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训练学生将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工程基础知识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计算机网络领域,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课程目标3:通过大作业编程实现输入命题公式输出公式的真值表、主范式、公式的类型以及判断2个公式是否等值,以及平时作业,训练学生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抽象分析与识别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的能力。课程目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1.1能够将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H课程目标1法运用到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和建模。1工程知识1.2能够将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工程基础知识应用于新一M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计算机网络领域,并对复杂工程问课程目标2题进行分析和设计。2.1能够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知2问题分析H识,抽象分析与识别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课程目标3特征。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等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数形结合方法对事物论证的能力:不同事物间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的能力:对事物的描述方法和密思维方法掌握程度。(二)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大作业、期末考试等组合形式。(三)成绩评定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情况,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作业占15%、大作业占25%。期末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大作业合计考核环节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考核比例15%25%60%100%(1)平时作业:按个人作业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验证性、应用性习题为主,每次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平时作业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占比A优B良C中D及格E不及格(80-89)20
20 习,训练学生将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工程基础知识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计算机 网络领域,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标 3: 通过大作业编程实现输入命题公式输出公式的真值表、主范式、公式的 类型以及判断 2 个公式是否等值,以及平时作业,训练学生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 程科学的基本知识,抽象分析与识别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 权重 1 工程知识 1.1 能够将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 法运用到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和建模。 课程目标 1 H 1.2 能够将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工程基础知识应用于新一 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计算机网络领域,并对复杂工程问 题进行分析和设计。 课程目标 2 M 2 问题分析 2.1 能够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知 识,抽象分析与识别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 特征。 课程目标 3 H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等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抽象思维和逻 辑推理能力;应用数形结合方法对事物论证的能力;不同事物间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的能力; 对事物的描述方法和缜密思维方法掌握程度。 (二)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大作业、期末考试等组合形式。 (三)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情况,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 60%,平时作 业占 15%、大作业占 25%。期末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时间为 120 分钟,卷面分值 100 分。 考核环节 平时作业 大作业 期末考试 合计 考核比例 15% 25% 60% 100% (1)平时作业:按个人作业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验证性、应用性习题为主,每次 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占比 A 优 B 良 (80-89) C 中 D 及格 E 不及格
(60-69)(<60)(90-100)(70-79)知识及概念没有掌握知识及概念掌握较全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掌握较全面,掌握程度面,能够运念掌握程50%掌握全面,念,不会运能正确运用用,但没有般,并不能度运用得当用知识或考虑约束条正确运用理解方法件解题过程解题过程正解题过程较解题过程中解题过程基错误且不解题过程确、完整,正确、完整,存在错误,本正确、完完整,答案的正确逻辑性强,逻辑性较强,答案正确率50%整,答案正正确率低性、完整答案正确率答案正确率超过60%确率超过于60%性超过80%,书超过90%,70%写清晰书写清晰(2)大作业:编程实现输入命题公式输出公式的真值表、主范式以及公式的类型,详见任务书。大作业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大作业评分标准A优c中D及格E不及格B良占比考核内容(90-100)(80-89)(70-79)(60-69)(<60)项目代码项目代码不50%项目代码完项目代码比较项目代码比有项目代码的正确整、考虑全面、完整、考虑比较完整,有完整,存在性、完整基本都是原创较全面、具有原创性代码明显缺失,性与原创性代码一定的原创性代码粘贴痕性代码迹明显解决复杂50%具备完整的解具有一定解决考虑了复杂有解决方案没有考虑复工程问题决复杂工程问复杂工程问题问题杂工程问题能力能力题能力(3)期末考试:采用单独命题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课程支课程考核撑的毕考核原始考核分目标考核内容小计业要求形式值材料类型序号序号课程在数理逻辑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期末3636纸质版1.1目标其它章节内容的讲授,训练学生考试1将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本21
21 (90-100) (70-79) (60-69) (<60) 知识及概 念掌握程 度 50% 知识及概念 掌握全面, 运用得当 知识及概念 掌握较全面, 能正确运用 知识及概念 掌握较全 面,能够运 用,但没有 考虑约束条 件 知识及概念 掌握程度一 般,并不能 正确运用 没有掌握 知识及概 念,不会运 用知识或 理解方法 解题过程 的正确 性、完整 性 50% 解题过程正 确、完整, 逻辑性强, 答案正确率 超过 90%, 书写清晰 解题过程较 正确、完整, 逻辑性较强, 答案正确率 超过 80%,书 写清晰 解题过程基 本正确、完 整,答案正 确率超过 70% 解题过程中 存在错误, 答案正确率 超过 60% 解题过程 错误且不 完整,答案 正确率低 于 60% (2)大作业:编程实现输入命题公式输出公式的真值表、主范式以及公式的类型, 详见任务书。大作业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大作业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占比 A 优 (90-100) B 良 (80-89) C 中 (70-79) D 及格 (60-69) E 不及格 (<60) 项目代码 的正确 性、完整 性与原创 性 50% 项目代码完 整、考虑全面、 基本都是原创 性代码 项目代码比较 完整、考虑比 较全面、具有 一定的原创性 代码 项目代码比 较完整,有 原创性代码 有项目代码 项目代码不 完整,存在 明显缺失, 代码粘贴痕 迹明显 解决复杂 工程问题 能力 50% 具备完整的解 决复杂工程问 题能力 具有一定解决 复杂工程问题 能力 考虑了复杂 问题 有解决方案 没有考虑复 杂工程问题 (3)期末考试:采用单独命题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 (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 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 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课程支 撑的毕 业要求 序号 课程 目标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 形式 考核原始 材料类型 考核分 值 小计 1.1 课程 目标 1 在数理逻辑训练的基础上,通过 其它章节内容的讲授,训练学生 将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本 期末 考试 纸质版 36 36
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和建模的能力。在数理逻辑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其它章节内容的讲授以及平时作期末纸质版24 241.2目标业的练习,训练学生针对计算机考试2领域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的能力。通过大作业编程实现输入命题公大作式输出公式的真值表、主范式、电子版25业公式的类型以及判断2个公式是课程否等值,以及平时作业,训练学402.1目标生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3平时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抽象分析15纸质版作业与识别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的能力。合计10022
22 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工程问 题的恰当表述和建模的能力。 1.2 课程 目标 2 在数理逻辑训练的基础上,通过 其它章节内容的讲授以及平时作 业的练习,训练学生针对计算机 领域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的 能力。 期末 考试 纸质版 24 24 2.1 课程 目标 3 通过大作业编程实现输入命题公 式输出公式的真值表、主范式、 公式的类型以及判断 2 个公式是 否等值,以及平时作业,训练学 生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 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抽象分析 与识别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域复杂 工程问题的特征的能力。 大作 业 电子版 25 40 平时 作业 纸质版 15 合计 10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1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重点:条件式、相容或与排斥或、重言式和矛盾式、真值表,难点:条件式。课程思政:人生中难免会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犯错并不可怕,要知错就改,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业+课外学习第1.1节命题与联结词了解简单命题、复合命题;深刻理解五种常用联结词的涵义。第1.2节命题公司及其赋值深刻理解命题公式的赋值、成真赋值、成假赋值、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熟练写出命题公式的真值表。基本要求:了解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熟练使用真值表,深刻理解五种常用联结词的涵义、重言式、矛盾式。课程思政:符号化命题“没有不犯错的人”引申犯错不可怕,但要知错能改。第2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重点:基本等值式、等值演算、主范式(析取和合取)。难点:主范式。课程思政:科学认知世界。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业+学生课外学习。第2.1节等值式深刻理解等值式的定义,了解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熟练应用基本等值式及置换规则进行等值演算:掌握重言式和矛盾式的判别方法。第2.2节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了解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深刻理解极小项、极大项的定义,名称、下角标与成真赋值的关系,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熟练掌握求主范式(析取和合取)的方法;会用主析取范式求公式的成真赋值、成假赋值、判断公式的类型、判断俩个公式是否等值。第2.3节联结词的完备集(可选)了解真值函数和联结词完备集:了解将命题公式等值地化成某种联结词完备集中的公式的方法。第2.4节可满足性问题与消解法(课外学习)基本要求:了解等值式、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牢记基本等值式,深刻理解极小项、极大项的定义,名称、下角标与成真赋值的关系,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熟练掌握求主范式(析取和合取)的方法。课程思政:由等值式引申事物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树立科学认知世23
23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 1 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第 1.1 节 命题与联结词 了解简单命题、复合命题;深刻理解五种常用联结词的涵义。 第 1.2 节 命题公司及其赋值 深刻理解命题公式的赋值、成真赋值、成假赋值、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熟练写 出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基本要求:了解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熟练使用真值表,深刻理解五种常用联结词的涵 义、重言式、矛盾式。 课程思政:符号化命题“没有不犯错的人”引申犯错不可怕,但要知错能改。 第 2 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第 2.1 节 等值式 深刻理解等值式的定义,了解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熟练 应用基本等值式及置换规则进行等值演算;掌握重言式和矛盾式的判别方法。 第 2.2 节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了解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深刻理解极小项、极大项 的定义,名称、下角标与成真赋值的关系,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熟练掌握求主范式(析 取和合取)的方法;会用主析取范式求公式的成真赋值、成假赋值、判断公式的类型、判断 俩个公式是否等值。 第 2.3 节 联结词的完备集(可选) 了解真值函数和联结词完备集;了解将命题公式等值地化成某种联结词完备集中的公式 的方法。 第 2.4 节 可满足性问题与消解法(课外学习) 基本要求:了解等值式、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牢记 基本等值式,深刻理解极小项、极大项的定义,名称、下角标与成真赋值的关系,主析取范 式与主合取范式,熟练掌握求主范式(析取和合取)的方法。 课程思政:由等值式引申事物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树立科学认知世 重点:条件式、相容或与排斥或、重言式和矛盾式、真值表。 难点:条件式。 课程思政:人生中难免会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犯错并不可怕,要知错就改,不断反思。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业+课外学习 重点:基本等值式、等值演算、主范式(析取和合取)。 难点:主范式。 课程思政:科学认知世界。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业+学生课外学习
界的世界观。第3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重点:基本蕴含式、P系统中构造证明的方法(即形式演绎法)难点:命题符号化、形式演绎法。课程思政: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大作业+作业+学生课外学习。第3.1节推理的形式结构了解蕴含式(条件重言式),牢记基本蕴含式,了解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具有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了解推理的形式结构、判断推理(即蕴含式)正确的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法。第3.2节自然推理系统P牢记P(前提引入)规则、T(结论引入)规则、置换规则、推理规则(即基本蕴含式);熟练掌握P系统中构造证明(形式演绎)的直接证明法、附加前提证明法(CP规则)、归诊法:熟练掌握命题符号化的方法。第3.3节消解证明法(课外学习)基本要求:了解蕴含式、自然推理系统P,牢记基本蕴含式,熟练掌握命题符号化的方法、形式演绎法。课程思政:由形式演绎法可知,我们未知的一些客观规律可以由已知的规则进行推导论证,从而建立认知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论。第4章一阶逻辑基本概念重点:一阶逻辑符号化(即谓词逻辑符号化)。难点:谓词逻辑符号化。课程思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业+学生课外学习。第4.1节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了解个体、谓词、量词、特性谓词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给定命题符号化的方法,深刻理解特性谓词和量词的搭配方式。第4.2节一阶逻辑公式及解释了解永真式、矛盾式、可满足式的概念及判别方法:了解对于给定的解释判断给定公式是否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的方法。基本要求:了解一阶逻辑公式及解释,熟练掌握谓词逻辑的命题符号化的方法。课程思政:从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引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引领学生学生辩证唯物地认知客观世界。24
24 界的世界观。 第 3 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第 3.1 节 推理的形式结构 了解蕴含式(条件重言式),牢记基本蕴含式,了解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具有自反性、反 对称性、传递性;了解推理的形式结构、判断推理(即蕴含式)正确的真值表法、等值演算 法、主析取范式法。 第 3.2 节 自然推理系统 P 牢记 P(前提引入)规则、T(结论引入)规则、置换规则、推理规则(即基本蕴含式); 熟练掌握 P 系统中构造证明(形式演绎)的直接证明法、附加前提证明法(CP 规则)、归谬 法;熟练掌握命题符号化的方法。 第 3.3 节 消解证明法(课外学习) 基本要求:了解蕴含式、自然推理系统 P,牢记基本蕴含式,熟练掌握命题符号化的方法、 形式演绎法。 课程思政:由形式演绎法可知,我们未知的一些客观规律可以由已知的规则进行推导论 证,从而建立认知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论。 第 4 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第 4.1 节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了解个体、谓词、量词、特性谓词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给定命题符号化的方法,深刻 理解特性谓词和量词的搭配方式。 第 4.2 节 一阶逻辑公式及解释 了解永真式、矛盾式、可满足式的概念及判别方法;了解对于给定的解释判断给定公式 是否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的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一阶逻辑公式及解释,熟练掌握谓词逻辑的命题符号化的方法。 课程思政:从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引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引领学生学生辩证唯物 地认知客观世界。 重点:基本蕴含式、P 系统中构造证明的方法(即形式演绎法)。 难点:命题符号化、形式演绎法。 课程思政:科学方法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大作业+作业+学生课外学习。 重点:一阶逻辑符号化(即谓词逻辑符号化)。 难点:谓词逻辑符号化。 课程思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业+学生课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