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习 (一)阅读文段,完成10-12题。(12分) 重金属—一土壤的“毒药” ①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土壤中,致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 髙于其自然背景值,并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 指含汞(Hg)、镉(Cd)、铅(Pb)以及类金属砷(As)等的污染物 ②那么,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是从哪儿来的呢? ③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重金属污染可谓无处不在。例如机动车尾气排放,既污染了大 气,也显著引起公路两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④含有重金属废品的垃圾,如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被长期堆放在某处,在雨水淋洗下 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毒元素,渗入到土壤的重金属具有很高的迁移能力,继而污染地下水、农 产品,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⑤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转移到土壤中。如家庭燃煤、采矿和冶炼的废气排放到空气 中。这些污染物可能由于重力和风的共同作用,直接降落到地面,也可能通过降雨、降雪等 过程将大气中的污染物“洗”入土壤中 ⑥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在造成残毒污染的同时,某些农药在组成中 含有汞、砷、铜、锌等重金属,还带来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近年来,随着地膜的大面积推 广使用,大量的地膜残片滞留地中,造成土壤的白色污染,同时由于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了 含有镉、铅的热稳定剂,也加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在一些地区引用受到工矿业污染的污水 灌溉,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的重金属,也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土壤截留固定。 ⑦重金属污染土壤后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有害物质或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引起土壤质量下降,导致植物生长发育障碍。被重 金属污染后的土壤变成了一块块的“毒地”,它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水→ 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如有些稻米含镉(Cd)浓度超标会诱发“骨痛病” 某些大中城市污灌区的癌症死亡率比非污灌区高10-20倍。更值得高度重视的是:重金属污 染不同于其它污染,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易随水淋溶,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甚至可能永远在环 境里循环;重金属还具有明显的生物富集作用,对人类生活危害极大 ⑧如此看来,重金属污染不单单是让土壤“中毒”,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啊!(有删改) 10.简要理清本文的说明思路。(6分) .农业生产中,导致土壤“中毒”的原因有哪些?(3分)
1 阅读练习 (一) 阅读文段,完成 10—12 题。(12 分) 重金属——土壤的“毒药” ①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土壤中,致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 高于其自然背景值,并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 指含汞(Hg)、镉(Cd)、铅(Pb)以及类金属砷(As) 等的污染物。 ②那么,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是从哪儿来的呢? ③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重金属污染可谓无处不在。例如机动车尾气排放,既污染了大 气,也显著引起公路两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④含有重金属废品的垃圾,如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被长期堆放在某处,在雨水淋洗下 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毒元素,渗入到土壤的重金属具有很高的迁移能力,继而污染地下水、农 产品,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⑤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转移到土壤中。如家庭燃煤、采矿和冶炼的废气排放到空气 中。这些污染物可能由于重力和风的共同作用,直接降落到地面,也可能通过降雨、降雪等 过程将大气中的污染物“洗”入土壤中。 ⑥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在造成残毒污染的同时,某些农药在组成中 含有汞、砷、铜、锌等重金属,还带来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近年来,随着地膜的大面积推 广使用,大量的地膜残片滞留地中,造成土壤的白色污染,同时由于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了 含有镉、铅的热稳定剂,也加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在一些地区引用受到工矿业污染的污水 灌溉,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也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土壤截留固定。 ⑦重金属污染土壤后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有害物质或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引起土壤质量下降,导致植物生长发育障碍。被重 金属污染后的土壤变成了一块块的“毒地”,它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水→ 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如有些稻米含镉(Cd)浓度超标会诱发“骨痛病”; 某些大中城市污灌区的癌症死亡率比非污灌区高 10-20 倍。更值得高度重视的是:重金属污 染不同于其它污染,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易随水淋溶,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甚至可能永远在环 境里循环;重金属还具有明显的生物富集作用,对人类生活危害极大。 ⑧如此看来,重金属污染不单单是让土壤“中毒”,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啊!(有删改) 10.简要理清本文的说明思路。(6 分) 11 .农业生产中,导致土壤“中毒”的原因有哪些?(3 分) 12
第⑦段加点词“可能”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4分) 爱美的外婆 依雁 ①乡下也有雅致的生活,许多年后,我回忆寄居在外婆身边的童年生活时,对这一点印 象颇深。 ②外婆说,院子里一定要有花,要有草。当外婆的院子里真的红红绿绿、香香甜甜时, 清贫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变得闪亮起来。而当蝴蝶、蜜蜂飞来,我就觉得乡下的生活能把一个 小孩子的孤独寂寞酿成蜜。 ③外婆的院子里有菊花、水仙、芍药……都是一些容易成活的花,外婆甚至还在院中挖 出了一个小小的水池,在里面种上藕,夏天便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可供观赏 ④外婆院子里的风仙花开得特别繁茂,爱美的姑娘们过来采花瓣染指甲,把整个村子里 姑娘的指甲都染红了,汲水、洗衣、淘米时,片片红指甲灿若云霞,让人不由得看呆了。我 的指甲也染成红的了,玩泥巴时,红指甲配黄泥,外婆看着我笑,我有点害羞,将手指深深 地埋入柔软的黄泥中。 ⑤爱花的人穿衣服也不马虎,我没有新衣,外婆就把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有棱有 角放在衣橱里,拿木瓜来熏染,让衣服染上一丝淡淡的香味。这样一熏,穿起来更俊更美了 清贫的生活里很难在衣服上锦上添花,外婆就在衣服的破处绣上一朵花,或者把补丁变成 朵花。今天回忆起来,外婆还真有点诗人气质呢 ⑥小时候,舅舅们吃饭时总会将米粒撒到桌子上,更出格的是他们常常用筷子故意敲击 碗沿发出刺耳的声响。外公骂了又骂,他们还是不改。外婆察觉出其中的一些秘密,悄悄收 去所有的粗瓷餐具,换作细瓷的,细瓷餐具白得像雪,外面还印着逼真的娇嫩花朵,画很美, 像三月里的桃花。第一次用这些餐具吃饭时,外婆郑重其事地说:买这些碗和盘子整整花去 了外公半个月的工资。她还问我们这些碗和盘子你们觉得好看不好看?我们说好看,真的好 看啊!外婆说:那就高高兴兴地多吃一碗吧。奇迹出现了,此后舅舅们再也不将米粒随意地 撒到碗外面,也没有用筷子敲击餐具了,他们甚至还学着淸洗碗筷,将碗上的花朵洗得水灵 灵的,一尘不染。 ⑦后来,我无意间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即使是一个青花瓷碗,也要做得花团 锦簇,似乎米饭是盛在花朵中,令人内心怀着感激,不敢浪费……”我不由想起了外婆,在 众多的餐具中挑选出那样的碗和盘碟,她的那颗慧心是多么细致、多么美啊 ⑧因为爱美爱生活,外婆就连放在暗处的大床也要工匠在上边雕出一些花样图案……这 就是我的外婆。我童年生活在外婆家,原来是生活在美丽之中呀 ⑨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在赞美自己神往的古城时这样写道:“城市是一座整体的艺术品, 2
2 .第⑦段加点词“可能”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17 题。(24 分) 爱美的外婆 依雁 ①乡下也有雅致..的生活,许多年后,我回忆寄居在外婆身边的童年生活时,对这一点印 象颇深。 ②外婆说,院子里一定要有花,要有草。当外婆的院子里真的红红绿绿、香香甜甜时, 清贫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变得闪亮起来。而当蝴蝶、蜜蜂飞来,我就觉得乡下的生活能把一个 小孩子的孤独寂寞酿成蜜。 ③外婆的院子里有菊花、水仙、芍药……都是一些容易成活的花,外婆甚至还在院中挖 出了一个小小的水池,在里面种上藕,夏天便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可供观赏。 ④外婆院子里的风仙花开得特别繁茂,爱美的姑娘们过来采花瓣染指甲,把整个村子里 姑娘的指甲都染红了,汲水、洗衣、淘米时,片片红指甲灿若云霞,让人不由得看呆了。我 的指甲也染成红的了,玩泥巴时,红指甲配黄泥,外婆看着我笑,我有点害羞,将手指深深 地埋入柔软的黄泥中。 ⑤爱花的人穿衣服也不马虎,我没有新衣,外婆就把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有棱有 角放在衣橱里,拿木瓜来熏染,让衣服染上一丝淡淡的香味。这样一熏,穿起来更俊更美了。 清贫的生活里很难在衣服上锦上添花,外婆就在衣服的破处绣上一朵花,或者把补丁变成一 朵花。今天回忆起来,外婆还真有点诗人气质呢。 ⑥小时候,舅舅们吃饭时总会将米粒撒到桌子上,更出格的是他们常常用筷子故意敲击 碗沿发出刺耳的声响。外公骂了又骂,他们还是不改。外婆察觉出其中的一些秘密,悄悄收 去所有的粗瓷餐具,换作细瓷的,细瓷餐具白得像雪,外面还印着逼真的娇嫩花朵,画很美, 像三月里的桃花。第一次用这些餐具吃饭时,外婆郑重其事地说:买这些碗和盘子整整花去 了外公半个月的工资。她还问我们这些碗和盘子你们觉得好看不好看?我们说好看,真的好 看啊!外婆说:那就高高兴兴地多吃一碗吧。奇迹出现了,此后舅舅们再也不将米粒随意地 撒到碗外面,也没有用筷子敲击餐具了,他们甚至还学着清洗碗筷,将碗上的花朵洗得水灵 灵的,一尘不染。 ⑦后来,我无意间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即使是一个青花瓷碗,也要做得花团 锦簇,似乎米饭是盛在花朵中,令人内心怀着感激,不敢浪费……”我不由想起了外婆,在 众多的餐具中挑选出那样的碗和盘碟,她的那颗慧心是多么细致、多么美啊! ⑧因为爱美爱生活,外婆就连放在暗处的大床也要工匠在上边雕出一些花样图案……这 就是我的外婆。我童年生活在外婆家,原来是生活在美丽之中呀。 ⑨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在赞美自己神往的古城时这样写道:“城市是一座整体的艺术品
不是展览馆中的孤悬在墙壁上的欣赏对象,而就是你日日使用的碗碟、柜子、拉手等一切家 什,从童年到晚年,人一生都被雅致的氛围熏陶着,寓教于乐,寓教于人生。”其实我的人 生也是这样的,从童年生活开始就接受着外婆美的教育,尽管那不是刻意的,但对我一生的 审美取向,却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 13.“乡下也有雅致的生活”中的“雅致”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4.请找出表明“我”小时候未真正感受到“外婆美的教育”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找 出两句即可)(4分) 5.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品析语言。(6分) (1)汲水、洗衣、淘米时,片片红指甲灿若云霞。(从修辞的角度)(4分) (2)因为爱美爱生活,外婆就连放在暗处的大床也要工匠在上边雕出一些花样图案。(从词 语“就连……也……”的角度)(2分) 16.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第⑥段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4分) 17.作者童年时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身上值得写的地方一定有很多,可本文却只选取“爱 美的外婆”来写,为什么?(4分)
3 不是展览馆中的孤悬在墙壁上的欣赏对象,而就是你日日使用的碗碟、柜子、拉手等一切家 什,从童年到晚年,人一生都被雅致的氛围熏陶着,寓教于乐,寓教于人生。”其实我的人 生也是这样的,从童年生活开始就接受着外婆美的教育,尽管那不是刻意的,但对我一生的 审美取向,却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 13.“乡下也有雅致的生活”中的“雅致”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14.请找出表明“我”小时候未真正感受到“外婆美的教育”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找 出两句即可)(4 分) 15.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品析语言。(6 分) (1)汲水、洗衣、淘米时,片片红指甲灿若云霞。(从修辞的角度)(4 分) (2)因为爱美爱生活,外婆就连放在暗处的大床也要工匠在上边雕出一些花样图案。(从词 语“就连……也……”的角度)(2 分) 16.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第⑥段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4 分) 17.作者童年时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身上值得写的地方一定有很多,可本文却只选取“爱 美的外婆”来写,为什么?(4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4-19题。(23分) 四十二粒芝麻 顾振威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 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②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 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 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 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③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 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 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 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④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 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⑤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 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 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⑥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⑦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 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Δ堕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 的喘息声。 ⑧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⑨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 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 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 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 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①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⑩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 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 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一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4 (三)阅读下文,回答 14-19 题。(23 分) 四十二粒芝麻 顾振威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 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②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 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 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 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③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 1000 多里路,1000 多斤重的煤车, 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 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 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④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 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⑤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 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 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⑥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⑦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 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 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 的喘息声。 ⑧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⑨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 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 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 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 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⑪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⑫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 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 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 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⑩3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 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⑩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①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⑩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 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 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①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选自《意林》2014年4月第8期) 14.文中②⑤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15.结合文章⑨-①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4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 D.感动 16.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⑦段A和①段B两句。(4分 17.概括“我”父亲的形象。(3分) 18.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4分) 19.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5分)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24分) ①我从小习惯了父母的照顾,胆怯怕事
5 ⑬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 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⑭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 粒! ⑮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⑯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 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 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⑰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选自《意林》2014 年 4 月第 8 期) 14.文中②-⑤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 分) 15.结合文章⑨-⑮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4 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①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④ D.感动 16.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⑦段 A 和⑫段 B 两句。(4 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概括“我”父亲的形象。(3 分) 18.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4 分) 19.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5 分)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7 题。(24 分) ①我从小习惯了父母的照顾,胆怯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