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2007-1-15) 《劝学》 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 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 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yu舟楫j1跬步kui驽马m锲而不舍qie金石可镂lσu骐骥j 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輮以为轾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善假于物也:对,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豉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2007-1-15) 《劝 学》 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 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 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 yú 舟楫. jí 跬.步 kuǐ 驽.马 nú 锲.而不舍 qiè 金石可镂. lòu 骐骥. jì 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輮 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天赋,资质。 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对, 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 :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哂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 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师说》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 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 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 物的见解。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找出下列通假字井释义 传道受业解惑:同授,传授。句读之不知:同逗,停顿。或师焉,或不焉:同否 活用情况: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一为耻,意动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词作动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词多义: 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古之学者:助词,的 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 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
2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 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师 说》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 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 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 物的见解。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传道受.业解惑 :同 授,传授。句读.之不知 : 同 逗,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同 否。 活用情况: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名词作动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 一词多义: 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古之学者:助词,的 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 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
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吾师道也:学习、效法 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不耻相师:学习、效法 无无贵无贱:无论 圣人无常师:没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介词结构后置 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被动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赤壁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 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 领域也有很髙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 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 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 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窈窕(yoo)tiao)棹(zhao)扣舷(xian)袅袅(nio)酾(sh酒横槊(shuo)匏(pao)尊相与枕藉(je)嫠 i)妇愀(q迫o)然山川相缪(liao)舳舻(zhω(lu蜉蝣(fuyωu 通假字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山川相缪:通“缭”连结,盘绕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 (5)乌鹊南飞(名作状) 一词多义: 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3 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 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吾师道也: 学习、效法 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不耻相师:学习、效法 无 无贵无贱:无论 圣人无常师:没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被动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赤壁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 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 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 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赋 :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 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 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窈窕(yǎo)(tiǎo) 棹(zhào) 扣舷(xián) 袅袅(niǎo)酾(shī)酒 横槊(shuò) 匏(páo)尊 相与枕藉(jiè) 嫠 (lí)妇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lú) 蜉蝣(fú)(yóu) 通假字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山川相缪. :通“缭” 连结,盘绕。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使动) (5)乌鹊南.飞(名作状) 一词多义: 如 纵一苇之所如 (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属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纵一苇之所如(往)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标志) 倚歌而和之(代词,歌)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 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奏 介词结构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译: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他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始得西山宴游记》 、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提倡”古文”创作。其散文以山 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 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记: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 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衽(ren)席攒蹙累积(cuan)(cu)斫榛莽(zhu)箕踞而遨()ju)引觞( shang满酌 三、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 四、一词多义 异A始指异之(以一为异,称奇 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为A余自为僇人(成为) B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A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ν地”、"着”)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晚游六桥待月记》《湖心亭看雪》 翻译句子(注意要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1、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判断句,标志词“为”) 译:一天最美的景观,是早上的烟云,是傍晚的山雾
4 之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的) 纵一苇之所如 (往)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标志) 倚歌而和之(代词,歌) 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奏。 介词结构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译: 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他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提倡“古文”创作。其散文以山 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 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 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衽.(rèn)席 攒蹙..累积(cuán)(cù) 斫.榛莽(zhuó) 箕踞..而遨(jī)(jù) 引觞.(shāng)满酌 三、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四、一词多义 异 A 始指异之 (以---为异,称奇)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为 A 余自为僇人 (成为) B 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 A 觉而起,起而归 (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晚游六桥待月记》《湖心亭看雪》 一、翻译句子(注意要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1、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判断句,标志词“为”) 译:一天最美的.景观,是.早上的烟云,是傍晚的山雾
2、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被动句标志词“为、所”) 译:我此时被桃花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边 3、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多于” 译: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绔的游客之多,比堤 畔的草多,真是艳丽盛美极了。 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艳 译:湖光点染翠绿之工巧,山岚点燃颜色之精妙,都在朝日刚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5、此乐留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这乐趣留给山上的僧人享用,怎么向平俗的人说呢? 6、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 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8、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 年的历史,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全书共130篇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载1362年历史,花19年编撰而成,作者司马光 认为此书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袁宏道,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 和领袖人物。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晚游六桥待月记》。本文写六桥朝烟、夕岚之美,为待月作层 层的心理铺垫 4、张岱,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清之际文学家,散文《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本 文运用白描的写景方法,景淡情脱俗。 《六国论》苏洵 、重点词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 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它实际上)4、此言得之(适宣得当) 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
5 2、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被动句标志词“为、、、所”) 译:我此时被.桃花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边。 3、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多于”) 译: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绔..的游客 ...之多,比.堤 畔的草多.,真是艳丽盛美极了。 4、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艳。 译:湖光点染翠绿之工巧..,山岚点燃颜色之精妙..,都在朝日刚.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5、此乐留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这乐趣留给山上的僧人享用,怎么向 ...平俗的人说.呢? 6、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7、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 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8、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 ...你一样痴的人。 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黄帝,下到 汉武帝 太初四年共约 3000 年的历史,包括 12 本纪 、10 表 8 书 30 世家 70 列传 全书共 130 篇。 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载 1362 年历史,花 19 年编撰而成,作者 司马光 认为此书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袁宏道,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 和领袖人物。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晚游六桥待月记》。本文写六桥朝烟、夕岚之美,为待月作层 层的心理铺垫。 4、张岱,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清之际文学家,散文《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本 文运用白描的写景方法,景淡情脱俗。 《六国论》 苏洵 一、重点词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 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4、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