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何向阳、无锡的黑陶、天津的谢大光、福州的小山等,他们也都发来了问候的短信。刚刚 经历了生死震颤的我,这时,意外得到的这些仅有一面之缘的友人的一声声问候,就大有“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味了。 ⑦在文明礼节和教养的约束之下,在对自身竞争力的打造和维护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 都套上了多层的甲胄,人与人再难触及真实的内心。而生活常常又是平淡的。很多时候我们 都觉得,每个日子都是生产线上出来的同一产品。过于常规、平庸和一成不变,没有特别, 没有变化,没有跌宕起伏,没有痛快淋漓,我们就向往远方。希望以旅行来改变平淡,打破 平庸,制造一点意外,掀起一点涟漪。但是旅行常常也只是留下几处模糊的景象,几个抽象 的地名,还有照面之后迅速虚化为远远的背景的那许多面孔。但是,只要有那么一个人 件事,能够让你激动或者感动,让你持久地怀想,那么这个地方立刻就会生动起来,清晰起 来,就像一个他乡故知,以亲切的目光召唤你的再次造访 ⑧萍水相逢有别样的美丽。哪怕它只是旅途中一个如豆的光点,也许会成为永远捂在心 头的一份温暖。 (有删改) [注]①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15.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所经历的三件事以及对这三件事的不同感受。请阅读文章第③一⑥ 段,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感受 第一件旅游中,冒昧造访不相熟的著名画家,受到热情接待① 第二件 第三件 感到宝贵 16.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语句的作用。(4分)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以“萍水相逢之美”为题目的妙处。(不超过150个字)(7 分) 【12通州2】(一)阅读《84名乘客的生死表决》,完成第15-17题。(共10分) 84名乘客的生死表决 牧徐徐 ①1990年5月26日早上6点10分,型号为BAC-1-1的英航5390班机和往常一样,从 伯明翰机场准时起飞,它的目的地是西班牙马拉加机场。机长是拥有21年飞行驾驶经验的 西蒙,副驾驶员则是刚来5390上班的阿拉史泰尔,除此之外,飞机上还有一名乘务长和3 名空姐,以及84名乘客 ②飞机起飞13分钟后,到达1.3万米的高空处,机长西蒙将飞机调到自动驾驶状态, 然后起身想去弄杯饮料,可就在他刚站起来的那一刹那,只听见“嘭”的一声,西蒙左侧的 挡风玻璃猛地一下被炸开了!之后,舱内舱外巨大的气压差将西蒙吸出了机舱外。万幸的是, 在被吸出机舱的过程中,西蒙本能地用一只脚死死地勾住了驾驶室里的一把椅子,然后又被 随即赶来的乘务长和两名空姐死死拽住,这才没有被完全甩出去。 ③挡风玻璃一碎,舱外冰冷刺骨的狂风便以时速390公里朝舱内灌,飞机内的3个警报 器都不停地响,并且和空管中心失去了联系。80多名乘客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一团。飞机 开始快速朝下降落 ④作为大副,还对BAC-1-1不太熟悉的阿拉史泰尔,只好临危受命,靠着直觉和以前的 经验将飞机又拉升起来。但危险却远没有就此结束,由于舱内的气压失去原有的平衡,如果 不能即时阻住炸裂开的进风口,舱内供乘客呼吸的氧气至多只能维持30分钟,之后,所有
的何向阳、无锡的黑陶、天津的谢大光、福州的小山等,他们也都发来了问候的短信。刚刚 经历了生死震颤的我,这时,意外得到的这些仅有一面之缘的友人的一声声问候,就大有“烽 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意味了。 ⑦在文明礼节和教养的约束之下,在对自身竞争力的打造和维护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 都套上了多层的甲胄,人与人再难触及真实的内心。而生活常常又是平淡的。很多时候我们 都觉得,每个日子都是生产线上出来的同一产品。过于常规、平庸和一成不变,没有特别, 没有变化,没有跌宕起伏,没有痛快淋漓,我们就向往远方。希望以旅行来改变平淡,打破 平庸,制造一点意外,掀起一点涟漪。但是旅行常常也只是留下几处模糊的景象,几个抽象 的地名,还有照面之后迅速虚化为远远的背景的那许多面孔。但是,只要有那么一个人,一 件事,能够让你激动或者感动,让你持久地怀想,那么这个地方立刻就会生动起来,清晰起 来,就像一个他乡故知,以亲切的目光召唤你的再次造访。 ⑧萍水相逢有别样的美丽。哪怕它只是旅途中一个如豆的光点,也许会成为永远捂在心 头的一份温暖。 (有删改) [注] ①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15.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所经历的三件事以及对这三件事的不同感受。请阅读文章第③—⑥ 段,填写下面的表格。(4 分) 事件 感受 第一件 旅游中,冒昧造访不相熟的著名画家,受到热情接待 ① 第二件 ② ③ 第三件 ④ 感到宝贵 16.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语句的作用。(4 分)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以“萍水相逢之美”为题目的妙处。(不超过 150 个字)(7 分) 【12 通州 2】(一)阅读《84 名乘客的生死表决》,完成第 15—17 题。(共 10 分) 84 名乘客的生死表决 牧徐徐 ①1990 年 5 月 26 日早上 6 点 10 分,型号为 BAC-1-1 的英航 5390 班机和往常一样,从 伯明翰机场准时起飞,它的目的地是西班牙马拉加机场。机长是拥有 21 年飞行驾驶经验的 西蒙,副驾驶员则是刚来 5390 上班的阿拉史泰尔,除此之外,飞机上还有一名乘务长和 3 名空姐,以及 84 名乘客。 ②飞机起飞 13 分钟后,到达 1.3 万米的高空处,机长西蒙将飞机调到自动驾驶状态, 然后起身想去弄杯饮料,可就在他刚站起来的那一刹那,只听见“嘭”的一声,西蒙左侧的 挡风玻璃猛地一下被炸开了!之后,舱内舱外巨大的气压差将西蒙吸出了机舱外。万幸的是, 在被吸出机舱的过程中,西蒙本能地用一只脚死死地勾住了驾驶室里的一把椅子,然后又被 随即赶来的乘务长和两名空姐死死拽住,这才没有被完全甩出去。 ③挡风玻璃一碎,舱外冰冷刺骨的狂风便以时速 390 公里朝舱内灌,飞机内的 3 个警报 器都不停地响,并且和空管中心失去了联系。80 多名乘客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一团。飞机 开始快速朝下降落。 ④作为大副,还对 BAC-1-1 不太熟悉的阿拉史泰尔,只好临危受命,靠着直觉和以前的 经验将飞机又拉升起来。但危险却远没有就此结束,由于舱内的气压失去原有的平衡,如果 不能即时阻住炸裂开的进风口,舱内供乘客呼吸的氧气至多只能维持 30 分钟,之后,所有
的人都将会因为缺氧而开始陷入昏迷,直到最终窒息而死。但是,机长西蒙还在机舱外,也 就是说,如要阻住进风口,就必须要丢掉西蒙。看着趴在零下20℃机舱外,已经被冻得毫 无生息,仿佛是睡着了的机长,乘务长和空姐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中一一她们实在不忍心放手, 都希望奇迹能发生 ⑤按照英航的规定,飞机在空中遭遇事故时,机组人员有义务牺牲一切来确保乘客的安 全,除非乘客不要他们那样做。因此,丢不丢下机长,只有问问乘客了。在乘务长的授权下 一名空姐走到客舱内,她稳定了自己的情绪,然后说,我们遭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生死不明 的机长被吊在寒冷的机舱外,丢不丢下他事关我们的生死,请大家考虑后表决,赞同丢掉机 长的人请举手,举手的人超过半数,我们就将丢下机长。 ⑥空姐说完后,慌乱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几秒后,有人迅速而果断地开始举手 2个,5个,10个,20个 ⑦看到这一状态,空姐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眼泪流下。她强迫自己数清每个 举手的人,可就在她快要数到过半数的42个时,突然,有一个一直举着手的人,把手慢慢 放了下来,紧接着,又有一个人把手放了下来,接下来是第三个,第四个……最终的结果是, 举手的人竟然为零!看着这突然的转变,空姐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地一下冲了出来。 ⑧接下来,更好的消息传来,通过不懈努力,大副阿拉史泰尔终于和空管中心取得了联 系,依靠他们的指挥和引领,在发生事故后的第22分钟,飞机成功降落在6公里之外的英 国南安普顿机场!机长西蒙也被随即赶来的救护车接走。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受到巨大撞击 和在极寒中被冰冻了20多分钟的机长西蒙,居然在医院里被救活了过来,而且在3个月后 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⑨84名乘客改变表决结果,既拯救了机长,也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他们自身 (文章有删改) 15.阅读②一⑨段,把文章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3分) 大副接班 生死抉择 16.第⑦段中空姐出现两次情绪波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各表现了空姐当时怎样的心情?(4 分) 17.文章结尾为什么说84名乘客“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他们自身”?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 说出你的理解。(不超过150个字)(3分) 【12大兴2】(一)阅读《真水无香》,完成15~17题。(15分) 真水无香 ①我的一个朋友,才高八斗,却为人低调。在我们这群朋友里,他被公认为我 们的核心人物。虽然他话不多,但有时候一句话却让我们思索半天。他早年毕业于 国内一所知名大学,当单位里遇上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往往最后都在他那里迎刃 而解,可他这么多年却一直在单位默默无闻,做最普通的技术人员,拿微薄的薪水。 ②在和我们共同的朋友老郑聊天中,谈到他的境遇,老郑说:“好多国企、外企、 私企都找过他,他都拒绝了。凭他的技术,应聘到哪儿最少都是个副总工程师。现 在的单位,不死不活的,把人的那点儿锐气都磨没了,更别说收入了,这一年得少 多少?他要是早出来,早就住花园小区了,哪像现在还住大杂院?你真该好好劝劝 心°③我便去找他,他正给八岁的儿子讲汽轮机,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我在旁边 听得入了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就想什么时候也得让他给我女儿讲一讲。 ④我凭我们是老朋友的关系,直言不讳地说:“听老郑说,那些技术上不如你的 人现在都成了你的领导,挣钱多你几倍,在这种单位,你不会有什么发展了。工资
的人都将会因为缺氧而开始陷入昏迷,直到最终窒息而死。但是,机长西蒙还在机舱外,也 就是说,如要阻住进风口,就必须要丢掉西蒙。看着趴在零下 20℃机舱外,已经被冻得毫 无生息,仿佛是睡着了的机长,乘务长和空姐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中——她们实在不忍心放手, 都希望奇迹能发生。 ⑤按照英航的规定,飞机在空中遭遇事故时,机组人员有义务牺牲一切来确保乘客的安 全,除非乘客不要他们那样做。因此,丢不丢下机长,只有问问乘客了。在乘务长的授权下, 一名空姐走到客舱内,她稳定了自己的情绪,然后说,我们遭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生死不明 的机长被吊在寒冷的机舱外,丢不丢下他事关我们的生死,请大家考虑后表决,赞同丢掉机 长的人请举手,举手的人超过半数,我们就将丢下机长。 ⑥空姐说完后,慌乱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几秒后,有人迅速而果断地开始举手, 2 个,5 个,10 个,20 个…… ⑦看到这一状态,空姐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眼泪流下。她强迫自己数清每个 举手的人,可就在她快要数到过半数的 42 个时,突然,有一个一直举着手的人,把手慢慢 放了下来,紧接着,又有一个人把手放了下来,接下来是第三个,第四个……最终的结果是, 举手的人竟然为零!看着这突然的转变,空姐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地一下冲了出来。 ⑧接下来,更好的消息传来,通过不懈努力,大副阿拉史泰尔终于和空管中心取得了联 系,依靠他们的指挥和引领,在发生事故后的第 22 分钟,飞机成功降落在 6 公里之外的英 国南安普顿机场!机长西蒙也被随即赶来的救护车接走。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受到巨大撞击 和在极寒中被冰冻了 20 多分钟的机长西蒙,居然在医院里被救活了过来,而且在 3 个月后 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⑨84 名乘客改变表决结果,既拯救了机长,也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他们自身。 (文章有删改) 15.阅读②—⑨段,把文章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3 分) 16.第⑦段中空姐出现两次情绪波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各表现了空姐当时怎样的心情?(4 分) 17.文章结尾为什么说 84 名乘客“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他们自身”?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 说出你的理解。(不超过 150 个字)(3 分) 【12 大兴 2】(一)阅读《真水无香》,完成 15~17 题。(15 分) 真水无香 ①我的一个朋友,才高八斗,却为人低调。在我们这群朋友里,他被公认为我 们的核心人物。虽然他话不多,但有时候一句话却让我们思索半天。他早年毕业于 国内一所知名大学,当单位里遇上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往往最后都在他那里迎刃 而解,可他这么多年却一直在单位默默无闻,做最普通的技术人员,拿微薄的薪水。 ②在和我们共同的朋友老郑聊天中,谈到他的境遇,老郑说:“好多国企、外企、 私企都找过他,他都拒绝了。凭他的技术,应聘到哪儿最少都是个副总工程师。现 在的单位,不死不活的,把人的那点儿锐气都磨没了,更别说收入了,这一年得少 多少?他要是早出来,早就住花园小区了,哪像现在还住大杂院?你真该好好劝劝 他。” ③我便去找他,他正给八岁的儿子讲汽轮机,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我在旁边 听得入了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就想什么时候也得让他给我女儿讲一讲。 ④我凭我们是老朋友的关系,直言不讳地说:“听老郑说,那些技术上不如你的 人现在都成了你的领导,挣钱多你几倍,在这种单位,你不会有什么发展了。工资 大副接班 生死抉择 ① ② ③
也就勉强能养家糊口,这儿还有什么让你可留恋的?趁年轻,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把 握。”他说:“二十年,至少二十年我再走。”我一愣,有些不解:“人的一生有几 个二十年,尤其是人生里最美好的二十年? ⑤他给我讲起了他自己的故事。他毕业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他是作为 本市重点人才到这个国有大型企业的。到这个单位的时候,马上要退休的老厂长力 排众议,将福利分房中最好的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分给了他,而厂里有些四十多岁 带着老少三代的老职工都没有分到这样的房子。老厂长工人出身,没什么文化,也 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在他从老厂长手里接过房子钥匙的时候,老厂长用他洞察世 事的眼睛盯着他,跟他说:“你就在这儿稳稳当当地给我干二十年。”不久之后老厂 长就退了休,跟女儿去了南方:之后工厂几次改制,厂长走马灯似地换了几茬,工 厂却越来越走向衰败。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当时老厂长说的话了,他却依旧住在那 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里,默默地坚守着那个心底的承诺 ⑥我们相对而坐,久久无语。像那位老厂长当时说的话掷地有声、让他震惊了 样,我也同样被他的讲述震惊着。是呀,现在有些人在物质和精神上是多么小气 和低俗,对法律制度都置若罔闻,更不要说口头上的一个要求了。人生在世,只有 在心底里涌流着一湾清澈的泉水,才会澄清心灵和拯救精神。而心底留存的那么 种“真水”,虽无香却荡涤灵魂。初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⑦其实每个人都需要 这种“真水”,每个人心里都有这种“真水”,我们随处都在得到,也需要随时给予 别人。它毫不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真诚,用自己质朴的本能顽强地站在岁月 的枝头,用自己的精神和坚忍显露着生命厚重的底蕴,描绘了生命中另一种深沉的 风景 ⑧它已超越了一切,包括才华、财富、背景、机遇……所有的困惑和坎坷摆在 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心浮气躁、心绪难安,殊不知,生活的底蕴往往在此时 才显出真面目。看过了繁花似锦,可曾看到植物体内汩汩流淌的体液?看过了七色 彩虹,可曾看到雨水倾盆的盛景?看过了波光粼粼,可曾看到千万条小溪争先恐后 奔涌向前? ⑨月朗星稀的夜晚,在窗前凝视寂静的天空,让心底静静地流淌那一湾“真水 吧。纵使岁月老去,华发已生,但你必须坚守住自己一一这样你才会成为无香的“真 水”。 15.本文记叙了“我”去找“他”并与之交谈的过程。阅读第③~⑥段,完成表格。(4分) 朋友的行为或话语 给“我”的印象或“我”的感受 记住老厂长的话,坚守心底的承诺 16.写出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17.谈谈本文是如何表现“他”的“真水无香”的,并结合作者的看法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做 到“真水无香”。(不超过150字)(7分) 【12房山2】()阅读《父亲带我走水路》,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父亲带我走水路 梅国云 我的家乡兴化是水网地,水把陆地切得一小块一小块的 或许是家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水边的缘故,与人说事聊天总爱拿水打比方,这就形成了 丰富的水的“俗语”。不知不觉中,水就有了很深的文化意味。这独特的水文化,滋润着一 代代兴化人,慢慢就形成了顺其自然、以柔克刚的性格。 我十岁以前没听过什么是公路,只知道弯弯曲曲的河道才是一村人出行的路。那个时候 我坐船去的最多最远的地方是安丰镇。十几里地,父亲一篙子一篙子撑,再快也需要半天光 景。我清晰地记得,父亲在这一路上总爱拿河道里的水唠叨……
也就勉强能养家糊口,这儿还有什么让你可留恋的?趁年轻,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把 握。” 他说:“二十年,至少二十年我再走。” 我一愣,有些不解:“人的一生有几 个二十年,尤其是人生里最美好的二十年?” ⑤他给我讲起了他自己的故事。他毕业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他是作为 本市重点人才到这个国有大型企业的。到这个单位的时候,马上要退休的老厂长力 排众议,将福利分房中最好的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分给了他,而厂里有些四十多岁 带着老少三代的老职工都没有分到这样的房子。老厂长工人出身,没什么文化,也 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在他从老厂长手里接过房子钥匙的时候,老厂长用他洞察世 事的眼睛盯着他,跟他说:“你就在这儿稳稳当当地给我干二十年。”不久之后老厂 长就退了休,跟女儿去了南方;之后工厂几次改制,厂长走马灯似地换了几茬,工 厂却越来越走向衰败。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当时老厂长说的话了,他却依旧住在那 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里,默默地坚守着那个心底的承诺。 ⑥我们相对而坐,久久无语。像那位老厂长当时说的话掷地有声、让他震惊了 一样,我也同样被他的讲述震惊着。是呀,现在有些人在物质和精神上是多么小气 和低俗,对法律制度都置若罔闻,更不要说口头上的一个要求了。人生在世,只有 在心底里涌流着一湾清澈的泉水,才会澄清心灵和拯救精神。而心底留存的那么一 种“真水”,虽无香却荡涤灵魂。初三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8 页)⑦其实每个人都需要 这种“真水”,每个人心里都有这种“真水”,我们随处都在得到,也需要随时给予 别人。它毫不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真诚,用自己质朴的本能顽强地站在岁月 的枝头,用自己的精神和坚忍显露着生命厚重的底蕴,描绘了生命中另一种深沉的 风景。 ⑧它已超越了一切,包括才华、财富、背景、机遇……所有的困惑和坎坷摆在 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心浮气躁、心绪难安,殊不知,生活的底蕴往往在此时 才显出真面目。看过了繁花似锦,可曾看到植物体内汩汩流淌的体液?看过了七色 彩虹,可曾看到雨水倾盆的盛景?看过了波光粼粼,可曾看到千万条小溪争先恐后 奔涌向前? ⑨月朗星稀的夜晚,在窗前凝视寂静的天空,让心底静静地流淌那一湾“真水” 吧。纵使岁月老去,华发已生,但你必须坚守住自己——这样你才会成为无香的“真 水”。 15.本文记叙了“我”去找“他”并与之交谈的过程。阅读第③~⑥段,完成表格。(4 分) 朋友的行为或话语 给“我”的印象或“我”的感受 ① ② ③ 不解 记住老厂长的话,坚守心底的承诺 ④ 16.写出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4 分) 17.谈谈本文是如何表现“他”的“真水无香”的,并结合作者的看法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做 到“真水无香”。(不超过 150 字)(7 分) 【12 房山 2】㈠阅读《父亲带我走水路》,完成第 15—17 题。(共 15 分) 父亲带我走水路 梅国云 我的家乡兴化是水网地,水把陆地切得一小块一小块的。 或许是家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水边的缘故,与人说事聊天总爱拿水打比方,这就形成了 丰富的水的“俗语”。不知不觉中,水就有了很深的文化意味。这独特的水文化,滋润着一 代代兴化人,慢慢就形成了顺其自然、以柔克刚的性格。 我十岁以前没听过什么是公路,只知道弯弯曲曲的河道才是一村人出行的路。那个时候 我坐船去的最多最远的地方是安丰镇。十几里地,父亲一篙子一篙子撑,再快也需要半天光 景。我清晰地记得,父亲在这一路上总爱拿河道里的水唠叨……
安丰镇在我们家的东南方向,如果那天刚好刮西北风,船比较好撑,父亲就会说“顺风 顺水”。撑船时顺风顺水不要用多大的气力,做事也一样,顺时而动,就省气力 这一路上,我们要过十多座桥,过桥时父亲常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一次我反对说 这话不对,船怎么会自己直?还不是人把船撑得很直。父亲笑了说,这话是说做一个正直的 人,是规矩逼出来的。这船好比是人,桥就是规矩。你不直着行,桥就不让过 有一年夏天刮很大的台风,河里的浪足有两尺高,把小木船掀得忽上忽下的,船舱里还 打进了不少水。我很害怕。父亲把船撑到岸边避风的地方说,别怕,这点风浪没事。那年我 参加渡江战役,看到长江里的浪才大。海里的浪就更大了,无风还三尺呢,有风的时候听说 有丈把高。晚上回到家里,父亲问我还怕不?我摇摇头。父亲说,经几次风浪就好了。俗话 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走水路虽然危险,但风有风的性格,水有水的脾气,只要摸准 了就不会有事。 岁月就在父亲这样唠叨中漫漫流淌,我也在父亲的唠叨中慢慢长大了好几岁。 几年后,我们村子西头修了一条叫西大圩(wei)的大路,人们出行走陆路就方便多了 再后来,西大圩通了汽车,我才知道走汽车的路叫公路。村里人到安丰镇就快了。从那时起, 我就没有再跟父亲坐船走水路去过安丰。而父亲带着我走水路时说的那些关于水的俗语,却 伴着我踏踏实实地走在陆地上 在父亲自创的俗语“活水通长江,心宽走四方”的鼓励下,19岁那年我当兵到了大西 北。临别的时候,父亲就叮嘱了一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在外面,脚下的路 怎么走,自己拿主意。 在外最初的几年,确实挺难的。但每在内心纠结之时,就自然地想起父亲带着我走水路 时说的俗语。工作中着急上火时,会想到“小心行得万年船,蛮来肯定翻阴沟”。而面对诱 惑就会想起“金钱女色是祸水,心无旁鹜得安宁”。… 次次度过难关,我终于明白了曾用心良苦的父亲,为何在我幼年的时候就带着我走水 路经风浪,并用直观形象的俗语潜移默化地印证了给我看。 在我当兵的第十个年头,父亲因病去世了。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了我永远的伤痛! 这近30年,天南海北,我先后在五六个省市工作生活,足迹几乎遍布全国。路越走越 多,离家的行程也越来越远。汽车、火车、飞机成了经常乘坐的交道工具,而承载了父亲无 限希望的故乡的小木船却成了我最深最深的回忆。 有人说,十岁以前记下的道理会一辈子印在脑子里,十岁以前的启蒙关乎一个人的全部 人生。这话我信。父亲去世后的这么多年来,每到夜深人静,总有一种力量拽着我回到小时 候,斜躺在小木船的船头,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河道,听着父亲一篙子一篙子哗哗撑船的声音 和父亲那关于水的俗语。那从时光隧道传来的温暖悠悠的声音,成了我最能强烈感受得到的 父亲真切的存在,也成了我精神上的一种依赖! (摘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5期) 15.本文回忆父亲带我走水路的经历,叙述“父亲”会根据眼前场景教给我人生道理的片断 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眼前场景 父亲所讲道理 第二处 撑船过桥 第三处 船遇大风浪 16.结合全文内容,揣摩文章末段“那从时光隧道传来的温暖悠悠的声音”一句中“温暖” 和“悠悠”的含义各是什么。(4分) (1)温暖: (2)悠悠: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不超过150个字)(7
安丰镇在我们家的东南方向,如果那天刚好刮西北风,船比较好撑,父亲就会说“顺风 顺水”。撑船时顺风顺水不要用多大的气力,做事也一样,顺时而动,就省气力。 这一路上,我们要过十多座桥,过桥时父亲常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一次我反对说, 这话不对,船怎么会自己直?还不是人把船撑得很直。父亲笑了说,这话是说做一个正直的 人,是规矩逼出来的。这船好比是人,桥就是规矩。你不直着行,桥就不让过。 有一年夏天刮很大的台风,河里的浪足有两尺高,把小木船掀得忽上忽下的,船舱里还 打进了不少水。我很害怕。父亲把船撑到岸边避风的地方说,别怕,这点风浪没事。那年我 参加渡江战役,看到长江里的浪才大。海里的浪就更大了,无风还三尺呢,有风的时候听说 有丈把高。晚上回到家里,父亲问我还怕不?我摇摇头。父亲说,经几次风浪就好了。俗话 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走水路虽然危险,但风有风的性格,水有水的脾气,只要摸准 了就不会有事。 岁月就在父亲这样唠叨中漫漫流淌,我也在父亲的唠叨中慢慢长大了好几岁。 几年后,我们村子西头修了一条叫西大圩(wéi)的大路,人们出行走陆路就方便多了。 再后来,西大圩通了汽车,我才知道走汽车的路叫公路。村里人到安丰镇就快了。从那时起, 我就没有再跟父亲坐船走水路去过安丰。而父亲带着我走水路时说的那些关于水的俗语,却 伴着我踏踏实实地走在陆地上。 在父亲自创的俗语“活水通长江,心宽走四方”的鼓励下,19 岁那年我当兵到了大西 北。临别的时候,父亲就叮嘱了一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在外面,脚下的路 怎么走,自己拿主意。 在外最初的几年,确实挺难的。但每在内心纠结之时,就自然地想起父亲带着我走水路 时说的俗语。工作中着急上火时,会想到“小心行得万年船,蛮来肯定翻阴沟”。而面对诱 惑就会想起“金钱女色是祸水,心无旁骛得安宁” 。…… 一次次度过难关,我终于明白了曾用心良苦的父亲,为何在我幼年的时候就带着我走水 路经风浪,并用直观形象的俗语潜移默化地印证了给我看。 在我当兵的第十个年头,父亲因病去世了。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了我永远的伤痛! 这近 30 年,天南海北,我先后在五六个省市工作生活,足迹几乎遍布全国。路越走越 多,离家的行程也越来越远。汽车、火车、飞机成了经常乘坐的交道工具,而承载了父亲无 限希望的故乡的小木船却成了我最深最深的回忆。 有人说,十岁以前记下的道理会一辈子印在脑子里,十岁以前的启蒙关乎一个人的全部 人生。这话我信。父亲去世后的这么多年来,每到夜深人静,总有一种力量拽着我回到小时 候,斜躺在小木船的船头,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河道,听着父亲一篙子一篙子哗哗撑船的声音 和父亲那关于水的俗语。那从时光隧道传来的温暖悠悠 ....的声音,成了我最能强烈感受得到的 父亲真切的存在,也成了我精神上的一种依赖! (摘自《散文百家》2012 年第 5 期) 15.本文回忆父亲带我走水路的经历,叙述“父亲”会根据眼前场景教给我人生道理的片断。 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 分) 眼前场景 父亲所讲道理 第一处 ① ② 第二处 撑船过桥 ③ 第三处 船遇大风浪 ④ 16.结合全文内容,揣摩文章末段“那从时光隧道传来的温暖悠悠的声音”一句中“温暖” 和“悠悠”的含义各是什么。(4 分) ⑴温暖: ⑵悠悠: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不超过 150 个字)(7
分) 12怀柔2】 (一)阅读《我家有“银行存款”》,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我家有“银行存款” 凯瑟琳·福伯斯(美) ①那时候家里非常穷,但我们总能想尽办法克服难关。因为妈妈说我们在银行里有“存 款”,一家人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直到我们长大成人,有了自 己的存款,妈妈却道出了一个秘密. ②毎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 里的那点钱。 ③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④“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⑤“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⑥“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⑦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五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⑧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 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 着上银行取钱了。 ⑨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 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⑩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 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 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分) 【12 怀柔 2】 (一)阅读《我家有“银行存款”》,完成第 15~17 题。(共 15 分) 我家有“银行存款” 凯瑟琳·福伯斯(美) ①那时候家里非常穷,但我们总能想尽办法克服难关。因为妈妈说我们在银行里有“存 款”,一家人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直到我们长大成人,有了自 己的存款,妈妈却道出了一个秘密…… ②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 里的那点钱。 ③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④“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⑤“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⑥“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⑦妈妈脸色严肃 ....地又拿出一个五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⑧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 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 着上银行取钱了。” ⑨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 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⑩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 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 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