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基础知识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气魄p6 嗥鸣hdo澎湃bdi 鲜为人知xian B、哺育b 山巅dian 选聘pi 潜心贯注qiar C、屏障ping迭起die 妇孺皆知 D、校对jido 殷红yan 深宵xiao锋芒毕露l 2、默写古诗文(12分)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 >>) (3)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 (4)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7)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是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 (A),是在这旅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 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读书的好坏对于 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B)。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高低,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长短。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 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A遨游漫游 B境界格调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4.文体知识与名著阅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江苏省徐州市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3 月月考试题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气魄.pó 嗥.鸣 háo 澎湃. bài 鲜.为人知 xiǎn B、哺.育 bǔ 山巅. diān 选聘. pìn 潜.心贯注 qiǎn C、屏.障 píng 迭.起 dié 抹.杀 mǒ 妇孺.皆知 rú D、校.对 jiào 殷.红 yān 深宵.xiāo 锋芒毕露.lóu 2、默写古诗文(12 分)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 >>) (3)故园东望路漫漫, 。( 《逢入京使》) (4)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6)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 (7)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是 , 。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 分)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 ( A ),是在这旅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 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读书的好坏对于 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 B )。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高低,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长短。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 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 A 遨游 漫游 B 境界 格调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 分) 4.文体知识与名著阅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 府双璧 B、萧红的代表作有《生死场》,闻一多代表作有《死水》《红烛》,臧克家的诗集是《烙印》。 C、《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不惜花大量笔墨对老朋友的生平事迹进行介绍,表达了对这位 享誉中外的科学家由衷地敬佩和深深地怀念之情。 D、1939年春,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光未然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 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日热情。 5、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2)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 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 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 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 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 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 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 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 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3)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 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I 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 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 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 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4)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 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 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5)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 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 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
2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 府双璧”。 B、萧红的代表作有《生死场》,闻一多代表作有《死水》《红烛》,臧克家的诗集是《烙印》。 C、《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不惜花大量笔墨对老朋友的生平事迹进行介绍,表达了对这位 享誉中外的科学家由衷地敬佩和深深地怀念之情。 D、 1939 年春,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光未然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 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日热情。 5、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10 分) (1)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2)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 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 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 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 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 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 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 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 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3)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 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 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 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 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 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4)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 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 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5)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 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 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 以
开车厂子了! (6)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1)祥子为什么把买上新车的日子当成自己的生日?2分 (2)“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分析加横线的词语表现祥子怎样的心理? 2分 (3)从选文第5节内容看,祥子是怎样一个人?2分 (4)结合全书内容,说说祥子的希望是怎样一步步落空的?4分 古诗文阅读(23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 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选择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卿/今当涂掌事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非/复吴下阿蒙 D盲臣/安敢/戏君乎
3 开车厂子了! (6)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1)祥子为什么把买上新车的日子当成自己的生日? 2 分 (2)“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分析加横线的词语表现祥子怎样的心理? 2 分 (3)从选文第 5 节内容看,祥子是怎样一个人?2 分 (4) 结合全书内容,说说祥子的希望是怎样一步步落空的?4 分 二、古诗文阅读(23 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 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6. 选择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 卿/今当涂掌事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非/复吴下阿蒙 D 盲臣/安敢/戏君乎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见往事耳(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恐已暮矣( (4)盲臣安敢戏君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9.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4分) 10.这两篇文言文的启示分别是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15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 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 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 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 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 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4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⑴见往事..耳( ) ⑵ 蒙辞.以军中多务 ( ) ⑶恐已暮.矣( ) ⑷ 盲臣安.敢戏君乎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9 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4 分) 10.这两篇文言文的启示分别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阅读《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15 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 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 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 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 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 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 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一一作为学者的方面。 11.请你分别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说”字的含义。(4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12.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理解划线线句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含义。(3分) 14.结合全文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二)阅读《最后一课》,完成8-12题(14分)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 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
5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 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1.请你分别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说”字的含义。(4 分) .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划线线句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含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阅读《最后一课》,完成 8-12 题 (14 分)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 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