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第五专题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一)开启思想解放的时代潮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近代以来,为挽救国家危亡,中国先进分子曾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再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深深的绝望、苦闷和仿律中。1912年3月3日法国刊物《小日报》(LePetitJournal)关于表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报道,标题为《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 第五专题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开启思想解放的时代潮流 近代以来,为挽救国家危亡,中国先进分子曾 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 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再碰壁。辛亥革命 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深深 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中。 1912年3月3日法国刊物《小日报》(Le Petit Journal) 关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报道,标题为《袁世凯 剪下他的辫子》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第五专题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因此,“欲图根本之救广”,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时代潮流。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 第五专题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 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因此, “欲图根本之救 亡” ,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时代潮流。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第五专题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第二卷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國之青年其果能於此乎吾見夫年其腾种程者十之九岛華其发澤智能力排陳腐朽敢者以去之若青年有以自凳而密胃耳自觉者仰雅不颠以如流之崴月典之統短道华斯以献吾国之社合其隆盛职九安幼供御仰邦陈爵标助育求学仁么提伙而要欣唇杯联加子势加抱無一不奥彼陈腐朽取者禽之装知脚人身助人身死让合道天然御达之途具新鲜活豫若以学人生最可寳贵之陈期他青年之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超兴為以少年老成中國稀人之语也年LA JEUNESSE敬告青年e青4青年雄鼓第一第一丘抑冷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利菜鲜8非其旨也。《陈独秀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2页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号有《敬告青年》一文,在当时影响很大
一、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 第五专题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 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号有《敬告青年》 一文,在当时影响很大 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 ——《陈独秀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2页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加人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文仁运幼
一、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 第五专题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第五专题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制度和思想事物的科学观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拥护“德先生(Democracy)科学和“赛先生”(Science)即提倡民主和科学。DemocracyScience(德先生)(赛先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 第五专题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制度和思想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 事物的科学观点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