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 去一笔巨额财产。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 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 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32结合文,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再从你的角度谈读对图难的认识 答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 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 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 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 19.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 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 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 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 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 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丁不 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 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 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 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 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 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 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
第11页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 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 11 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 去一笔巨额财产。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 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 分)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 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3 分) 【答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 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 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 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 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 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 1 分,含义理解 1 分,意同即可) 19.示例 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 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 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 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 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 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 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 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 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 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 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 1 分,作用 2 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 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 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 给 1 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 1 分,理由 2 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 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 分,意近即可)。我作为
第12页 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 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 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6.(2011·四川省内江市)题目 (三)阅读下文,完成6-8题。(10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 有点奥妙 故事是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 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 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 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 去一下 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 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 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 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可惜?”“鲜花搁在 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你真的这么想?”“是的 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 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一句话便走 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 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 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 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 处才能快活。 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指的是什么 分) 7、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守墓人觉得夫人寄钱买花是“可惜”的,他认为怎样才“不可惜”呢? (2分) (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第12页 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 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 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 分,意近即可) 6.(2011•四川省内江市)题目…… (三)阅读下文,完成 6—8 题。(10 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 有点奥妙。 故事是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 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 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 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 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 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 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 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可惜?”“鲜花搁在 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你真的这么想?”“是的, 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 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一句话便走 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 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 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 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 处才能快活。 6.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指的是什么?(2 分) 7、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4 分) (1)守墓人觉得夫人寄钱买花是“可惜”的,他认为怎样才“不可惜”呢? (2 分) (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 分)
第13页 8.这篇小小说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单的分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3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O黎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 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 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 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 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 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二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 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 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 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 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 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 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 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 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 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 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 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 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 难忘的往事。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10、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 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分)
第13页 8.这篇小小说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单的分析。(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13 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 明 1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 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 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 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 3 年了,想 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 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 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 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 3 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 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 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 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 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 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 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 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 父母。 6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 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 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 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 分) 10、第 4 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分别寄到我们 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 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 分)
第14页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 【答案】 (三)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2分) 7、(1)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2分)(2)她从丧子 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 用处。(2分) 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守墓人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表现了 老妇人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转变过程,提示了生活的真谛。其次,还通过神态描 写刻画了老妇人前后不同的神态。(指出手法2分,阐述合理2分,共4分) (四)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 花生两件事。(线索1分,两件事各1分。共3分) 10、“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 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1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1分。共3 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 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分,点明“上承什么”1分,“下启什么” 分,共3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 放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 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1分,“爱的赞美”2 分,共4分) 72011年绥化市《拔下钥匙》 (三)阅读《拔下钥匙》一文,回答1922题。(共8分) 拔下钥匙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晉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晉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 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 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
第14页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分) 【答案】 (三)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2 分) 7、(1)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2 分)(2)她从丧子 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 用处。(2 分) 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守墓人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表现了 老妇人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转变过程,提示了生活的真谛。其次,还通过神态描 写刻画了老妇人前后不同的神态。(指出手法 2 分,阐述合理 2 分,共 4 分) (四)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 花生两件事。(线索 1 分,两件事各 1 分。共 3 分) 10、“我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 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 1 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 1 分。共 3 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 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 分,点明“上承什么”1 分,“下启什么” 1 分,共 3 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 放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 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 1 分,“爱的赞美”2 分,共 4 分) 7.2011 年绥化市 《拔下钥匙》
第15页 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 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80多 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军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要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 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20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 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 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③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客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做,他因为家庭和 时代的美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 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 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 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将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 ③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 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 是因脑滥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高架后的路是一条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 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⑨他感觉自己的展、千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 的地方位来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 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現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 了,提前停车 ⑩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丰,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⑤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③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一这是一辆自动 挡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可能会无意识地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 吴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③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分) (选自新浪网纳兰泽芸博客有删改) 0.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陈乐平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列举出两点。(2分) 22.从本文中,你悟到什么有益的人生道理?(2分)
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