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实验技术》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BK008005课程名称课程代码种子实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考核方式闭卷课2.064学分学时常规适用对象种子科学与工程授课方式陈燕红开课学院农学院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种子实验技术课程是在种子生物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生产学和种子检验学等理论基础上开设的面向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内容涵盖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特征的观察、种子物理特性的测定、种子加工设备的应用、玉米制种田父母本花期预测、种子扦样、种子净度分析、种子标准发芽实验、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测定、种子纯度测定、种子水分测定和小麦种子生产田去杂去劣等内容。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习惯;实事求是,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求实创新精神。课程目标2:理解种子质量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种业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具有知农、爱农的“大国三农”情怀,提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课程目标3:掌握各个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方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课程目标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进行实验设计与展示;具备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种子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种子实验技术 课程代码 BK008005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 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考核方式 闭卷 学 分 2.0 学 时 64 适用对象 种子科学与工程 授课方式 常规 开课学院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陈燕红 二、课程简介 种子实验技术课程是在种子生物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生产学和种 子检验学等理论基础上开设的面向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内容涵盖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特征的观察、种子物理 特性的测定、种子加工设备的应用、玉米制种田父母本花期预测、种子扦 样、种子净度分析、种子标准发芽实验、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测定、种子纯度 测定、种子水分测定和小麦种子生产田去杂去劣等内容。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习惯;实事求是,具有严谨的科 学态度;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求实创新精 神。 课程目标2:理解种子质量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种业发展对保障粮食安 全的重要性,具有知农、爱农的“大国三农”情怀,提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 化、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3:掌握各个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方法,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课程目标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能进行实验设计与展示;具备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沟通 表达能力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课程目标V要求1V要求2V要求371要求4要求577N要求6VV要求7要求8V要求9要求10V要求11五、先修课程种子实验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要求掌握种子生物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学和种子生产学等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植物学、遗传学和实验统计方法的学习基础。六、教学内容3学时1.实验项目:种子形态构造观察(一)1.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1.2实验目的:通过对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学会区分不同禾本科作物种子的科别、果实类型和种子分类,掌握各种子的主要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种子鉴别。1.3实验内容:1.3.1观察不同禾本科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特征,并绘图,用文字标明种子各部分构造的名称;1.3.2确定种子的种子科别、果实类型和种子种类1.3.3测定种子的长、宽、厚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要求1 √ 要求2 √ 要求3 √ 要求4 √ √ 要求5 要求6 √ √ √ 要求7 √ √ 要求8 要求9 √ 要求10 要求11 √ 五、先修课程 种子实验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要求掌握种子生物学、种子 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学和种子生产学等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植 物学、遗传学和实验统计方法的学习基础。 六、教学内容 1.实验项目:种子形态构造观察(一) 3学时 1.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1.2实验目的:通过对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 构的观察,学会区分不同禾本科作物种子的科别、果实类型和种子分类,掌 握各种子的主要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种子鉴别。 1.3实验内容: 1.3.1观察不同禾本科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特征,并绘图,用文 字标明种子各部分构造的名称; 1.3.2确定种子的种子科别、果实类型和种子种类 1.3.3测定种子的长、宽、厚
1.3.4测定水稻种子的角质率1.3.5测定小麦种子的硬度1.4教学目标:掌握所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能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区分各种子的科别、果实类型、种子分类。掌握水稻种子角质率、小麦种子硬度的测定程序。了解水稻种子角质率、小麦种子硬度在谷物品质中的重要意义。3学时2.实验项目:种子形态构造观察(二)2.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2.2实验目的:通过对大豆、花生、棉花、向日葵、篦麻、油菜、荞麦、银杏等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观察,进一步学会区分各种子的科别、果实类型、种子分类,掌握各种子的主要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种子鉴别。2.3实验内容:2.3.1不同作物种子的外部形态观察2.3.2不同作物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2.3.3根据观察结果,确定种子科别、果实类型和种子种类2.3.4测定不同作物种子的长、宽、厚(单位:mm/粒)2.4教学目标:掌握所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能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区分各种子的科别、果实类型和种子分类。3学时3.实验项目:种子发育过程观察
1.3.4测定水稻种子的角质率 1.3.5测定小麦种子的硬度 1.4教学目标: 掌握所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能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 结构区分各种子的科别、果实类型、种子分类。 掌握水稻种子角质率、小麦种子硬度的测定程序。了解水稻种子角质 率、小麦种子硬度在谷物品质中的重要意义。 2.实验项目:种子形态构造观察(二) 3学时 2.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2.2实验目的:通过对大豆、花生、棉花、向日葵、蓖麻、油菜、荞 麦、银杏等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观察,进一步学会区分各种子的 科别、果实类型、种子分类,掌握各种子的主要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进行 种子鉴别。 2.3实验内容: 2.3.1不同作物种子的外部形态观察 2.3.2不同作物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 2.3.3根据观察结果,确定种子科别、果实类型和种子种类 2.3.4测定不同作物种子的长、宽、厚(单位:mm/粒) 2.4教学目标: 掌握所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能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 结构特征,区分各种子的科别、果实类型和种子分类。 3.实验项目:种子发育过程观察 3学时
3.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3.2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一系列变化的观察,掌握种子各个发育时期的特点、种子外形和内部构造的相关性。3.3实验内容:3.3.1幻灯演示几种代表性种子从胚珠受精到种子形成的各阶段特征3.3.2显微镜观察不同作物种子各个发育时期的永久制片3.3.3根据显微镜观察结果,绘制简图3.4教学目标:掌握不同种子各个发育时期的特点。3学时4.实验项目:种子物理特性测定4.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4.2实验目的:通过对种子静止角、自流角、密度、孔隙度、比重和容重的测定,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掌握其测定方法和影响测定结果的多种因素。4.3实验内容:4.3.1小麦种子静止角的测定(玻璃缸法、自然散落法)4.3.2几种作物种子自流角的测定(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荞麦)4.3.3小麦种子堆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4.3.4种子比重的测定(量筒法、比重瓶法)4.3.5种子容重的测定(玉米、小麦)4.4教学目标:
3.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3.2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一系列变化的观察,掌 握种子各个发育时期的特点、种子外形和内部构造的相关性。 3.3实验内容: 3.3.1幻灯演示几种代表性种子从胚珠受精到种子形成的各阶段特征 3.3.2显微镜观察不同作物种子各个发育时期的永久制片 3.3.3根据显微镜观察结果,绘制简图 3.4教学目标: 掌握不同种子各个发育时期的特点。 4.实验项目:种子物理特性测定 3学时 4.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4.2实验目的:通过对种子静止角、自流角、密度、孔隙度、比重和容 重的测定,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掌握其测定方法和影响测定结果的多种因 素。 4.3实验内容: 4.3.1小麦种子静止角的测定(玻璃缸法、自然散落法) 4.3.2几种作物种子自流角的测定(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荞麦) 4.3.3小麦种子堆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 4.3.4种子比重的测定(量筒法、比重瓶法) 4.3.5种子容重的测定(玉米、小麦) 4.4教学目标:
掌握涉及种子物理特性的测定方法;能根据不同种子物理特性的不同,分析加工和贮藏技术的差异;进一步理解种子物理特性对种子加工与贮藏的重要性。3学时5.实验项目:玉米制种田父母本花期预测5.1实验类型:综合设计性实验5.2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玉米制种田父母本花期预测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父母本花期预测结果分析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否良好,明确是否需要进行花期调节。5.3实验内容:5.3.1选择1-3个当前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的亲本5.3.2按品种制种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5.3.3了解不同亲本自交系植株性状和生长发育特点,5.3.4观察父母本行比,测量父母本的行距、株距,计算各自密度。对生长不一致的单株进行观察判断引起性状差异的原因,区分遗传变异还是环境或个体发育的非遗传变异结果。5.3.5大口期至抽雄前进行父母本生育进程观察5.3.6判断双亲花期是否相遇5.3.7如双亲花期不遇,提出相应调控措施或处理意见5.4教学目标:了解父母本自交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制种田父母本的田间种植情况;学会利用父母本未展开叶片数推算制种田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
掌握涉及种子物理特性的测定方法; 能根据不同种子物理特性的不同,分析加工和贮藏技术的差异; 进一步理解种子物理特性对种子加工与贮藏的重要性。 5.实验项目:玉米制种田父母本花期预测 3学时 5.1实验类型:综合设计性实验 5.2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玉米制种田父母本花期预测的基 本方法,并通过父母本花期预测结果分析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否良好,明确是 否需要进行花期调节。 5.3实验内容: 5.3.1选择1-3个当前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的亲本 5.3.2按品种制种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 5.3.3 了解不同亲本自交系植株性状和生长发育特点, 5.3.4 观察父母本行比,测量父母本的行距、株距,计算各自密度。对 生长不一致的单株进行观察判断引起性状差异的原因,区分遗传变异还是环 境或个体发育的非遗传变异结果。 5.3.5大口期至抽雄前进行父母本生育进程观察 5.3.6判断双亲花期是否相遇 5.3.7如双亲花期不遇,提出相应调控措施或处理意见 5.4教学目标: 了解父母本自交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制种田父母本的田间种植情况; 学会利用父母本未展开叶片数推算制种田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