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名著导读 七上: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家、作品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 思想”。作者善于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自然界的一个现象,人世间的一段悲欢离合, 以及人们习而不察的事物中,感受和发现人生的哲理,体会人生与自然的某些规律性的本质, 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诗集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 2.诗集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 与歌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3.《繁星》《春水》名字的内涵:(1)繁星,代表零星的思想:(2)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 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 4.重要内容 ①作者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 哲学”著称 ②“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 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 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 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 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的冰心写的《繁星》 二、《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书中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每个浅显的小故事 都有深刻的含义。 2.内容 ①影射当时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赫剌 克勒斯和财神》等 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乌龟和老鹰》等 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鼹鼠》《蚂蚁和蝉》《骆驼和宙斯》等。 3.写法 ①大部分是动物寓言: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先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 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③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动物的习性 4.重要篇目)《狐狸与葡萄》写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故事。有的人能力小, 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 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心理安慰。) (2)《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水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 下山羊不管。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3)《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 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④4)《蚊子和狮子》写的是微不足道的蚊子虽然机智地战胜了百兽之王,而它沉醉于胜利时
专题六.名著导读 七上: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 作家、作品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 思想”。 作者善于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自然界的一个现象,人世间的一段悲欢离合, 以及人们习而不察的事物中,感受和发现人生的哲理,体会人生与自然的某些规律性的本质, 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诗集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 2.诗集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 与歌颂; (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3.《繁星》《春水》名字的内涵:(1)繁星,代表零星的思想;(2)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 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 4.重要内容 ① 作者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 哲学”著称。 ②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 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 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 星格”、“春水体”。 ⑥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 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的冰心写的《繁星》。 二、《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 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书中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每个浅显的小故事 都有深刻的含义。 2.内容 ①影射当时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赫剌 克勒斯和财神》等; 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乌龟和老鹰》等; 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鼹鼠》《蚂蚁和蝉》《骆驼和宙斯》等。 3.写法 ①大部分是动物寓言;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先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 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③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动物的习性。 4.重要篇目 ⑴ 《狐狸与葡萄》写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故事。有的人能力小, 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 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心理安慰。) ⑵ 《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水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 下山羊不管。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⑶ 《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 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⑷ 《蚊子和狮子》写的是微不足道的蚊子虽然机智地战胜了百兽之王,而它沉醉于胜利时
却撞上蛛网。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5)《农夫与冻僵的蛇》写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本性难改,咬死了农夫。告诫人 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6)《狼来了》: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 (7)《蚯蚓和狐狸》不能实现的计划,全是空话 (8)《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9)《两只口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10)《狐狸和狗》:骗子的伎俩总会被人识破的 (11)《驴和狼》:面对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人,我们不要害怕,也不必惊慌,要学会冷 静机智的应付。(有些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 (12)《马和驴》:强者帮助弱者,他们才能共存。 (13)《衔肉的狗》:教导人们不要贪婪 (14)《龟兔赛跑》: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1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 七下: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家、作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 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故事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 在尼日尼一一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 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 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 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 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 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 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 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 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 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 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 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 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 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 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 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 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 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却撞上蛛网。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⑸ 《农夫与冻僵的蛇》写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本性难改,咬死了农夫。告诫人 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6) 《狼来了》: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 (7)《蚯蚓和狐狸》不能实现的计划,全是空话。 (8)《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9)《两只口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10)《狐狸和狗》:骗子的伎俩总会被人识破的。 (11) 《驴和狼》:面对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人,我们不要害怕,也不必惊慌,要学会冷 静机智的应付。(有些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 (12)《马和驴》:强者帮助弱者,他们才能共存。 (13)《衔肉的狗》:教导人们不要贪婪 (14)《龟兔赛跑》: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1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 七下: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家、作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 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故事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 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 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 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 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 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 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 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 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 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 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 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 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 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 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 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 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 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 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 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 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 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 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 校的非难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3.主要内容 《童年》主要讲述阿廖沙(“我”)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 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 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 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 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 “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阿廖沙:可爱、弱小、倔强、执着,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 人,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 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 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 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 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 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外祖父所招的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 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 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6.《童年》的主题 基本主题:阿廖沙的成长:还有一个主题是: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四、《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1.作者:法国作家法布尔 2.内容 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 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 思想的散文宝藏。《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 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 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 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3.问题设计 《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 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请举一例说明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 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 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 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 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 校的非难。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3.主要内容 《童年》主要讲述阿廖沙(“我”)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 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 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 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 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 “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阿廖沙:可爱、弱小 、倔强、执着,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 人,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 。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 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 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 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 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 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外祖父所招的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 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 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6.《童年》的主题 基本主题:阿廖沙的成长;还有一个主题是: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四、《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1.作者:法国作家 法布尔 2.内容 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 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 思想的散文宝藏。《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 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 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 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3.问题设计 《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 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请举一例说明
八上:五、《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 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3.故事梗概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 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 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 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 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 似的人。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 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 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 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 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 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 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 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 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 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 安慰。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 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 “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 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 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 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 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 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 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 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 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
八上: 五、《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 10 篇 散文,写于 1926 年 6 月至 11 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3.故事梗概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 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 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 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 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 似的人。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 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 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 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 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 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 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 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 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 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 安慰。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 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 “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 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 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 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 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 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 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 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 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
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叙述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 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 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4.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一一—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 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 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 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 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一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 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鲁迅先生疑心他是 自杀的。 父亲—一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 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5.重要内容 ①《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 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主要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其中 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三件事 ②《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 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③《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一一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 的阻挠,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六、《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1.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 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2.内容及人物 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 京谋生。他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一一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 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 从饭里荼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 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后来虎妞难产 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开始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勤俭、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 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人气的洋车夫。但是经过三起三落后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 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以堕落完成了他由人到兽的悲剧一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 她大胆追求祥子,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3.祥子悲剧的深刻意义 祥子形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他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
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叙述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 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 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4.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 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 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 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 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 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 N 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鲁迅先生疑心他是 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 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5.重要内容 ①《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 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主要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其中 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三件事。 ②《朝花夕拾》共收 10 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 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③《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 的阻挠,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六、《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1.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 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2.内容及人物 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 岁时只身来到北 京谋生。他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 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 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 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后来虎妞难产 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开始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勤俭、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 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人气的洋车夫。但是经过三起三落后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 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以堕落完成了他由人到兽的悲剧一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 她大胆追求祥子, 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3.祥子悲剧的深刻意义 祥子形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他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