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重点、难点章节(如基础理论14章节内容)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 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5)课前后预习和复习及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2:1安 排,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作业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与工程技能。对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 排课内讲评作业, (6)重点、难点及基本点在教学基本要求中己经说明清楚。重点部分讲课时要及时指 出,并说明在后续课中的应用情况,难点部分放慢讲课速度,基本点部分可以视学生听课情 况调节课的速度。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新大学化学》(第三版),曲保中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 参考书: 1《工科大学化学》(第二版),强亮生等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年4月: 2《新编工科化学》,姚秉华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 3《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年10月。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20%。 考试方式可采取开卷、闭卷、课外项目研究设计、实践项目全程考核或其他灵活方式,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并鼓励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八、半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 要求 指标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 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问题、 中的回答间题、课章练习、作业 习题研讨课、课外研究)、实验成 课堂练习、作业、习题研讨课、课外研究)占20%、实 绩。 验成绩20%,总分100分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 物质及其运动的科学。化学的认识方法,化学对物质运动的解释是培养现代化工程技术应用 型人才整体性、综合性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科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及 制造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是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是培养现代化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7 (4)对重点、难点章节(如基础理论 1-4 章节内容)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 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5) 课前后预习和复习及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 2:1 安 排,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作业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与工程技能。对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 排课内讲评作业。 (6)重点、难点及基本点在教学基本要求中已经说明清楚。重点部分讲课时要及时指 出,并说明在后续课中的应用情况,难点部分放慢讲课速度,基本点部分可以视学生听课情 况调节课的速度。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新大学化学》(第三版),曲保中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2014 年 6 月。 参考书: 1 《工科大学化学》(第二版),强亮生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4 月; 2 《新编工科化学》,姚秉华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 年 5 月; 3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0 月。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期末考试成绩占 60%,平时成绩占 20%,实验成绩 20%。 考试方式可采取开卷、闭卷、课外项目研究设计、实践项目全程考核或其他灵活方式,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并鼓励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 要求 指标 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1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 中的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作业、 习题研讨课、课外研究)、实验成 绩。 期末考试成绩占 6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问题、 课堂练习、作业、习题研讨课、课外研究)占 20%、实 验成绩 20%,总分 100 分。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 物质及其运动的科学。化学的认识方法,化学对物质运动的解释是培养现代化工程技术应用 型人才整体性、综合性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科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及 制造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是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是培养现代化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的知识和能力的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 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不可缺少的。 《工科化学》系统、简明地阐述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全面体现化学 学科的特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 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以 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的变化,对涉及化学的各种实际问题有初步分析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 工科学生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科学的基础。 《工科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本理论及化学应用两个部分。其中化学基本理 论涵盖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溶液与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和物质结构基础四个 部分:后者包括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化学与能源和化学与环境三个部分 (Engineering Chemistry is a basic course of natural science for the students in no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s and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major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in University.It is a bridge between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is part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cultivating the moderniz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applied tal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It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of and technoloy applied talents who have the abilitie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innovative awareness,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chemistr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course and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the essential chemistry which make the students observe the change of the matter in the view of Chemistry in their work and life and hav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chemistr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clude two parts:the basic theory of chemis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stry.The basic law and theory of chemistry includes the basic law of chemical and ion balance,eletrochemical and redox reaction,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matter.the application of chemistry includes metal element and metal materials chemical and energy,chemical and environment of three parts. 《工程制图(1)(2)》 课程编号 0BL.01907-8 学分 总学时 80 实验/上机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工程制图(1)2)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Graphics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新能源科 学与工程
8 的知识和能力的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工 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不可缺少的。 《工科化学》系统、简明地阐述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全面体现化学 学科的特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 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以 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的变化,对涉及化学的各种实际问题有初步分析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 工科学生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科学的基础。 《工科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本理论及化学应用两个部分。其中化学基本理 论涵盖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溶液与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和物质结构基础四个 部分;后者包括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化学与能源和化学与环境三个部分 《 Engineering Chemistry 》 is a basic course of natural science for the students in no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s and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major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in University. It is a bridge between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is part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cultivating the moderniz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applied tal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It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who have the abilitie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chemistr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course and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the essential chemistry which make the students observe the change of the matter in the view of Chemistry in their work and life and hav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chemistr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clude two parts: the basic theory of chemis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stry. The basic law and theory of chemistry includes the basic law of chemical reaction, solution and ion balance, electrochemical and redox reacti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matter.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stry includes metal element and metal materials chemical and energy ,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 of three parts. 《工程制图(1)(2)》 课程编号 0BL01907-8 学分 5 总学时 80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 0 学时 课程名称 工程制图(1)(2)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Graphics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 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新能源科 学与工程
执笔人 郝育新 审核人 王红军 先修课程 无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工程制图(1)(2)》是研究如何用平面作图的方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正确阅读、表 达和绘制工程图样的一门应用课程,介绍《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 在设计、制造、检测、使用和维修过程中起到了技术语言的作用,是工科院校机械工程类专 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面对大学一年级开设,对先开课程没有要求,从培养高级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 全局出发,通过课程教学讲授工程制图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 形象思维能力、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 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同时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布置课外作业和利用尺规绘制工程图样,掌握正投影基本原理 和利用平面作图法求解一般空间问题的方法:掌握基本体、截切体和相贯体的投影特性和作 图原理:利用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正确阅读和绘制组合体的图样,正确标注尺寸的方法: 了解《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知识、图样画法、标准件的规定画 法和标注要求,以及对零件图、装配图的有关规定:了解一些国家对工程图样所采用的第三 角画法的基本知识和轴测图的常用作图方法。 2能力:①通过课堂讲授、研讨和对作业的完成,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简单几何 要素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利用平面作图的方法解决一般空间几何问题,培养 学生空间想象和分析问题能力:②对基本体、截切体和相贯体进行的正确的投影分析,利用 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正确阅读和绘制组合体的图样,并能正确标注尺寸的能力,通过轴 测图的学习增进学生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正投影法知识的能力:③具 备尺规绘图和徒手绘图的综合能力:掌握《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中“图样画法“中规定 的各种表达方法,达到能完整、清晰和简洁地表达各类形体的能力,了解第三角画法,具备 阅读国外图样的能力:④掌握《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对标准零件的规定画法 和标注的要求,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的构型过程和要求、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具备正确表达工程图样的能力。 3认知:通过对作业的完成和改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 标准有较为深入的认识,领会工程图样的内容、工程图样的作用和正确表达工程图样的意义, 树立工程意识,及时总结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9 执笔人 郝育新 审核人 王红军 先修课程 无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工程制图(1)(2)》是研究如何用平面作图的方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正确阅读、表 达和绘制工程图样的一门应用课程,介绍《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 在设计、制造、检测、使用和维修过程中起到了技术语言的作用,是工科院校机械工程类专 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面对大学一年级开设,对先开课程没有要求,从培养高级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 全局出发,通过课程教学讲授工程制图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 形象思维能力、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 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同时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布置课外作业和利用尺规绘制工程图样,掌握正投影基本原理 和利用平面作图法求解一般空间问题的方法;掌握基本体、截切体和相贯体的投影特性和作 图原理;利用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正确阅读和绘制组合体的图样,正确标注尺寸的方法; 了解《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知识、图样画法、标准件的规定画 法和标注要求,以及对零件图、装配图的有关规定;了解一些国家对工程图样所采用的第三 角画法的基本知识和轴测图的常用作图方法。 2.能力:①通过课堂讲授、研讨和对作业的完成,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简单几何 要素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利用平面作图的方法解决一般空间几何问题,培养 学生空间想象和分析问题能力;②对基本体、截切体和相贯体进行的正确的投影分析,利用 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正确阅读和绘制组合体的图样,并能正确标注尺寸的能力,通过轴 测图的学习增进学生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正投影法知识的能力;③具 备尺规绘图和徒手绘图的综合能力;掌握《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中“图样画法”中规定 的各种表达方法,达到能完整、清晰和简洁地表达各类形体的能力,了解第三角画法,具备 阅读国外图样的能力;④掌握《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对标准零件的规定画法 和标注的要求,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的构型过程和要求、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具备正确表达工程图样的能力。 3.认知:通过对作业的完成和改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 标准有较为深入的认识,领会工程图样的内容、工程图样的作用和正确表达工程图样的意义, 树立工程意识,及时总结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通过木课程教学债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立体模型 视频等手段,结合机械行业前沿发展与趋势,坚持理论和☐ 学生掌捏正投影法 1-3具有机械 程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启发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机械行 原理、《技术制图》 设计制造及其 业的认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和《机械制图》国 自动化专业基 课堂讨论:将图样表达和零件图的有关内容作为研讨内容 础知 其应 家标准的有关规 机件的表 方 通过让学生运用图样表达和零件图的表达方案常用方法, 足、 用能力,并了 法、常用零件的表 成实际机械零部件的视图方案表达,并最终形成最优方案。 解机械行业的 尺规作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完成5张尺规作图掌握 达方法,具有正确 前沿发展现状 《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提高教 河法工理皮划样如 和趋势: 学效里」 定机件最优表达方 后作 案的能力 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 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每周有固定时间答疑。 掌握和熟练应用正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立体模型、 投影原理、机件常 51能够在解 用表达方法和《技 视频等手段,坚持理论和工程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启发和增 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决复杂机械工 术制图》和《机械 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程问题刘 制图》国家标准 课堂讨论:将图样画法 和零件图的有关内容作为研讨内容 亚过让学生运用图样画法和典型零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完成 中,使用现代 掌握典型零件和常 实际机械零部件的表达方案,并最终形成最优方案。 工且排取相关 用多件的视图洗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 文献资料和信 方法和零件图中的 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 尺计标注和技术明 ,每周有固定时间答疑。 求 掌握零件测给 项目教学:组建34 人项目小组,通过机械典型 壳体类零件 和支架类零件的测绘,每个小组一个零件的草图和零件图。 方法和过程。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手段, 6.1了解与机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 坚持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贯穿与课程的名个环节当中,坚桔 械工程相关的 学生据正投形 理论和机械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启发和增加学生主动学 技术标准 原理、 《技术制图》 习贷彻国家标准的意识并在实际 用运 识产权、产 和《机械制图》团 尺规作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完成5张尺规作图掌挥 攻簧和法律法 家标准的有关规 《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提高教 规: 定。 学效果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80学时) (一)绪论(0.5学时)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如何学好本课程。 本章的重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机械制图基本知识(3.5学时) 掌握国家标准中的基本规定:掌握几何作图方法:掌握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及画图步 骤:了解徒手绘图
10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3 具有机械 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专业基 础知识及其应 用能力,并了 解机械行业的 前沿发展现状 和趋势;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 学生掌握正投影法 原理、《技术制图》 和《机械制图》国 家 标 准 的 有 关 规 定、机件的表达方 法、常用零件的表 达方法,具有正确 阅读工程图样和制 定机件最优表达方 案的能力。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立体模型、 视频等手段,结合机械行业前沿发展与趋势,坚持理论和工 程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启发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机械行 业的认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课堂讨论:将图样表达和零件图的有关内容作为研讨内容, 通过让学生运用图样表达和零件图的表达方案常用方法,完 成实际机械零部件的视图方案表达,并最终形成最优方案。 尺规作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完成 5 张尺规作图掌握 《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提高教 学效果。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 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每周有固定时间答疑。 5-1 能够在解 决复杂机械工 程 问 题 过 程 中,使用现代 工具获取相关 文献资料和信 息。 掌握和熟练应用正 投影原理、机件常 用表达方法和《技 术制图》和《机械 制图》国家标准, 掌握典型零件和常 用零件的视图选择 方法和零件图中的 尺寸标注和技术要 求,掌握零件测绘 方法和过程。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立体模型、 视频等手段,坚持理论和工程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启发和增 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课堂讨论:将图样画法和零件图的有关内容作为研讨内容, 通过让学生运用图样画法和典型零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完成 实际机械零部件的表达方案,并最终形成最优方案。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 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每周有固定时间答疑。 项目教学:组建 3-4 人项目小组,通过机械典型壳体类零件 和支架类零件的测绘,每个小组一个零件的草图和零件图。 6-1 了解与机 械工程相关的 技术标准、知 识产权、产业 政策和法律法 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 学生掌握正投影法 原理、《技术制图》 和《机械制图》国 家 标 准 的 有 关 规 定。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手段, 坚持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贯穿与课程的各个环节当中,坚持 理论和机械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启发和增加学生主动学 习贯彻国家标准的意识并在实际中用运。 尺规作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完成 5 张尺规作图掌握 《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提高教 学效果。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80 学时) (一)绪论(0.5 学时)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如何学好本课程。 本章的重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机械制图基本知识(3.5 学时) 掌握国家标准中的基本规定;掌握几何作图方法;掌握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及画图步 骤;了解徒手绘图
本章的重点: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平面图形作图方法和尺寸标注。 本章的难点:平面图形作图方法和尺寸标注,徒手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 (三)投影基础(18学时) 了解常用投影方法,掌握正投影方法: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掌握直线与 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的投影:掌握变换投影面法的作图。 本章的重点: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规律:点、直线和平面相对位置的投影和简单的 度量问题:换面法概念和点线面投影变化规律。 本章的难点:利用投影图判断空间线、面的相对位置的判断和一般位置直线求实长 直角投影定理的应用:投影变换中新投影面的确定。 (四)立体(12学时) 掌握基本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的方法;掌握平面与平面体截交线、平面与曲面体交 线画法:掌握相贯体画法。 本章的重点:平面截切体和曲面截切体投影图作图方法:相贯线的性质,不同立体相 交时相贯线的特征及其作图方法。 本章的难点:截切体表面交线的空间分析和投影分析:利用辅助平面求相贯线时辅助 平面的的选择及其作图。 (五)组合体(10学时) 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掌握组合体读图方法的方法:掌 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组合体的画图和读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本章的难点:组合体三视图的阅读: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大)轴测图(4学时) 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等测图的画法了解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本章的重点:轴测图基木知识、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本章的难点:曲面体轴测图的画法。 (七)机件常用表达方法(12学时) 掌握各种视图及画法:掌握各种剖视图及画法:掌握断面图及画法:掌握其他规定画 法和简化画法:了解第三角画法。 本章的重点:各种视图及画法,各种视图的具体应用:各种剖视的表达方法及应用: 断面图及表达方法, 本章的难点:正确各种剖视图表达机件:断面图的正确表达。 (八)标准件和常用件(8学时) 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掌握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掌握键、销的画法、 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掌握圆柱直齿轮的画法和弹簧的规定画法 本章的重点: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画法和标记:齿轮的规定画法:键联结和销的
11 本章的重点: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平面图形作图方法和尺寸标注。 本章的难点:平面图形作图方法和尺寸标注,徒手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 (三)投影基础(18 学时) 了解常用投影方法,掌握正投影方法;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掌握直线与 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的投影;掌握变换投影面法的作图。 本章的重点: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规律;点、直线和平面相对位置的投影和简单的 度量问题;换面法概念和点线面投影变化规律。 本章的难点:利用投影图判断空间线、面的相对位置的判断和一般位置直线求实长; 直角投影定理的应用;投影变换中新投影面的确定。 (四)立体(12 学时) 掌握基本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的方法;掌握平面与平面体截交线、平面与曲面体交 线画法;掌握相贯体画法。 本章的重点:平面截切体和曲面截切体投影图作图方法;相贯线的性质,不同立体相 交时相贯线的特征及其作图方法。 本章的难点:截切体表面交线的空间分析和投影分析;利用辅助平面求相贯线时辅助 平面的的选择及其作图。 (五)组合体(10 学时) 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掌握组合体读图方法的方法;掌 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组合体的画图和读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本章的难点:组合体三视图的阅读;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六)轴测图(4 学时) 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等测图的画法;了解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本章的重点:轴测图基本知识、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本章的难点:曲面体轴测图的画法。 (七)机件常用表达方法(12 学时) 掌握各种视图及画法;掌握各种剖视图及画法;掌握断面图及画法;掌握其他规定画 法和简化画法;了解第三角画法。 本章的重点:各种视图及画法,各种视图的具体应用;各种剖视的表达方法及应用; 断面图及表达方法。 本章的难点:正确各种剖视图表达机件;断面图的正确表达。 (八)标准件和常用件(8 学时) 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掌握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掌握键、销的画法、 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掌握圆柱直齿轮的画法和弹簧的规定画法 本章的重点: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画法和标记;齿轮的规定画法;键联结和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