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导论 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的德国人,都出生在普鲁士王国的莱茵省, 那是当时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特利 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马克思先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到柏林 大学读书。他博览群书,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为《莱茵报》写稿并成 为该报编辑,在报纸上为穷苦农民的利益辩护,反对封建专制压迫。报 纸被查封后,马克思前往巴黎,接触到新的思潮,同时参与了工人运动。 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中学没有 毕业就不得不遵从父命去学习经商。但他酷爱学习,通过自学掌握了渊博 的知识。在英国经商期间,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英国工人阶级当时的状况, 并参与工人运动。从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卓越的个人才华来说,马克思和 恩格斯完全有可能跻身所谓的“上流社会”,求得令人羡慕的个人前程。 但是,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革命 之路。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先知先觉的圣人,他们从小面对的也是一个充 满矛盾的现实世界,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也曾接受过那个时代 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劳动群 众渴求解放的呼声,促使他们立志进行社会变革,并走上求索科学真理的 道路。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实践体验,特别是通过对工人生活和 斗争的考察和总结,实现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彻底转变。1844年2月,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 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 定了思想前提。 1844年8月底,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面。此前他们曾有过一面 之缘,但这次会面使他们发现彼此的基本观点完全一致,从此开始了毕生 的合作。他们先是在巴黎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接着又在布鲁塞尔合 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后者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
6 导论 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的德国人,都出生在普鲁士王国的莱茵省, 那是当时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特利 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马克思先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到柏林 大学读书。他博览群书,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为《莱茵报》写稿并成 为该报编辑,在报纸上为穷苦农民的利益辩护,反对封建专制压迫。报 纸被查封后,马克思前往巴黎,接触到新的思潮,同时参与了工人运动。 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中学没有 毕业就不得不遵从父命去学习经商。但他酷爱学习,通过自学掌握了渊博 的知识。在英国经商期间,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英国工人阶级当时的状况, 并参与工人运动。从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卓越的个人才华来说,马克思和 恩格斯完全有可能跻身所谓的“上流社会”,求得令人羡慕的个人前程。 但是,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革命 之路。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先知先觉的圣人,他们从小面对的也是一个充 满矛盾的现实世界,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也曾接受过那个时代 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劳动群 众渴求解放的呼声,促使他们立志进行社会变革,并走上求索科学真理的 道路。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实践体验,特别是通过对工人生活和 斗争的考察和总结,实现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彻底转变。1844年2月,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 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 定了思想前提。 1844年8月底,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面。此前他们曾有过一面 之缘,但这次会面使他们发现彼此的基本观点完全一致,从此开始了毕生 的合作。他们先是在巴黎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接着又在布鲁塞尔合 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后者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
导论 者同盟”的邀请,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起草了世界上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一《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 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共产党宜言》发表的时候,正值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马克思 恩格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投身于这场规模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为 了阐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策略,指导工人的斗争,马克思、 恩格斯回到德国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报纸停刊后,他们到革命 地区活动,恩格斯还参与了起义并受到通缉。革命失败后,他们流亡 英国,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后来, 马克思留在伦敦开展理论研究,指导革命运动:恩格斯去了曼彻斯特 进入父亲合股的企业,从经济上对马克思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从事理 论研究和革命活动。马克思进行了全面深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撰写了 《资本论》并出版了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 发现。 19世纪60年代,当沉寂多年的欧洲工人运动再次兴起的时候,国 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于1864年9月在英国成立。马克思是协会的 灵魂,为协会起草了大量重要文件。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并成 立巴黎公社,马克思代表第一国际写出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高度 赞扬了巴黎工人的伟大创举,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该书以 及几年后他写的《哥达纲领批判》,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876一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 长期繁重的工作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但他即使在多病的晚年,也 没有停止奋斗。他一边为各国工人运动担当顾问,一边继续写作《资本 论》,同时还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阅读了大量人类学和历史学著作并 作了数量庞大的笔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
导论 7 者同盟”的邀请,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起草了世界上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 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正值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马克思、 恩格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投身于这场规模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为 了阐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策略,指导工人的斗争,马克思、 恩格斯回到德国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报纸停刊后,他们到革命 地区活动,恩格斯还参与了起义并受到通缉。革命失败后,他们流亡 英国,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后来, 马克思留在伦敦开展理论研究,指导革命运动;恩格斯去了曼彻斯特, 进入父亲合股的企业,从经济上对马克思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从事理 论研究和革命活动。马克思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撰写了 《资本论》并出版了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 发现。 19世纪60年代,当沉寂多年的欧洲工人运动再次兴起的时候,国 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于1864年9月在英国成立。马克思是协会的 灵魂,为协会起草了大量重要文件。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并成 立巴黎公社,马克思代表第一国际写出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高度 赞扬了巴黎工人的伟大创举,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该书以 及几年后他写的《哥达纲领批判》,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876—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 长期繁重的工作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但他即使在多病的晚年,也 没有停止奋斗。他一边为各国工人运动担当顾问,一边继续写作《资本 论》,同时还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阅读了大量人类学和历史学著作并 作了数量庞大的笔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
8 论 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写出 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 学的终结》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95年8月5日, 恩格斯与世长辞。 色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1953年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著作编译局,以便有系统有计划地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斯大林的全部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包括2000多篇著作、 4000多封书信以及400多篇其他相关文献,1956年开始出版,1985年出齐 50卷,总计3200万字。中文第二版计划出版70卷,预计约4000万字,分 为四个部分,即著作、《资本论》及其手稿、书信、笔记,1995年推出首批 卷次,迄今已经出版30多卷。该版以1975年开始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历史考证版(即MEGA版)为蓝本,同时参考德文版、英文版、俄文 版全集,所收全部文献都直接依照原著语言进行译校,力求更加准确地反 映经典作家的原意和风格。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西方科学技术取得重要成果的时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从而出现资本垄断的局面,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垄断 组织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并导 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客观 上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形势。 俄国在经济上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以后,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发
8 导论 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写出 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 学的终结》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95年8月5日, 恩格斯与世长辞。 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1953年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著作编译局,以便有系统有计划地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斯大林的全部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包括2 000多篇著作、 4 000多封书信以及400多篇其他相关文献,1956年开始出版,1985年出齐 50卷,总计3 200万字。中文第二版计划出版70卷,预计约4 000万字,分 为四个部分,即著作、《资本论》及其手稿、书信、笔记,1995年推出首批 卷次,迄今已经出版30多卷。该版以1975年开始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历史考证版(即MEGA版)为蓝本,同时参考德文版、英文版、俄文 版全集,所收全部文献都直接依照原著语言进行译校,力求更加准确地反 映经典作家的原意和风格。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西方科学技术取得重要成果的时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从而出现资本垄断的局面,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垄断 组织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并导 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客观 上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形势。 俄国在经济上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以后,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发
论 展,同时仍带有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从而成为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 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无产阶级、农 民群众与沙皇专制制度、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相互交织,资 本主义与农奴制残余的矛盾、民族矛盾、俄国人民与西方帝国主义的矛 盾,以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反动堡垒的矛 盾等异常尖锐。沙皇的横征暴敛也使俄国成了俄国各族人民的大监狱。 在这样的条件下,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与集合点,并因此 成为帝国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发 生并取得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 曾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 想。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列宁以一个 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 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 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帝 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又一重大 矛盾。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 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 1917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 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开始变为现实,从 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和俄共(布)又作了 有益的探索。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 的历史阶段
导论 9 展,同时仍带有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从而成为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 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无产阶级、农 民群众与沙皇专制制度、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相互交织,资 本主义与农奴制残余的矛盾、民族矛盾、俄国人民与西方帝国主义的矛 盾,以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反动堡垒的矛 盾等异常尖锐。沙皇的横征暴敛也使俄国成了俄国各族人民的大监狱。 在这样的条件下,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与集合点,并因此 成为帝国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发 生并取得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 曾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 想。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列宁以一个 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 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 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帝 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又一重大 矛盾。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 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 1917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 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开始变为现实,从 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和俄共(布)又作了 有益的探索。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 的历史阶段
10 导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 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宁宙观作为观察 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乡 本士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在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的贺信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 满生机。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通过本土化和时代化实现创新 发展的一般规律。本土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并在 各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 征相结合,回答新的时代问题,始终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本土化主 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空间维度,时代化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间 维度,二者有机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本 土化和时代化,具体到中国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马克思 主义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 出巨大辆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10 导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 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 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乌 本土化和时代化是 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基本 径 习近平在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的贺信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 满生机。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通过本土化和时代化实现创新 发展的一般规律。本土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并在 各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 征相结合,回答新的时代问题,始终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本土化主 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空间维度,时代化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间 维度,二者有机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本 土化和时代化,具体到中国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马克思 主义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 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 ①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