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 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 禄。(但)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豪爽,尚节气,识拔英俊。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mωu等同)矣。”故以稼 名轩。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 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 文成而声始歇。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译文 辛弃疾性格豪爽,崇尚高风亮节,善于赏识提拔优秀的人才。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应 该以种田为先,北方的人,求生的方式不求于人,所以没有很富和很贫穷的家庭。南方的人 多从事末事而不务农功,所以就生出兼并的忧患,贫富差距大。”因而以“稼”字作其轩名。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勘 谢枋得路过弃疾基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呜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 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 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节录《宋史》卷四百一《辛弃疾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榜:张榜(公布) B.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使 知:主管 C.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不行:不可以,不允许 D.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平素
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 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 禄。(但)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豪爽,尚节气,识拔英俊。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móu 等同)矣。”故以稼 名轩。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 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 文成而声始歇。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译文 辛弃疾性格豪爽,崇尚高风亮节,善于赏识提拔优秀的人才。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应 该以种田为先,北方的人,求生的方式不求于人,所以没有很富和很贫穷的家庭。南方的人 多从事末事而不务农功,所以就生出兼并的忧患,贫富差距大。”因而以“稼”字作其轩名。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勘 谢枋得路过弃疾基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呜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 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 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节录《宋史》卷四百一《辛弃疾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榜:张榜(公布) B.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使 知:主管 C.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不行:不可以,不允许 D.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平素
【答案解析】C。〔没有被施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A.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阻挠之 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C.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D.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答案解析】B(A.之: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趁机,顺着C.把 拿,介词/因为,介词D.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 8.下列对原文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 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B.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 方多末作以病农侕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C.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D.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答案解析】B。〔据“是以、而”等词及“北方与南方之人的对比来断句。) 9.下列句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时,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 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
【答案解析】C。〔没有被施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阻挠之 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C.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D.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答案解析】B〔A.之: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趁机,顺着 C.把, 拿,介词/因为,介词 D.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 8.下列对原文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 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B.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 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C.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D.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答案解析】B。〔据“是以、而”等词及“北方与南方之人的对比来断句。〕 9.下列句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时,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 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