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地基变形计算 一维压缩基本课题 均匀土层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压缩变形与孔隙比间存在如下关系 e-e2H 1+e Tn YH H/2 2 土层Y 0 m 岩层 D (a) (b) (c) 土的一维压缩 土质学与土力学 101-26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 质 学 与 土 力 学 101—26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均匀土层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压缩变形与孔隙比间存在如下关系 H e e e s 1 1 2 1 土的一维压缩 一维压缩基本课题
第6章地基变形计算 前式可改写成 a(p:-p H= a 1+e +e 或 A=m.A= 1+e 其中,a一压缩系数; mv一体积压缩系数; E,一压缩模量; H一-土层厚度; A一附加应力面积。 土质学与土力学 101-27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 质 学 与 土 力 学 101—27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pH e a H e a p p s 1 1 2 1 1 1 ( ) 前式可改写成 或 s v E pH A m A e a s 1 1 其中,a—压缩系数; mv—体积压缩系数; Es—压缩模量; H—土层厚度; A—附加应力面积
第6章地基变形计算 分层总和法原理 分别计算基础中心下地 基各分层土的压缩变形量s, 然后累加起来,即 d线 咕 0线 暖 6 式中,n为计算深度范围 内土的分层数。 土质学与土力学 101-28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 质 学 与 土 力 学 101—28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分层总和法原理 分别计算基础中心下地 基各分层土的压缩变形量si, 然后累加起来,即 n i i s s 1 式中,n 为计算深度范围 内土的分层数
第6章地基变形计算 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 1选择沉降计算剖面,在每一个剖面上选择若干计算点;求出基底附加压 力的大小和分布;选择沉降计算点的位置(通常为基础的中心点)。 2地基分层。天然土层的交界面和地下水位面必为分层面,在同一类土层 中分层厚度不宜过大。一般取分层厚,≤0.4b或h,=1~2m,b为基础宽度。 3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分层层面处的竖向自重应力σ。(从地面起算),并 绘出它的分布曲线。 4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分层层面处的竖向附加应力⊙,绘出分布曲线,取 σ,=0.2σ.(中、低压缩性土)或σ,=0.1o(高压缩性土)处的土层深度为地基沉 降计算深度。 5求出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 力P:和平均附加应力△加 0。=5(o+o。 0=(o5+o) 2 土质学与土力学 101-29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 质 学 与 土 力 学 101—29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 5 求出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 力p1i 和平均附加应力pi。 1 选择沉降计算剖面,在每一个剖面上选择若干计算点;求出基底附加压 力的大小和分布;选择沉降计算点的位置(通常为基础的中心点)。 2 地基分层。天然土层的交界面和地下水位面必为分层面,在同一类土层 中分层厚度不宜过大。一般取分层厚hi≤0.4b或hi=1~2m,b为基础宽度。 3 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分层层面处的竖向自重应力c ( 从地面起算),并 绘出它的分布曲线。 4 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分层层面处的竖向附加应力z,绘出分布曲线,取 z =0.2c (中、低压缩性土)或z =0.1c (高压缩性土)处的土层深度为地基沉 降计算深度。 ( ) 2 1 上 下 ci ci ci ( ) 2 1 上 下 zi zi zi
第6章地基变形计算 6计算各分层土的压缩量△认为各分层土都是在侧限下压力从P1 增加到p2所产生的变形量s。 7计算基础各点的沉降量。 【例题6-2】某柱基础,底面尺寸l×b=4m×2m,埋深d=1.5m。传至基础顶面的 竖向荷载N=1192kN,各土层计算指标如表6-2和表6-3所示。试计算柱基础最终沉降 量。假定地下水位深dw=2m。 表6-2 土层计算指标 表6-3 土层侧限压缩试验e-p曲线 a E, (kPa)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kN/m2) (MPa-1) (MPa) 0 50 100 200 ① 黏土 19.5 0.39 4.5 ① 黏土 0.820 0.780 0.760 0.740 ② 粉质黏土 19.8 0.33 5.1 ② 粉质黏土 0.740 0.720 0.700 0.670 ③ 粉砂 19.0 0.37 5.0 ③ 粉砂 0.890 0.860 0.840 0.810 ④ 粉土 19.2 0.52 3.4 ④ 粉土 0.850 0.8100.780 0.740 土质学与土力学 101-30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 质 学 与 土 力 学 101—30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6 计算各分层土的压缩量si。认为各分层土都是在侧限下压力从p1 增加到p2所产生的变形量si。 7 计算基础各点的沉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