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2013年春期末质量跟踪检测 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请把答案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语言基础及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笑容可掬(双手捧着) 无不骇然(惊惧的样子) B力倦神疲(累) 身材颀长(身体高) C弃城而走(走开) 孔武有力(勇敢) D悉意经营(尽心尽意) 卓越人物(非常优越,超出一般)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家餐馆师傅的厨艺很高,做出的美味真是脍炙人口。 B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C万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D省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路风尘仆仆,昼奔夜宿,希望能早一天赶到老区 3文学常识连接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筝》—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 B.《卖油翁》——欧阳修——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C.《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 4默写填空。(每条横线1分,共14分) (1)学而不思则罔, (2)君问归期未有期
德化县 2013 年春期末质量跟踪检测 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温馨提示:请把答案书写到答题卡 ...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30 分)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笑容可掬.(双手捧着) 无不骇然..(惊惧的样子) B.力倦神疲.(累) 身材颀长..(身体高) C.弃城而走.(走开) 孔武..有力(勇敢) D.悉意..经营(尽心尽意) 卓越..人物(非常优越,超出一般)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家餐馆师傅的厨艺很高,做出的美味真是脍炙人口 ....。 B.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 ....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C.万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 D.省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路风尘仆仆 ....,昼奔夜宿,希望能早一天赶到老区。 3.文学常识连接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风筝》——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 B.《卖油翁》——欧阳修——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C.《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 4.默写填空。(每条横线 1 分,共 14 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2)君问归期未有期,
(3) ,到乡翻似烂柯 (4)今日听君歌一曲, (5)《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作者踌躇满志情怀的句子 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 关怀的句子是 (7)《江南春》中描写在江南大地上不知有多少楼台亭榭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 的诗句是 8)《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气概的句 子是 5、综合性学习。(10分) 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 选一部,回答下列问题。 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童年》 ①对所阅读的名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作品名称:《 》作者:(1分) 朝代:(1分) 理由:(3分) ②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3分) ③请摘录一句名言以阐明读书的重要性。(2分) 名言 二、阅读(60分)
(3) ,到乡翻似烂柯人。 (4)今日听君歌一曲, 。 ( 5 )《 登 飞 来 峰 》 中 借 景 抒 情 表 达 作 者 踌 躇 满 志 情 怀 的 句 子 是 , 。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 关怀的句子是 , 。 (7)《江南春》中描写在江南大地上不知有多少楼台亭榭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 的诗句是 , 。 (8)《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气概的句 子是 , ; , 。 5、综合性学习。(10 分) 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 选一部,回答下列问题。 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童年》 ①对所阅读的名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请简要说明理由。(5 分) 作品名称:《 》作者:(1 分) 朝代:(1 分) 理由:(3 分) ②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3分) ③请摘录一句名言以阐明读书的重要性。(2分) 名言: 二、阅读(60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3分)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7.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 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 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 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二)文盲文阅读(16分) ()至于夏水襄陵,治溯组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干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 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3 分)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7.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 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 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 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二)文言文阅读(16 分) ⑴至于夏水襄陵,治溯组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⑶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哀转久绝 9请写出第()段中最能体现三峡水势之险的句子。(2分) 答 10.“素湍绿潭”是从哪个角度迸行描写的,可见怎样的景观?(2分) 11最后一段引用渔歌的作用是 (2分) 2如果按季节来分,作者写景的顺序是?(3分) 13翻译下列语句。(3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三)课内阅读段(12分)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 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 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 教计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 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 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由此入门。现 在所以能够摸出准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 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 错)拉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 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 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 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 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哀转久绝. 9.请写出第⑴段中最能体现三峡水势之险的句子。(2 分) 答: 10.“素湍绿潭”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描写的,可见怎样的景观?(2 分) 答: 11 最后一段引用渔歌的作用是: 。(2 分) 12.如果按季节来分,作者写景的顺序是?(3 分) 答: 13.翻译下列语句。(3 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三)课内阅读段(12 分)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 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 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 教计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 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 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由此入门。现 在所以能够摸出准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 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 错)拉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 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 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 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 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 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春 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 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 够演奏寻常之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 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 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 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 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 村里的責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萍水相缝的人 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 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4.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意思。(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5.用简洁的话概括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16.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7.“乐以教和”的意思是 。(2分) 18.纵观全文,两个女孩的心境是由苦闷到 。(2分 (四)美丽的谎言(26分)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 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 容,脆生生地—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 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 星的含义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 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春 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 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 够演奏寻常之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 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 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 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 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 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缝的人 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 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4.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意思。(4 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5.用简洁的话概括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16.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分) 17.“乐以教和”的意思是 。( 2 分) 18.纵观全文,两个女孩的心境是由苦闷到 。( 2 分) (四)美丽的谎言(26 分)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 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 1 数到 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 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 1 数到了 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 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 星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