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Hg kPa kPa mmHg PaCO, 18825 PaCO2 PaO2 PaO2 150 20 20 150 02 (21%) 113 15 -13.3 100 75 10 6.67 50 37 C02 6 8 10 肺泡通气量L/min) 11
肺泡通气量(L/min) 11 PaCO2 PaO2 PaCO2 PaO2
2、弥散障碍,常产生型呼衰 正常弥散量(DL):35ml/mmHg:min 影响因素:弥散面积、肺泡膜的厚度、通透性、气体和 血液接触时间、气体弥散能力、气体分压差等 C0,弥散速度为0,的21倍 12
12 2、弥散障碍,常产生I型呼衰 正常弥散量(DL):35ml/mmHg·min 影响因素:弥散面积、肺泡膜的厚度、通透性、气体和 血液接触时间、气体弥散能力、气体分压差等 CO2弥散速度为O2的21倍
气体的弥散量取决于 >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Alveolus >肺泡的面积与厚度 >气体的弥散常数 >血液与肺泡接触的时间 02 气体分压·溶解度·肺泡呼吸面积 弥散速度∞ 弥散膜厚度 13
13 气体的弥散量取决于 ➢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肺泡的面积与厚度 ➢气体的弥散常数 ➢血液与肺泡接触的时间 弥散速度 ∞ 气体分压 ·溶解度 ·肺泡呼吸面积 弥散膜厚度
3、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常产生型呼衰 正常V/Q=0.8 V/Q↓- A-V样分流(真性、功能性)》 V/Q↑一无效腔效应 4、肺A-V样分流,常产生型呼衰 肺泡萎陷,水肿,实变 若分流量>30%,吸氧亦难以纠正 14
14 3、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常产生I型呼衰 正常V/Q=0.8 V/Q↓—— A-V样分流(真性、功能性) V/Q↑—— 无效腔效应 4、肺A-V样分流,常产生I型呼衰 肺泡萎陷,水肿,实变 若分流量>30%,吸氧亦难以纠正
维持正常气体(O,、CO,)交换,肺泡通 气和血流灌注比例(V/Q)必须协调 气体 肺泡 肺泡毛细血管 15
15 维持正常气体(O2 、CO2 )交换,肺泡通 气和血流灌注比例(V/Q) 必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