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园林给排水工程一、名词解释1.给水系统:是一种从水源取水,并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再通过加压输送至各用水点的构筑体系。2.再生水:也叫中水、回用水,是指污水进行适当再生工艺吃力后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水。3.地表径流:是指经土壤与地被植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面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4.城市排水系统:为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雾水,而建造一系列的工程设施系统。5.水头损失:谁在管中流动时和管壁发生摩擦,为了克服这些摩擦力而消耗的势能。6.用水量时变化系数:用水量最高日用水最多的1h用水量与该天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7.跌水:是指水流从高向低呈台阶状分级跌落的动态水景。8.经济流速:既不浪费管材、增大投资,又不致使水头损失过大的流速。9.日变化系数:我们一年中用水最多的一天的用水量称为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对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10.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11.重力流:在排水管网中,雨水(或污水)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管渠自行流走的。12.排水体制:污水的排除方式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进行排除所形成的排水系统。13.水源:市政给水(自来水厂)、地表水(取水方便、水量充沛不含或少含矿物质)、地下水(水温稳定、含矿物质多)、再生水(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水)。14.盲沟:是一种地下排水渠道,又名暗沟、盲渠。15.设计重现期:指某一强度的降雨重复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16.消能石(谷方):地表径流在谷线或山洼处汇集,形成大流速径流,为防止其对
第二章 园林给排水工程 一、名词解释 1.给水系统:是一种从水源取水,并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再通过加压 输送至各用水点的构筑体系。 2.再生水:也叫中水、回用水,是指污水进行适当再生工艺吃力后具有一定使用 功能的水。 3.地表径流:是指经土壤与地被植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面流动 的那部分天然降水。 4.城市排水系统:为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雾水,而建造一系列的工程设施系 统。 5.水头损失:谁在管中流动时和管壁发生摩擦,为了克服这些摩擦力而消耗的势 能。 6.用水量时变化系数:用水量最高日用水最多的 1h 用水量与该天平均时用水量 的比值。 7.跌水: 是指水流从高向低呈台阶状分级跌落的动态水景。 8.经济流速:既不浪费管材、增大投资,又不致使水头损失过大的流速。 9.日变化系数:我们一年中用水最多的一天的用水量称为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日 用水量对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10.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11.重力流:在排水管网中,雨水(或污水)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管渠自行流走 的。 12.排水体制:污水的排除方式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 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进行排除所形成的排水系统。 13.水源:市政给水(自来水厂)、地表水(取水方便、水量充沛不含或少含矿物 质)、地下水(水温稳定、含矿物质多)、再生水(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具 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水)。 14.盲沟:是一种地下排水渠道,又名暗沟、盲渠。 15.设计重现期:指某一强度的降雨重复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 16.消能石(谷方):地表径流在谷线或山洼处汇集,形成大流速径流,为防止其对
地表的冲刷,可在汇水线上布置一些山石,借以减缓水流冲力降低流速,起到保护地表作用。17.造景用水:流经风景园林内部的河流或储存在园内,以各种形式参与元景塑造的及展开水上活动的水体。18.用水标准:国家根据各地区城镇的性质、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和习惯、气温气候特征、房屋设备等不同情况而定制的。19.独立式给水方式:园林绿地周围没有城市给水管网,需要通过取水、净水和输水等工程措施简历供水系统。二、填空1.园林给水主要有生活用水、养护用水、造景用水、消防用水四种类型。2.根据水源和给水系统的构成,可以将风景园林给水分为丛属式、独立式、复合式3种。3.园林给水工程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配水工程三部分组成。4.园林的排水方式主要有地表排水、明沟排水、管道排水三种方式。5.风景园林给水管网布置形式分为树枝状管网、环状管网、混合型三类,园林常见使用方式是树枝状管网6.地面排水的方式主要有拦、阻、萱、分、导五种。7.喷灌系统的组成:水源、水泵及动力、管路系统、喷酒器。8.输水管网选材主干管: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钢管、塑料管(PVC、PE)、石棉混凝土管。9.城市排水以地面为主、明渠、管道为辅。10.暗沟排水布置形式:自然式、截流、式葩式、筒式11.喷头的布置形式一般有正方形、正三角形、矩形、等腰三角形四种。12.喷头按其结构形式与水流形状可分为旋转式喷头、固定式喷头、孔管式喷头三种。13.管顶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覆土深度应小于0.70m,绿地覆土深度小于0.50m。14.用水量标准是国家根据各地区城镇的性质、经济水平、生活方式和习惯、气
地表的冲刷,可在汇水线上布置一些山石,借以减缓水流冲力降低流速,起到保护 地表作用。 17.造景用水:流经风景园林内部的河流或 储存在园内,以各种形式参与元景塑 造的及展开水上活动的水体。 18.用水标准:国家根据各地区城镇的性质、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和习惯、气温 气候特征、房屋设备等不同情况而定制的。 19.独立式给水方式:园林绿地周围没有城市给水管网,需要通过取水、净水和 输水等工程措施简历供水系统。 二、填空 1.园林给水主要有生活用水、 养护用水 、 造景用水 、 消防用水 四种类型。 2.根据水源和给水系统的构成,可以将风景园林给水分为从属式、独立式、复合 式 3 种。 3.园林给水工程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配水工程三部分组成。 4.园林的排水方式主要有地表排水 、明沟排水 、管道排水三种方式。 5.风景园林给水管网布置形式分为树枝状管网、环状管网、混合型三类,园林常 见使用方式是树枝状管网。 6.地面排水的方式主要有拦、阻、蓄、分、导五种。 7.喷灌系统的组成:水源、水泵及动力、管路系统、喷洒器。 8.输水管网选材主干管: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钢管、塑料管(PVC、PE)、石 棉混凝土管。 9.城市排水以地面为主、明渠、管道为辅。 10.暗沟排水布置形式:自然式、截流、式蓖式、笆式。 11.喷头的布置形式一般有正方形、正三角形、矩形、等腰三角形四种。 12.喷头按其结构形式与水流形状可分为旋转式喷头、固定式喷头、孔管式喷头 三种。 13.管顶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冰冻线以下 0.15m,行车道覆土深度应小于 0.70m,绿 地覆土深度小于 0.50m。 14.用水量标准是国家根据各地区城镇的性质、经济水平、生活方式和习惯、气
温气候特征、房屋设备等不同情况而制定的15.污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16.经济流速为0.6-2.5米每秒。17.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地面的工程措施有谷方、挡水石、护土筋、出水口。18.给水管段所需水压H=H1+H2+H3+H4的含义:H为引水管处所需的总压力,H1为引水点和用水点的地面高程差,H2为用水点和建筑进水管的高差,H3为用水点所需工作水头,H4为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19.排水检查井的井口直径常用规格是直径600一700mm。20.重力式挡土墙分为直立式、倾斜式、台阶式,其中台阶式稳定性最佳。21.雨水管道一般采用圆形断面,大管可用矩形、半圆形、马蹄形22.跌水井常用竖管式和溢流堰式两种类型。三、简答题1.简述风景园林给水的特点。答:(1)风景园林中用水点较分散;(2)各用水点分布于起伏的地形上,高度变化大;(3)可对不同水质分别利用;(4)用水高峰时段可以错开。2.简述给水管网的布置要点。答:(1)管网布置应力求经济并满足最佳水力条件。干管应靠近最大用水处,靠近调节设施,管道力求短而直(2)管网布置应便于维修。尽量理设与绿地下,减少对其他设施的穿越,在地表处应留有检查井,干管应随地形敷设,避免复杂地形(3)管网布置应保证安全使用,避免损失和污染。给水管道和其他管道应保持距离,穿越其他设施时应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3.简述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步骤。答:(1)用水量及用水量标准的确定(2)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时用水量、设计秒流量(3)查表确定管径、流速、阻力(4)求管段水头损失(f4)
温气候特征、房屋设备等不同情况而制定的. 15.污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16.经济流速为 0.6-2.5 米每秒。 17.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地面的工程措施有谷方、挡水石、护土筋、出水口。 18.给水管段所需水压 H=H1+H2+H3+H4 的含义:H 为引水管处所需的总压力,H1 为引水点和用水点的地面高程差,H2 为用水点和建筑进水管的高差,H3 为用水 点所需工作水头,H4 为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19.排水检查井的井口直径常用规格是直径 600—700mm。 20.重力式挡土墙分为直立式、倾斜式、台阶式,其中台阶式稳定性最佳。 21.雨水管道一般采用圆形断面,大管可用矩形、半圆形、马蹄形。 22.跌水井常用竖管式和溢流堰式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简述风景园林给水的特点。 答:(1) 风景园林中用水点较分散; (2) 各用水点分布于起伏的地形上,高度变化大; (3) 可对不同水质分别利用; (4) 用水高峰时段可以错开。 2.简述给水管网的布置要点。 答:(1)管网布置应力求经济并满足最佳水力条件。干管应靠近最大用水处,靠 近调节设施,管道力求短而直 (2)管网布置应便于维修。尽量埋设与绿地下,减少对其他设施的穿越,在 地表处应留有检查井,干管应随地形敷设,避免复杂地形 (3)管网布置应保证安全使用,避免损失和污染。给水管道和其他管道应保 持距离,穿越其他设施时应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 3.简述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步骤。 答:(1)用水量及用水量标准的确定 (2)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时用水量、设计秒流量 (3)查表确定管径、流速、阻力 (4)求管段水头损失(f4)
(5)求用水点所需总水头(H)(6)求用水点水压线标高和自由水头(7)求管网各节点流量4.简述园林管线综合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答:(1)地下管的布置,一般是按管线的埋深,由浅至深布置,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位置宜相对固定。(2)管线的竖向综合应根据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自流管,临时管让永久管,新建管让已建管;(3)管线平面应做到管线短,转弯小,减少与道路及其他管线的交叉,并同主要建筑物和道路的中心线平行或垂直敷设:(4)干管应靠近主要使用单位和连接支管较多的一侧敷设;(5)地下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以外,但检修较少的管线也可布置在道路下面;(6)雨水管应尽量布置在路边,带消防栓的给水管也应沿路敷设。5.简述再生水的特点。答:(1)再生水具有相对安全的水质;(2)再生水一般具有可靠的水量保障:(3)利用再生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4)再生水具有多种回用的方式。6.简述解决地表径流对地面冲蚀的方法。答:(1)调整竖向设计a控制地面坡度,使之不致过陡。b同一坡度的坡面不宜延续过长,应有起伏,使地表径流不致一冲到底。c在地面水汇流线上应利用道路、山谷线等拦截和组织排水,通过不断变化的沟、谷、润、山路等对雨水径流加以组织。(2)利用地被植物,利用植被护坡,减少或防止对表土的冲蚀。(3)采用工程措施,地表径流流量和流速较大时,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来进行防治雨水冲刷造成的地面冲蚀,常见的工程措施有谷方、挡水石、护土筋、排水明沟、出水口
(5)求用水点所需总水头(H) (6)求用水点水压线标高和自由水头 (7)求管网各节点流量 4.简述园林管线综合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1)地下管的布置,一般是按管线的埋深,由浅至深布置,工程管线在道路 下面的位置宜相对固定。 (2)管线的竖向综合应根据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自流管,临时管让永久管, 新建管让已建管; (3)管线平面应做到管线短,转弯小,减少与道路及其他管线的交叉,并同 主要建筑物和道路的中心线平行或垂直敷设; (4)干管应靠近主要使用单位和连接支管较多的一侧敷设; (5)地下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以外,但检修较少的管线也可布置在道路下面; (6)雨水管应尽量布置在路边,带消防栓的给水管也应沿路敷设。 5.简述再生水的特点。 答:(1)再生水具有相对安全的水质; (2)再生水一般具有可靠的水量保障; (3)利用再生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4)再生水具有多种回用的方式。 6.简述解决地表径流对地面冲蚀的方法。 答:(1)调整竖向设计 a 控制地面坡度,使之不致过陡。 b 同一坡度的坡面不宜延续过长 ,应有起伏,使地表径流不致一冲到 底。 c 在地面水汇流线上应利用道路、山谷线等拦截和组织排水,通过不断变 化的沟、谷、涧、山路等对雨水径流加以组织。 (2)利用地被植物,利用植被护坡,减少或防止对表土的冲蚀。 (3)采用工程措施,地表径流流量和流速较大时,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来进行 防治雨水冲刷造成的地面冲蚀,常见的工程措施有谷方、挡水石、护土筋、排水 明沟、出水口
(4)埋管排水,在适当位置通过雨水口将雨水引至管网中,通过管网将水输送至滨水地段或排放点排出。7.简述污水管道的设计主要内容。答: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污水管道定线:控制点的确定和泵站的设置地点;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污水管道的衔接:污水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8.简述污水管道定线的一般原则。答: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9.简述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及特点。答:(1)统一给水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但供水安全性低。(2)分质给水系统:分质供水可以保证城市有限水资源优质优用。分质供水管理系统增多,管理复杂,对旧城区实施难度较大。(3)分区给水系统:分区给水可以使管网水压不超出管网所能承受的压力,减少漏水量和减少能量的浪费。但将增加管网造价且管理比较分散。该系统适用于给水区很大,地形起伏,高差显著,及远距离输水的情况。(4)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尤为适用。(5)区域性给水系统:对水资源缺乏地区,尤其是城市化密集地区的城镇较适用,并能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10.简述给水管网布置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答:(1)树状网特点:构造简单、长度短、节省材料和投资:供水的安全可靠差,并且在树状网末端,因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缓慢,甚至停留,致使水质容易变坏,而出现浑油水和红水的可能。适用范围:一般用于小城镇和小型工矿企业或城镇建设初期;用地狭长和用户分散的地区;在详细规划中,小区或街坊内的管网。(2)环状网特点:任意管道都可由其余管道供水,从而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能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并大大减轻水锤造成的影响;增加了管线的总长度,使投资增加。适用范围:在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11.简述布置城市排水工程系统时应考虑的要素
(4)埋管排水,在适当位置通过雨水口将雨水引至管网中,通过管网将水输 送至滨水地段或排放点排出。 7.简述污水管道的设计主要内容。 答: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污水管道定线; 控制点的确定和泵站 的设置地点;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污水管道的衔接;污水管道在街道上 的位置 。 8.简述污水管道定线的一般原则。 答: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 出。 9.简述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及特点。 答:(1)统一给水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但供水安全性低。 (2)分质给水系统:分质供水可以保证城市有限水资源优质优用。分质供水 管理系统增多,管理复杂,对旧城区实施难度较大。 (3)分区给水系统:分区给水可以使管网水压不超出管网所能承受的压力, 减少漏水量和减少能量的浪费。但将增加管网造价且管理比较分散。该系统适用 于给水区很大,地形起伏,高差显著,及远距离输水的情况。 (4)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符 合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尤为适用。 (5)区域性给水系统:对水资源缺乏地区,尤其是城市化密集地区的城镇较 适用,并能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10.简述给水管网布置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答:(1)树状网特点:构造简单、长度短、节省材料和投资;供水的安全可靠差, 并且在树状网末端,因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缓慢,甚至停留,致使水质容易变坏, 而出现浑浊水和红水的可能。适用范围:一般用于小城镇和小型工矿企业或城镇 建设初期;用地狭长和用户分散的地区;在详细规划中,小区或街坊内的管网。 (2)环状网特点:任意管道都可由其余管道供水,从而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 能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并大大减轻水锤造成的影响;增加了管线的总长度, 使投资增加。适用范围:在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 11.简述布置城市排水工程系统时应考虑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