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中以合作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 陈家镛一号星”命名在过程工程所发布 ■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信息中心 1月12日,过程工程所召开了中以合作今后将利用微型可返回式卫星和空间站为科 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陈家镛一号星”研提供更多服务 的命名会。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刘会洲、 蒋一琪谈到,中国和以色列在科研方面 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副处长蒋一琪,天仪研究一直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这次合作是开 院、中科院力学所等空天领域专家,陈家镛创性的,首次利用商业化实验卫星进行化工 院士家属及学生,过程工程所所长张锁江院多相流体混合实验,希望能做出对国民经济 士、党委书记陈运法、副所长朱庆山、党委有影响的成果。国际合作局将对该合作的进 副书记兼副所长张鸿翔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展进行追踪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陈运法主持。 刘会洲代表实验室发言,陈家镛先生以 张锁江在致辞中谈到,此次国际合作的化工强化湿法冶金过程,创立了中科院绿色 微重力化工实验意义重大,开创了微重力化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绿色室”在陈家镛 工研究的新篇章。“陈家镛一号星”的命名是先生的带领下坚持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一个新的开端,希望能够形成系列实验,全脚踏实地做研究。这是“绿色室”又一次在 面促进化工科研技术的空天发展。陈家镛院新领域的开创性国际合作,不仅在传统化工 士是著名湿法冶金和化学工程专家,中国湿基础和应用研究上勇于创新,而且敢于在微 法冶金开拓者,成就卓著;实验卫星的命名重力这样极端条件下研究多相化工过程。希 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 望杨超带领微重力化工实验团队,传承陈先 天仪研究院CE0杨峰表示,过程工程所生的科学精神,为我们国家新技术的应用做 的杨超团队是一个技术领先、运转高效并且出重要贡献。 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团队。将微重力科学实 微重力化工实验的技术负责人、陈家铺 验与化工多相流基础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契院士的学生杨超就微重力实验进展和合作情 合未来大力发展空间科学的国家规划,符合况做了汇报。张懿院士、李洪钟院士、毛在 “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和创新创业的国家主砂、马光辉等分别分享了与陈家镛先生共事 旋律。合作各方组成的科研团队效率非常髙,的经历,表达了对陈先生的敬意。中科院力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微重力实验的学所刘秋生研究员等微重力和空天专家表 策划和准备工作。此次合作是一个新的起点,示,过程工程所开展的微重力化工研究是国 6|2017年1月总第309期
特别报道 6 2017 年 1 月 总第 309 期 中以合作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 “陈家镛一号星”命名在过程工程所发布 ■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信息中心 1 月 12 日,过程工程所召开了中以合作 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陈家镛一号星” 的命名会。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刘会洲、 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副处长蒋一琪,天仪研究 院、中科院力学所等空天领域专家,陈家镛 院士家属及学生,过程工程所所长张锁江院 士、党委书记陈运法、副所长朱庆山、党委 副书记兼副所长张鸿翔等出席会议。会议由 陈运法主持。 张锁江在致辞中谈到,此次国际合作的 微重力化工实验意义重大,开创了微重力化 工研究的新篇章。“陈家镛一号星”的命名是 一个新的开端,希望能够形成系列实验,全 面促进化工科研技术的空天发展。陈家镛院 士是著名湿法冶金和化学工程专家,中国湿 法冶金开拓者,成就卓著;实验卫星的命名 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 天仪研究院 CEO 杨峰表示,过程工程所 的杨超团队是一个技术领先、运转高效并且 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团队。将微重力科学实 验与化工多相流基础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契 合未来大力发展空间科学的国家规划,符合 “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和创新创业的国家主 旋律。合作各方组成的科研团队效率非常高,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微重力实验的 策划和准备工作。此次合作是一个新的起点, 今后将利用微型可返回式卫星和空间站为科 研提供更多服务。 蒋一琪谈到,中国和以色列在科研方面 一直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这次合作是开 创性的,首次利用商业化实验卫星进行化工 多相流体混合实验,希望能做出对国民经济 有影响的成果。国际合作局将对该合作的进 展进行追踪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刘会洲代表实验室发言,陈家镛先生以 化工强化湿法冶金过程,创立了中科院绿色 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绿色室”在陈家镛 先生的带领下坚持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脚踏实地做研究。这是“绿色室”又一次在 新领域的开创性国际合作,不仅在传统化工 基础和应用研究上勇于创新,而且敢于在微 重力这样极端条件下研究多相化工过程。希 望杨超带领微重力化工实验团队,传承陈先 生的科学精神,为我们国家新技术的应用做 出重要贡献。 微重力化工实验的技术负责人、陈家镛 院士的学生杨超就微重力实验进展和合作情 况做了汇报。张懿院士、李洪钟院士、毛在 砂、马光辉等分别分享了与陈家镛先生共事 的经历,表达了对陈先生的敬意。中科院力 学所刘秋生研究员等微重力和空天专家表 示,过程工程所开展的微重力化工研究是国
特别报道 际性前沿科学;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陈家 微重力化工实验的开启以及“陈家镛一 镛一号星”,表达了对科学家人格和成就的崇号星”的命名,标志着研究所在基础研究和 敬,开启了中国航天领域的先例,也与国际国际合作方面新的突破,研究所将继续开展 卫星命名惯例接轨。 更多的探索,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 中以合作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陈家镛一号星”命名 暨微重力实验方案论证会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m详一号星”命名 会议现场 中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7
特别报道 7 际性前沿科学;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陈家 镛一号星”,表达了对科学家人格和成就的崇 敬,开启了中国航天领域的先例,也与国际 卫星命名惯例接轨。 微重力化工实验的开启以及“陈家镛一 号星”的命名,标志着研究所在基础研究和 国际合作方面新的突破,研究所将继续开展 更多的探索,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会议现场
特别报道 2016年度过程工程所科研和管理工作交流会召开 ■信息中心 1月12-13日,过程工程所召开2016年全管理工作报告,报告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度科研和管理工作交流会。院士、所领导、安全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本次大会 硏究员、副硏究员以及管理/支撑部门负责人报告分为研究部及管理部门工作汇报、青年 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对于全学术论坛两部分。研究部主任、事业部主任 面总结2016年工作,积极谋划“十三五”改及管理/支撑部门负责人报告穿插进行,研究 革创新发展,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具有重要部报告内容涉及年度总体进展、代表性成果、 意义。 未来工作计划、团队管理的思考与建议等。 会议开始,所长张锁江院士发表大会致管理/支撑报告要对照年度目标介绍工作完 辞,他立足研究所现有科研布局及国家科技成情况,重点围绕下一年工作目标和措施进 与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三大问题,引发大家深行思考。青年学术论坛邀请研究所优秀青年 入思考。一,面对持续严重的雾霾,我们能人才作特邀报告,报告准备充分,内容新颖, 做什么?二,面对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国,我启发性强,吸引所内科研人员关注 们能做什么?三,面对产业结构巨变的大时 张锁江在总结讲话中谈到,大家的报告 代背景及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发展很有激情,令人振奋,研究所未来的发展充 战略,我们能做什么? 满希望。他强调,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他还谈到,2016年,国家经济下行压力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当 大,科研资助体制改革,但在大家的共冋努今经济下行,产业结枃调整,国家相关政策 力下,研究所仍然取得了长足发展:过程大提供了绝佳的机会。2017年,研究所要加快 厦B楼顺利开工建设,廊坊分部南区全面完推进设立研究所重大产出方向,出台重大产 成,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成立。出激励计划,布局前沿交叉学科;要在大格 科硏创新迈上新台阶,经费増长超过15%。局下思考,建立过程所为核心的新型科技园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和谐发展的文化要推动薪酬改革,工资体制改革,大幅提高 逐渐形成。希望大家借助此机会,总结经验,科研人员待遇;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化战 加强交流,促进协作,积极做好2017年工作略,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招生;要加强 规划。 安全管理,以“智慧过程所”为核心,加强智 会议特别邀请张鸿翔副所长作研究所安能化建设: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基层组 8|2017年1月总第309期
特别报道 8 2017 年 1 月 总第 309 期 2016 年度过程工程所科研和管理工作交流会召开 ■信息中心 1 月 12-13 日,过程工程所召开 2016 年 度科研和管理工作交流会。院士、所领导、 研究员、副研究员以及管理/支撑部门负责人 等共计 200 余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对于全 面总结 2016 年工作,积极谋划“十三五”改 革创新发展,部署 2017 年重点任务具有重要 意义。 会议开始,所长张锁江院士发表大会致 辞,他立足研究所现有科研布局及国家科技 与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三大问题,引发大家深 入思考。一,面对持续严重的雾霾,我们能 做什么?二,面对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国,我 们能做什么?三,面对产业结构巨变的大时 代背景及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发展 战略,我们能做什么? 他还谈到,2016 年,国家经济下行压力 大,科研资助体制改革,但在大家的共同努 力下,研究所仍然取得了长足发展:过程大 厦 B 楼顺利开工建设,廊坊分部南区全面完 成,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成立。 科研创新迈上新台阶,经费增长超过 15%。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和谐发展的文化 逐渐形成。希望大家借助此机会,总结经验, 加强交流,促进协作,积极做好 2017 年工作 规划。 会议特别邀请张鸿翔副所长作研究所安 全管理工作报告,报告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本次大会 报告分为研究部及管理部门工作汇报、青年 学术论坛两部分。研究部主任、事业部主任 及管理/支撑部门负责人报告穿插进行,研究 部报告内容涉及年度总体进展、代表性成果、 未来工作计划、团队管理的思考与建议等。 管理/支撑报告要对照年度目标介绍工作完 成情况,重点围绕下一年工作目标和措施进 行思考。青年学术论坛邀请研究所优秀青年 人才作特邀报告,报告准备充分,内容新颖, 启发性强,吸引所内科研人员关注。 张锁江在总结讲话中谈到,大家的报告 很有激情,令人振奋,研究所未来的发展充 满希望。他强调,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当 今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相关政策 提供了绝佳的机会。2017 年,研究所要加快 推进设立研究所重大产出方向,出台重大产 出激励计划,布局前沿交叉学科;要在大格 局下思考,建立过程所为核心的新型科技园; 要推动薪酬改革,工资体制改革,大幅提高 科研人员待遇;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化战 略,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招生;要加强 安全管理,以“智慧过程所”为核心,加强智 能化建设;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基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