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专题测试题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 A.谙练(an)麇集(qun)巨擘(b)幡然悔悟(fon) B.拱券(xuan)罹难(l)抵毁(dI)提纲絜领(qie) C.踅摸(xue)纰缪(pi)眩晕(xun)分道扬镳(bio) D.翩跹(qion)庾毙(y0) 香蕈(xin)循私舞弊(xin) 2.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想要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可以多看看当代中学生写的一些作品,如《梦里花落知多少》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B.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指挥着教育行为的一切环节:音、体、美一一所谓“小三门”成了次要的课 程。 C.不良的食物搭配不仅可以引发不适,甚至有可能导致中毒,如萝卜与橘子,白酒与柿子,牛奶 与巧克力,牛肉与栗子,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等等 D.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你听到了吗?你可以含笑九泉了!”我 喃喃自语着。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篇社论指出: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和支持,不是发出几个号召就能解决的,必须有正确 的政策 ②扮演屈原的那个演员,无论是表情还是服装都很 屈原的身份 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瓦斯治理, 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 生 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接收, 将对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拥护契合遏制对于/否则 B.拥戴吻合遏止关于/因为 C.拥戴契合遏制关于因为 D.拥护吻合遏止对于/否则 4.下列各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希腊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面面俱到, 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专题测试题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 ) A.谙练(ān) 麇集(qún) 巨擘(bò) 幡然悔悟(fān) B.拱券(xuàn) 罹难(lí) 抵毁(dǐ) 提纲絜领(qiè) C.踅摸(xué) 纰缪(pī) 昡晕(xuàn) 分道扬镳(biāo) D.翩跹(qiān) 庾毙(yǔ) 香蕈(xùn) 循私舞弊(xùn) 2.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想要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可以多看看当代中学生写的一些作品,如《梦里花落知多少》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年 11 月出版。) B.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指挥着教育行为的一切环节:音、体、美——所谓“小三门”成了次要的课 程。 C.不良的食物搭配不仅可以引发不适,甚至有可能导致中毒,如萝卜与橘子,白酒与柿子,牛奶 与巧克力,牛肉与栗子,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等等。 D.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你听到了吗?你可以含笑九泉了!”我 喃喃自语着。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篇社论指出:要得到人民群众的_______和支持,不是发出几个号召就能解决的,必须有正确 的政策。 ②扮演屈原的那个演员,无论是表情还是服装都很_______屈原的身份。 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瓦斯治理,_______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 生。 ④_______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接收,_______将对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拥护 契合 遏制 对于/否则 B.拥戴 吻合 遏止 关于/因为 C.拥戴 契合 遏制 关于/因为 D.拥护 吻合 遏止 对于/否则 4.下列各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希腊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面面俱到, 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
B.在审片的时候,孙玉胜副总编辑用了一个小时来思考如何既能揭露事实,又能保护线人,在发 现无法两全的时候,他作了忍痛割爱的决定。 C.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 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岀台,反腐力度的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怕被人揭发受处分,就金蝉 脱壳,把大量财产转移到国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 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B.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 事这项研究 C.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使这种创 造达到了登峰造极。 D.滨江市金龙娱乐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 万元以上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A.帕特里克·亨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政治家。顾拜旦法国教育家。梁思成中国建筑学家 B.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清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戏曲作品。 C.巴金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雾》《雨》《电》被称为“爱情三部曲”, 小说《家》《春》《秋》被称为“激流三部曲”,我年创作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讲真话的大书”。 D.具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小说家欧·亨利,他的短篇 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 奇异的“深海声道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 波传得很远。在深海声道中,声音可以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后来的科学家还为此 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
B.在审片的时候,孙玉胜副总编辑用了一个小时来思考如何既能揭露事实,又能保护线人,在发 现无法两全的时候,他作了忍痛割爱的决定。 C.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 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力度的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怕被人揭发受处分,就金蝉 脱壳,把大量财产转移到国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 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B.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 事这项研究。 C.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使这种创 造达到了登峰造极。 D.滨江市金龙娱乐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 万元以上。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帕特里克•亨利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政治家。顾拜旦 法国教育家。梁思成 中国建筑学家。 B.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清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戏曲作品。 C.巴金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雾》《雨》《电》被称为“爱情三部曲”, 小说《家》《春》《秋》被称为“激流三部曲”,我年创作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讲真话的大书”。 D.具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小说家欧•亨利,他的短篇 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7—10 题。 奇异的“深海声道”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 波传得很远。在深海声道中,声音可以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后来的科学家还为此 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
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钟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听到了。计算 起来,这颗炸弹爆炸后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②经过理论分析,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大自然在大洋深处造成了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的深海声 道。海水下的声速基本上由温度和海水压力控制:温度愈低,声速也愈慢;而海水压力愈大,则声速 愈快。大洋中的水温从总的来说是太阳照射造成的,因此温度总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定深度 后温度就不再改变,形成深海等温层。而海水压力却只与深度有关,深度愈大,海水压力就愈大。因 此,如果从海面向下观察,就会发现,声速先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而变慢,当下降到一个最低值 时,海水温度不再改变,这时,声速就会随海水压力增大而变快 ③这样,声波传播的速度在整个海洋中变成了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谏越慢 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在这两层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声道轴。由于 声波的传播中总是向声速慢的界面弯曲,因此声道轴上方和下方的声音就会折回声道轴。这样,声能 被限制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这就像在声道轴上下各放一块反射声 音特别好的大平板一样,声音总是在这两块平板之间来回反射,能量不受损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 这就是“深海声道 ④深海声道经常受到复杂海况的影响,海洋深度的变化、海底山脉的阻挡都是障碍。一殷说来, 如果海的深度变浅,对声道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不浅到声道的下界,影响就不大,如果越过了下 界,声道中的部分声波能量就会受损。海底愈浅,声能受损就愈严重。如果海底穿过整个声道,那么 声道效应就没有了,声道就消失了。(选自《科学之谜》2004年03期略有删节) 7.下列对“深海声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声道是可以让声音以由快变慢再由慢变快的速度清晰地传播到大洋很深处一定范围内,并 总是向声速慢的一面弯曲的特殊界面 B.深海声道是位处深海一定深度范围内,环绕地球达半圈并且能使声音在其中传播到数千公里之 外而没有减弱迹象的特殊声道。 C.深海声道是以深海等温层为界面形成因而能保证声波迅速不受损失地传播到深海一定范围内的 特殊的声道轴
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 3 小时 43 分钟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听到了。计算 起来,这颗炸弹爆炸后的声波一共“走”了 19200 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②经过理论分析,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大自然在大洋深处造成了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的深海声 道。海水下的声速基本上由温度和海水压力控制:温度愈低,声速也愈慢;而海水压力愈大,则声速 愈快。大洋中的水温从总的来说是太阳照射造成的,因此温度总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深度 后温度就不再改变,形成深海等温层。而海水压力却只与深度有关,深度愈大,海水压力就愈大。因 此,如果从海面向下观察,就会发现,声速先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而变慢,当下降到一个最低值 时,海水温度不再改变,这时,声速就会随海水压力增大而变快。 ③这样,声波传播的速度在整个海洋中变成了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 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在这两层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声道轴。由于 声波的传播中总是向声速慢的界面弯曲,因此声道轴上方和下方的声音就会折回声道轴。这样,声能 被限制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这就像在声道轴上下各放一块反射声 音特别好的大平板一样,声音总是在这两块平板之间来回反射,能量不受损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 这就是“深海声道”。 ④深海声道经常受到复杂海况的影响,海洋深度的变化、海底山脉的阻挡都是障碍。一般说来, 如果海的深度变浅,对声道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不浅到声道的下界,影响就不大,如果越过了下 界,声道中的部分声波能量就会受损。海底愈浅,声能受损就愈严重。如果海底穿过整个声道,那么 声道效应就没有了,声道就消失了。 (选自《科学之谜》2004 年 03 期 略有删节) 7.下列对“深海声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海声道是可以让声音以由快变慢再由慢变快的速度清晰地传播到大洋很深处一定范围内,并 总是向声速慢的一面弯曲的特殊界面。 B.深海声道是位处深海一定深度范围内,环绕地球达半圈并且能使声音在其中传播到数千公里之 外而没有减弱迹象的特殊声道。 C.深海声道是以深海等温层为界面形成因而能保证声波迅速不受损失地传播到深海一定范围内的 特殊的声道轴
D.深海声道是使声能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而不受损失地在大洋深处的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从而让 声音可以传得很远的特殊声道 8.根据文意,不属于深海声道“奇异”特点的一项是() A.深海声道可以使声音传播到很远而没有减弱的迹象 B.在深海声道中声速基本上不再受温度和海水压力的控制。 C.在深海声道中传播的声音总是能折回声道轴并来回反射 D.声能在深海声道中总是被限定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 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在声道轴上方,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会越来越低,声速也因此而越来越慢 B.在声道轴下方,声速和海水深度成正比,和海水温度成反比。 C.这样的声速差别正是使声道轴上下方的声音不断折回声道轴的重要原因。 D.声道轴上下方声速的变化基本上是太阳照射和海水压力影响的结果。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声道形成于大洋深处,这就意味着海洋越深处,声道轴上下方的范围就越大,就越容易形 成深海声道,声道效应也就会越明显 B.深海声道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因此,谁控制了全球深海声道,谁就能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深海 制海权,谁就能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 C.声道效应会受海底障碍的影响,如果人们想获得某一声道效应,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 取必要措施清除障碍,以使声道畅通。 D.声波竟然可以顺着深海声道环绕地球达半圈,所以我们可以建成环球深海声道,用方向可控的 声波来发展通讯事业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 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 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度,乃与长 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迂为 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
D.深海声道是使声能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而不受损失地在大洋深处的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从而让 声音可以传得很远的特殊声道。 8.根据文意,不属于深海声道“奇异”特点的一项是( ) A.深海声道可以使声音传播到很远而没有减弱的迹象。 B.在深海声道中声速基本上不再受温度和海水压力的控制。 C.在深海声道中传播的声音总是能折回声道轴并来回反射。 D.声能在深海声道中总是被限定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 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在声道轴上方,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会越来越低,声速也因此而越来越慢。 B.在声道轴下方,声速和海水深度成正比,和海水温度成反比。 C.这样的声速差别正是使声道轴上下方的声音不断折回声道轴的重要原因。 D.声道轴上下方声速的变化基本上是太阳照射和海水压力影响的结果。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海声道形成于大洋深处,这就意味着海洋越深处,声道轴上下方的范围就越大,就越容易形 成深海声道,声道效应也就会越明显。 B.深海声道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因此,谁控制了全球深海声道,谁就能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深海 制海权,谁就能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 C.声道效应会受海底障碍的影响,如果人们想获得某一声道效应,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 取必要措施清除障碍,以使声道畅通。 D.声波竟然可以顺着深海声道环绕地球达半圈,所以我们可以建成环球深海声道,用方向可控的 声波来发展通讯事业。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1—14 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 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 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 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 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
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 为之语日:“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 信,诗上书日:“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符第 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 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 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 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干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诛降逆贼杨异等降:使……投降 B.闻贼规欲北度 规:谋划 C.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雅:儒雅 D.尽心朝廷,谠言善策谠言:正直的议论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 B.①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①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②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D.①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3.下列句均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方善策的一项是() ①遂格杀广,还以状闻②诗雅好推贤 ③善于计略,省爱民役④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⑤帝惜其能,遂不许之⑥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
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 信,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符第 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 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 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 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诛降.逆贼杨异等 降:使……投降。 B.闻贼规.欲北度 规:谋划 C.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雅:儒雅。 D.尽心朝廷,谠言..善策 谠言:正直的议论。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 B.①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①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②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D.①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3.下列句均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方善策的一项是( ) ①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②诗雅好推贤 ③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④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⑤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⑥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