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教学内容:0.2学时①基于胚乳有无的种子分类方法:②基于植物形态学的种子分类方法。3.2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3.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3.4重点难点: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3.5作业:无。2学时第三部分种子的化学成分1.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分布1学时1.1教学内容: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分布;②种子中的水分种类及特点。1.2教学目标:①了解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分布;②明确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以及种子安全水分的确定依据;③掌握自由水、束缚水、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的概念。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种子中的水分存在状态、特点,及其应用。1.5作业:①名词解释:自由水、束缚水、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②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有哪些?种子的安全水分如何确定?
3.1教学内容: 0.2学时 ① 基于胚乳有无的种子分类方法; ② 基于植物形态学的种子分类方法。 3.2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 3.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3.4重点难点: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 3.5作业:无。 第三部分 种子的化学成分 2 学时 1. 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分布 1.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分布;② 种子中的水分种类及特点。 1.2教学目标: ① 了解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分布;② 明确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以 及种子安全水分的确定依据;③ 掌握自由水、束缚水、临界水分、安全水 分、平衡水分的概念。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种子中的水分存在状态、特点,及其应用。 1.5作业: ① 名词解释:自由水、束缚水、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 ② 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有哪些?种子的安全水分如何确定?
2.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2.1教学内容:1.0学时①种子中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特点;②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2.2教学目标:掌握种子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特点;②掌握种子化学成分差异的因素。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2.4重点难点: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2.5作业:①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有哪些?②请举出3-5个实例说明外因影响可以种子或果实的化学成分。第四部分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2 学时1.种子的形成发育1学时1.1教学内容:①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种胚发育的异同点;②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和沼生目型胚乳发育的特点;③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多胚、无胚、无性、败育)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1.2教学目标:①掌握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种胚发育的异同点;②掌握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和沼生目型胚乳发育的特点;③了解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多
2. 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2.1教学内容: 1.0学时 ① 种子中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特 点;②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2.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特点;② 掌握 种子化学成分差异的因素。 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2.4重点难点: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2.5作业: ①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有哪些? ② 请举出3-5个实例说明外因影响可以种子或果实的化学成分。 第四部分 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 2 学时 1. 种子的形成发育 1.1教学内容: 1 学时 ① 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种胚发育的异同点;② 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 和沼生目型胚乳发育的特点;③ 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多胚、无胚、无 性、败育)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 1.2教学目标: ① 掌握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种胚发育的异同点;② 掌握核型胚乳、细 胞型胚乳和沼生目型胚乳发育的特点;③ 了解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多
胚、无胚、无性、败育)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种胚和胚乳发育的模式和特点。1.5作业:①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胚的发育过程?②胚乳的发育模式及其特点?③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有哪些?如何利用?2.种子成熟与人工种子1学时2.1教学内容:①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②未熟种子的利用价值;③人工种子。2.2教学目标:①掌握种子成熟的指标及应用价值;②了解未熟种子的利用价值;③了解人工种子的相关知识。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主学习。2.4重点难点: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5作业:什么是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研制的意义有哪些?第五部分种子休眠2学时1.种子休眠的概念与原因1学时1.1教学内容:
胚、无胚、无性、败育)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种胚和胚乳发育的模式和特点。 1.5作业: ① 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胚的发育过程? ② 胚乳的发育模式及其特点? ③ 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有哪些?如何利用? 2. 种子成熟与人工种子 2.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② 未熟种子的利用价值;③ 人工种子。 2.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成熟的指标及应用价值;② 了解未熟种子的利用价值;③ 了解人工种子的相关知识。 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主学习。 2.4重点难点: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5作业: 什么是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研制的意义有哪些? 第五部分 种子休眠 2 学时 1. 种子休眠的概念与原因 1.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意义;②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1.2教学目标:①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的意义;②理解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种子休眠的概念、意义和影响因素。1.5作业:①种子休眠及其意义是什么?②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2.种子休眠的调控1学时2.1教学内容:①种子休眠的机理;②种子休眠的调控措施。2.2教学目标:①掌握种子休眠的机理;②掌握种子休眠的调控措施。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2.4重点难点:激素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三因子假说。2.5作业:①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激素相互作用三因子假说的内容是什么?②如何打破小麦和豆类种子的休眠?③设计一个试验,验证一种野生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
① 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意义;② 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 1.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② 理解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种子休眠的概念、意义和影响因素。 1.5作业: ① 种子休眠及其意义是什么? ②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 2. 种子休眠的调控 2.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休眠的机理;② 种子休眠的调控措施。 2.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休眠的机理;② 掌握种子休眠的调控措施。 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2.4重点难点:激素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三因子假说。 2.5作业: ① 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激素相互作用三因子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② 如何打破小麦和豆类种子的休眠? ③ 设计一个试验,验证一种野生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
第六部分种子萌发2学时1.种子萌发的过程与代谢1.1教学内容:1学时①种子萌发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幼苗形态建成)的特点;②种子萌发早期的代谢与细胞修复;③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分解与转化;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代谢。1.2教学目标:①掌握种子萌发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幼苗形态建成)的特点;②掌握种子萌发早期的代谢与细胞修复特点;③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分解与转化的特点;④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的特点。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种子萌发的概念、阶段及其特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代谢。1.5作业:①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②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③详细论述种子萌发过程呼吸规律及其原因。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其调控2.1教学内容:1学时①种子萌发期吸水规律;②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③土壤种子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2教学目标:
第六部分 种子萌发 2 学时 1. 种子萌发的过程与代谢 1.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萌发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幼苗形态建成)的特点; ② 种子萌发早期的代谢与细胞修复;③ 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分解与转 化;④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1.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萌发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幼苗形态建成)的特 点;② 掌握种子萌发早期的代谢与细胞修复特点;③ 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 物质的分解与转化的特点;④ 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的特点。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种子萌发的概念、阶段及其特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 质与能量代谢。 1.5作业: ① 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②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③ 详细论述种子萌发过程呼吸规律及其原因。 2.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其调控 2.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萌发期吸水规律;② 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③ 土壤种子库 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2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