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烟草环斑病毒病和假高粱等。我国 1992 年颁 布的入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有 84 种,其中严格禁止进境的有 3 种, 严格限制进境的有 51 种。此外,还有 368 种列为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其 中与农作物有关的有小麦矮腥黑穗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大豆疫病、烟 草霜霉病及水稻茎线虫病、毒麦、菟丝子、列当和假高梁等。 (二)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 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很多,其中随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 病、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和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的,可用直接检验 法;对在作物种子或其他粮食中混有菌核、菌瘿、虫体、虫瘿、杂草种子 的,多采用过筛检验法;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的, 多采用解剖检验法。此外,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还有种子发芽检验、隔离 试种检验、分离培养检验、比重检验、漏斗分离检验、洗涤检验、荧光反 应检验、染色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检验、生物化学反应检验、电镜检 验、DNA 探针检验等。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明确植物检疫的概念,必要性。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 2 学时完成,下课前 3 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 要的归纳总结。 八、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布置作业: 植物检疫的工作范围是什么? 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是什么 第三次课(2 学时) 本次课讲授:农业防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防治的概念和病虫害防治的农业措施 2.掌握农业防治的基础地位。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施农业防治
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烟草环斑病毒病和假高粱等。我国 1992 年颁 布的入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有 84 种,其中严格禁止进境的有 3 种, 严格限制进境的有 51 种。此外,还有 368 种列为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其 中与农作物有关的有小麦矮腥黑穗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大豆疫病、烟 草霜霉病及水稻茎线虫病、毒麦、菟丝子、列当和假高梁等。 (二)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 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很多,其中随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 病、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和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的,可用直接检验 法;对在作物种子或其他粮食中混有菌核、菌瘿、虫体、虫瘿、杂草种子 的,多采用过筛检验法;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的, 多采用解剖检验法。此外,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还有种子发芽检验、隔离 试种检验、分离培养检验、比重检验、漏斗分离检验、洗涤检验、荧光反 应检验、染色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检验、生物化学反应检验、电镜检 验、DNA 探针检验等。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明确植物检疫的概念,必要性。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 2 学时完成,下课前 3 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 要的归纳总结。 八、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布置作业: 植物检疫的工作范围是什么? 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是什么 第三次课(2 学时) 本次课讲授:农业防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防治的概念和病虫害防治的农业措施 2.掌握农业防治的基础地位。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施农业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农田生态环境引入农业防治—分析其基础地位—讲解农业防治措施 —目标检测——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对比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农业防治是在全面分析植物、有害生物与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 础上,运用各种农业措施,压低有害生物的数量,提高植物抗性,创造有 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 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的方法。是最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 但这种防治方法效果有局限性,当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还必须采用其他防 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 理想的作物品种应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又对病虫害、不良环境条件有 综合抗性。具有抗 (耐)病(虫)性的品种在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培育抗病、抗虫品种的方法有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 化学诱变、单倍体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 (二)使用无病虫害的繁殖材料 生产和使用无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料,执行无病 种子繁育制度,在无病或轻病地区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和各级种子田生产无 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料。并采取严格的防病和检验措 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传播和压低病、虫源基数。如马铃薯种薯生产 基地应设置在气温较低的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生长期注意治蚜防病毒病, 及时拔除病株、杂株和劣株。 播种前要进行选种,用机械筛选、风选或用盐水、泥水漂选等方法汰 除种子间混杂的菌核、菌瘿、粒线虫虫瘿、植物病残体、病秕粒和虫卵。 对种子表面和内部带菌的要进行种子处理,如温汤浸种或选用杀菌剂处理。 (三)加强栽培管理 1.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单一的种植模式为病虫害提供了稳定的生态环境,容易导致病虫害猖 獗。合理轮作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又能恶化某些病虫害 的生存环境,达到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和在土壤中 越冬的害虫的关键措施,如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小麦全蚀病和麦类
三、教学设计: 由农田生态环境引入农业防治—分析其基础地位—讲解农业防治措施 —目标检测——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对比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农业防治是在全面分析植物、有害生物与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 础上,运用各种农业措施,压低有害生物的数量,提高植物抗性,创造有 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 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的方法。是最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 但这种防治方法效果有局限性,当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还必须采用其他防 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 理想的作物品种应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又对病虫害、不良环境条件有 综合抗性。具有抗 (耐)病(虫)性的品种在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培育抗病、抗虫品种的方法有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 化学诱变、单倍体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 (二)使用无病虫害的繁殖材料 生产和使用无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料,执行无病 种子繁育制度,在无病或轻病地区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和各级种子田生产无 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料。并采取严格的防病和检验措 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传播和压低病、虫源基数。如马铃薯种薯生产 基地应设置在气温较低的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生长期注意治蚜防病毒病, 及时拔除病株、杂株和劣株。 播种前要进行选种,用机械筛选、风选或用盐水、泥水漂选等方法汰 除种子间混杂的菌核、菌瘿、粒线虫虫瘿、植物病残体、病秕粒和虫卵。 对种子表面和内部带菌的要进行种子处理,如温汤浸种或选用杀菌剂处理。 (三)加强栽培管理 1.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单一的种植模式为病虫害提供了稳定的生态环境,容易导致病虫害猖 獗。合理轮作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又能恶化某些病虫害 的生存环境,达到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和在土壤中 越冬的害虫的关键措施,如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小麦全蚀病和麦类
根腐病、马铃薯环腐病、豆科作物的线虫病、地老虎、金龟甲、蝼蛄等。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病虫处于“饥饿”状态而削弱致 病力或减少病原及害虫的基数。轮作方式及年限因病虫害种类而异。对一 些地下害虫实行水旱 1~2 年轮作,土传病害轮作年限再长一些,可取得较 好的防治效果。合理的间套种能明显抑制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如麦 棉套种,麦收后能增加棉田的瓢甲数量,减轻棉蚜为害。 2.中耕和深耕 适时中耕和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还可以恶化在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和害虫 的生存环境,达到减少初侵染源和害虫虫源的目的。深耕可将病虫暴露于 表土或深埋土壤中,机械损伤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覆盖技术 通过地膜覆盖,达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 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目的。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控制某些地下害虫和土传病 害。将高脂膜加水稀释后喷到植物体表,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层,膜层允许 氧和二氧化碳通过,真菌不能在植物组织内扩展,从而控制了病害。高脂 膜稀释后还可喷洒在土壤表面,抑制土壤中的病原物,减少发病的几率。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 不良,作物徒长,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危害。如水稻过度密植, 有利于稻飞虱、稻叶蝉等大量发生。作物种植密度过大易使田间湿度增大, 有利于病害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可以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又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和追肥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如果氮肥施用过 多,作物徒长,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灌水量过大和灌水方式不当,不仅使 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病害发生,而且流水还能传播病害。中耕除草,既 可疏松土壤、增温保墒,又可清除杂草,恶化病虫的滋生条件,还能直接 消灭部分病虫。清洁田园能减少病虫基数,减轻下一季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农业防治的概念和病害防治的农业措施。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抗性鉴 定。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七、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 2 学时完成,下课前 3 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 要的归纳总结
根腐病、马铃薯环腐病、豆科作物的线虫病、地老虎、金龟甲、蝼蛄等。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病虫处于“饥饿”状态而削弱致 病力或减少病原及害虫的基数。轮作方式及年限因病虫害种类而异。对一 些地下害虫实行水旱 1~2 年轮作,土传病害轮作年限再长一些,可取得较 好的防治效果。合理的间套种能明显抑制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如麦 棉套种,麦收后能增加棉田的瓢甲数量,减轻棉蚜为害。 2.中耕和深耕 适时中耕和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还可以恶化在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和害虫 的生存环境,达到减少初侵染源和害虫虫源的目的。深耕可将病虫暴露于 表土或深埋土壤中,机械损伤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覆盖技术 通过地膜覆盖,达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 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目的。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控制某些地下害虫和土传病 害。将高脂膜加水稀释后喷到植物体表,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层,膜层允许 氧和二氧化碳通过,真菌不能在植物组织内扩展,从而控制了病害。高脂 膜稀释后还可喷洒在土壤表面,抑制土壤中的病原物,减少发病的几率。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 不良,作物徒长,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危害。如水稻过度密植, 有利于稻飞虱、稻叶蝉等大量发生。作物种植密度过大易使田间湿度增大, 有利于病害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可以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又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和追肥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如果氮肥施用过 多,作物徒长,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灌水量过大和灌水方式不当,不仅使 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病害发生,而且流水还能传播病害。中耕除草,既 可疏松土壤、增温保墒,又可清除杂草,恶化病虫的滋生条件,还能直接 消灭部分病虫。清洁田园能减少病虫基数,减轻下一季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农业防治的概念和病害防治的农业措施。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抗性鉴 定。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七、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 2 学时完成,下课前 3 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 要的归纳总结
八、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 农业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如何有效发挥其防病虫效果? 第四次课(2 学时) 本次课讲授:生物防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防治的概念和生物防治的技术措施。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三、教学设计: 由天敌昆虫引入生物防治—分析—讲解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目标检 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生物防治是以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生 物防治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而且可以直接消灭病虫害,对人、 畜、植物也比较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 和产生抗性,对一些病虫害有长期的控制作用。但是,生物防治也存在着 一些局限性,不能完全代替其他防治方法,必须与其他防治方法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 (一)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1.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蜻蜓、螳螂、猎蝽、草蛉、虎甲、步甲、瓢 甲、胡蜂、食虫虻、食蚜蝇等。这些昆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捕食量很大。 利用瓢甲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1 只草蛉 1 天可捕食几十甚至上百只蚜虫, 利用草蛉取食蚜虫、蓟马、棉铃虫卵、玉米螟卵、白粉虱等都有明显的防
八、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 农业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如何有效发挥其防病虫效果? 第四次课(2 学时) 本次课讲授:生物防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防治的概念和生物防治的技术措施。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三、教学设计: 由天敌昆虫引入生物防治—分析—讲解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目标检 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生物防治是以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生 物防治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而且可以直接消灭病虫害,对人、 畜、植物也比较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 和产生抗性,对一些病虫害有长期的控制作用。但是,生物防治也存在着 一些局限性,不能完全代替其他防治方法,必须与其他防治方法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 (一)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1.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蜻蜓、螳螂、猎蝽、草蛉、虎甲、步甲、瓢 甲、胡蜂、食虫虻、食蚜蝇等。这些昆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捕食量很大。 利用瓢甲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1 只草蛉 1 天可捕食几十甚至上百只蚜虫, 利用草蛉取食蚜虫、蓟马、棉铃虫卵、玉米螟卵、白粉虱等都有明显的防
治效果。 2.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和寄生蝇类,它们寄生在害虫各虫 态的体内或体表,以害虫的体液或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在自然界, 每种害虫都有数种甚至上百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如玉米螟的寄生蜂有 80 多种。 3.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1)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昆虫 害虫的自然天敌昆虫种类虽然很多,但实 际控制作用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发挥控制害虫 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必须有效保护天敌昆 虫,使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良好的耕作栽培制度是保护利用天敌的基础,如北方地区实行棉麦套 作,小麦成熟时,麦蚜数量减少,而棉花正值苗期,棉蚜数量逐渐增加, 为麦蚜的天敌提供了食物。麦蚜的天敌大量迁入棉田取食棉蚜,有效地控 制了棉蚜种群数量。保护天敌安全越冬,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等措施, 都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昆虫。 (2)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和释放 通过室内的人工大量饲育天敌昆虫, 按照防治需要,在适宜的时间释放到田间消灭害虫,见效快。如利用赤眼 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引进天敌昆虫 从国外或外地引进天敌昆虫防治本地害虫,是生物 防治中常用的方法。我国曾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取得成功。 (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作物病虫害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对人,畜、作物和水生动物安全,无残 毒,不污染环境,微生物农药制剂使用方便,并能与化学农药混合使用。 1.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 (1)真菌 已知的昆虫病原真菌有 530 多种,在防治害虫中经常使用的 真菌有白僵菌和绿僵菌等。被真菌侵染致死的害虫,虫体僵硬,体上有白 色、绿色等颜色的霉状物。真菌主要用于防治玉米螟、稻苞虫、地老虎、 斜纹夜蛾等害虫,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饲养桑蚕的地区不宜使用。 · (2)细菌 在已知的昆虫病原细菌中,作为微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 使用的有苏云金杆菌和乳状芽孢杆菌。被昆虫病原细菌侵染致死的害虫, 虫体软化,有臭味。苏云金杆菌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乳状芽孢杆菌 用于防治金龟甲幼虫。 (3)病毒 已发现的昆虫病原病毒主要是核多角体病毒(NPV),质型颗 粒体病毒(CPV)和颗粒体病毒(GV)。被昆虫病原病毒侵染死亡的害虫,往往
治效果。 2.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和寄生蝇类,它们寄生在害虫各虫 态的体内或体表,以害虫的体液或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在自然界, 每种害虫都有数种甚至上百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如玉米螟的寄生蜂有 80 多种。 3.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1)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昆虫 害虫的自然天敌昆虫种类虽然很多,但实 际控制作用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发挥控制害虫 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必须有效保护天敌昆 虫,使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良好的耕作栽培制度是保护利用天敌的基础,如北方地区实行棉麦套 作,小麦成熟时,麦蚜数量减少,而棉花正值苗期,棉蚜数量逐渐增加, 为麦蚜的天敌提供了食物。麦蚜的天敌大量迁入棉田取食棉蚜,有效地控 制了棉蚜种群数量。保护天敌安全越冬,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等措施, 都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昆虫。 (2)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和释放 通过室内的人工大量饲育天敌昆虫, 按照防治需要,在适宜的时间释放到田间消灭害虫,见效快。如利用赤眼 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引进天敌昆虫 从国外或外地引进天敌昆虫防治本地害虫,是生物 防治中常用的方法。我国曾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取得成功。 (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作物病虫害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对人,畜、作物和水生动物安全,无残 毒,不污染环境,微生物农药制剂使用方便,并能与化学农药混合使用。 1.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 (1)真菌 已知的昆虫病原真菌有 530 多种,在防治害虫中经常使用的 真菌有白僵菌和绿僵菌等。被真菌侵染致死的害虫,虫体僵硬,体上有白 色、绿色等颜色的霉状物。真菌主要用于防治玉米螟、稻苞虫、地老虎、 斜纹夜蛾等害虫,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饲养桑蚕的地区不宜使用。 · (2)细菌 在已知的昆虫病原细菌中,作为微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 使用的有苏云金杆菌和乳状芽孢杆菌。被昆虫病原细菌侵染致死的害虫, 虫体软化,有臭味。苏云金杆菌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乳状芽孢杆菌 用于防治金龟甲幼虫。 (3)病毒 已发现的昆虫病原病毒主要是核多角体病毒(NPV),质型颗 粒体病毒(CPV)和颗粒体病毒(GV)。被昆虫病原病毒侵染死亡的害虫,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