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文艺思想及其遭遇[、历史恩怨与理论分歧胡风其人:生卒年(1902一1985),原名张光人,1)湖北蕲春人,早年常与鲁迅交往,鲁迅曾评价他说“直,易于招怨,是可亲近的”。2)早年的分歧:毛泽东的“延座讲话”出来时,胡风即持不同看法。他提倡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强调描写“精神奴役的创伤”。从抗战到建国前,曾与左翼文艺界部分人士有学术上的分歧
⚫ 三、 胡风文艺思想及其遭遇 ⚫ 1、历史恩怨与理论分歧 ⚫ (1)胡风其人:生卒年(1902—1985),原名张光人, ⚫ 湖北蕲春人,早年常与鲁迅交往,鲁迅曾评价他说: ⚫ “鲠直,易于招怨,是可亲近的”。 ⚫ (2)早年的分歧:毛泽东的“延座讲话”出来时,胡风即持 ⚫ 不同看法。他提倡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强调描写 ⚫ “精神奴役的创伤”。从抗战到建国前,曾与左翼文艺 ⚫ 界部分人士有学术上的分歧。 ⚫
讨论引发与矛盾激化(1)1952年5月25日,《长江日报》发表舒芜《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19521954年:限于理论界争论(3)1954年7月,胡风向中央提交《对文艺问题的意见》(又称三十万言书),陈述意见中有“五把刀子”之说:提倡作家掌握共产主义世界观提倡作家与工农兵相结合提倡作家的思想改造提倡文艺的民族形式提倡文艺为政治服务以上五条,胡风称之为放在作家和读者头上的“五把刀子
⚫ 2、 讨论引发与矛盾激化 ⚫ (1)1952年5月25日,《长江日报》发表舒芜《从头学习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2)1952—1954年:限于理论界争论 ⚫ (3)1954年7月,胡风向中央提交《对文艺问题的意见》 (又称三十万言书),陈述意见中有“五把刀子”之说: ⚫ 提倡作家掌握共产主义世界观 ⚫ 提倡作家与工农兵相结合 ⚫ 提倡作家的思想改造 ⚫ 提倡文艺的民族形式 ⚫ 提倡文艺为政治服务 ⚫ 以上五条,胡风称之为放在作家和读者头上的“五把刀子
(4)1955年1月,作协主席团印发中央转交的胡风意见书,引发大批判(5)1955年1-3月,胡风写了《我的自我批判》作自我批评3、敌我界定与文人悲剧(1)1955年5月13-6月10日,《人民日报》公布三批《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文艺思想批判突变为敌对斗争,随即全国范围肃反。(2)利用宿,私信成为罪证(3)斯人已逝,盖棺未曾定论胡风追悼挽联有:阿Q革命遭枪毙,民国原来是张空招牌焦大口臭吃马粪贾府还有点人道主义
⚫ (4)1955年1月,作协主席团印发中央转交的胡风意见书, ⚫ 引发大批判 ⚫ (5)1955年1-3月,胡风写了《我的自我批判》作自我批评。 ⚫ 3、敌我界定与文人悲剧 ⚫ (1)1955年5月13 – 6月10日,《人民日报》公布三批《关于 ⚫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文艺思想批判突变为敌对 ⚫ 斗争,随即全国范围肃反。 ⚫ (2)利用宿怨,私信成为罪证 ⚫ (3)斯人已逝,盖棺未曾定论 ⚫ 胡风追悼挽联有: 阿Q革命遭枪毙, ⚫ 民国原来是张空招牌, ⚫ 焦大口臭吃马粪, ⚫ 贾府还有点人道主义 ⚫
(4)仗义执言,吕荧孤身抗争附录:在美国波士顿犹太大屠杀纪念碑群,其中一块刻有新教神父马丁的诗文: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5)悲情局限,胡风未必超越
⚫ (4)仗义执言,吕荧孤身抗争 ⚫ 附录: ⚫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大屠杀纪念碑群,其中一块刻 有新教神父马丁的诗文: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 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 (5)悲情局限,胡风未必超越
四、文坛的冲击与调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双百方针提出的国际背景:1956年2月苏共召开20大赫鲁晓夫在2月24日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举世为之震惊,有作家回忆说,当时几乎达到精神崩溃的状态。)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由毛泽东提出。(3)双百方针带来文艺界的闻风而动:在创作上,出现了正视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强调文学的讽刺作用并且使创作的题材领域有所扩大(如:邓友梅、陆文夫、刘绍棠的爱情题材小说)
⚫四、文坛的冲击与调整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1)双百方针提出的国际背景:1956年2月苏共召开20大, ⚫ 赫鲁晓夫在 2月24日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 ⚫ 秘密报告,举世为之震惊,有作家回忆说,当时几乎达 ⚫ 到精神崩溃的状态。 ⚫ (2)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 ⚫ 由毛泽东提出。 ⚫ (3)双百方针带来文艺界的闻风而动: ⚫ 在创作上,出现了正视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如:王蒙 ⚫ 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强调文学的讽刺作用, ⚫ 并且使创作的题材领域有所扩大(如:邓友梅、陆文夫、 ⚫ 刘绍棠的爱情题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