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之 居 易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
有关人物简介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 支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 诗 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 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 和 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讽喻社会 什年,因与宦官不和被贬于通州司 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 马,到任不久即得瘴病,几乎命, 懂的作品。唐宪宗元和十年,白 且于病危中得知好友白居易也贬, 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 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 共吗。 著名的《琵琶行》,第三年,给 好友元稹写下了这封信,叙述了 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思 念之情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 支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诗 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 和 十年,因与宦官不和被贬于通州司 马,到任不久即得瘴病,几乎命, 且于病危中得知好友白居易也贬, 即产生强烈的政治共鸣。 有关人物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 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 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 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讽喻社会 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 懂的作品。唐宪宗元和十年,白 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 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 著名的《琵琶行》,第三年,给 好友元稹写下了这封信,叙述了 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思 念之情
人鞫关 两人同时登科,同授秘书省校书郎,于是结为兄弟, 一生在仕途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创 作上相互影响和促进,自始至终都保持了深厚、真 诚、纯挚的关系。 讽喻诗运动是以两人的名字为标志的。两人不仅在 诗歌理论上思想观点一致,而且在诗歌创作上的艺 术素养相等,因而唱和很多。他们许多诗篇在思想 内容、表现手法、语言技巧、艺术风格上往往难以 区别,这是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
• 两人同时登科,同授秘书省校书郎,于是结为兄弟, 一生在仕途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创 作上相互影响和促进,自始至终都保持了深厚、真 诚、纯挚的关系。 • 讽喻诗运动是以两人的名字为标志的。两人不仅在 诗歌理论上思想观点一致,而且在诗歌创作上的艺 术素养相等,因而唱和很多。他们许多诗篇在思想 内容、表现手法、语言技巧、艺术风格上往往难以 区别,这是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
白居易 元稹 《长恨歌》 《连昌宫词》 《琵琶行》 《琵琶歌》 《舟中读元九诗》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此 结 度清 意佳下 韵 相见地车
白居易 元 稹 • 《长恨歌》 • 《琵琶行》 • 《舟中读元九诗》 •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 《连昌宫词》 • 《琵琶歌》 •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目的要求 理解白居易的诗论观点“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应“为君为 臣为民为事而作”,要“感于事,动于 情,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成诗” 理解作者写此信时的情怀及蕴含于文中 的感人肺腑之友情。 学习“所、耳、也”等虚词 其此 乎”的句式 也”的句式
目的要求 • 理解白居易的诗论观点“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应“为君为 臣为民为事而作”,要“感于事,动于 情,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成诗”。 • 理解作者写此信时的情怀及蕴含于文中 的感人肺腑之友情。 • 学习“所、耳、也”等虚词 • “其……乎”的句式 • “此……也”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