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孟子简介
孟子简介
)孟子生平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 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 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就是孟子的祖先。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① 大概他的老师不是有名望的人,所以孟子没有讲他的姓 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2孟子对孔子备极尊崇,他在《公孙丑上》说:“自生 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一)孟子生平 •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 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 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就是孟子的祖先。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①; 大概他的老师不是有名望的人,所以孟子没有讲他的姓 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②孟子对孔子备极尊崇,他在《公孙丑上》说:“自生 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曾经游历齐、宋、滕、魏、鲁等国, 前后有二十多年。他游历列国的具体时 间,已说不十分准确,只能依据《孟子》 书的记载,说明大体上的时间和情况
• 孟子曾经游历齐、宋、滕、魏、鲁等国, 前后有二十多年。他游历列国的具体时 间,已说不十分准确,只能依据《孟子》 一书的记载,说明大体上的时间和情况
孟子第一次到齐国, 是在齐威王(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年间。当时匡章 背着“不孝”的坏名声,孟子却“与之游,又从而礼貌 之”。他在齐国很不得志,连威王赠送的“兼金一百” 镒,都没有接受,就离开齐国。在公元前329年左右, 宋公子偃自立为君的时候, 孟子到了宋国。他在宋国期间,滕文公还是世子,他去 楚国经过宋国时见到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 舜。”他从楚国回来又在宋国见到孟子。孟子说: “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意思是说,只要 好好地学习“先王”,就可以把滕国治理好。不久,孟 子接受了宋君馈赠的七十镒金,离开宋国, 回到邹国。《梁惠王下》记载说,邹国同鲁国发生了冲 突。邹穆公问孟子:“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 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
• 孟子第一次到齐国, • 是在齐威王(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年间。当时匡章 背着“不孝”的坏名声,孟子却“与之游,又从而礼貌 之”③。他在齐国很不得志,连威王赠送的“兼金一百” ④镒,都没有接受,就离开齐国。在公元前329年左右, 宋公子偃自立为君的时候, • 孟子到了宋国。他在宋国期间,滕文公还是世子,他去 楚国经过宋国时见到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 舜。”⑤他从楚国回来又在宋国见到孟子。孟子说: “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⑥意思是说,只要 好好地学习“先王”,就可以把滕国治理好。不久,孟 子接受了宋君馈赠的七十镒金,离开宋国, • 回到邹国。《梁惠王下》记载说,邹国同鲁国发生了冲 突。邹穆公问孟子:“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 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 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回答说: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 慢而残下也。”他说,这就象曾子说的那样:你怎样对 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现在,您的百姓可得到 报复的机会了,您不要责备他们吧!“君行仁政,斯民 亲其上,死其长矣。”滕定公死了,滕文公使然友两次 到邹国来向孟子请教怎样办理丧事。滕文公嗣位, 孟子便来到滕国。滕文公亲自向孟子请教治理国家的事 情。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他认为人民有了固定 业收入,才有稳定的思想道德和社会秩序。而人民生 活有了保障后,还必须对之进行“人伦”的教化。“人 伦明於上,小民亲於下”。滕文公又派他的臣子毕战询 问井田制的情况。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接着讲了一遍井田制。最后说,我说的是大概情况,您 和您的国君参照着去做吧!
•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 慢而残下也。”他说,这就象曾子说的那样:你怎样对 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现在,您的百姓可得到 报复的机会了,您不要责备他们吧!“君行仁政,斯民 亲其上,死其长矣。”滕定公死了,滕文公使然友两次 到邹国来向孟子请教怎样办理丧事。滕文公嗣位, • 孟子便来到滕国。滕文公亲自向孟子请教治理国家的事 情。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他认为人民有了固定 产业收入,才有稳定的思想道德和社会秩序。而人民生 活有了保障后,还必须对之进行“人伦”的教化。“人 伦明於上,小民亲於下”。滕文公又派他的臣子毕战询 问井田制的情况。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接着讲了一遍井田制。最后说,我说的是大概情况,您 和您的国君参照着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