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技术标准与系统结构 13多媒体技术标准 131广播视频标准 132数据压缩标准 133光驱和光盘接口标准 1.3.4多媒体计算机标准 14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 141多媒体系统的总体结构 14.2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构成 143多媒体软件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二讲 技术标准与系统结构 1.3 多媒体技术标准 1.3.1 广播视频标准 1.3.2 数据压缩标准 1.3.3 光驱和光盘接口标准 1.3.4 多媒体计算机标准 1.4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 1.4.1 多媒体系统的总体结构 1.4.2 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构成 1.4.3 多媒体软件系统的基本构成
13多媒体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的作用:软硬件产品化/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依据, 开放系统和系统集成的参照依据 1.3.1广播视频标准 (1)NTSCAE(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 Committee): 正交平衡调幅制 1953年由美国制订,广泛用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用YIQ彩色空间 (2)PAL制( Phase alternating line):相位逐行匀变制 1962年由联邦德国制定, 广泛用于中国、英国和大部分西欧国家;现已成为国际标准 采用YUV彩色空间
1.3 多媒体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的作用:软硬件产品化/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依据, 开放系统和系统集成的参照依据 1.3.1 广播视频标准 (1) NTSC制(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 Committee): 正交平衡调幅制 1953年由美国制订,广泛用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采用YIQ彩色空间 (2) PAL制(Phase Alternating Line):相位逐行匀变制 1962年由联邦德国制定, 广泛用于中国、英国和大部分西欧国家;现已成为国际标准 采用YUV彩色空间
(3)SECAMf(Sequential Color and Memory) 顺序彩色与存储制 用于法国、俄罗斯和几个东欧国家 基本技术指标与PAL制相同, 但采用调频制式,传播方式也不同 (4)HDTVf(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高清晰度电视制.面向21世纪 由 Philips/Sony和IBM、 apples等共同制订 包括模拟和数字两种格式 采用国际标准压缩编码算法 MPEG I; 采用打包数据结构(可动态分配), 采用不同优先级的双层传输技术
(3) SECAM制(Sequential Color and Memory) 顺序彩色与存储制 用于法国、俄罗斯和几个东欧国家 基本技术指标与PAL制相同, 但采用调频制式,传播方式也不同 (4) HDTV制(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高清晰度电视制.面向21世纪 由Philips/Sony和IBM、Apple等共同制订 包括模拟和数字两种格式 采用国际标准压缩编码算法MPEGⅡ; 采用打包数据结构(可动态分配), 采用不同优先级的双层传输技术
各种视频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制式 NTSC PAL/ SECAM HDTV 指标 扫描方式 隔行 隔行 行分辨率(行 525 625 1125/1200 行频(KHZ) 15.70 15625 3600 速率(帧/秒) 图像分辨率 320×240 352×288 any
132数据压缩标准 (1)JPEG标准(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由联合图像专家组制订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也适用于电视图像的帧内图像压缩编码 (2)MPEG标准(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由运动图像专家组制订的活动图像压缩标准 包括三个标准集: 数字视频压缩 数字音频压缩 视频与音频压缩数据流的复合和同步(系统标准) MPEG标准系列的实质区别: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同
1.3.2 数据压缩标准 (1) JPEG标准(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由联合图像专家组制订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也适用于电视图像的帧内图像压缩编码 (2) MPEG标准(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由运动图像专家组制订的活动图像压缩标准 包括三个标准集: 数字视频压缩 数字音频压缩 视频与音频压缩数据流的复合和同步(系统标准) MPEG标准系列的实质区别: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