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小波图像编 步骤2:指定系数的符号。假设存放系数符号的缓冲存储器为D1,存放量化符号的缓冲 存储器的符号为S1。扫描每一个系数并且与阈值32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对每一个系数指 定一个符号,并把符号放在D1中。当一个系数被指定为符号T时,所有的子孙系数就不再扫 描,并用“×”表示,扫描结果如图4-13(a)所示。图中,输出符号的下标表示系数被标识的 次序,仅仅是为了叙述方便。对扫描结果作如下说明: ①X/L3的系数是63,它大于阈值32,因此输出的符号为P1 ②X2H3的系数是-34,它的符号输出为是N2 ③X3MH3的系数是-31,它的幅度相对于阈值32来说是不重要的,它下属子系数 X3/HL2,X3/LH2和X3/HH2},孙系数{X9/HL1,X10/HL1,x13/HL1,X14/HL1},{X9LH1 X10LH1,X13LH1,X14LHl}和{X9mHH1,X1OHH2X13H1,X14/HH}的幅度都比它小 因此它输出的符号为零树符号T3 ④XnH的系数是14,它小于阈值32。在它的子系数{X3LH1,X4LH,X7H1, X8/H}中,X4/LH的系数是47,它大于阈值32,因此XH输出符号为孤立零符号Z ⑤X4/LH的系数是47,相对于阈值32是重要的,产生符号P1 第一次主扫描之后,缓冲存储器Dl中的系数符号为: DI: PNTTPTTZTTTTTTTPTT T611 T12 T2|T9To×××x 量56 值40}--- T 系数值 (a)系数符号和标记 (b)系数量化 图4-13第一次主扫描 步骤3:量化系数。对带符号PN的系数进行量化。在第一次主扫描期间的阈值是32, 幅度大于32的有4个系数{63,34,49,47}。用48把间隔[32,64)分成两个部分如图413(b) 所示。幅度在间隔[32,48)中的系数指定为符号“0”,幅度在间隔[48,64)中的系数指定为 符号“1”,于是这4个系数被编码成如表4-2所示的量化符号。顺便指出,由于解码器重构 的系数幅度按(1.5±0.25)T进行计算,因此重构数据的绝对误差在1~7之间,即小于 025T 在第一次辅扫描之后,4个系数{63-P,34-N,49-P,47P}的量化符号所组成的位流为: S1:1010
第4章 小波图像编码 11 步骤2: 指定系数的符号。假设存放系数符号的缓冲存储器为D1,存放量化符号的缓冲 存储器的符号为S1。扫描每一个系数并且与阈值32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对每一个系数指 定一个符号,并把符号放在D1中。当一个系数被指定为符号T时,所有的子孙系数就不再扫 描,并用“×”表示,扫描结果如图4-13(a)所示。图中,输出符号的下标表示系数被标识的 次序,仅仅是为了叙述方便。对扫描结果作如下说明: ① X1/LL3的系数是63,它大于阈值32,因此输出的符号为P1。 ② X2/HL3的系数是-34, 它的符号输出为是N2。 ③ X3/LH3 的系数是-31, 它的幅度相对于阈值32来说是不重要的,它下属子系数 {X3/HL2, X3/LH2和X3/HH2},孙系数{X9/HL1, X10//HL1, X13//HL1, X14//HL1}, {X9//LH1, X10/LH1, X13/LH1, X14/LH1}和{X9//HH1, X10/HH1, X13/HH1, X14/HH1}的幅度都比它小, 因此它输出的符号为零树符号T3。 ④ X2/LH2的系数是14,它小于阈值32。在它的子系数{X3/LH1, X4/LH1, X7//LH1, X8/LH1}中, X4/LH1的系数是47, 它大于阈值32, 因此X2/LH2输出符号为孤立零符号Z9。 ⑤ X4/LH1的系数是47,相对于阈值32是重要的,产生符号P16。 第一次主扫描之后,缓冲存储器D1中的系数符号为: D1: P N T T P T T Z T T T T T T T P T T (a) 系数符号和标记 (b)系数量化 图4-13 第一次主扫描 步 骤 3: 量化系数。对带符号P/N的系数进行量化。在第一次主扫描期间的阈值是32, 幅度大于32的有4个系数{63,34,49,47}。用48把间隔[32, 64) 分成两个部分,如图4-13(b) 所示。幅度在间隔[32,48) 中的系数指定为符号“0”, 幅度在间隔[48, 64) 中的系数指定为 符号“1”,于是这4个系数被编码成如表4-2所示的量化符号。顺便指出,由于解码器重构 的系数幅度按 (1.5 ± 0.25)T 进行计算,因此重构数据的绝对误差在1~7之间,即小于 025 . T 。 在第一次辅扫描之后,4个系数{63-P, 34-N, 49-P, 47-P}的量化符号所组成的位流为: S1: 1 0 1 0
第4章小波图像编码 表4-2第一次辅扫描量化表 系数幅度量化符号重构幅度 0 步骤4:重新排列带PN符号的数据。为便于设置第二次扫描时所用的量化间隔,以提 高解码的系数精度,编码器对本次扫描取出的4个系数作重新排列,把系数集{63-P,34-N, 49P,47-P}排列成{63-P,49-P,34N,47P}。对于重新排序的问题也有人指出,从他 们的实验结果看,精度提高不大但付出的计算代价却很高 步骤5:输出编码信息。编码器输出两类信息,一类给解码器的系数符号系列等信息, 另一类用于下一次扫描的阈值和大于阈值的系数值等信息。 ①给解码器的信息包含下面三种 HEADER(即=32,D: PNTTPTTZTTTTTTTPTT“AND”S1:1010 ②给下一次扫描用的信息包含下面三种 =32,{63-P,49P,34N,47-P}“AND”子带图像 此处的“AND”仅为强调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第二次扫描 步骤1:设置新阈值:T1=10/2=16 步骤2:指定系数的符号。使用“0”代替第一次扫描时被标识的系数,这些系数就不 再被扫描,在图4-14中,用符号⑧表示。然后扫描其余的系数,并与新的阈值进行比较。假 设第二次存放系数符号的缓冲存储器为D2,存放量化符号的缓冲存储器S2,采用与第一次类 似的扫描方法,得到的系数符号为, D2: NPTTTTTTTTTTTTTTT 步骤3:量化系数。由于阈值是16,因此量化器的间隔有3个:[16,32),[32,48)和 [48,64),如图4-14所示。按照这次构造的量化器,对第二次主扫描得到的系数集{63-P,49-P 34-N,47-P,31-N,23-P}进行编码,得到的量化符号位流如下, s2:100110
第4章 小波图像编码 12 表4-2 第一次辅扫描量化表 系数幅度 量化符号 重构幅度 63 1 56 34 0 40 49 1 56 47 0 40 步 骤 4: 重新排列带P/N符号的数据。为便于设置第二次扫描时所用的量化间隔,以提 高解码的系数精度,编码器对本次扫描取出的4个系数作重新排列,把系数集{63-P, 34-N, 49-P, 47-P}排列成{63-P, 49-P, 34-N, 47-P}。对于重新排序的问题也有人指出,从他 们的实验结果看,精度提高不大但付出的计算代价却很高。 步骤5:输出编码信息。编码器输出两类信息,一类给解码器的系数符号系列等信息, 另一类用于下一次扫描的阈值和大于阈值的系数值等信息。 ① 给解码器的信息包含下面三种: HEADER (即T0 = 32 ), D1: P N T T P T T Z T T T T T T T P T T “AND” S1: 1 0 1 0. ② 给下一次扫描用的信息包含下面三种: T0 = 32 , {63-P, 49-P, 34-N, 47-P} “AND”子带图像。 此处的“AND”仅为强调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 第二次扫描 步骤1: 设置新阈值:T T= = / 1 0 2 16。 步 骤 2: 指定系数的符号。使用“0”代替第一次扫描时被标识的系数,这些系数就不 再被扫描,在图4-14中,用符号Ä 表示。然后扫描其余的系数,并与新的阈值进行比较。假 设第二次存放系数符号的缓冲存储器为D2, 存放量化符号的缓冲存储器S2,采用与第一次类 似的扫描方法,得到的系数符号为, D2:N P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步 骤 3: 量化系数。由于阈值是16, 因此量化器的间隔有3个:[,) 16 32 ,[,) 32 48 和 [,) 48 64 ,如图4-14所示。按照这次构造的量化器,对第二次主扫描得到的系数集{63-P, 49-P, 34-N, 47-P, 31-N, 23-P}进行编码,得到的量化符号位流如下, S2: 1 0 0 1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