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818《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3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46《数字通信》课程教学大纲55..6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70.83《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1《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100《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09《现代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118《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28.14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54《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64《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71《学科前沿》课程教学大纲《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179《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87《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19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5《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13222《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高性能框架》课程教学大纲231.239《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46《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教学大纲.253《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教学大纲《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60.269《智能算法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76《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88.303《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12《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软件定义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20.328《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38.348《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并行分布式计算》课程教学大纲356《IT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366
目录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8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18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8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46 《数字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55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61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70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3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91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00 《Web 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09 《现代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18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28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41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54 《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64 《学科前沿》课程教学大纲.171 《Linux 系统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179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87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19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5 《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13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22 《高性能框架》课程教学大纲.231 《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39 《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教学大纲.246 《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教学大纲.253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60 《智能算法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69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76 《Web 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88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03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312 《软件定义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20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328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38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48 《并行分布式计算》课程教学大纲.356 《IT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66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ProfessionalIntroduction)执笔者:何志敏审核人:钟昌乐编写日期:2022年8月课程基本信息网络工程适用专业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类型否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网络工程各专业课程二、课程简述《专业导论》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今后学习其他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入门引导地位,它担负着系统、全面介绍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工程技术大门的重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篇、系统篇等。认识篇从专业的角度认知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为学习计算机学科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系统篇以自底向上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系统,由内到外地讨论计算机可以做什么以及是如何做的,使学生了解学科富有智慧的核心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解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3.设计/开发3.4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第9章计算机网络解决方案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第10章网络安全第1章认识计算机5.1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技术、资第2章认识计算机学科5.使用现代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第3章计算机的运算基础工具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第4章计算机组成第5章程序设计-
1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执笔者:何志敏 审核人:钟昌乐 编写日期:2022 年 8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网络工程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工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1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16,其中:实验学时 0;课外学时 0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网络工程各专业课程 二、课程简述 《专业导论》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今后学习其 他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入门引导地位,它担负着系统、全面 介绍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工程技术大门的重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认 识篇、系统篇等。认识篇从专业的角度认知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为学习计算机学科提供正 确的方法指导;系统篇以自底向上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系统,由内到外地讨论计算机可以做什 么以及是如何做的,使学生了解学科富有智慧的核心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网 络工程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解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 的兴趣和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内容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4 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第 9 章 计算机网络 第 10 章 网络安全 5. 使 用 现 代 工具 5.1 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技术、资 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 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第 1 章 认识计算机 第 2 章 认识计算机学科 第 3 章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第 4 章 计算机组成 第 5 章 程序设计
第6章操作系统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第8章软件工程8.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第11章职业道德与择业8.职业规范的含义,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守信。(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和发展现状:课程目标2: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课程目标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课程目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3.设计/开发3.4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M课程目标1解决方案文化及环境等因素。5.1能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及其它资源,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掌握运用现5.使用现代M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网课程目标2工具络工程专业重要资料与信息的来源及其获取方法。8.3理解网络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并在工M8.职业规范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课程目标3守信。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1:了解计算机学科现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目标2: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要求;目标3:了解专业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二)考核方式本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报告一份。课程报告内容和格式要符合学校有关规范要求。(三)成绩评定期末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课程报告(60%)。合计考核环节平时作业期末课程报告考核比例40%60%100%(1)平时作业:可以按个人作业或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习题为主,每次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2
2 第 6 章 操作系统 第 7 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 8 章 软件工程 8. 职业规范 8.3 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 的含义,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 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守信。 第 11 章 职业道德与择业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和发展现状; 课程目标 2: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 课程目标 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课程目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 权重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4 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 1 M 5. 使用现代 工具 5.1 能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及其 它资源,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掌握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网 络工程专业重要资料与信息的来源及其获取方 法。 课程目标 2 M 8. 职业规范 8.3 理解网络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并在工 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 守信。 课程目标 3 M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目标 1:了解计算机学科现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标 2: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要求; 目标 3:了解专业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报告 一份。课程报告内容和格式要符合学校有关规范要求。 (三)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课程报告(60%)。 考核环节 平时作业 期末课程报告 合计 考核比例 40% 60% 100% (1)平时作业:可以按个人作业或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综合性、设计性、 应用性习题为主,每次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如下表所示。平时作业评分标准占比c中考核内容A优B良D及格E不及格(90-100)(80-89)(70-79)(60-69)(<60)知识及概念没有掌握知知识及概念掌握较全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识及概念,掌握较全面,能够运掌握程度一念掌握程不会运用知40%掌握全面,面,能正确用,但没有般,并不能度运用得当识或理解方运用考虑约束条正确运用法件解题过程较解题过程错解题过程正解题过程中正确、完整,解题过程基误且不完解题过程确、完整,存在错误,逻辑性较本正确、完整,答案正的正确逻辑性强,答案正确率60%强,答案正整,答案正确率低于性、完整答案正确率超过60%确率超过确率超过60%性超过90%,80%,书写70%书写清晰清晰(2)期末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报告一份,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课程支课程考核原撑的毕考核形考核分目标考核内容小计始材料式业要求值序号类型序号平时作电子版15课程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业353.2目标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期末课纸质版201和发展现状。程报告平时作15课程电子版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业35目标4.3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期末课纸质版202的基本构成和发展。程报告平时作电子版10课程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业308.3目标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期末课3范。纸质版20程报告合计1003
3 如下表所示。 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占比 A 优 (90-100) B 良 (80-89) C 中 (70-79) D 及格 (60-69) E 不及格 (<60) 知识及概 念掌握程 度 40% 知识及概念 掌握全面, 运用得当 知识及概念 掌 握 较 全 面,能正确 运用 知识及概念 掌 握 较 全 面,能够运 用,但没有 考虑约束条 件 知识及概念 掌握程度一 般,并不能 正确运用 没有掌握知 识及概念, 不会运用知 识或理解方 法 解题过程 的正确 性、完整 性 60% 解题过程正 确、完整, 逻辑性强, 答案正确率 超过 90%, 书写清晰 解题过程较 正确、完整, 逻 辑 性 较 强,答案正 确 率 超 过 80%,书写 清晰 解题过程基 本正确、完 整,答案正 确 率 超 过 70% 解题过程中 存在错误, 答案正确率 超过 60% 解题过程错 误 且 不 完 整,答案正 确 率 低 于 60% (2)期末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 报告一份,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 (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 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 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课程支 撑的毕 业要求 序号 课程 目标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形 式 考核原 始材料 类型 考核分 值 小计 3.2 课程 目标 1 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 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 和发展现状。 平时作 业 电子版 15 35 期末课 程报告 纸质版 20 4.3 课程 目标 2 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 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 的基本构成和发展。 平时作 业 电子版 15 35 期末课 程报告 纸质版 20 8.3 课程 目标 3 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 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 范。 平时作 业 电子版 10 30 期末课 程报告 纸质版 20 合计 10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1章认识计算机重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难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计算机工作原理。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计算机工具的发展简史:第2节计算机的历史和未来;第3节什么是计算机:第4节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课程思政:在介绍第2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第2章认识计算机学科重点: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概念。难点: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计算机学科;第2节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在介绍第1节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第3章计算机的运算基础重点:数理逻辑基础、各种数制转换、信息的编码。难点:数理逻辑基础、原码、补码、反码等机器编码和补码的作用。课程思政: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数理逻辑基础第2节二进制第3节信息的编码第4节逻辑电路课程思政:在介绍第4节内容时,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第4章计算机组成重点:计算机的三大硬件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工作方式。难点: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课程思政:介绍研究CPU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4
4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 1 章 认识计算机 第 1 节 计算机工具的发展简史; 第 2 节 计算机的历史和未来; 第 3 节 什么是计算机; 第 4 节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2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第 2 章 认识计算机学科 第 1 节 什么是计算机学科; 第 2 节 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1 节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 第 3 章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第 1 节 数理逻辑基础 第 2 节 二进制 第 3 节 信息的编码 第 4 节 逻辑电路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4 节内容时,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 第 4 章 计算机组成 重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 难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计算机工作原理。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概念。 难点: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数理逻辑基础、各种数制转换、信息的编码。 难点:数理逻辑基础、原码、补码、反码等机器编码和补码的作用。 课程思政: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计算机的三大硬件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工作方式。 难点: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 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 课程思政:介绍研究 CPU 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