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敏感”的现代人 见花如触电,美食成鸩毒, 变应原在灰尘和小强中静静潜伏! 现代生活我们呼吸着污浊 戴上口罩健康也难能稳妥。 对症下药或者综合治疗, 对抗过敏仍然路远迢迢 【引言】 今天你“过敏”了吗? 你是否经常会晨起莫名其妙出现鼻子发痒、狂打喷嚏、清涕不断呢?也许你还在琢磨是 不是昨晚睡觉着了凉,殊不知,不经意间你已经成为了“敏感”的现代人中的一员。 【何谓“过敏”】 过敏是老百姓对一大类有红斑、丘疹、瘙痒、打喷嚏、流清涕、咳喘等表现的疾病总称, 在医学专业上,更倾向于使用变态反应( Allergy)一词,最早由奥地利的儿科医生 Clemens Von Pirquet于1906年根据希腊文Alos(其它的)和 Ergon(反应,行为)合成并在期刊 中首次使用, Von Pirquet医生观察到当血清治疗风靡全球的时候,绝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同时有少数再次接受血清治疗的患者出现强烈的反应,严重者甚至 因此而丧命,他将这种反应称作 Allergy并推断是人体对特定的外源蛋白质敏感而产生的保 护性或危害性免疫反应。 Allergy在中国翻译为变态反应。 Von Pirquet因此被奉为变态反应 学鼻祖,1906年成为变态反应学诞生之年,并因此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一一变态反应学。 变态反应从广义上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反应性过高的类型,即人们习惯上称 的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意指机体受到某种对多数人无害的物质(又称过 敏原或变应原)刺激后出现的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应;另一种是反应性过低的类型,即低反应 性( hyposensitivity)或无反应性( anergy),即机体接触某种物质后只产生低于正常的免疫反应 甚至不产生任何免疫反应。一般意义上的变态反应仅指过敏反应,常常互相通用,本书中过 敏反应和变态反应两词也常混用。更因为中国语言对“变态”一词,倾向于解释为“思想和 行为异于常人”,多为贬义,因此临床诊断更倾向于使用“过敏”一词
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169 “敏感”的现代人 见花如触电,美食成鸩毒, 变应原在灰尘和小强中静静潜伏! 现代生活我们呼吸着污浊, 戴上口罩健康也难能稳妥。 对症下药或者综合治疗, 对抗过敏仍然路远迢迢。 【引言】 今天你“过敏”了吗? 你是否经常会晨起莫名其妙出现鼻子发痒、狂打喷嚏、清涕不断呢?也许你还在琢磨是 不是昨晚睡觉着了凉,殊不知,不经意间你已经成为了“敏感”的现代人中的一员。 【何谓“过敏” 】 过敏是老百姓对一大类有红斑、丘疹、瘙痒、打喷嚏、流清涕、咳喘等表现的疾病总称, 在医学专业上,更倾向于使用变态反应(Allergy)一词,最早由奥地利的儿科医生 Clemens Von Pirquet 于 1906 年根据希腊文 Allos(其它的)和 Ergon (反应,行为)合成并在期刊 中首次使用,Von Pirquet 医生观察到当血清治疗风靡全球的时候,绝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同时有少数再次接受血清治疗的患者出现强烈的反应,严重者甚至 因此而丧命,他将这种反应称作 Allergy 并推断是人体对特定的外源蛋白质敏感而产生的保 护性或危害性免疫反应。Allergy 在中国翻译为变态反应。Von Pirquet 因此被奉为变态反应 学鼻祖,1906 年成为变态反应学诞生之年,并因此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变态反应学。 变态反应从广义上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反应性过高的类型,即人们习惯上称 的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意指机体受到某种对多数人无害的物质(又称过 敏原或变应原)刺激后出现的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应;另一种是反应性过低的类型,即低反应 性(hyposensitivity)或无反应性(anergy),即机体接触某种物质后只产生低于正常的免疫反应 甚至不产生任何免疫反应。一般意义上的变态反应仅指过敏反应,常常互相通用,本书中过 敏反应和变态反应两词也常混用。更因为中国语言对“变态”一词,倾向于解释为“思想和 行为异于常人”,多为贬义,因此临床诊断更倾向于使用“过敏”一词
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的概念,目前比较被接受的解释是由免疫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介导的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包括了gE介导的过敏反应、非IgE介导的过 敏反应和淋巴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其中以lgE介导的过敏反应,又称速发型或I型过敏反 应最为常见。根据发生过敏反应的组织器官,又可细分为呼吸道过敏、皮肤过敏、眼部过敏 消化道过敏等;根据过敏原的致敏途径,又可细分为吸入过敏、食入过敏、接触过敏等;根 据致敏的过敏原,又可细分为尘螨过敏、花粉过敏、药物过敏等。非lgE介导的过敏反应包 括由lgG或lgM类抗体介导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Ⅱ型变态反应和由可溶性抗原 抗体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造成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Ⅲ型变态反应。淋巴细胞介导 的过敏反应,即Ⅳ型变态反应,通常发生在接触相同抗原后的24~72小时,又称迟发型变态 反应。接触性皮炎就是典型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本讲重点介绍的是由IgE抗体介导的变态反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大类与过敏反应相关的疾病的总称,包括了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 炎、过敏性休克、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叮咬过敏、湿疹、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全球四大非感染性疾病之一,最近几十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无论是在发达国家 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出现持续的上升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仍在加剧,儿童群体的上升趋势 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随着这些儿童成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负担将继续增大。目前,全 球30-409%的人群存在一种或多种过敏性疾病,出现多重过敏或多器官受累的过敏性疾病也 呈上升趋势。因此,在21世纪的前夕(1999年),变态反应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21世纪需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变态反应性疾病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 问题,空气污染、气温上升等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促发因素之一,无形之 中加剧了疾病的发展。 2005年6月28日,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 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 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 【变态反应性疾病—由来已久】 变态反应一词的出现仅百余年的历史,然人们对变态反应现象的认识却可以追溯到更加 久远的年代。中国是世界上对变态反应现象认识较早的国家之一,在《淮南子修务训》中 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这七十毒中包括由植物过敏
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170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的概念,目前比较被接受的解释是由免疫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介导的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包括了 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非 IgE 介导的过 敏反应和淋巴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其中以 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又称速发型或Ⅰ型过敏反 应最为常见。根据发生过敏反应的组织器官,又可细分为呼吸道过敏、皮肤过敏、眼部过敏、 消化道过敏等;根据过敏原的致敏途径,又可细分为吸入过敏、食入过敏、接触过敏等;根 据致敏的过敏原,又可细分为尘螨过敏、花粉过敏、药物过敏等。非 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包 括由 IgG 或 IgM 类抗体介导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Ⅱ型变态反应和由可溶性抗原- 抗体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造成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Ⅲ型变态反应。淋巴细胞介导 的过敏反应,即Ⅳ型变态反应,通常发生在接触相同抗原后的 24~72 小时,又称迟发型变态 反应。接触性皮炎就是典型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本讲重点介绍的是由 IgE 抗体介导的变态反 应。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大类与过敏反应相关的疾病的总称,包括了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 炎、过敏性休克、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叮咬过敏、湿疹、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全球四大非感染性疾病之一,最近几十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无论是在发达国家 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出现持续的上升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仍在加剧,儿童群体的上升趋势 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随着这些儿童成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负担将继续增大。目前,全 球 30~40%的人群存在一种或多种过敏性疾病,出现多重过敏或多器官受累的过敏性疾病也 呈上升趋势。因此,在 21 世纪的前夕(1999 年),变态反应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21 世纪需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变态反应性疾病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 问题,空气污染、气温上升等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促发因素之一,无形之 中加剧了疾病的发展。 2005 年 6 月 28 日,WAO 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 议,将每年的 7 月 8 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 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 【变态反应性疾病——由来已久】 变态反应一词的出现仅百余年的历史,然人们对变态反应现象的认识却可以追溯到更加 久远的年代。中国是世界上对变态反应现象认识较早的国家之一,在《淮南子.修务训》中 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这七十毒中包括由植物过敏
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原引起的变态反应。中国传统医学对“发物”的认识以及食物“忌口”中也包含了对变态 反应现象及其预防的朴素认识。中国的《皇帝内经》更有记载“阴气在上,阳气在下,诸阳 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这可能是对哮喘最早的文字记载,此外,《皇帝内经》 和《神农百草经》中都记载有治疗气喘(即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一麻黄,其中的有效成分 现被证实是麻黄素,至今仍有应用。 有史料记载,埃及法老 Menes(大约公元前2641年)因大黄蜂叮咬之后神秘死亡,现 代医学推测死因极可能是蜂毒造成的严重过敏反应。医学之父 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公 元前460年~公元前377年)首创 Asthma(哮喘)一词来描述呼吸困难和喘鸣,对食物如山 羊奶酪引起的过敏也有描述,这可能是最早有关食物过敏的记载。古罗马诗人兼哲学家卢克 莱修( Lucretius,公元前93~公元前50)的至理名言 What is food to one, is to others bitter poison (吾之美食、汝之鸩毒)更是蕴含了变态反应科学的底蕴,是对食物过敏的极好概括 人类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科学探索始于16世纪,如1552年, Jerome Cardan发现由床 上羽毛枕引起的哮喘,并使用去除羽毛枕的方法治愈了支气管哮喘;1570年, Pietro mattioli 首次报道让对猫过敏的患者逗留在藏有猫的室内进行激发试验;1698年, John Floyer提出 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原因,如吸烟、运动、食物、尘土、情感及环境因素,并首次描述支气管 哮喘具有遗传性。19世纪以后的探索更有科学价值,逐渐明白了过敏性鼻炎与普通感冒及 支气管哮喘的区别;对引起过敏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有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取了其 中的过敏原蛋白:对食物和药物过敏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如明确了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和次 要抗原;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发生的机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提出了多种过敏性 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物等;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针对 过敏性疾病发生病因的治疗方法,即变应原特异性的免疫治疗。这些研究和探索,为现代变 态反应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71
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171 原引起的变态反应。中国传统医学对 “发物”的认识以及食物 “忌口”中也包含了对变态 反应现象及其预防的朴素认识。中国的《皇帝内经》更有记载“阴气在上,阳气在下,诸阳 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这可能是对哮喘最早的文字记载,此外,《皇帝内经》 和《神农百草经》中都记载有治疗气喘(即支气管哮喘)的药物——麻黄,其中的有效成分 现被证实是麻黄素,至今仍有应用。 有史料记载,埃及法老 Menes(大约公元前 2641 年)因大黄蜂叮咬之后神秘死亡,现 代医学推测死因极可能是蜂毒造成的严重过敏反应。医学之父 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公 元前 460 年~公元前 377 年)首创 Asthma(哮喘)一词来描述呼吸困难和喘鸣,对食物如山 羊奶酪引起的过敏也有描述,这可能是最早有关食物过敏的记载。古罗马诗人兼哲学家卢克 莱修(Lucretius,公元前 93~公元前 50)的至理名言 What is food to one, is to others bitter poison (吾之美食、汝之鸩毒)更是蕴含了变态反应科学的底蕴,是对食物过敏的极好概括。 人类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科学探索始于 16 世纪,如 1552 年,Jerome Cardan 发现由床 上羽毛枕引起的哮喘,并使用去除羽毛枕的方法治愈了支气管哮喘;1570 年,Pietro Mattioli 首次报道让对猫过敏的患者逗留在藏有猫的室内进行激发试验;1698 年,John Floyer 提出 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原因,如吸烟、运动、食物、尘土、情感及环境因素,并首次描述支气管 哮喘具有遗传性。19 世纪以后的探索更有科学价值,逐渐明白了过敏性鼻炎与普通感冒及 支气管哮喘的区别;对引起过敏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有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取了其 中的过敏原蛋白;对食物和药物过敏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如明确了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和次 要抗原;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发生的机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提出了多种过敏性 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物等;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针对 过敏性疾病发生病因的治疗方法,即变应原特异性的免疫治疗。这些研究和探索,为现代变 态反应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引起过敏的物质有哪些】 可引起机体出现过敏性疾病的各种外来、无害的抗原分子,拥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一一过 敏原或变应原。激发一次过敏反应,有时并不需要很多的过敏原,过敏反应的来势汹涌,常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你击倒,这种过敏反应的专业名称是速发型或Ⅰ型过敏反应,这里主 要围绕这种类型展开介绍。 变应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主要包括吸入、食入、接触和注射(包括叮咬)四 种途径,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途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有一定的渗透和交织,下面 我们将从过敏原入侵途径入手介绍常见的过敏原及其主要特性: (1)吸入性变应原 吸入性过敏原是一大类可引起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主要可以概括为六大类 ①屋尘螨 House dust mite 屋尘螨是孳生于居室环境中,引起各种过敏性疾病的螨类总称,以粉尘螨、户尘螨为主 粉尘螨是最早发现于美洲大陆的致敏螨种,也是我国北方以麦面为主食的地区中枕褥中的优 势种,在贮粮和中药材中孳生较多,在夏天使用的草席中也有发现。屋尘螨是最早发现于欧 亚大陆的优势致敏螨种,也是我国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地区床褥中的优势种,在贮粮和中药 材中也有少量发现。现代研究发现,热带无爪螨虽不属于屋尘螨范畴,但也可孳生于热带 亚热带的居室环境中,也是常见的致敏螨种,这些螨类统称为住家螨类( domestic mites)。 所谓的螨过敏,实际上是致敏了螨变应原。尘螨变应原种类众多,目前已明确的至少可 达20种,以1类和2类变应原最重要(表10-1)。尘螨变应原可来源于螨体(约200~300 μm),但几乎90%的变应原来源于螨的代谢排泄物(约1040μm),颗粒微小,可随尘埃 飞扬。尘螨变应原是引起呼吸道过敏最常见的吸入性室内过敏原,可引起10~-30%的人群致 敏并导致相应的螨性过敏性疾病。有统计显示,至少50%的成人及80%以上的儿童过敏性 哮喘的发生与尘螨变应原有关 螨分布广泛,尤以人皮屑较多的场所如床褥、地毯、布艺沙发、靠垫、窗帘等处孳生为 多,它们以粉末性物质为食,如面粉、粮食、人和动物的皮屑,花粉和真菌等,只要有充足 的食物和水分的供给,螨可以孳生于室内的任何场所。人类的居室为这些螨类提供了孳生环 境和场所,人类的活动又造成螨类随衣物及交通工具的携带而散播至不同的场所生存繁殖, 如汽车、火车、飞机等的座位上。此外,人类经常停留的其他场所,如办公室、工作坊、学 校、托儿所、宾馆、图书馆、博物馆、银行、教堂、医院等场所也能检测到螨的孳生及螨变 应原的富集
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172 【引起过敏的物质有哪些】 可引起机体出现过敏性疾病的各种外来、无害的抗原分子,拥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过 敏原或变应原。激发一次过敏反应,有时并不需要很多的过敏原,过敏反应的来势汹涌,常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你击倒,这种过敏反应的专业名称是速发型或Ⅰ型过敏反应,这里主 要围绕这种类型展开介绍。 变应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主要包括吸入、食入、接触和注射(包括叮咬)四 种途径,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途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有一定的渗透和交织,下面 我们将从过敏原入侵途径入手介绍常见的过敏原及其主要特性: (1) 吸入性变应原 吸入性过敏原是一大类可引起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主要可以概括为六大类: ① 屋尘螨 House Dust Mite 屋尘螨是孳生于居室环境中,引起各种过敏性疾病的螨类总称,以粉尘螨、户尘螨为主, 粉尘螨是最早发现于美洲大陆的致敏螨种,也是我国北方以麦面为主食的地区中枕褥中的优 势种,在贮粮和中药材中孳生较多,在夏天使用的草席中也有发现。屋尘螨是最早发现于欧 亚大陆的优势致敏螨种,也是我国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地区床褥中的优势种,在贮粮和中药 材中也有少量发现。现代研究发现,热带无爪螨虽不属于屋尘螨范畴,但也可孳生于热带、 亚热带的居室环境中,也是常见的致敏螨种,这些螨类统称为住家螨类(domestic mites)。 所谓的螨过敏,实际上是致敏了螨变应原。尘螨变应原种类众多,目前已明确的至少可 达 20 种,以 1 类和 2 类变应原最重要(表 10-1)。尘螨变应原可来源于螨体(约 200~300 μm),但几乎 90%的变应原来源于螨的代谢排泄物(约 10~40μm),颗粒微小,可随尘埃 飞扬。尘螨变应原是引起呼吸道过敏最常见的吸入性室内过敏原,可引起 10~30%的人群致 敏并导致相应的螨性过敏性疾病。有统计显示,至少 50%的成人及 80%以上的儿童过敏性 哮喘的发生与尘螨变应原有关。 螨分布广泛,尤以人皮屑较多的场所如床褥、地毯、布艺沙发、靠垫、窗帘等处孳生为 多,它们以粉末性物质为食,如面粉、粮食、人和动物的皮屑,花粉和真菌等,只要有充足 的食物和水分的供给,螨可以孳生于室内的任何场所。人类的居室为这些螨类提供了孳生环 境和场所,人类的活动又造成螨类随衣物及交通工具的携带而散播至不同的场所生存繁殖, 如汽车、火车、飞机等的座位上。此外,人类经常停留的其他场所,如办公室、工作坊、学 校、托儿所、宾馆、图书馆、博物馆、银行、教堂、医院等场所也能检测到螨的孳生及螨变 应原的富集
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尘螨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7~30℃,最适温度是20~25℃,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抑制其生 长,尘螨的耐热能力差,温度高于50℃,螨的存活时间大大降低,仅几分钟,若加入洗涤 剂,可大大增加螨的死亡率,因此通过提高温度如使用熨斗、电热毯的使用,以及热水洗涤 特别是加入洗涤剂等均可以大大降低尘螨及变应原的浓度,因为变应原溶于水,即使常温水 ,也可以清除大部分的变应原。尘螨的耐寒性相对较强,即使是零下18℃的低温,仍有 少量螨类可存活达7天,因此,居家环境中采用低温处理杀死尘螨的措施较难奏效。尽管如 此,若可以将小物品置于塑料袋内存放冰箱达48小时,仍可杀死其中的尘螨。尘螨对湿度 要求较高,最适的湿度是70%75%,湿度低于50%,多数螨类会因脱水而死亡,相对而言, 粉尘螨对干燥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通过降低室内相对湿度而消除粉尘螨的难度较大 但若能持续降低室内的湿度,仍可以有效抑制尘螨的孳生。尘螨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较高的 种群增长速率,春秋两季是繁殖的高峰,因此,控制室内尘螨孳生的措施必须全面且持续, 尤其是在春秋两季,如果能同时降低室内的湿度,可有利抑制尘螨的孳生。若使用加湿器提 供室内空气足够的湿度,螨仍会存活生长。 尘螨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中的生物,发育过程中有卵、幼螨、若螨和成螨 等各期,发育时间的长短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关,当环境条件不理想时,尘螨的生命周期可 大幅度延长,从而有利于其顺利越冬。在干燥的冬季,螨可以黏附于地毯、沙发和床垫上, 如果没有及时用吸尘器清除,来年的春天,当温湿度适宜时,螨又可以从滞育中恢复,这也 就提醒我们要降低室内尘螨及其变应原的密度,必须及时在冬季或早春将尘螨彻底清除。 ②蟑螂 cockroach 蟑螂学名蜚蠊,是常见的室内卫生害虫。常见的致敏种是美洲大蠊、德国小蠊等。曾经 在国内罕见,至少在1980年之前的上海,仅出现于归国人员的德国小蠊,如今已扎根国内, 成为优势虫种。蟑螂变应原主要来源于虫体体表皮屑、唾液、粪便和分泌物等。据我国和美 国的相关学科专家的研究证实,蟑螂可能是导致城市和市郊地区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过敏原, 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甚至有人认为对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城区的过敏性哮喘患 者而言,蟑螂过敏原比尘螨过敏原更为重要。 蟑螂引起过敏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含的一种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蛋白质,即Bag2变应 原。美国纽约的一项调查证实,在美国的七个大中型城市中,儿童接触蟑螂的机率越大,其 哮喘的发病机率就越高。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以人和动物的各种食物、排泄物、分泌物及垃圾等为食,也可啃咬 173
病原生物与人类 敏感的现代人 173 尘螨生长的适宜温度是 17~30℃,最适温度是 20~25℃,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抑制其生 长,尘螨的耐热能力差,温度高于 50℃,螨的存活时间大大降低,仅几分钟,若加入洗涤 剂,可大大增加螨的死亡率,因此通过提高温度如使用熨斗、电热毯的使用,以及热水洗涤 特别是加入洗涤剂等均可以大大降低尘螨及变应原的浓度,因为变应原溶于水,即使常温水 洗,也可以清除大部分的变应原。尘螨的耐寒性相对较强,即使是零下 18℃的低温,仍有 少量螨类可存活达 7 天,因此,居家环境中采用低温处理杀死尘螨的措施较难奏效。尽管如 此,若可以将小物品置于塑料袋内存放冰箱达 48 小时,仍可杀死其中的尘螨。尘螨对湿度 要求较高,最适的湿度是 70%~75%,湿度低于 50%,多数螨类会因脱水而死亡,相对而言, 粉尘螨对干燥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通过降低室内相对湿度而消除粉尘螨的难度较大。 但若能持续降低室内的湿度,仍可以有效抑制尘螨的孳生。尘螨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较高的 种群增长速率,春秋两季是繁殖的高峰,因此,控制室内尘螨孳生的措施必须全面且持续, 尤其是在春秋两季,如果能同时降低室内的湿度,可有利抑制尘螨的孳生。若使用加湿器提 供室内空气足够的湿度,螨仍会存活生长。 尘螨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中的生物,发育过程中有卵、幼螨、若螨和成螨 等各期,发育时间的长短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关,当环境条件不理想时,尘螨的生命周期可 大幅度延长,从而有利于其顺利越冬。在干燥的冬季,螨可以黏附于地毯、沙发和床垫上, 如果没有及时用吸尘器清除,来年的春天,当温湿度适宜时,螨又可以从滞育中恢复,这也 就提醒我们要降低室内尘螨及其变应原的密度,必须及时在冬季或早春将尘螨彻底清除。 ② 蟑螂 cockroach 蟑螂学名蜚蠊,是常见的室内卫生害虫。常见的致敏种是美洲大蠊、德国小蠊等。曾经 在国内罕见,至少在 1980 年之前的上海,仅出现于归国人员的德国小蠊,如今已扎根国内, 成为优势虫种。蟑螂变应原主要来源于虫体体表皮屑、唾液、粪便和分泌物等。据我国和美 国的相关学科专家的研究证实,蟑螂可能是导致城市和市郊地区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过敏原, 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甚至有人认为对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城区的过敏性哮喘患 者而言,蟑螂过敏原比尘螨过敏原更为重要。 蟑螂引起过敏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含的一种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蛋白质,即 Bla g2 变应 原。美国纽约的一项调查证实,在美国的七个大中型城市中,儿童接触蟑螂的机率越大,其 哮喘的发病机率就越高。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以人和动物的各种食物、排泄物、分泌物及垃圾等为食,也可啃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