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xX2B2BB[法2]:①特征抽取:测量X2A2物体向两个坐标轴的投影A值,则A、B各有2个值域区X2B1间。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的XXIAI投影有重叠,直接使用投影X1B2X1A21B1值无法将两者区分开②分析:将坐标系按逆时针方向做一旋转变化,或物体按顺时针方向变,并适当平移等。根据物体在轴上投影的坐标值的正负可区分两个物体。一特征提取,一般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压缩
[法2]:① 特征抽取:测量 物体向两个坐标轴的投影 值,则A、B各有2个值域区 间。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的 投影有重叠,直接使用投影 值无法将两者区分开。 ② 分析:将坐标系按逆时针方向做一旋转变化,或物体按顺时 针方向变,并适当平移等。根据物体在 轴上投影的坐标值的正 负可区分两个物体。 ' 2 x ——特征提取,一般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压缩。 B A 2 x 1 x 2B2 x 2A2 x 2B1 x 2A1 x 1B1 x 1A1 x 1B2 x 1A2 x B 2 x 1 x ' 2 x ' 1 x
5.2类别可分性测度类别可分性测度:衡量类别间可分性的尺度相似性测度:衡空间分布: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量模式之间相似类别可性的一种尺度随机模式向量:类概率密度函数分性测度错误率一与错误率有关的距离5.2.1基于距离的可分性测度1.类内距离和类内散布矩阵1)类内距离:同一类模式点集内,各样本间的均方距离,平方形式:D?=Ell X,-X, IP)=E(X-X)(X,-X,)Xi,,X:n维模式点集X中的任意两个样本
5.2 类别可分性测度 5.2.1 基于距离的可分性测度 类别可分性测度:衡量类别间可分性的尺度。 相似性测度:衡 量模式之间相似 性的一种尺度 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 类概率密度函数 类别可 分性测 度 空间分布: 随机模式向量: 错误率 与错误率有关的距离 1.类内距离和类内散布矩阵 1) 类内距离:同一类模式点集内,各样本间的均方距离。 平方形式: {|| || } 2 2 D = E Xi − X j {( ) ( )} T = E Xi − Xj Xi − Xj Xi ,,Xj: n维模式点集{X}中的任意两个样本
若X中的样本相互独立,有D-2E(X'X)-2E(X")E(X)=2[E(X'X)-M"M]= 2tr[R- MM"]= 2t[C]=2Z,K--式中,R:该类模式分布的自相关矩阵:M:均值向量:C协方差矩阵;o:C主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模式向量第k个分量的方差tr:矩阵的迹(方阵主对角线上各元素之和)。2)类内散布矩阵:表示各样本点围绕均值的散布情况该类分布的协方差矩阵。特征选择和提取的结果应使类内散布矩阵的迹愈小愈好
特征选择和提取的结果应使类内散布矩阵的迹愈 ?愈好。 小 2 { } 2 { } { } 2 T T D = E X X − E X E X 2[ { } ] = E X T X − M T M 2tr[ ] MM T = R− = 2tr[C] = = n k k 1 2 2 若{X}中的样本相互独立,有 式中,R:该类模式分布的自相关矩阵; M:均值向量; C:协方差矩阵; k 2 :C主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模式向量第k个分量的方差; tr:矩阵的迹(方阵主对角线上各元素之和)。 2) 类内散布矩阵:表示各样本点围绕均值的散布情况 ——该类分布的协方差矩阵
2类间距离和类间散布矩阵1)类间距离:模式类之间的距离,记为D,D, =Z P(O)II M,-M II -Z P(O )(M, - M)(M,-M.)式中,P(の):の类的先验概率;每类模式均值向量与模式总体均值向M:の类的均值向量量之间平方距离的M。:所有c类模式的总体均值向量先验概率加权和。M。=E(X) Xe0, i=1,2,..,cEP(o,)M,i=2)类间散布矩阵:表示c类模式在空间的散布情况,记为ShS, =-ZP(o,)(M, -M.)(M,- M.)i=l注意:与类间距离的转置位置不同。3)类间距离与类间散布矩阵的关系:D,=tr(Sb类间散布矩阵的迹愈大愈有利于分类
类间散布矩阵的迹愈大愈有利于分类。 2.类间距离和类间散布矩阵 1) 类间距离:模式类之间的距离,记为 Db 。 每类模式均值向量 与模式总体均值向 量之间平方距离的 先验概率加权和。 = = − c i Db P i i 1 2 0 2 ( )|| M M || = = − − c i P i i i 1 0 T 0 ( )(M M ) (M M ) 式中, ( ) P ωi : i 类的先验概率; Mi :i 类的均值向量; M0 :所有 c 类模式的总体均值向量。 M0 = EX i c i X , =1,2, , = = c i P i i 1 ( )M 2) 类间散布矩阵:表示c类模式在空间的散布情况,记为Sb。 = = − − c i b P i i i 1 T 0 0 S ( )(M M )(M M ) 类间散布矩阵的迹愈?愈有利于分类。 3) 类间距离与类间散布矩阵的关系: tr{ } 2 Db = Sb 注意:与类间距离 的转置位置不同
3.多类模式向量间的距离和总体散布矩阵1)两类情况的距离设の类中有g个样本,の,类中有p个样本。P个02共p×q个距离两个类区之间的距离=p×g个距离的平均距离类似地多类情况多类间任意两个点间距离的平均距离多类间任意两个点间平方距离的平均值
3.多类模式向量间的距离和总体散布矩阵 1)两类情况的距离 设ω1 类中有 q 个样本,ω2 类中有 p 个样本。 q个 p个 ω1 2 共p×q个距离 两个类区之间的距离 = p×q个距离的平均距离 多类间任意两个点间距离的平均距离 类似地 多类情况 多类间任意两个点间平方距离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