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导航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重点)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主认知◇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①实例1:受轻微污染的河流。 物理沉降 轻微污染(化学分解 消除污染一生物 不会受 微生物的分解 影响 ②实例2:森林。 a.调节过程 鸟类数量增加一 害虫数量增加 害虫数量减少 鸟类数量减少 b.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 (2)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 3)基础:负反馈调节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重点)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 态 系 统 的 自 我 调 节 能 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①实例 1:受轻微污染的河流。 ②实例 2:森林。 a.调节过程 b.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 (2)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 (3)基础:负反馈调节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核心突破◇ [合作探讨] 探讨1:请思考并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提示: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 探讨2:甲、乙两地森林都发生了虫灾,甲地大量使用杀虫剂,害虫短时间得到控制, 后来又发生虫灾。乙地引入灰喜鹊,害虫被逐步控制,后来有虫但不成灾 (1)甲地再度出现虫灾原因是什么? 提示:杀害剂的使用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剂的杀虫作用降低。 (2)乙地为什么能有效控制虫灾? 提示:乙地害虫与灰喜鹊之间的反馈调节,使森林有虫不成灾 [思维升华] 1.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结构相对稳定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 对稳定。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 2.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 比较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生态系统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 作用 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 稳定 性循环 结果/揶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 发生的变化 生的变化 ◇题组冲关◇ 1.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个事例说明 A.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D.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解析】题中信息“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显示,河流生态 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合作探讨] 探讨1:请思考并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提示: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 探讨2:甲、乙两地森林都发生了虫灾,甲地大量使用杀虫剂,害虫短时间得到控制, 后来又发生虫灾。乙地引入灰喜鹊,害虫被逐步控制,后来有虫但不成灾。 (1)甲地再度出现虫灾原因是什么? 提示:杀害剂的使用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剂的杀虫作用降低。 (2)乙地为什么能有效控制虫灾? 提示:乙地害虫与灰喜鹊之间的反馈调节,使森林有虫不成灾。 [思维升华] 1.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结构相对稳定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 对稳定。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 2.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 比较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 生态系统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 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 稳定 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 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 性循环 结果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 发生的变化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 生的变化 1.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个事例说明 ( ) A.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D.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解析】 题中信息“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显示,河流生态 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调节能力。 【答案】B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67330038】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 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一定能増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 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解析】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可能会破坏原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C 3.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稳态,其成分、营养结构、能量不是一成不变 的,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稳态。 【答案】D g aAl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自主认知◇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 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 1抵抗丿能力 力稳定性规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 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调节能力。 【答案】 B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导学号:67330038】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 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 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解析】 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可能会破坏原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C 3.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稳态,其成分、营养结构、能量不是一成不变 的,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稳态。 【答案】 D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1 抵抗 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 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 能力 规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 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 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规律: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干扰因 力稳定性 素的破坏后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 不同 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宜 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 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核心突破◇ [合作探讨 探讨1:一块管理良好的棉田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哪个高?试 说明判断理由。 提示: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棉田。因为棉田的成分单一、营养结构 简单 探讨2: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讲,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什么关系?所有的生 态系统都这样吗?举例说明。 提示: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讲,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且 同时存在。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生态系统比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营养结 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探讨3:对于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要想保持其相对稳态,需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 条) 提示:需要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虫害等。 [归纳提醒]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 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定 区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别 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 影响 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 因素 力稳定性越高 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2 恢复 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 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规律: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干扰因 素的破坏后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 不同 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 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合作探讨] 探讨1:一块管理良好的棉田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哪个高?试 说明判断理由。 提示: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棉田。因为棉田的成分单一、营养结构 简单。 探讨2: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讲,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什么关系?所有的生 态系统都这样吗?举例说明。 提示: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讲,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且 同时存在。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生态系统比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营养结 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探讨3:对于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要想保持其相对稳态,需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 条) 提示:需要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虫害等。 [归纳提醒]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 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 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 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 力稳定性越高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 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 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①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差,反之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联系 ③二者之间及与营养结构的关系,如图所示: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题组冲关◇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 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后,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的抵抗 力稳定性。 【答案】B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相应地,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题中A、C、D选项中的生态系统,都 是向着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而B选项中生态系统是趋向单一化(只让牧草生 长)发展,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B 6.连续三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特大旱灾。灾害还留下森林火灾及泥石流等次生灾 害隐患。 (1)森林中苗木大量被旱死,意味着食物链中被破坏的成分是。 (2)这次受灾的地区是我国林业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受灾之前这里的森林生态系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 K12 教育教学资料 联系 ①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差,反之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③二者之间及与营养结构的关系,如图所示: 4.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 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后,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的抵抗 力稳定性。 【答案】 B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相应地,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题中 A、C、D 选项中的生态系统,都 是向着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而 B 选项中生态系统是趋向单一化(只让牧草生 长)发展,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B 6.连续三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特大旱灾。灾害还留下森林火灾及泥石流等次生灾 害隐患。 (1)森林中苗木大量被旱死,意味着食物链中被破坏的成分是________。 (2)这次受灾的地区是我国林业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受灾之前这里的森林生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