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21音频处理技术 2.1.1音频数字化处理 1.声音的基本描述 2.音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3.数字音频的主要技术指标 2.1.2MIDI音乐合成 1.数字音乐生成方法 2.MIDI音频处理过程 2.1.3多媒体声音卡 2.1.4音频文件格式
第二章 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2.1 音频处理技术 2.1.1 音频数字化处理 1.声音的基本描述 2.音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3.数字音频的主要技术指标 2.1.2 MIDI音乐合成 1.数字音乐生成方法 2.MIDI音频处理过程 2.1.3 多媒体声音卡 2.1.4 音频文件格式
2.1音频处理技术 基本内容:音频数字化处理,MIDI音乐合成, 多媒体声音卡,音频文件格式 2.1.1音频数字化处理 1.声音的基本描述 ①波形声音:基于振动波(信号化)描述的声音; 可形成数字波形文件 ②语音:人的声道发出的声音一语义化描述的语言形式 ③音乐:通过乐谱规范表达的乐曲—符号化描述的声音; 可形成数字音乐文件
2.1 音频处理技术 基本内容:音频数字化处理,MIDI音乐合成, 多媒体声音卡,音频文件格式 2.1.1 音频数字化处理 1.声音的基本描述 ① 波形声音:基于振动波(信号化)描述的声音; 可形成数字波形文件 ② 语音:人的声道发出的声音 — 语义化描述的语言形式 ③ 音乐:通过乐谱规范表达的乐曲 — 符号化描述的声音; 可形成数字音乐文件
(1)声音的模拟信号表示方法 Sound= Bline+A×f(t) Bline ①基线B1ine:提供一个测量模拟信号的基准点 ②周期T:两个相邻信号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间隔, 用于表示信号的快慢即声音发生的频率f;f=1/T(Hz ③振幅A:波形峰点(或谷点)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用于表示信号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
(1)声音的模拟信号表示方法 Sound = Bline + A×f(t) ① 基线Bline:提供一个测量模拟信号的基准点 ② 周期T:两个相邻信号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间隔, 用于表示信号的快慢即声音发生的频率f;f = 1/T(Hz) ③ 振幅A:波形峰点(或谷点)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用于表示信号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
(2)声音的质量特性 SQuality =(Tone, Volume, TQuality ①音调(Tone):声音频度与音域宽窄程度,与频率f有关 音调可按频率分为: 次声(f<20Hz) 可听声(20Hz≡f20KHz) 超声(f>20KHz) ②音量( Volume):声音响度亦或音强,与振幅A成正比 ③音质( Tone Quality):声音在听觉上的优美程度, 亦称音色; 是振幅与频率的优化组合(基音+谐音)
(2)声音的质量特性 SQuality = (Tone, Volume, TQuality) ① 音调(Tone):声音频度与音域宽窄程度,与频率f有关. 音调可按频率分为: ·次声(f <20Hz) ·可听声(20Hz≦f≦20KHz) ·超声(f>20KHz) ② 音量(Volume):声音响度亦或音强,与振幅A成正比. ③ 音质(Tone Quality):声音在听觉上的优美程度, 亦称音色; 是振幅与频率的优化组合(基音 + 谐音)
声音的质量通常以音频信号的带宽来衡量 音频( Audio):声音的同义词 频率范围为:20Hz~20KHz 人的声带一般为:50~500Hz 常见的音频带宽: ①电话音频: 200Hz3 4KHZ ②无线电广播调幅(AM)声:50Hz~7KHz ③无线电广播调频(FM)声:20Hz~15KHz ④高保真(HiFi)立体声:20Hz~20KH
声音的质量通常以音频信号的带宽来衡量 音频(Audio):声音的同义词 频率范围为:20Hz~20KHz 人的声带一般为:50~500 Hz 常见的音频带宽: ① 电话音频: 200Hz~3.4KHz ② 无线电广播调幅(AM)声:50Hz~7KHz ③ 无线电广播调频(FM)声:20Hz~15KHz ④ 高保真(HiFi)立体声: 20Hz~20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