
8 第三章 实习日程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共计 10 天。具体日程安排 如下: 第一天:实习动员;文字、图件资料、仪器设备及野外生活用品准备; 第二天:上午乘车去渭南,下午介绍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天:介绍渭南城市总体规划,考察渭南市区城市功能布局、土地利用、道路 系统及城市主要设施布局建设情况; 第四天:上午介绍渭南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下午考察城市供水工程、渭河城市防 洪工程及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发展情况; 第五天:考察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渭河化肥厂参观实习; 第六天:沿渭南市域经济发展主轴线——108 国道(渭南至韩城段)经过地带自 南向北考察实习。沿途主要考察大荔县城、合阳县城、韩城市区和固市、许庄、路井等 几个建制镇的发展情况; 第七天:考察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区、司马迁寺庙旅游区、洽川黄河湿地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及关中东部抽黄灌溉水利工程; 第八天:实习返程; 第九天:撰写实习报告; 第十天:撰写实习报告
第四章主要实习内容简介 区域认知 1、区位条件 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秦岭、黄龙山和乔山山脉之间,渭、洛河下游,地 处东经10852—110°53,北纬34·13-3552之间,东西宽约1497km,南北长约 182.3km,总面积13134km2。东隔黄河与山西省运城地区相望,东南与河南省三门峡市 接壤,西连西安、咸阳、铜川等市,南依秦岭与商洛地区相接,北靠黄龙、乔山山脉与 延安地区接壤 1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为国家生产力重点布局地区 在国家生产力布局框架中,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渭南市虽被划 为西部地带,但处于中西部的过渡区,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的东大门,是我国北方地区 联系东、西地带的交通要道之一。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中部地带的开发,以及“陇 海一兰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建立,对渭南市的发展必将产生双向的重大影响和带动 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地缘优势十分明显。 12“黄河南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和有色金属基地 渭南市东临晋、豫两省,在全国确定的重点开发建设地区中,是国家山西能源基地 的重点开发区一一秦、晋、豫“黄河南三角”经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积极利用“基 地”开发建设的机遇,将有效促进渭南市资源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 13地处关中东部经济区,属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重要开发区段之一 在省域范围内,渭南市位于关中东部经济区,是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有机组 成部分。在陕西省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经济发展中,作为陕西省能源、原材料和农 业商品生产基地,渭南市在“一线两带”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4毗邻西安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西安是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科研和信息中心,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 游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文化发达,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而渭南市 区与西安相距仅62km,处于其辐射范围之内,加之以资源开发和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 结构与西安在经济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另外,根据城市相互作用
9 第四章 主要实习内容简介 一、区域认知 1、区位条件 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秦岭、黄龙山和乔山山脉之间,渭、洛河下游,地 处东经 108。 52’—110。 53’,北纬 34。 13’—35。 52’之间,东西宽约 149.7km,南北长约 182.3km,总面积 13134km2。东隔黄河与山西省运城地区相望,东南与河南省三门峡市 接壤,西连西安、咸阳、铜川等市,南依秦岭与商洛地区相接,北靠黄龙、乔山山脉与 延安地区接壤。 1.1 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为国家生产力重点布局地区 在国家生产力布局框架中,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渭南市虽被划 为西部地带,但处于中西部的过渡区,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的东大门,是我国北方地区 联系东、西地带的交通要道之一。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中部地带的开发,以及“陇 海—兰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建立,对渭南市的发展必将产生双向的重大影响和带动, 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地缘优势十分明显。 1.2“黄河南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和有色金属基地 渭南市东临晋、豫两省,在全国确定的重点开发建设地区中,是国家山西能源基地 的重点开发区——秦、晋、豫“黄河南三角”经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积极利用“基 地”开发建设的机遇,将有效促进渭南市资源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 1.3 地处关中东部经济区, 属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重要开发区段之一 在省域范围内,渭南市位于关中东部经济区,是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有机组 成部分。在陕西省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经济发展中,作为陕西省能源、原材料和农 业商品生产基地,渭南市在“一线两带”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4 毗邻西安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西安是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科研和信息中心,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 游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文化发达,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而渭南市 区与西安相距仅 62km,处于其辐射范围之内,加之以资源开发和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 结构与西安在经济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另外,根据城市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