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参考书目《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81975))谢冕、洪子诚主编北大出版社95年版《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杨守森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98年版《问题与方法》洪子诚著三联书店2002年版
⚫六、参考书目 ⚫ 1、《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8—1975)》 ⚫ 谢冕、洪子诚主编 北大出版社95年版 ⚫ 2、《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 ⚫ 杨守森 主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98年版 ⚫ 3、《问题与方法》 ⚫ 洪子诚著 三联书店2002年版 ⚫
第三讲十七年的文艺思想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讨论的缘起与批判的观点(1)认为影片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2)认为作品美化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3)认为作品贬低农民革命的作用,歪曲历史发展面貌。从讨论到批判的后续影响2(1)以政治权威定夺艺术是非(2)运动式的批判取代常规的艺术争鸣(3)运动当事者的再认识
第三讲 十七年的文艺思想 ⚫ 一、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 1、讨论的缘起与批判的观点 ⚫ (1)认为影片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 (2)认为作品美化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 ⚫ (3)认为作品贬低农民革命的作用,歪曲历史发展面貌。 ⚫ 2、从讨论到批判的后续影响 ⚫ (1)以政治权威定夺艺术是非 ⚫ (2)运动式的批判取代常规的艺术争鸣 ⚫ (3)运动当事者的再认识 ⚫
二、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晚清以来《红楼梦》研究的两派被称为“旧红学派”的索隐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蔡元10培被称为“新红学派”的考证派,以胡适为代表,后有俞平伯等学者新红学与新理论的冲突(1)文学研究所面对的基本问题作者(生平家世、思想趣味、风格)作品(隐含、版本、内容、文本构成社会生活(历史、时代、生活原型)读者(欣赏者、接受者)
⚫ 二、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晚清以来《红楼梦》研究的两派 ⚫ (1)被称为“旧红学派”的索隐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蔡元 培 ⚫ (2)被称为“新红学派”的考证派,以胡适为代表,后有俞平 伯 ⚫ 等学者 ⚫ 2、新红学与新理论的冲突 ⚫ (1)文学研究所面对的基本问题 ⚫ 作者(生平家世、思想趣味、风格) ⚫ 作品(隐含、版本、内容、文本构成) ⚫ 社会生活(历史、时代、生活原型) ⚫ 读者(欣赏者、接受者) ⚫
(2)新红学侧重于:作者的生平家世、风格情调、作品版本、“自叙传”等等。(3)所谓新理论,指的是在新中国迅速确立主流话语地位的历史唯物主义,其文学研究方法见诸马列文论。这派理论更重视作家作品与社会历史、时代变迁、阶级冲突的关系3批判的起因(1)特定的历史契机与毛泽东的关注山东大学李希凡、蓝翎向红学权威的挑战2)3)胡适思想不再相容于这个时代胡适的自由民主政治观:重实验、重证据、不迷信不盲从的实用主义思想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新红学侧重于:作者的生平家世、风格情调、作品版本、 ⚫ “自叙传”等等。 ⚫ (3)所谓新理论,指的是在新中国迅速确立主流话语地位的 历史唯物主义,其文学研究方法见诸马列文论。这派理论更重视 作家作品与社会历史、时代变迁、阶级冲突的关系。 ⚫ 3、 批判的起因 ⚫ (1)特定的历史契机与毛泽东的关注 ⚫ (2)山东大学李希凡、蓝翎向红学权威的挑战 ⚫ (3)胡适思想不再相容于这个时代 ⚫ 胡适的自由民主政治观;重实验、重证据、不迷信、 ⚫ 不盲从的实用主义思想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批判的观点与结论(1)反封建的现实主义作品(2)封建地主阶级的必然灭亡(3)非“色、空”,歌颂爱情(4)非个人自叙传,是社会悲剧(5)认为俞平伯的考证是引导读者逃避革命(因埋首书斋附录:1962年2月24日胡适辞世后的碑文: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繁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蔽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 4、 批判的观点与结论 ⚫ (1)反封建的现实主义作品 ⚫ (2)封建地主阶级的必然灭亡 ⚫ (3)非“色、空”,歌颂爱情 ⚫ (4)非个人自叙传,是社会悲剧 ⚫ (5)认为俞平伯的考证是引导读者逃避革命(因埋首书斋) ⚫ 附录: ⚫ 1962年2月24日胡适辞世后的碑文: ⚫ 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繁 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 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 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