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纯铁的熔点为1535℃,而在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的合金)在1200℃左 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A.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 B.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 C.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 D.生铁在高炉内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3.下列物质必须隔绝空气保存的是() ①Na②Na2O③Na2O2④NaOH⑤Na2CO3⑥NaCl A.①②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4.(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 NaHCo3饱和 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HC)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 NaHCO3和Na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 相同 D.向Na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 NaHCo3结晶析出 5.据最新报道,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生物活性吸附剂,可以吸附水中大部分的微生物 和噬菌体。这种新的吸附剂由成本低廉、利于环保的棉纤维素和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的勃姆 石制造而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l(OH)3既能够与盐酸反应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 B.这种吸附剂也能吸附色素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也能得到A(OH D.实验室中AI(OH)3可以由可溶性铝盐溶液与足量的氨水反应制得 6向0.1molL-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下列的() A.Na·和CO B.Na和HCO3C.HCO3和CO32-D.Na和OH 7.单质钛(Ti)的机械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有“未来金属”之称。以TO2制金属 主要反应有:①TiO2+2C+2Cl2=TiCl4+2CO;②TCl4+2Mg △ 22MgCh+Ti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碳是还原剂 B.反应①中TO2是氧化剂 C.反应②表现了金属镁还原性比金属钛强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第1页
第1页 第 3 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卷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 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 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纯铁的熔点为 1535 ℃,而在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的合金)在 1200 ℃左 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 A.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 B.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 C.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 D.生铁在高炉内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3.下列物质必须隔绝空气保存的是( ) ①Na ②Na2O ③Na2O2 ④NaOH ⑤Na2CO3 ⑥NaCl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2009 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 CaCO3 沉淀的水中通入 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 NaHCO3 饱和 溶液,又有 CaCO3 沉淀生成 B.向 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稀盐酸,生成的 CO2 与原 Na2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C.等质量的 NaHCO3 和 Na2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 CO2 体积 相同 D.向 Na2CO3 饱和溶液中通入 CO2,有 NaHCO3 结晶析出 5.据最新报道,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生物活性吸附剂,可以吸附水中大部分的微生物 和噬菌体。这种新的吸附剂由成本低廉、利于环保的棉纤维素和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的勃姆 石制造而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l(OH)3 既能够与盐酸反应又能够与 NaOH 溶液反应 B.这种吸附剂也能吸附色素 C.向 Al2(SO4)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也能得到 Al(OH)3 D.实验室中 Al(OH)3 可以由可溶性铝盐溶液与足量的氨水反应制得 6.向0.1 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下列的( ) A.Na+和 CO3 2- B.Na+和 HCO3 - C.HCO3 -和 CO3 2- D.Na+和 OH- 7.单质钛(Ti)的机械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有“未来金属”之称。以 TiO2 制金属钛, 主要反应有:①TiO2+2C+2Cl2===== △ TiCl4+2CO;②TiCl4+2Mg===== △ 2MgCl2+Ti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碳是还原剂 B.反应①中 TiO2 是氧化剂 C.反应②表现了金属镁还原性比金属钛强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8.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A3t、CIB.Na、CO32 9.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过量NaO2粉末并振荡,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①溶液始终 呈现无色②溶液由无色变红又变无色③溶液中有气泡产生④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OH、Na2CO3、 NaHco3的溶液均呈碱性,所以可以共存 B.Na2O2用于呼吸面具,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两者原理不同 C.铁路工人利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钢轨,是利用反应中放出的大量的热将还原出来的铁 熔化为铁水,对钢轨缝隙进行灌注 D.62gNa2O和78gNa2O2分别溶于等量且足量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适量CO2: 2A1O2-+CO2+3H20-2Al(OH)3,+CO32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Fe++Scn [Fe(SCN)] C.碳酸氢钠与足量石灰水反应: 2HCO3+Ca2++2OH"=2H20+CaCO,+CO 2 D.偏铝酸钠溶液中加过量盐酸 AlO2+4H=Al+2H,0 12.据新华社电2009年12月5日零时20分,一辆装载黑火药的江西籍大货车行驶至京 珠高速湖北段时起火爆炸,造成现场4人死亡,髙速路面严重损毁。黑火药爆炸过程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S=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生成55gK2S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B.S和KNO3均为还原剂 C.反应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D.CO2为还原产物 1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温度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 种类改变的是()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D.ACl3和NaOH 14.在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 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列结论中正 确的是() A.不溶物一定是Cu B.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 C.不溶物一定是Fe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不一定含有Cu2+ 15.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λ2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 第2页
第2页 8.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 -、Al3+、Cl- B.Na+、CO3 2-、K +、NO3 - C.Cu2+、K +、SO4 2-、Cl- D.Ba2+、K +、Cl-、CO3 2- 9.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过量 Na2O2 粉末并振荡,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①溶液始终 呈现无色 ②溶液由无色变红又变无色 ③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④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aOH、Na2CO3、NaHCO3 的溶液均呈碱性,所以可以共存 B.Na2O2 用于呼吸面具,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两者原理不同 C.铁路工人利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钢轨,是利用反应中放出的大量的热将还原出来的铁 熔化为铁水,对钢轨缝隙进行灌注 D.62 g Na2O 和 78 g Na2O2 分别溶于等量且足量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 等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适量 CO2: 2AlO2 -+CO2+3H2O===2Al(OH)3↓+CO3 2- B.向 FeCl3 溶液中滴加几滴 KSCN 溶液: Fe3++SCN- [Fe(SCN)]2+ C.碳酸氢钠与足量石灰水反应: 2HCO3 -+Ca2++2OH- ===2H2O+CaCO3↓+CO3 2- D.偏铝酸钠溶液中加过量盐酸: AlO2 -+4H+ ===Al3++2H2O 12.据新华社电 2009 年 12 月 5 日零时 20 分,一辆装载黑火药的江西籍大货车行驶至京 珠高速湖北段时起火爆炸,造成现场 4 人死亡,高速路面严重损毁。黑火药爆炸过程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NO3+3C+S===K2S+N2↑+3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生成 55 g K2S 转移电子数为 6.02×1023 B.S 和 KNO3 均为还原剂 C.反应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D.CO2 为还原产物 1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温度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 种类改变的是( ) A.Na 和 O2 B.NaOH 和 CO2 C.Na2O2 和 CO2 D.AlCl3 和 NaOH 14.在 CuO 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 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列结论中正 确的是( ) A.不溶物一定是 Cu B.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 C.不溶物一定是 Fe D.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但不一定含有 Cu2+ 15.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 200 mL 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
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g 0.35 B.最初20 mL 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200240(NaOH溶液ymL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1分)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有气体生成 B.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C.烧杯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D.溶液变浑浊 (3)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反应过程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224mL的H,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钠所发生的有关变化,试说明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目的是 17.(8分)A、B、C、D、E五瓶透明溶液,溶质分别是HCl、BaCl、 NasO4、NaCO AgNO3中的一种。 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②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 ③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④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 ⑤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请填空: (1)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2)写出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 (3)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8.(12分)向2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Cl3溶液中滴加2molL的NaOH溶液时,得 到的A(OH)3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mL)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质量(g) NaOH溶液的体积(mL) 第3页
第3页 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 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 9 g B.最初 20 mL NaOH 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5 分) 16.(11 分)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钠 投 入水 中 后, 钠熔 化 成一 个 小球 , 根据 这 一现 象 你能 得 出的 结论 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A.有气体生成 B.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C.烧杯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D.溶液变浑浊 (3)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过程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 224 mL 的 H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钠所发生的有关变化,试说明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 分)A、B、C、D、E 五瓶透明溶液,溶质分别是 HCl、BaCl2、NaHSO4、Na2CO3、 AgNO3 中的一种。 ①A 与 B 反应有气体生成 ②B 与 C 反应有沉淀生成 ③C 与 D 反应有沉淀生成 ④D 与 E 反应有沉淀生成 ⑤A 与 E 反应有气体生成 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请填空: (1)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3)A 与 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 分)向 20 mL 某物质的量浓度的 AlCl3 溶液中滴加 2 mol·L-1 的 NaOH 溶液时,得 到的 Al(OH)3 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加 NaOH 溶液的体积(mL)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 (2)图中B点表示的意义是 (3)总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19.(10分)根据图所示的化学反应框图解题。 老杏A 单质C [溶液E[溶液 单质C 件下反应 黎 化合物D过量NaOH液化合物H 单质F 溶液H (1)单质F是 溶液H中所含的主要离子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F+E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E+Cl2→→G G+C→E: D→H (4)由C→E十F若改用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 (填化学式) 20.(13分)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 NaHCo3, 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点燃的蚊香(下端点燃)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干燥 (2)B装置的作用是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 (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5)若将干燥管内的NaO2换成Na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第4页
第4页 (1)图中 A 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 B 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 分)根据图所示的化学反应框图解题。 (1) 单 质 F 是 ____________ , 溶 液 H 中 所 含 的 主 要 离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F+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E+Cl2―→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 C―→E+F 若改用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0.(13分)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 D 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在 A 试 管 内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 双 球 干 燥 管 内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 。 (4) 双 球 干 燥 管 内 观 察 到 的 实 验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若将干燥 管内的 Na2O2 换成 Na2O ,则 双球干 燥管内 观察 到的实 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详解 选择题: 1、解析:选B。钠在纯氧中燃烧,产物为淡黄色;Fe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放置 于空气中,最终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FeCl3遇KSCN溶液变红;无水CuSO4放入医用 酒精中形成C山2或 CuSo45H2O显蓝色 2、解析:选C。生铁中含有较多的碳,形成合金,而合金的熔点低于各组分的熔点 3、解析:选D。由于空气中含有O2、CO2、H2O(g),只要易与它们发生反应的物质都必 须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4、解析:选D。A中,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λCO至沉淀恰妤溶解后得到的是 ca(lCO3)溶液,它与 NaHco3饱和溶液不反应;B中,向Na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 的量HCl的稀盐酸,发生反应:H+CO32=HCO3,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中,等质 量的 NahCo3和Na2CO3,前者的物质的量大,产生气体多。 5、解析:选C。Al2(SO4)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为:Al2(SO4)3+ 6NaoH=2Al(OH)3,+ 3Na2SO4 Al(OH)+NaOH= NaAlO2+2H2O,故不能得到AI(OH)3沉淀。 6、解析:选B。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发生的反应为:2NaOH+CO2== Nanco H2O,Na2CO3+H2O+CO2=2 NaHCo3,故溶液中主要存在Na、HCO3。 7、解析:选B。分析反应①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C是还原剂,Cl2是氧化剂, 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②中,Mg作还原剂,Ti为还原产物,故还原性Mg>Ti 8、解析:选A。依据条件“无色透明”,排除选项C;依据条件“强酸性”,排除选项 B、D(2H+CO32==H2O+CO2↑);选项D中,Ba2+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 9、解析:选C。由于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十O2↑,酚酞遇NaOH变红, 过量NaO又使其褪色,故现象为: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先变红后褪色。 10、解析:选A。A中,NaOH与 NaHco3不共存:NaOH+ NaHco3=Na2CO3+H2O NaCO3与NaOH或 NaHCO3共存;B中,NaO2与CO2反应产生O2,是化学变化,而活性 炭是吸附有毒气体,是物理变化;D中,因为2Na2O2+2H2O=4NaOH+O2↑,每摩尔Na2O 反应,溶液实际增加的质量为62g(与NaO质量相冋),故两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 等。 11、解析:选CC中, NaHCO3不足,则OH的量有剩余:HCO3+Ca2++OH=CaCO3 H2O。 12、解析:选C。反应过程中S和KNO3为氧化剂,CO2为氧化产物,每生成55gKS 转移电子数为3.612×1024 13、解析:选C。C中Na2O2和CO2反应只有一种情况:2Na2O2+2CO2==2Na2CO3 O2;而A中,钠与O2反应由于温度不同,可生成NaO和Na2O2两种产物;B中CO2不足时 生成Na2CO3,CO2过量时生成 NaHCO3;D中NaOH不足时生成A(OH)},NaOH过量时得 到 NaAlO2。 14、解析:选B。根据题意,溶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后,铁钉无任何变化,说明溶液中的 H'、Cu2均不存在,也就是说Cu已经在插入铁钉之前析出,不溶物中一定含铜。若开始时 铁粉足够多,不溶物中也可能含有铁粉,答案为B 第5页
第5页 第 3 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1、解析:选 B。钠在纯氧中燃烧,产物为淡黄色;FeSO4 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放置 于空气中,最终生成红褐色 Fe(OH)3 沉淀;FeCl3 遇 KSCN 溶液变红;无水 CuSO4 放入医用 酒精中形成 Cu2+或 CuSO4·5H2O 显蓝色。 2、解析:选 C。生铁中含有较多的碳,形成合金,而合金的熔点低于各组分的熔点。 3、解析:选 D。由于空气中含有 O2、CO2、H2O(g),只要易与它们发生反应的物质都必 须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4、解析:选 D。A 中,向含有 CaCO3 沉淀的水中通入 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后得到的是 Ca(HCO3)2 溶液,它与 NaHCO3 饱和溶液不反应;B 中,向 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 的量 HCl 的稀盐酸,发生反应:H ++CO3 2- ===HCO3 -,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 中,等质 量的 NaHCO3 和 Na2CO3,前者的物质的量大,产生气体多。 5 、 解 析 : 选 C 。 Al2(SO4)3 与过量 NaOH 溶 液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 Al2(SO4)3 + 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故不能得到 Al(OH)3 沉淀。 6、解析:选 B。向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 至过量,发生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 +H2O,Na2CO3+H2O+CO2===2NaHCO3,故溶液中主要存在 Na+、HCO3 -。 7、解析:选 B。分析反应①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C 是还原剂,Cl2 是氧化剂, 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反应②中,Mg 作还原剂,Ti 为还原产物,故还原性 Mg>Ti。 8、解析:选 A。依据条件“无色透明”,排除选项 C;依据条件“强酸性”,排除选项 B、D(2H++CO3 2- ===H2O+CO2↑);选项 D 中,Ba2+与 CO3 2-不能大量共存。 9、解析:选 C。由于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酚酞遇 NaOH 变红, 过量 Na2O2 又使其褪色,故现象为: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先变红后褪色。 10、解析:选 A。A 中,NaOH 与 NaHCO3 不共存:NaOH+NaHCO3===Na2CO3+H2O, Na2CO3 与 NaOH 或 NaHCO3 共存;B 中,Na2O2 与 CO2 反应产生 O2,是化学变化,而活性 炭是吸附有毒气体,是物理变化;D 中,因为 2Na2O2+2H2O===4NaOH+O2↑,每摩尔 Na2O2 反应,溶液实际增加的质量为 62 g(与 Na2O 质量相同),故两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 等。 11、解析:选 C。C 中,NaHCO3 不足,则 OH-的量有剩余:HCO3 -+Ca2++OH- ===CaCO3↓ +H2O。 12、解析:选 C。反应过程中 S 和 KNO3 为氧化剂,CO2 为氧化产物,每生成 55 g K2S 转移电子数为 3.612×1024。 13、解析:选 C。C 中 Na2O2 和 CO2 反应只有一种情况:2Na2O2+2CO2===2Na2CO3+ O2;而 A 中,钠与 O2 反应由于温度不同,可生成 Na2O 和 Na2O2 两种产物;B 中 CO2 不足时, 生成 Na2CO3,CO2 过量时生成 NaHCO3;D 中 NaOH 不足时生成 Al(OH)3,NaOH 过量时得 到 NaAlO2。 14、解析:选 B。根据题意,溶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后,铁钉无任何变化,说明溶液中的 H +、Cu2+均不存在,也就是说 Cu 已经在插入铁钉之前析出,不溶物中一定含铜。若开始时 铁粉足够多,不溶物中也可能含有铁粉,答案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