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 期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现元素周期表,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 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 实践 2、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 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 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 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己经知道原子 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并 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 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的关系。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 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 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如何 思考,主要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 事物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 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 期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现元素周期表,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 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 实践。 2、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 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 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 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 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并 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 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的关系。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 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 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如何 思考,主要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 事物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流程 学生 教师活动 设计 活动 意图 引 观察元素/激发 入|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可让学生自己查看自己的元素周期表,介绍门捷列夫·期表 欲望 得出:原子 过|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序数=核的/建立 渡|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数核外电( 数 思考与交流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观察周期表周期 的结构 表的 学习 [展示]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周期 起止 包括元 核外电 类别 数 兀系 素种数 子层数 学生 自学, 短周期 通过分析周妇纳 期表,统计 完成统计能力 的培 长周期 养 不完全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多少周期、多少族? 探 2.不同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依据什么? 究 小组讨论,培养 设|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小组交流,合作 同|4.罗马数字1、Ⅱ、Ⅲ等表示什么意思?A、B分别表示什么 成果展示学习 精神 5.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1.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族。 归2.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电子层数相同 将小组讨论 纳|3.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0族除外)。 结果进行展 总结, 总4.罗马数字I、Ⅱ、Ⅲ等表示族序数,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示,师生共 表达 结|5.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 同探讨完 能力 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重点知 小 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识高度 2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引 入 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可让学生自己查看自己的元素周期表),介绍门捷列夫。 观察元素周 期 表 激 发 探 究 欲 望 过 渡 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 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 1~18 号元素原子结构) 得出:原子 序数=核电 荷数=质子 数=核外电 子 数 建 立 新 旧 知 识 联 系 思 考 与 交 流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观察周期表 的结构 引 入 周 期 表 的 学 习 探 究 [展示]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类别 周期 序数 起止 元素 包括元 素种数 核外电 子层数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通过分析周 期表, 完 成统计 学 生 自学, 归纳, 统计 能 力 的 培 养 探 究 设 问 1. 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多少周期、多少族? 2. 不同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依据什么? 3. 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4. 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什么意思?A、B 分别表示什么? 5. 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 成果展示 培 养 合 作 学 习 精 神 归 纳 总 结 1. 周期表中有 7 个横行、18 个纵行,7 个周期、16 个族。 2. 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电子层数相同。 3.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0 族除外)。 4. 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族序数,A 表示主族、B 表示副族。 5.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 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将小组讨论 结果进行展 示,师生共 同探讨完 善。 归 纳 总结, 文 字 表 达 能 力 培 养 小 结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重点知 识高度 概 括
回忆原 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子构成|复习 的相关已有 知识 知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分析构 表格 材 成原子 ∥丝1个电子带1个1个质子带1个单 料 数据 不显电性 微粒的 单位负电荷 位正电荷 电性及 分析 质量/g9.109×10-3 1673×10-27 1675×10-27 其质量 和归 纳能 相对质量 l/1836(电子与 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 数据 分 析|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相加起来,所得的 归/数值叫做质量数。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号的左/分析得出,分析 A=Z+N/归纳 能力 纳|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zX 培养 [练习] 粒子符号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4用X表 ①O 课堂独立训 课堂 练,展示完 ②A 24 适时 ③Ar 18 成情’|反馈 学生互评 ④Cl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导/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我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知识 引 子叫核素。 过渡 展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子数中子数简称 分析 引入同位素 同位 ①;H 氕(H) 素原 和}H之间子之 ②HH 氘(D) 的异同点 间的 结构 ③;H 氚(T) 特点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数据提炼出同位素的概念 纳|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思考并回答 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扩大知 识面
3 设 问 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回忆原 子构成 的相关 知 识 复 习 已 有 知 识 材 料 展 示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粒子 电 子 质 子 中 子 电性电量 1 个电子带 1 个 单位负电荷 1 个质子带 1 个单 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1/1836(电子与 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分析构 成原子 微粒的 电性及 其质量 情况。 培 养 表 格 数 据 分 析 和 归 纳 能 力 分 析 归 纳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 1,如果忽 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相加起来,所得的 数值叫做质量数。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号的左 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 A Z X。 分析得出: A = Z + N 数 据 分 析 归 纳 能 力 培 养 练 习 [练习] 粒子符号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用 A Z X 表 示为 ①O 8 18 ②Al 24 27 ③Ar 18 22 ④Cl 35 17 Cl ⑤H 1 1 H 课堂独立训 练,展示完 成情况, 学生互评。 课 堂 适 时 反 馈 引 导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我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 子叫核素。 知 识 过 渡 引 入 同 位 素 [展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简称 ① 1 1 H 氕(H) ② 2 1 H 氘(D) ③ 3 1 H 氚(T) 1 1 H 、 2 1 H 和 3 1 H 之间 的异同点 对 比 分 析 同 位 素 原 子 之 间 的 结 构 特 点 归 纳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数据提炼出同位素的概念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思考并回答 建 立 概 念 阅 读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扩大知 识面
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元素 重点知 核 素1 核素n 识高度 概括 同位素 堂 利用几道习题,对课堂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见 及时 反馈 习 强化课 布 堂知 置|1.完成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作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业 馈课堂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1周期,共2种元素 短周期一2周期,共8种元素 3周期,共8种元素 周期 (七个横行) 4周期,共18种元素 长周期 5周期,共18种元素 6周期,共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 、原子结构 1、原于原子核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 同位数: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4 小 结 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知 识高度 概 括 课 堂 练 习 利用几道习题,对课堂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见) 及 时 反 馈 布 置 作 业 1.完成 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强化课 堂 知 识,反 馈课堂 效 果 板 书 设 计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1周期,共2种元素 短周期 2 周期,共 8 种元素 3 周期,共 8 种元素 周期 (七个横行) 4 周期,共 18 种元素 长周期 5 周期,共 18 种元素 6 周期,共 32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7 周期,目前已发现 26 种元素 二、原子结构 质子 1、原子 核外电子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 同位数: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原子核 中子 元素 核素 1 … 核素 n 同位素
第二课时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请同学们回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完成学案内容 引|我们把IA除H外)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 回忆旧知识 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学生书写碱金属原子结构 入 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示意图 过/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渡/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学生思考结构与性质之间 的关系 引入新知识 相同? 引导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回忆金属钠的性质,学生相 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互补充,得出初步结论 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 类推思想培 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 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 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碱|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引入实验 金 属「〔实验η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丨观察实验现象,与钠进行比 元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加热,观察现象。较 素|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对比分析 实验观察 科 学 探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观察实验现象,与钠进行比 究|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较 实验观察 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现象记录 N K H2O 展示表格,得出结论:元素的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性质与原子的结构(特别是最 同性。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外层电子)有关系。同一主族对比分析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且金属活/得出结论 泼性Na<K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论/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 理 建立结构与 递变性:电子层数还渐增加 性质的联系 析性质相似性单质性质相似均能与O2和HO剧烈反应 分 L递变性钾比钠反应剧烈即钾比钠活泼
5 第二课时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习 请同学们回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完成学案内容 回忆旧知识 引 入 我们把ⅠA(除 H 外)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 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学生书写碱金属原子结构 示意图 过 渡 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 相同? 学生思考结构与性质之间 的关系 引入新知识 碱 金 属 元 素 科 学 探 究 引导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 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 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 去一个电子,形成+1 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 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回忆金属钠的性质,学生相 互补充,得出初步结论 类推思想培 养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引入实验 [实验 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 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加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观察实验现象,与钠进行比 较: Na K O2 对比分析 实验观察 [实验 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 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 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观察实验现象,与钠进行比 较: Na K H2O 实验观察 现象记录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 同性。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 吗? 展示表格,得出结论:元素的 性质与原子的结构(特别是最 外层电子)有关系。同一主族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且金属活 泼性 Na <K 对比分析 得出结论 理 论 分 析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1 递变性: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相似性:单质性质相似,均能与 O2 和 H2O 剧烈反应 递变性:钾比钠反应剧烈,即钾比钠活泼. 建立结构与 性质的联系 结构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