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免疫应答的参与成分 皮肤黏膜屏障 物理、化学、微生物 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细胞 吞噬细胞、DC、NK、NKT、YT、B1 补体 细胞因子 分子 防御素 溶菌酶
屏障 细胞 分子 皮肤黏膜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物理、化学、微生物 吞噬细胞、DC、NK、NKT、γδT、B1 补体 细胞因子 防御素 溶菌酶 固有免疫应答的参与成分
固有免疫细胞 B1-B YT mo/M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YδT 感染或癌变细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TCR NKT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细菌 吞噬细胞 伪足 摄取 吞噬体 一溶酶体 溶酶体酶 融合 细菌 吞噬溶酶体 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过程示意图 Immunology
Macrophage Phagocytosis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DC是由Steinman于1973年所发现, 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APC >DC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抗原提呈功能最强 >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APC >表面标志:CD1a、CD11c、CD83 15
15 ➢DC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抗原提呈功能最强 ➢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APC ➢表面标志: CD1a、CD11c、CD83 DC是由Steinman于1973年所发现, 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APC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NK细胞 分布:外周血、脾 形态:胞质内有大量嗜天青颗粒 标志:TCR、mlg、CD56+、CD16 杀伤特点:无需抗原的预先作用,不受MC限制,可直接非特异性杀 伤靶细胞 杀伤机制: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FasL途径
分布:外周血、脾 形态:胞质内有大量嗜天青颗粒 标志 :TCR-、mIg-、CD56 + 、 CD16+ 杀伤特点:无需抗原的预先作用,不受MHC限制,可直接非特异性杀 伤靶细胞 杀伤机制: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FasL途径 NK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