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重点九校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 语文试题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 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莱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 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我还非常想做文化基督山或社会罗宾汉,那种以霹雳手段显 菩萨心肠的隐在冲动,是我30岁上起兴做游侠史研究的重要原因。 ②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 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这样认知着 当读到《呼啸山庄》,自然就有一种直想坐起的激动。其他如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深重 叹息,读《德伯家的苔丝》的温暖记忆,都构成了个人宝贵的经验。当时,那种情绪转换带 出的刺激与快感,尤难言宣。 ③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 几干字,就问:如此虚张声势,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 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 呀。但我要告诉他们,自己读到这些地方,就直想着欲添清泪,成其潺湲,甚至还幻想过独 占这轻轻一声,与之相视莫逆。 ④我已经不知道,对伟大的作家不总站在人类的经验之外审视人生,还站在人类的知觉 之上悲悯人生,今天的孩子能体认多少。他们能像我们一样感觉到,当个人无力表达纤敏而 澎湃的激情时,这些伟大作家的经典创造,可以为人们心底无法言说的经验命名,甚至它们 就是这种经验最适切的代言?进而,他们能确认,这些伟大的创造,可以如天意神启,让人 静听极视,与浩瀚的宇宙相往还;又可以如大雨行潦,为灵魂冲刷岀一道开阔的河床? ⑤结果自然是糟糕的,许多人除了在中学课本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在 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比读书为探险,法 朗士比读书为壮游,都是指书能丰富人的灵魂说的,但他们只拿它作消闲。孟德斯鸠说,读 第1页共12页
第 1 页 共 12 页 上海市重点九校 2009 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 语文试题 一.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 ①1978 年,我 16 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 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莱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 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我还非常想做文化基督山或社会罗宾汉,那种以霹雳手段显 菩萨心肠的隐在冲动,是我 30 岁上起兴做游侠史研究的重要原因。 ②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 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这样认知着, 当读到《呼啸山庄》,自然就有一种直想坐起的激动。其他如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深重 叹息,读《德伯家的苔丝》的温暖记忆,都构成了个人宝贵的经验。当时,那种情绪转换带 出的刺激与快感,尤难言宣。 ③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 几千字,就问:如此虚张声势,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 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 呀。但我要告诉他们,自己读到这些地方,就直想着欲添清泪,成其潺湲,甚至还幻想过独 占这轻轻一声,与之相视莫逆。 ④我已经不知道,对伟大的作家不总站在人类的经验之外审视人生,还站在人类的知觉 之上悲悯人生,今天的孩子能体认多少。他们能像我们一样感觉到,当个人无力表达纤敏而 澎湃的激情时,这些伟大作家的经典创造,可以为人们心底无法言说的经验命名,甚至它们 就是这种经验最适切的代言?进而,他们能确认,这些伟大的创造,可以如天意神启,让人 静听极视,与浩瀚的宇宙相往还;又可以如大雨行潦,为灵魂冲刷出一道开阔的河床? ⑤结果自然是糟糕的,许多人除了在中学课本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在 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比读书为探险,法 朗士比读书为壮游,都是指书能丰富人的灵魂说的,但他们只拿它作消闲。孟德斯鸠说,读
书可以将生活中的厌烦时刻变成美好的时光,他们把它全都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以至于开目 仅能上网,伸纸不能修函。欲传达一己曲曲心事,就只能借助于流行语火星文通俗歌曲广告 词了。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将要到来的结果会如何的更加糟糕。那种情感的均质化与粗鄙化 或者均质的粗鄙化带来的认知的浅表,已经凸显了一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这种 贫薄与匮乏,是必定会阻碍和延缓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的 ⑥该如何告诉他们,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尤其重要的,该如何 使他们也有这种体验,说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 ⑦前不久,读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日记》,前言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有一些书,我们是可以轻快地一览而过的,当我们翻到下一页的时候,已经淡忘了前一页 的内容;有一些书,我们是需要恭恭敬敬地阅读的,不敢对其中的内容妄加评论;有一些书 仅仅为我们提供信息,也并不需要我们对它们加以评头论足;然而还有一些书,我们是如此 长久而深情地挚爱着它们,从最真实的意义上,运用心灵的力量逐字逐句地重温它们。”如 法国作家尤瑟纳尔所说,“它们”就是“我们真正的出生地 ⑧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只有与书相视莫逆,才能让人经历劫难之时,既听得到 绝望的呼喊,又看得到受苦的灵魂;既体认得到方死的夙愿,复更瞩望于未生的希望。但丁 《神曲》“地狱篇”的第—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 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 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因为阅读 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1.关于阅读经典的作用,高中课文瑞士作家 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中也有精 辟的阐述。(1分) 2.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2分) 3.第①段作者年轻时想做“文化基度山或社会罗宾汉”,意思是 (3分) 4.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说明了读书可以弥补物质上的匮乏,让人忘怀忧喜,超然物外 B.第③段“与之相视莫逆”意思是与书成为相互帮助.不离不弃的朋友 第2页共12页
第 2 页 共 12 页 书可以将生活中的厌烦时刻变成美好的时光,他们把它全都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以至于开目 仅能上网,伸纸不能修函。欲传达一己曲曲心事,就只能借助于流行语火星文通俗歌曲广告 词了。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将要到来的结果会如何的更加糟糕。那种情感的均质化与粗鄙化, 或者均质的粗鄙化带来的认知的浅表,已经凸显了一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这种 贫薄与匮乏,是必定会阻碍和延缓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的。 ⑥该如何告诉他们,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尤其重要的,该如何 使他们也有这种体验,说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 ⑦前不久,读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日记》,前言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有一些书,我们是可以轻快地一览而过的,当我们翻到下一页的时候,已经淡忘了前一页 的内容;有一些书,我们是需要恭恭敬敬地阅读的,不敢对其中的内容妄加评论;有一些书, 仅仅为我们提供信息,也并不需要我们对它们加以评头论足;然而还有一些书,我们是如此 长久而深情地挚爱着它们,从最真实的意义上,运用心灵的力量逐字逐句地重温它们。”如 法国作家尤瑟纳尔所说,“它们”就是“我们真正的出生地”。 ⑧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只有与书相视莫逆,才能让人经历劫难之时,既听得到 绝望的呼喊,又看得到受苦的灵魂;既体认得到方死的夙愿,复更瞩望于未生的希望。但丁 《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 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 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因为阅读 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1.关于阅读经典的作用,高中课文瑞士作家 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中也有精 辟的阐述。(1 分) 2.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2 分) 3.第①段作者年轻时想做“文化基度山或社会罗宾汉”,意思是 (3 分) 4.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②段说明了读书可以弥补物质上的匮乏,让人忘怀忧喜,超然物外。 B.第③段“与之相视莫逆”意思是与书成为相互帮助.不离不弃的朋友
C.第④段强调了伟大作家的经典创造因缺乏普适性,使孩子们难以走近 D.第⑦段画线句说书是“我们真正的出生地”,是就经典的启蒙意义而言 5.依据全文,概括阅读经典的作用。(3分) 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鲁山,在鲁之山 ①座山,倘与五岳之尊泰山比邻而居,大约是很容易遭受忽略的。 ②在齐鲁大地,泰山是山中的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一览众山小”,说的 都是泰山之大泰山不仅雄伟而且是一座文化的高山自古以来的帝王包括传说中的炎黄 二帝,尧.舜.禹,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等,都把泰山作为封禅的场所。帝王选择祭祀天 地的地方,应该是有很多讲究的 ③泰山是被历代帝王捧红的一个地方。 ④然而鲁山依然是鲁山,依然保持了自己的—份真实。在我看来,鲁山之所以让人惊喜, 就在于它保持了山的本色,拥有一座山本来就该有的那个样子。然而山,果真可以掌控自己 的命运么?大约是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涵括了多 少东西啊。但鲁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忘记了,忽略了,甚至是没有来得及劫持这 ⑤这样的假设不无道理。人们更喜欢关注的是高峰,常常把高峰之外的山给忽略和遗忘 了。这座被称为鲁山的山,本来坐落在齐地,却取了一个与“鲁”相关的名字。这就难免有 些攀附之嫌。我理解鲁山。对山的命名,并不是山自身所能决定的。我猜想鲁山没准会因之 耿耿于怀,始终怀了一种屈辱心态。因为泰山的存在,鲁山站到了人们的视域之外,未被改 变地留存下来。鲁山被泰山遮蔽着,正如齐文化被鲁文化的遮蔽一样。这种遮蔽,客观上居 然成了一种保护,使其免于被别人关注,免于遭受开发或破坏。我倒是希望这样的遮蔽更多 ⑥鲁山和泰山不同。鲁山委实是一个安静.简单的所在。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留存,在 第3页共12页
第 3 页 共 12 页 C.第④段强调了伟大作家的经典创造因缺乏普适性,使孩子们难以走近。 D.第⑦段画线句说书是“我们真正的出生地”,是就经典的启蒙意义而言。 5.依据全文,概括阅读经典的作用。(3 分) 6.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1 分) 鲁山,在鲁之山 ①一座山,倘与五岳之尊泰山比邻而居,大约是很容易遭受忽略的。 ②在齐鲁大地,泰山是山中的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一览众山小”,说的 都是泰山之大。泰山不仅雄伟,而且是一座文化的高山。自古以来的帝王,包括传说中的炎.黄 二帝,尧.舜.禹,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等,都把泰山作为封禅的场所。帝王选择祭祀天 地的地方,应该是有很多讲究的。 ③泰山是被历代帝王捧红的一个地方。 ④然而鲁山依然是鲁山,依然保持了自己的一份真实。在我看来,鲁山之所以让人惊喜, 就在于它保持了山的本色,拥有一座山本来就该有的那个样子。然而山,果真可以掌控自己 的命运么?大约是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涵括了多 少东西啊。但鲁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忘记了,忽略了,甚至是没有来得及劫持这 座山。 ⑤这样的假设不无道理。人们更喜欢关注的是高峰,常常把高峰之外的山给忽略和遗忘 了。这座被称为鲁山的山,本来坐落在齐地,却取了一个与“鲁”相关的名字。这就难免有 些攀附之嫌。我理解鲁山。对山的命名,并不是山自身所能决定的。我猜想鲁山没准会因之 耿耿于怀,始终怀了一种屈辱心态。因为泰山的存在,鲁山站到了人们的视域之外,未被改 变地留存下来。鲁山被泰山遮蔽着,正如齐文化被鲁文化的遮蔽一样。这种遮蔽,客观上居 然成了一种保护,使其免于被别人关注,免于遭受开发或破坏。我倒是希望这样的遮蔽更多 一些。 ⑥鲁山和泰山不同。鲁山委实是一个安静.简单的所在。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留存,在
鲁山是稀少的。云海日出.四雄争秀.月上听涛.夏日鸟会.万石迷宫.枣树峪……即使作 为鲁山的主要景观,它们都没有什么人工痕迹,没有人为地附加一些别的东西。要认识鲁山 只能靠自己去体味。山.水.林.泉.鸟.云,在这里都有着独特的表达。简单中的丰富 值得期待的丰富。在这样的一座山里,你尽可以—个人静静地走,没有热闹没有喧嚣,也没 有叫卖的商业气息这座山,你可以聆听山的语言,也可以向山倾诉,或者什么都不去想 只管走下去就行,渐渐地就会走出奢侈的感觉,走出受了大自然的格外恩惠的感觉。 ⑦石阶若隐若现。石阶是在山石上直接凿出来的。古人登山,恐怕是没有这路的。脚到 了哪里,路就在哪里,虽说这自由是伴着艰险的,但也有真的快意。鲁山并不高,海拔—千 多米。隐约的山路,一不小心就把你带到了某个意想不到的境地。不管怎样的惊奇,也无论 如何地夸张,属于你的只是平静。也只有这平静,才会与鲁山的格调协调致。即使是在那 个叫作“云梯”的地方,那些短暂的峻险和刺激,也是在平静中滋生的。所谓“云梯",就 是从陡峭的裸岩巨石上开出的三百多级台阶。脚踩云梯,宛若走过-一段云上的日子。 ⑧鲁山的石径是窄而斜的,我总疑心山的深处,没准会有人居住。不知为何会生出这般 感觉,只知道这感觉很强烈,很莫名其妙。脚底是枯黄了的松针,一脚落下去,就会泛起强 烈的植物气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松针从脚底渐渐地撤退,越来越少,越来越薄 待到露出了青色的山石,我们已经到达一个叫作“狼窝”的地方。“狼窝”又名万石迷宫 由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垒而成。在山上,石头理应属于最常见的景观,但作为“狼窝”原 材料的石头,确是有些不同的。它们错落着,恣肆着,纠缠着,幽深,潮湿,让人感觉背后 有一双冷冷的眸子。也许,那眸子属于匹野性的狼,但它与欲望无关,与贪婪无关,与饥 饿无关,它更像是一束复仇的蓝色火焰。这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狼窝”,大抵与狼是不无 关系的。这让我想起海明威笔下那只孤独悲壮的豹子:“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 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 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做过解释。”如今,已经有太多 的人对此做过形形色色的解释,但大抵是不宜轻信的,因为那是高寒的地方,是远离“人群 的地方。注定的孤独和寂寞,除了亲身体验,任何想象和猜测都无力抵达。环顾一下自己置 身其中的这堆怪石,想—想“狼”这个意象,我懂得了这个清爽的所在。继续弓腰,继续蜗 第4页共12页
第 4 页 共 12 页 鲁山是稀少的。云海日出.四雄争秀.月上听涛.夏日鸟会.万石迷宫.枣树峪……即使作 为鲁山的主要景观,它们都没有什么人工痕迹,没有人为地附加一些别的东西。要认识鲁山, 只能靠自己去体味。山.水.林.泉.鸟.云,在这里都有着独特的表达。简单中的丰富, 值得期待的丰富。在这样的一座山里,你尽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走,没有热闹没有喧嚣,也没 有叫卖的商业气息……这座山,你可以聆听山的语言,也可以向山倾诉,或者什么都不去想, 只管走下去就行,渐渐地就会走出奢侈的感觉,走出受了大自然的格外恩惠的感觉。 ⑦石阶若隐若现。石阶是在山石上直接凿出来的。古人登山,恐怕是没有这路的。脚到 了哪里,路就在哪里,虽说这自由是伴着艰险的,但也有真的快意。鲁山并不高,海拔一千 多米。隐约的山路,一不小心就把你带到了某个意想不到的境地。不管怎样的惊奇,也无论 如何地夸张,属于你的只是平静。也只有这平静,才会与鲁山的格调协调一致。即使是在那 个叫作“云梯”的地方,那些短暂的峻险和刺激,也是在平静中滋生的。所谓“云梯”,就 是从陡峭的裸岩巨石上开出的三百多级台阶。脚踩云梯,宛若走过一段云上的日子。 ⑧鲁山的石径是窄而斜的,我总疑心山的深处,没准会有人居住。不知为何会生出这般 感觉,只知道这感觉很强烈,很莫名其妙。脚底是枯黄了的松针,一脚落下去,就会泛起强 烈的植物气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松针从脚底渐渐地撤退,越来越少,越来越薄, 待到露出了青色的山石,我们已经到达一个叫作“狼窝”的地方。“狼窝”又名万石迷宫, 由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垒而成。在山上,石头理应属于最常见的景观,但作为“狼窝”原 材料的石头,确是有些不同的。它们错落着,恣肆着,纠缠着,幽深,潮湿,让人感觉背后 有一双冷冷的眸子。也许,那眸子属于一匹野性的狼,但它与欲望无关,与贪婪无关,与饥 饿无关,它更像是一束复仇的蓝色火焰。这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狼窝”,大抵与狼是不无 关系的。这让我想起海明威笔下那只孤独悲壮的豹子:“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 19710 英尺 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 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做过解释。”如今,已经有太多 的人对此做过形形色色的解释,但大抵是不宜轻信的,因为那是高寒的地方,是远离“人群” 的地方。注定的孤独和寂寞,除了亲身体验,任何想象和猜测都无力抵达。环顾一下自己置 身其中的这堆怪石,想一想“狼”这个意象,我懂得了这个清爽的所在。继续弓腰,继续蜗
行,我好似听到了孤独的狼嚎,在松涛声中金属一般地跌落。 7.第④段“劫持”的含义是 (2分) 8.第⑥段谈到“鲁山和泰山不同”。如果说鲁山是一个“安静.简单的所在”,那么,泰山就 是一座 的大山。(2分) 9.下列对文章评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本文运用多重对比和映衬,褒扬了鲁山和齐文化,贬抑了泰山和鲁文化。 B.本文是一篇游记,但没有以写景记游为主,而重在表达作者的忧思情怀 C.引用孔子和穆罕默德名言,目的是丰富山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哲理启示。 D.第⑤段画线句子是作者对鲁山长期来被人遗忘.遭受忽略的愤激的反语。 E.第⑦段反复写鲁山给人“平静”的感觉,意在强调它“保持了山的本色” F.第⑧段海明威笔下“孤独悲壮的豹子”,实际上是鲁山屈辱心态的写照。 10.为什么说在鲁山行走,“渐渐地就会走出奢侈的感觉”?(3分) 11.第⑧段花了不少笔墨写“狼”这个意象,说说它对主旨表达所起的作用。(3分) 2.根据本文内容,写一段介绍鲁山的文字。(100字左右)(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 13.(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2)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6)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四)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14~16题。(8分)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干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4.陆游,字务观,号 (1分) 第5页共12页
第 5 页 共 12 页 行,我好似听到了孤独的狼嚎,在松涛声中金属一般地跌落。 7.第④段“劫持”的含义是 (2 分) 8.第⑥段谈到“鲁山和泰山不同”。如果说鲁山是一个“安静.简单的所在”,那么,泰山就 是一座 的大山。(2 分) 9.下列对文章评析正确的两项是( ) ( )(6 分) A.本文运用多重对比和映衬,褒扬了鲁山和齐文化,贬抑了泰山和鲁文化。 B.本文是一篇游记,但没有以写景记游为主,而重在表达作者的忧思情怀。 C.引用孔子和穆罕默德名言,目的是丰富山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哲理启示。 D.第⑤段画线句子是作者对鲁山长期来被人遗忘.遭受忽略的愤激的反语。 E.第⑦段反复写鲁山给人“平静”的感觉,意在强调它“保持了山的本色”。 F.第⑧段海明威笔下“孤独悲壮的豹子”,实际上是鲁山屈辱心态的写照。 10.为什么说在鲁山行走,“渐渐地就会走出奢侈的感觉”?(3 分) 11.第⑧段花了不少笔墨写“狼”这个意象,说说它对主旨表达所起的作用。(3 分) 12.根据本文内容,写一段介绍..鲁山的文字。(100 字左右)(5 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 6 空)。(6 分) 13.⑴ 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⑵ 鸟雀呼晴, 。 (周邦彦《苏幕遮》) ⑶ ,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⑷ 今宵酒醒何处? . 。 (柳永《雨霖铃》) ⑸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⑹ 士不可以不弘毅, 。 (《论语》) ⑺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四)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 14~16 题。(8 分)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4.陆游,字务观,号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