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己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 其中“近”字起修饰限制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3:含铅的颜料一定不能用在玩具和炊具上。 定,从程度上强调了禁用铅没有任何例外,准确说明铅有毒性的特点。 例4: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 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 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至少”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 济损失 例5:科学实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需由150平方米的绿叶提供的。 科学实验表明,指出了后面材料的来源,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 例6:近200年间,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近200年间”,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时间之短;“三分之一以上”,具体而准确 地强调了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例7: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 木和小乔木。 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 都能生长红树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正因为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所以一些词语是不能删去的。在回答 原因时,可参照以下试题举例 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例1:不少植物披针带刺。 不少,表示数量。它表明不是植物的全部,去掉后不符合实际,体现不出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例2:据专家的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 620万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 不能去掉,划线部分表明材料的来源,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例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不能,很可能起到限制作用,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球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 实现,去掉“很可能”后,说明文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例4: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问:“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答: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 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例 2: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 5 个之多,总面积近 4000 万平方公里。 其中“近”字起修饰限制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 3:含铅的颜料一定不能用在玩具和炊具上。 一定,从程度上强调了禁用铅没有任何例外,准确说明铅有毒性的特点。 例 4: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 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 1000 多万吨, 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 1200 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 .200 亿元。 “至少”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 济损失”。 例 5:科学实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需由 150 平方米的绿叶提供的。 科学实验表明,指出了后面材料的来源,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 例 6:近 200 年间,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近 200 年间”,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时间之短;“三分之一以上”,具体而准确 地强调了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例 7: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 木和小乔木。 “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 都能生长红树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正因为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所以一些词语是不能删去的。在回答 原因时,可参照以下试题举例。 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例 1:不少植物披针带刺。 不少,表示数量。它表明不是植物的全部,去掉后不符合实际,体现不出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例 2:据专家的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 620 万个,经济损失达 4 亿元。 不能去掉,划线部分表明材料的来源,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例 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不能,很可能起到限制作用,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球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 实现,去掉“很可能”后,说明文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例 4: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问:“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答: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 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例5:据说,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据说”,表揣测,说明这种“炒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删去后, 就变成“一定有功效”,与客观事实不符,“据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6:这种能源开发利用的仅占了百分之十。 不能删去,“仅”表范围,说明“开发利用之少”,暗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删 去后就不能表达出“开发利用之少”这种效果,“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体会段落作用: 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试题一: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皆是:“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 劝学的佳对;“虽然毫米技术,却是顶上工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 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 问: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结构完整;在内容上总结全文,使被说 明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准确。 段落作用:(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④也许有人会问,计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啦! 问: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不能。因为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去掉后上下文联系不紧密 ●开放性试题举例: 试题一: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 标点20字以内) 答案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等) 试题二: 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 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 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2分)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标语能结合森林的作用,得1分:语言简洁,有感染
例 5:据说,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据说”,表揣测,说明这种“炒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删去后, 就变成“一定有功效”,与客观事实不符,“据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 6:这种能源开发利用的仅占了百分之十。 不能删去,“仅”表范围,说明“开发利用之少”,暗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删 去后就不能表达出“开发利用之少”这种效果,“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体会段落作用: 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试题一: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皆是:“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 劝学的佳对;“虽然毫米技术,却是顶上工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 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 问: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结构完整;在内容上总结全文,使被说 明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准确。 段落作用:(2007 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④也许有人会问,计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啦! 问: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答:不能。因为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去掉后上下文联系不紧密。 ●开放性试题举例: 试题一: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 标点 20 字以内) 答案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 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等) 试题二: 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 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 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 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2 分)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标语能结合森林的作用,得 1 分;语言简洁,有感染
力,得1分。例如:多种一棵树,少吃一粒沙。 试题三: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 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 的例子 这是与社会中的地理学科的融合。答案:气候造福于人类的例子:新疆某些 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 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气候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我国南方某些地 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抓住气候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举例典型,表述具体即可得分) 中考议论文知识要点、题型示例、技巧点拨 议论文: 复习要点: ●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 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一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据一一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证一一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例如: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 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 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 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 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 小螺旋桨。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它们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示例:(《拿来与创新》 ①所谓“拿来”指的是从他人处学来自己所没有的东西。鲁迅先生曾高呼: 我们要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然而是不是拿来据为己有就可以了 呢?不,还要创新。创新需要拿来,拿来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力,得 1 分。例如:多种一棵树,少吃一粒沙。 试题三: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 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 的例子。 这是与社会中的地理学科的融合。答案:气候造福于人类的例子:新疆某些 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 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气候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我国南方某些地 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抓住气候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举例典型,表述具体即可得分) 中考议论文知识要点、题型示例、技巧点拨 议论文: 复习要点: ●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 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例如: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 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 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 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 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 小螺旋桨。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它们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示例:(《拿来与创新》 ①所谓“拿来”指的是从他人处学来自己所没有的东西。鲁迅先生曾高呼: “我们要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然而是不是拿来据为己有就可以了 呢?不,还要创新。创新需要拿来,拿来是为了更好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