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分值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积累运用(27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3)_▲,林空鹿饮溪。 (梅尧臣《鲁山山行》)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5)▲,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7)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8)诗歌中别有一番景色之美。杜甫《望岳》“▲ ”能让 我们领略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王维《使至塞上》 能让我们感受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李白《渡荆门送别》 能带我们一起想象奇丽的江上美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绯(▲)红追溯(▲)取d1(▲ 繁yan(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设计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 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D.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有许多是骇人听闻的杰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也能增长人的知识。 B.随着低温寒潮的不断来袭,使商家纷纷推出了各类御寒取暖产品投入市场。 C.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是因为其表意生动简洁,文化内涵丰富。 D.为了防止意外伤害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安管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八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分值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积累运用(27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 (1)浮云游子意, ▲ 。 (李白《送友人》) (2)晴空一鹤排云上, ▲ 。 (刘禹锡《秋词》) (3) ▲ ,林空鹿饮溪。 (梅尧臣《鲁山山行》)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 (苏轼《浣溪沙》) (5) ▲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斯是陋室, ▲ 。 (刘禹锡《陋室铭》) (7)自非亭午夜分, ▲ 。 (郦道元《三峡》) (8)诗歌中别有一番景色之美。杜甫《望岳》“ ▲ , ▲ ”能让 我们领略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王维《使至塞上》“ ▲ , ▲ ” 能让我们感受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李白《渡荆门送别》“ ▲ , ▲ ” 能带我们一起想象奇丽的江上美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 绯.( ▲ )红 追溯.( ▲ ) 取 dì( ▲ ) 繁 yǎn (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设计师们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了。 C.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 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 D.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有许多是骇人听闻 ....的杰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 分)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也能增长人的知识。 B.随着低温寒潮的不断来袭,使商家纷纷推出了各类御寒取暖产品投入市场。 C.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是因为其表意生动简洁,文化内涵丰富。 D.为了防止意外伤害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安管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5.下列句子中,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这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 前各种礼仪论述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 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 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呐喊》。《呐 喊》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经历的文集 八年级(1)班针对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新学期开学在即,上海市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拿到了经过瘦身的新教材后发 现,《画》《草》《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等所有的古诗也不见了踪影。据 介绍,此前语文课本是根据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编写,总体评价良好, 但也存在反馈低年级学生负担重的声音,比如课文篇目多,部分篇目长,带读字 多等。在决定修订第一册语文教材前,教研人员将现行课本与人教版及二期课改 课本进行对比研究,对18个区县867位曾使用过1年级教材的教师进行问卷调 查,最终形成了修改课本的意见。 7.上海市此举在教育行业内看起来只是微微一小步,却惹来不少争议。八(1)班的 同学们也就“古诗该不该删”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3分) 正方: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够,对于古诗只能死记硬背,删去这些古 诗能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给他们广泛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 作品和兴趣读物留出了时间。 假设你是反方辩手,你会怎样辩驳? 8.毋庸置疑,古诗和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请用正字A 和简体字规范工整地抄写右图的诗句。(2分) 图图么 修瑙 八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5.下列句子中,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这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 前各种礼仪论述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 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 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呐喊》。《呐 喊》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经历的文集。 八年级(1)班针对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新学期开学在即,上海市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拿到了经过瘦身的新教材后发 现,《画》《草》《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等所有的古诗也不见了踪影。据 介绍,此前语文课本是根据 2004 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编写,总体评价良好, 但也存在反馈低年级学生负担重的声音,比如课文篇目多,部分篇目长,带读字 多等。在决定修订第一册语文教材前,教研人员将现行课本与人教版及二期课改 课本进行对比研究,对 18 个区县 867 位曾使用过 1 年级教材的教师进行问卷调 查,最终形成了修改课本的意见。 ▲ 7.上海市此举在教育行业内看起来只是微微一小步,却惹来不少争议。八(1)班的 同学们也就“古诗该不该删”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3 分) 正方: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够,对于古诗只能死记硬背,删去这些古 诗能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给他们广泛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 作品和兴趣读物留出了时间。 假设你是反方辩手,你会怎样辩驳? ▲ 8.毋庸置疑,古诗和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请用正楷字 ... 和简体字 ...规范工整地抄写右图的诗句。(2 分)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古诗文,完成9-14题。(19分) 【古诗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有人评论说,诗首联既是写春日之景,那“城春草木深”中的“深”换为“盛” 则更好。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看法。(2分) 10.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的修辞方法,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尾联借“白发”、“不胜簪”的苍老之容,表现出诗人内心▲的 思想情感;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歌风格。(3分) 【古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爱莲说》) (乙)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 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 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 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 艳绰约不如花,孑子然有似乎偃蹇③孤特2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 好竹者绝少 【注释】①蓊然:草木茂盛的样子。②漫然:随便的样子。③臭(Xj)味:气味。 ④子子然:孤单的样子。⑤偃蹇:高傲的样子。 (节选自明唐顺之《竹溪记》) 八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二、阅读理解(43 分) (一)阅读古诗文,完成 9—14 题。(19 分) 【古诗阅读】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有人评论说,诗首联既是写春日之景,那“城春草木深”中的“深”换为“盛” 则更好。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看法。(2 分) ▲ 10.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尾联借“白发”、“ 不胜簪”的苍老之容,表现出诗人内心 ▲ 的 思想情感;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的 诗歌风格。(3 分) 【古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爱莲说》) (乙)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 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 不劳力而蓊然①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②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 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③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 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④有似乎偃蹇⑤孤特○2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 好竹者绝少。 【注释】①蓊然:草木茂盛的样子。②漫然:随便的样子。③臭(xiù)味:气味。 ④孑孑然:孤单的样子。⑤偃蹇:高傲的样子。 (节选自明·唐顺之《竹溪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亭亭净植 (2)陶后鲜有闻_▲ (3)遍植以竹 (4)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13.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14.(甲)文中作者借爱莲表达▲的处世态度:(乙)文任君借爱竹 表达 的处世态度。二者皆运用 的表现手法, 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3分) (二)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完成15—18题(11分)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 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 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 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 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 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 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 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 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 八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1)亭亭..净植 ▲ (2)陶后鲜.有闻 ▲ (3)遍植.以竹 ▲ (4)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2)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 13.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3 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14.(甲)文中作者借爱莲表达 ▲ 的处世态度;(乙)文任君借爱竹 表达 ▲ 的处世态度。二者皆运用 ▲ 的表现手法, 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3 分) (二)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完成 15—18 题(11 分)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 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 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 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 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 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 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 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 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
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 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 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 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 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 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 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 和气,如果我能宄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5.选文第三段划线句能否改成“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为什么?(2分) 16.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3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17.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惩罚我时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表明母亲处罚孩子的目的,就是对孩子有 所惩戒,叫孩子有所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B.虽然母亲对“我”严格管教,但又不想在别人面前丢脸,让自己没有面子,同 时也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C.母亲听到“我”说的轻薄话后重重地责罚了“我”,“她气得坐着发抖”写出 了母亲恼怒气愤的情态,表现出母亲对我成长的期望之大,教育之严格 D.因为母亲惩罚我时我得了眼翳,所以她后来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表现了母亲内 心的焦虑及愧疚,从这一细节可见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18.胡适在《先母行述》中这样写道:“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 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结合选文,试分析“我” 对母亲有着怎样特别的情感。(3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 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 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 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 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 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 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 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5.选文第三段划线句能否改成“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为什么?(2 分) ▲ 16.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3 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17.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母亲惩罚我时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表明母亲处罚孩子的目的,就是对孩子有 所惩戒,叫孩子有所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B.虽然母亲对“我”严格管教,但又不想在别人面前丢脸,让自己没有面子,同 时也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C.母亲听到“我”说的轻薄话后重重地责罚了“我”,“她气得坐着发抖”写出 了母亲恼怒气愤的情态,表现出母亲对我成长的期望之大,教育之严格。 D.因为母亲惩罚我时我得了眼翳,所以她后来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表现了母亲内 心的焦虑及愧疚,从这一细节可见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18.胡适在《先母行述》中这样写道:“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 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结合选文,试分析“我” 对母亲有着怎样特别的情感。(3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