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庶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近来分离出很多致病力低的毒株,经鉴定为猪瘟病毒的变种 可引起非典型猪瘟 ,又叫做温和型猪瘟 猪瘟病毒和牛粘膜腹泻病毒具有共同的糖蛋白抗原,两种病毒在核酸类型、形态和理化 特性等方面均较相似,但可用单克隆抗体予以鉴别。 四、培养特性 猪瘟病毒常应用猪胚或乳猪脾、肾、骨髓、淋巴结、白血球、结缔组织或肺组织细胞培 养。在这些细胞上均不产生细胞病变。据报导美国的PAV1株病毒,能在猪肾细胞培养产生 明显的细胞病变 猪瘟病毒接种在猪睾丸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但在接种猪瘟病毒3后,再接 种鸡新城疫病毒,即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而且提高了鸡新城疫病毒的滴度。因此 常根据细胞病变的有无,间接测定猪瘟病毒,这种方法叫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 END试哈)。这种强化试验,又可以被猪痘免疫血清所抑制,所以常用作猪瘟病毒 的中和试验 猪瘟病毒在猪肾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再接种鸡新城疫病毒也不出现细胞病 变,但细胞培养液中的红细胞凝集效价滴度增高,用这种方法来检查猪瘟病毒,作 为猪瘟的诊断手段,叫做血凝增加病变抑制试验EC试验)。 五、致病性 本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年龄、性别及品种的猪均易感染,野猪也可以感染。猪 瘟病毒人工接种】 家兔、豚鼠、小鼠、绵羊、山羊 马、猫均不发生明显的感 染症状。但当静脉接种家兔后,再通过猪体,反复数代后,病毒可适应于兔体:再 通过兔体多次传代后,可引起兔的体温升高,失去对猪的致病力,而得到一个毒力 变异的毒株,即猪直兔化弱毒株。应用这个弱毒株制成兔化弱毒疫苗。这个疫苗在 全国大量推广应用,在预防猪瘟病上收到了极显著的效果,有力的控制了本病的流 这个弱毒也可以在绵羊 牛、马等动物体内繁殖,同时也可在猪肾单层细 上生长繁殖,用来生产疫苗 六、徽生物学诊断 猪瘟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就可以确诊。但是对非典型的猪瘟就 要应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试验 (一)兔体交叉免疫试验取6只健康、体温正常的家兔,分成两组,每组3只。 一组为对照组 组为试验组。试验组接种1:10倍稀释的乳剂,经7~14d后,试验 组和对照组均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测温2次d,连续观察3d,如试验组不出现 体温反应,即可确诊被检材料有猪瘟病毒。 二)病毒分离采取发病早期病毒血症而高热的扁桃体、淋巴结、牌放在组织 研磨器内研碎,加入10%水解乳蛋白Haks液,制成1:10倍稀释组织悬液。以2O003 00 /min离心20min 及取上清液 入青霉素1000IU/ml、链莓素500 gml,置 4℃冰箱内过夜。第2d取出接种于猪睾丸单层细胞,37℃培养2~4d,然后接种100P℉U 的鸡新城疫病毒,再培养2~3d,根据细胞病变的出现与否来判断猪癌病毒的增殖。 用这个方法可分离出自然感染病毒。但对兔化毒株感染动物,病毒则不产生鸡新城 疫病毒滴度」 病毒分离出以后,应用此病毒为抗原,与己知猪瘟病毒免疫血清作补体结合试 验、 中和试验或用分离病毒制备抗原与标准猪瘟病毒免疫血清作间接酶标记免疫试 验,均可对病毒进行鉴定。 除此以外,还可以应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标免疫试验、直接蚀斑形成试验 等方法进行诊断
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近来分离出很多致病力低的毒株,经鉴定为猪瘟病毒的变种, 可引起非典型猪瘟,又叫做温和型猪瘟。 猪瘟病毒和牛粘膜腹泻病毒具有共同的糖蛋白抗原,两种病毒在核酸类型、形态和理化 特性等方面均较相似,但可用单克隆抗体予以鉴别。 四、培养特性 猪瘟病毒常应用猪胚或乳猪脾、肾、骨髓、淋巴结、白血球、结缔组织或肺组织细胞培 养。在这些细胞上均不产生细胞病变。据报导美国的 PAV-1 株病毒,能在猪肾细胞培养产生 明显的细胞病变。 猪瘟病毒接种在猪睾丸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但在接种猪瘟病毒 3d 后,再接 种鸡新城疫病毒,即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而且提高了鸡新城疫病毒的滴度。因此 常根据细胞病变的有无,间接测定猪瘟病毒,这种方法叫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 (END 试验)。这种强化试验,又可以被猪瘟免疫血清所抑制,所以常用作猪瘟病毒 的中和试验。 猪瘟病毒在猪肾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再接种鸡新城疫病毒也不出现细胞病 变,但细胞培养液中的红细胞凝集效价滴度增高,用这种方法来检查猪瘟病毒,作 为猪瘟的诊断手段,叫做血凝增加病变抑制试验(HEIC 试验)。 五 、致病性 本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年龄、性别及品种的猪均易感染,野猪也可以感染。猪 瘟病毒人工接种于家兔、豚鼠、小鼠、绵羊、山羊、牛、马、猫均不发生明显的感 染症状。但当静脉接种家兔后,再通过猪体,反复数代后,病毒可适应于兔体;再 通过兔体多次传代后,可引起兔的体温升高,失去对猪的致病力,而得到一个毒力 变异的毒株,即猪瘟兔化弱毒株。应用这个弱毒株制成兔化弱毒疫苗。这个疫苗在 全国大量推广应用,在预防猪瘟病上收到了极显著的效果,有力的控制了本病的流 行。这个弱毒株也可以在绵羊、牛、马等动物体内繁殖,同时也可在猪肾单层细胞 上生长繁殖,用来生产疫苗。 六 、微生物学诊断 猪瘟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就可以确诊。但是对非典型的猪瘟就 要应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试验。 (一) 兔体交叉免疫试验 取 6 只健康、体温正常的家兔,分成两组,每组 3 只。 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试验组。试验组接种 1:10 倍稀释的乳剂,经 7~14d 后,试验 组和对照组均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测温 2 次/d,连续观察 3d,如试验组不出现 体温反应,即可确诊被检材料有猪瘟病毒。 (二) 病毒分离 采取发病早期病毒血症而高热的扁桃体、淋巴结、脾放在组织 研磨器内研碎,加入 10%水解乳蛋白 Hanks 液,制成 1:10 倍稀释组织悬液。以 2 000~3 000r/min 离心 20min,吸取上清液,加入青霉素 1000IU/ml、链霉素 500g/ml,置 4℃冰箱内过夜。第 2d 取出接种于猪睾丸单层细胞,37℃培养 2~4d,然后接种 100PFU 的鸡新城疫病毒,再培养 2~3d,根据细胞病变的出现与否来判断猪瘟病毒的增殖。 用这个方法可分离出自然感染病毒。但对兔化毒株感染动物,病毒则不产生鸡新城 疫病毒滴度。 病毒分离出以后,应用此病毒为抗原,与已知猪瘟病毒免疫血清作补体结合试 验、中和试验或用分离病毒制备抗原与标准猪瘟病毒免疫血清作间接酶标记免疫试 验,均可对病毒进行鉴定。 除此以外,还可以应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标免疫试验、直接蚀斑形成试验 等方法进行诊断
七、免疫与治疗 主要是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可应用高免血清进行被 动免疫和治疗,但价格昂贵,有效期短 第五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接硝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C e reproductive andres 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原。属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 动脉炎病 本病于1987年在美国西部首先发现,后来在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英 国、西班牙、希腊、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报道。病毒在未分离鉴定之前,曾称本病为猪神秘病 (vstcryswille disease,MSD)。又因患病猪的耳朵等处发绀变蓝,故又称“猪蓝耳病" (Blue-ea red pigdiseas 病毒为圆形,直径为50~60nm,含有20~35m的核衣壳,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19% /cm3: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股RNA,分子量约1.5X10道尔 顺。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O型红细胞。 二、抵抗力 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 但在4℃仅存活1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 以下和pH7.0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4℃18h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 三、抗原性 PRRSV的欧洲毒株和美洲毒株之间抗原性有差异,但也存在一些血清学交叉反应。根 据其基因遗传性和病原性的差异,分为美洲型(ATCC VR-2332)和欧洲型(LV)两个基因 型。前者以ATCC VR-2332株为代表株, ,后者以Lelystad Virus(LV)为代表株。Gilbert等 (1997)建立了一种快速多联PCR法以区分这两型病毒的基因型。 四、培养特性 所有动脉炎病毒属病毒均能感染巨险细胞,均能产生持续无症状感染,均有毒株变异性。 PRRSV的欧洲分离株仅能适应于猪肺巨噬细胞,能出现细胞病变,在美国分离的ATCC VR-2332毒株,可在CL-2621传代细胞或Marc-145细胞上生长并致细胞病变 五、致病性 本病毒可侵苦任何年龄的猪,对其他家畜和动物还未见发病报道,但已发现野鸭等禽类 可携带本病毒。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生长猪和育肥猪感染后症状较温和。母猪 怀孕后期受病毒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早产胎儿可比 正常分娩提早6周:流产死胎数大量增加,可达50%以上,还有不少木乃伊胎。约有1%~ 2%的感染猪耳尖、四肢末端、尾巴及乳头呈蓝紫色,多发生于症状出现后5一7天,以耳尖 变蓝为最常见(曾称猪蓝耳病)。母猪有的出现泌乳困难。耐过的母猪以后可重新怀孕,但 窝产数和仔猪存活率下降。发病公猪主要表现为倦怠,嗜睡,精神状况下降。小猪发病后主 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明显腹式呼吸和咳嘴等。断奶仔猪死亡率可达40%一100%。 大、徽生物学诊断 取病死猪的病料进行检查,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用猪的肺、脾、死胎儿的肠及腹水、胎儿血清、母猪血液、 鼻拭子和粪便等组织和病料分离病毒。 先将病料剪碎研磨制成1:10乳剂,经1500r/min离心30min,取上清液加双抗,然后
七 、免疫与治疗 主要是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可应用高免血清进行被 动免疫和治疗,但价格昂贵,有效期短。 第五节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原。属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 属(Arterivirus)。 本病于 1987 年在美国西部首先发现,后来在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英 国、西班牙、希腊、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报道。病毒在未分离鉴定之前,曾称本病为猪神秘病 (MystcryswiIlc disease,MSD)。又因患病猪的耳朵等处发绀变蓝,故又称“猪蓝耳病” (Blue-eared pig disease)。 一、生物学特性 病毒为圆形,直径为 50~60nm,含有 20~35nm 的核衣壳,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 1.19g /cm3;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股 RNA,分子量约 1.5×106 道尔 顿。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 O 型红细胞。 二、抵抗力 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 但在 4℃仅存活 1 个月,37℃存活 18h,56℃存活 15min 以内。在 pH6.0 时稳定,在 pH5.0 以下和 pH7.0 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 4℃18h 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 三、抗原性 PRRSV 的欧洲毒株和美洲毒株之间抗原性有差异,但也存在一些血清学交叉反应。根 据其基因遗传性和病原性的差异,分为美洲型(ATCC VR-2332)和欧洲型(LV)两个基因 型。前者以 ATCC VR-2332 株为代表株,后者以 Lelystad Virus(LV)为代表株。Gilbert 等 (1997)建立了一种快速多联 PCR 法以区分这两型病毒的基因型。 四、 培养特性 所有动脉炎病毒属病毒均能感染巨噬细胞,均能产生持续无症状感染,均有毒株变异性。 PRRSV 的欧洲分离株仅能适应于猪肺巨噬细胞,能出现细胞病变,在美国分离的 ATCC VR-2332 毒株,可在 CL-2621 传代细胞或 Marc-145 细胞上生长并致细胞病变。 五、致病性 本病毒可侵害任何年龄的猪,对其他家畜和动物还未见发病报道,但已发现野鸭等禽类 可携带本病毒。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生长猪和育肥猪感染后症状较温和。母猪 怀孕后期受病毒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早产胎儿可比 正常分娩提早 6 周;流产死胎数大量增加,可达 50%以上,还有不少木乃伊胎。约有 1%~ 2%的感染猪耳尖、四肢末端、尾巴及乳头呈蓝紫色,多发生于症状出现后 5~7 天,以耳尖 变蓝为最常见(曾称猪蓝耳病)。母猪有的出现泌乳困难。耐过的母猪以后可重新怀孕,但 窝产数和仔猪存活率下降。发病公猪主要表现为倦怠,嗜睡,精神状况下降。小猪发病后主 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明显腹式呼吸和咳嗽等。断奶仔猪死亡率可达 40%~100%。 六、微生物学诊断 采取病死猪的病料进行检查,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用猪的肺、脾、死胎儿的肠及腹水、胎儿血清、母猪血液、 鼻拭子和粪便等组织和病料分离病毒。 先将病料剪碎研磨制成 1:10 乳剂,经 1500r/min 离心 30min,取上清液加双抗,然后
再经022μm滤膜过速,取滤液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培养5d后,用免疫过氧化物酶 法染色,检查鉴定肺泡巨噬细胞中的PRRSV。也可以将病料接种CL-2621或Marc-145细胞 单层上,观察细胞病变,并用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或中和试验法进行病毒鉴定 ·二)酶标抗体染色法将采取的鼻粘膜、肺、气管、脾等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切片用 丙酮固定10mi,然后用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染色(直接法),显微镜观察可见在支气管及 肺泡中有许多上皮细胞感染PRRSV:在脾脏的红髓中也有大量病毒。 (三)荧光抗体染色法:将病料(或接种病料后的CL2621细胞单层)冷冻切片丙酮固 定,用间接法进行荧光抗体染 然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可在细胞内发现病毒 此外,PCR和ELISA等技术亦用于本病的诊断 七、免疫与治疗 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管理,彻底消毒。严 格检疫,切断传播途径。如果有成猪发生急性PRRS,可采用抗生素防止或减少继发性细菌 感染,提高猪的成活率。目前多采用基因缺失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第六节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y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是引起猪 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的病原体。主要侵害母猪。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 受感染后产出死胎 畸形胎、 木乃伊胎或病弱仔猪,偶有流产 但母猪本身无明品 症状。Cartwright等(1967)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了猪细小病毒,后米在欧洲 北美、南非、亚洲、非洲及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或国家也发现了本病。我国(1982)在 北京分离到猪细小病毒,以后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省也相继分离 到该病毒 生物学特性 猪细小病毒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20-23m,20面体等轴立体对称 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核酸为单股DNA。本病毒能凝集人“O”型、豚鼠、大鼠 小鼠、猴、猫、鸡和鹅的红细胞,其中以凝集豚鼠红细胞最好,鸡红细胞对本病毒 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能凝集生、绵羊、马、兔、仓鼠和猪的红细胞 一、抵抗力 本病毒耐热能力强,能耐56℃48或70℃2h,但80℃5min加热则丧失感染性 和血凝活性。10~40%乙醇30min至2h或pH3-10作用下,其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不敏感。甲醛蒸汽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本病 毒,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病毒 三、抗性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其他细小病毒无抗原关系 四、培养特性 猪细小病毒能在多种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猪睾丸细胞等)、传代细胞(如PK15、 IBRS2、ST细胞等)上生长繁殖。在单层细胞长至1/2~3/4时接种病毒,或在制名 细胞悬液时加入病毒(同步接种),有利于病毒增殖。病毒生长后可出现细胞病变, 即细胞变圆、脱落、裂解。病毒在细胞内可形成核内包涵体 五、致病性 猪是本病毒的易感动物,不同月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最易感的是初产母猪。病 毒可通过病猪的口鼻分泌物、粪便等排出体外,污染猪舍、用具等引起水平传播: 感染母猪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感染公猪的精液也含有病毒,可通过配种传
再经 0.22μm 滤膜过滤,取滤液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培养 5d 后,用免疫过氧化物酶 法染色,检查鉴定肺泡巨噬细胞中的 PRRSV。也可以将病料接种 CL-2621 或 Marc-145 细胞 单层上,观察细胞病变,并用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或中和试验法进行病毒鉴定。 (二)酶标抗体染色法 将采取的鼻粘膜、肺、气管、脾等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切片用 丙酮固定 10min,然后用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染色(直接法),显微镜观察可见在支气管及 肺泡中有许多上皮细胞感染 PRRSV;在脾脏的红髓中也有大量病毒。 (三)荧光抗体染色法:将病料(或接种病料后的 CL-2621 细胞单层)冷冻切片丙酮固 定,用间接法进行荧光抗体染色,然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可在细胞内发现病毒。 此外,PCR 和 ELISA 等技术亦用于本病的诊断 七、免疫与治疗 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管理,彻底消毒。严 格检疫,切断传播途径。如果育成猪发生急性 PRRS,可采用抗生素防止或减少继发性细菌 感染,提高猪的成活率。目前多采用基因缺失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第六节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是引起猪 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的病原体。主要侵害母猪。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 受感染后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或病弱仔猪,偶有流产,但母猪本身无明显 症状。Cartwright 等(1967)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了猪细小病毒,后来在欧洲、 北美、南非、亚洲、非洲及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或国家也发现了本病。我国(1982)在 北京分离到猪细小病毒,以后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省也相继分离 到该病毒。 一 、生物学特性 猪细小病毒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 20~23nm,20 面体等轴立体对称, 衣壳由 32 个壳粒组成,核酸为单股 DNA。本病毒能凝集人“O”型、豚鼠、大鼠、 小鼠、猴、猫、鸡和鹅的红细胞,其中以凝集豚鼠红细胞最好,鸡红细胞对本病毒 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能凝集牛、绵羊、马、兔、仓鼠和猪的红细胞。 二 、 抵 抗力 本病毒耐热能力强,能耐 56℃48h 或 70℃2h,但 80℃5min 加热则丧失感染性 和血凝活性。10~40%乙醇 30min 至 2h 或 pH3~10 作用下,其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不敏感。甲醛蒸汽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本病 毒,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 5min 可杀死病毒。 三 、抗原性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其他细小病毒无抗原关系。 四 、培养特性 猪细小病毒能在多种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猪睾丸细胞等)、传代细胞(如 PK1 5、 IBRS2、ST 细胞等)上生长繁殖。在单层细胞长至 1/2~3/4 时接种病毒,或在制备 细胞悬液时加入病毒(同步接种),有利于病毒增殖。病毒生长后可出现细胞病变, 即细胞变圆、脱落、裂解。病毒在细胞内可形成核内包涵体。 五 、致病性 猪是本病毒的易感动物,不同月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最易感的是初产母猪。病 毒可通过病猪的口鼻分泌物、粪便等排出体外,污染猪舍、用具等引起水平传播; 感染母猪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感染公猪的精液也含有病毒,可通过配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