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潼关以西临潼以下的渭河两岸和·大荔以下的北洛河 两岸,形成巨人的水库。它的容积达到三百六十亿公方, 仅次于世界最大的古比雪夫水电站的水库,等于我国现 有较大的水库丰满水库(一百亿公方)的三·六倍,官厅 水库(二卜二亿七下万公方)的十六倍。它的面积约为二 千三百五十平方公里,比太湖(:二千二百多平方公甲)还 大些。此外,在青海的龙羊峡、积石峡(黄南藏族自治州) 和计肃的刘家峡(永靖)、黑山峡(中卫)也将修建大型的 综合性工程。其中刘家峡水库容积可达四十九亿公方。 为着礼合黄河干流的阶梯开发计划、还耍在黄河的 重要支流修建不少的水库,其中的少数是综合性工程,多 数是为着拦蓄支流的泥沙。 上述的黄河干流支流一系列的水坝修成以后,黄河 流域将发生如下的变化: 第一,黄河洪水的灾害可以完全避免。一座三门峡 水库就可以把设想中的黄河最大洪水流量由三万七千秒 公方减至八千秒公方,而八千秒公方的流量是可以经过 山东境内狭窄的河道安然入海的。万一三门峡和三门峡 以下的黄河支流伊河、南洛河、沁河同时发生这种特大的 洪水,那么,三门峡水库也可以关闭闸门,把三门峡以上 的仝部黄河洪水拦蓄四天之久。这样,加上伊河、洛河、 沁河三个水库的拦蓄,黄河下游的流量就可以仍然减少 到八千秒公方,下游的安全就仍然可以确保。而且由于 黄河泥沙已被二J峡大水库和三门峡以上的一系列于流 和攴流的水库所拦截,下游河水将变为清水,河身将不断 20
刷深,河槽将日趋稳定。因此,现在下游人民的各种防洪 负担,将来都可以解除。至于河套以上,在刘家峡水库修 成以后,就可以把最大的洪水流量八千三百三十秒公方 减至五千秒公方,因而完全避免水灾。 第二,利用黄河于流上的四十六座拦河坝可以发电 二千三百万千瓦,每年平均发电量达到一千一百亿度,相 当于我国1954年全部发电量的十倍。黄河支流上的水库 也都可以发电。这将使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 河南、河北等地的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农业 得到廉价的电源,使这个广大地区电气化,并将为国家节 约大量燃料用煤。 第三,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三门峡四处大型综合 性水利工程都可以用于灌溉,从青铜峡到河口镇一段和 桃花峪以下准备修建的拦河坝则将主要用于灌溉。此外, 支流上的一部分水库也可以用于灌溉。利用这些工程可 以创造稳急定的引水条件,避免河水的过分低落和渠水的 干枯。在修建了这些水坝、整修和兴修了一系列的渠道 和其他灌溉设备以后,灌溉土地的面积可以由现在的一 千六百五十万亩扩大到一纪一千六百万亩,占黄河流域 需要由黄河灌溉的全部土地面积65%强。因为黄河的水 量不足,其余约35%土地的灌溉问题,除依靠井水雨水解 决一部分外,还需要考虑从汉水或其他邻近水系引水补 充黄河水量,才能完全解决。 第四,在四十六座拦河坝修成并安装过船装置以后, 黄河中下游的水量可以按照需要来调节,因此就可以全 21
线通航。五百吨拖船将能由海口航行到兰州。黄河流域 的交通运输状况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实行上述的阶梯开发计划的时候,必须同时在甘 肃、陕西、山西三省和其他黄土区域展开大规模的水土保 持汇作。这是因为黄河上的水库并不能减轻黄土区域的 水土流失,而且相反地,如果不制止这种水土流失,那些 水库还有陆续被泥沙淤满、因而丧失防洪能力的危险。计 划中的黄河支流上的多数水库的主要任务就是拦蓄泥 沙,这当然可以大大减少干流泥沙的来源。但是只有在 黄土区域普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制止泥 沙的下泻;否则支流水库本身很快就会淤满,也就无法来 延长干流水库的寿命了。 黄河流域的农民过去也做了一部分水土保持工作。 例如在陕西关中、甘肃南部、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梯田 有比较广泛的发展。但是直到解放以后,特别是在农业生 产合作社发展以后,才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指导之下, 在一部分地方开始了有系统的水土保持工作,并收到了 显著的效果。甘肃甘谷县牛家坪村由于在一千亩坡地上 修了地埂,挖了地坎沟,在道路流水集中处挖了涝池,已 经做到水不下坡,泥不出沟。在1954年8月一次下七十二 公厘的暴雨的时候,那里竞然溉没有暴发山洪,也没有损 失土壤。该村由于采取了保持水土的措施,每亩小麦产量 由一百一十二斤增加到“百八十斤。山西平顺县羊井底 村,原是个“少穿没戴,少铺没盖”、“糠菜半年粮”的石山 区,190年实行封山育林,1953年又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将 22
所有二万一于六百多亩土地作了总的规划。这一规划规 定:全村土地除耕地和村庄河道等占地约六千七百亩外, 划分牧坡五于亩,松柏橡树林四千亩,阔叶树一亩,果树 林四千儿百多亩。在这一基础上,该村订出了农、林、牧、 水(水利)全面结合的十h年发展计划,预计到1967年全 村每人的收入可折合粮食六千五百四十二斤,等于1953 年的六倍,其中林业收入占总收入79%。此外,该村修了 一座蓄水池,解决了吃水的困难;把坡地修成梯田七十余 亩,每亩由原产一百五十斤增至二百五十斤至三百斤;在 沟内修了一百九十八道石“谷坊”(用石在沟中筑成的小 坝),能陆续淤地一百五十南至二百亩,每亩可产粮食二 百斤至三百斤;沿沟下游修了四里多长的堤,两岸密植杨 柳,固定沟道。过去该村每逢大雨,洪水满沟,三.小时 即过,刻今雨后清水长流,可达二十山天。这些典型事 实,说明黄河中游的水土褓持是完全可能的。 黄河综合利用规划要求,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地区, 按照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采取以下的一系列措施: (一)农业技术措施 1.改良农业耕种技术措施一一 为了加强上壤吸收雨 水能力,实行深耕和雨后中耕;为了强土壤结构,实行 增施肥料和作物轮换;等等。 2.水上保片耕作法一为了阻止雨水在坡地上向下 流:实行把作物在横沟中种植、实行横波耕作和在休衬 23
地上犁“水平沟”,等等。 3.改良土壤被复一一实行密植,“等高带状间作”(如 玉米、高粱和豆类在同一·高度的横坡上成带形的间隔种 植),种植“缓冲草带”,夏季休闲地种植绿肥,“草田轮 作”,栽培牧草,管理放牧,等等。 (二)农业改良土壤措施 1.田间工程一坡地修筑梯田,修地边埂和等高沟 埂,修田间集水沟和导水沟系统,修“水簸箕”(在坡面水 流凹地中逐段修成阶梯状,一段像一个簸箕),等等。 2.停耕陡坡,改为在陡坡上植树种草。 (三)森林改良土壤措施 1.在沟底和沟坡造林,在河岸和河滩造林,在水库岸 边造林,在碱地造林。 2.营造“防风固沙护田林”。 3.封山育林,坡地和丘陵地造林。 (四)水利改良土壤措施 1.在沟头和沟边修筑防止沟壑发展的七埂。 2.在沟内修筑谷坊、“於池坝”(在坝内拦泥淤成农 田)和大型土坝。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