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历史学专业教学大纲世界通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世界通史》是为文史预科、教育系等相关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为什么会成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故乡(即产业革命、电气化革命、新技术革命的故乡)及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西方又为什么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在1500年以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而在1500年以后又变成先进的西方,落后的东方?西方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迎接上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方法来认识西方文明进程的曲折性及重要特征,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史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中小学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三)教学内容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教育)、军事和对外交往概况。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概念,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及传统美德和思想情操教育,培养学员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3.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四)教学时数60学时。(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并结合讨论、考察等方式。二、本文导论一、世界通史的研究的对象;二、世界通史的主要内容:三、学习世界通史的意义。第一章文明的曙光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历史学专业教学大纲 世界通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世界通史》是为文史预科、教育系等相关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为什么会成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故乡(即产业革命、电气化 革命、新技术革命的故乡)及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西方又为什么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在 1500 年以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而在 1500 年以后又变成先进的西方, 落后的东方?西方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迎接上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方法 来认识西方文明进程的曲折性及重要特征,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质。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史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中小学教 学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教育)、军事 和对外交往概况。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概念,认识世界历史发展 的基本规律。 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及传统美德和思想情操教育,培养学员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 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 3.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 问题和分析问题。 (四)教学时数 60 学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并结合讨论、考察等方式。 二、本文 导 论 一、 世界通史的研究的对象; 二、 世界通史的主要内容; 三、 学习世界通史的意义。 第一章 文明的曙光
教学要点: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氏族的特点,公社的内涵,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原始宗教的特点。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二、从猿到人的过渡三、人类的发展和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第二节氏族公社的产生和发展及解体一、氏族公社的产生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三、父系氏族公社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第三节原始文化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文字的萌芽三、原始艺术四、原始宗教考核要求:掌握:人类步入文明的历史过程及在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第二章大河文明教学要点:古埃及文明作为大河文明的代表所表现的特征、古埃及法老统治所体现的特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埃赫那吞改革、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及其原因。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埃及文明的再发现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二、欧洲学者的考古活动与古埃及文明的再发现三、古埃及文明的分期第二节农业文明的发展
教学要点: 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原始 社会的历史分期,氏族的特点,公社的内涵,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 原始宗教的特点。 教学时数: 5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一、 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 二、 从猿到人的过渡 三、 人类的发展和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第二节 氏族公社的产生和发展及解体 一、 氏族公社的产生 二、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三、 父系氏族公社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三节 原始文化 一、 科学知识的萌芽 二、 文字的萌芽 三、 原始艺术 四、 原始宗教 考核要求: 掌握:人类步入文明的历史过程及在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 第二章 大河文明 教学要点: 古埃及文明作为大河文明的代表所表现的特征、古埃及法老统治所体现的特点、金字塔 的象征意义、埃赫那吞改革、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及其原因。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埃及文明的再发现 一、 古埃及的自然环境 二、 欧洲学者的考古活动与古埃及文明的再发现 三、 古埃及文明的分期 第二节 农业文明的发展
一、考古及文献资料所见古埃及农业文明的发展状况二、古埃及农业文明的特征三、大河流域与农业文明第三节法老与金字塔一、法老的统治二、金字塔及其象征意义第四节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一、古埃及的宗教与神庙二、埃赫那吞改革与埃及奴隶制国家的衰落考核要求:分析: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共性以及政治统治特点和衰落原因。第三章地中海文明教学要点: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城邦,雅典与斯巴达,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其统治,基督教的兴起,罗马帝国的建立及盛衰,古希腊罗马文化。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希腊文明一、失落的爱琴文明二、古风与开创新风三、由盛到衰的古典时代四、亚历山大帝国与古希腊文明的衰落五、古希腊文化第二节古罗马文明一、意大利的早期文明与落后的罗马人二、罗马的兴起与共和制的灭亡三、前期帝国由盛到衰四、基督教的产生及演变五、后期帝国衰亡六、古罗马文化考核要求:
一、 考古及文献资料所见古埃及农业文明的发展状况 二、 古埃及农业文明的特征 三、 大河流域与农业文明 第三节 法老与金字塔 一、 法老的统治 二、 金字塔及其象征意义 第四节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 一、 古埃及的宗教与神庙 二、 埃赫那吞改革与埃及奴隶制国家的衰落 考核要求: 分析: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共性以及政治统治特点和 衰落原因。 第三章 地中海文明 教学要点: 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城邦,雅典与斯巴达,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亚历山大东 征及其影响,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其统治,基督教的兴起,罗马帝国的建立及盛衰,古希腊 罗马文化。 教学时数: 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希腊文明 一、失落的爱琴文明 二、古风与开创新风 三、由盛到衰的古典时代 四、亚历山大帝国与古希腊文明的衰落 五、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 古罗马文明 一、 意大利的早期文明与落后的罗马人 二、 罗马的兴起与共和制的灭亡 三、 前期帝国由盛到衰 四、 基督教的产生及演变 五、 后期帝国衰亡 六、 古罗马文化 考核要求:
分析: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特征及其对东西方社会的影响。第四章西方的倒退与信仰的衰退教学要点:民族大迁徙的特征及其实质、日尔曼人所建立的国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性质、法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加洛林帝国形成及瓦解、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侵及其影响、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来临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大迁与蛮族时代民族大迁徙与蛮族时代一、二、法兰克王国的兴起与查理曼帝国的崩溃第二节社会的多中心与信仰的兴衰社会的多等级与多中心一、二、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的东侵三、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来临考核要求:简述:十字军东侵的起因性质及影响西欧各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第五章西方的觉醒与地理大发现教学要点: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三十年战争。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艺复兴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二、西欧各地的文艺复兴三、自然科学的兴起第二节商业资本文明与新航路开辟活动一、商业资本文明的产生二、商业资本文明的进程与地理大发现的作用第三节宗教改革与三十年战争
分析: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特征及其对东西方社会的影响。 第四章 西方的倒退与信仰的衰退 教学要点: 民族大迁徙的特征及其实质、日尔曼人所建立的国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性质、法 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加洛林帝国形成及瓦解、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侵及其影响、社会的 发展与新时代的来临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族大迁徙与蛮族时代 一、 民族大迁徙与蛮族时代 二、 法兰克王国的兴起与查理曼帝国的崩溃 第二节 社会的多中心与信仰的兴衰 一、 社会的多等级与多中心 二、 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的东侵 三、 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来临 考核要求: 简述:十字军东侵的起因性质及影响 西欧各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第五章 西方的觉醒与地理大发现 教学要点: 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新航路的 开辟、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三十年战争。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艺复兴 一、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二、 西欧各地的文艺复兴 三、 自然科学的兴起 第二节 商业资本文明与新航路开辟活动 一、 商业资本文明的产生 二、 商业资本文明的进程与地理大发现的作用 第三节 宗教改革与三十年战争
一、宗教改革二、反宗教改革及三十年战争考核要求:简述: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2.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性质、意义3.德国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及影响,4.三十年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第四章启蒙运动及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要点: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两次内战,克伦威尔,光荣革命,洛克与《政府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潘恩与《常识》,第一届大陆会议,列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国的启蒙运动,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斐扬派)执政,共和派(吉伦特派)执政,革命民主派(雅各宾派)执政,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拿破仑及其帝国,维也纳回忆,神圣同盟;各国的工业革命,拉丁美洲革命,“门罗”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农奴制度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国际,俾斯麦,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革命二、美国革命三、法国大革命四、拿破仑帝国的短暂性与维也纳会议的反动性第二节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二、工业革命在西方的扩展三、工业革命对西方的影响四、工业革命对落后地区的影响1.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2.日本进行“明治维新”3.亚非拉人民进行反殖民主义斗争五、工业革命对工人及思想领域的影响
一、 宗教改革 二、 反宗教改革及三十年战争 考核要求: 简述: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性质、意义 3.德国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4.三十年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 第四章 启蒙运动及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要点: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两次内战,克伦威尔,光荣革命,洛克与《政府论》,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潘恩与《常识》,第一届大陆会议, 列克星顿的枪声 ,华盛顿,《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国的启蒙运动,法国革 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斐扬派)执政,共和派(吉伦特 派)执政,革命民主派(雅各宾派)执政,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拿破仑及其帝国,维也纳 回忆,神圣同盟;各国的工业革命,拉丁美洲革命,“门罗”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 主义,《共产党宣言》,1848 年欧洲革命,俄国农奴制度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国际, 俾斯麦,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 教学时数: 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革命 二、美国革命 三、法国大革命 四、 拿破仑帝国的短暂性与维也纳会议的反动性 第二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 二、 工业革命在西方的扩展 三、 工业革命对西方的影响 四、 工业革命对落后地区的影响 1.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日本进行“明治维新” 3.亚非拉人民进行反殖民主义斗争 五、 工业革命对工人及思想领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