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送瘟神” 溯至马王堆的虫卵再溯回余江县的“瘟神”, 这古老的疾病将苦难写在历史,写在湖沼,写在山丘 当毛蚴开始寻找中间宿主 小小钉螺很快就诞生了一场共谋。 虽难与“瘟神”彻底挥别不送 关乎它的一切终究会受到严控! 2012年选课学生郭飞 【引言】 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葳蕤繁茂的草木里隐藏着的不友好的小虫,就是“瘟神”的主谋, 它们精心策划的血劫曾经在解放初制造着“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慘状。血吸虫真是个无孔 不入的东西,裸露的皮肤对于它们形同虚设,而一旦进入人体就开始肆无忌惮地霸占地盘, 正所谓最危险的敌人往往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它们毫无顾忌地排泄最终葬送了他们的宿主 近年来的血吸虫病人数的居高不下以及钉螺面积的上升则是一个警示的信号,加强防治工 作已经刻不容缓。 2012年选课学生吴頔 【什么是“瘟神”,为什么要送“瘟神”】 瘟神”的真身是日本血吸虫,这是一种其貌不扬,千百年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小 虫子,一代领袖毛泽东曾于1958年10月3日挥毫留下“送瘟神二首”,从此,日本血吸虫 又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别称一一瘟神。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种类较多,主要有三种,即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血吸虫目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 区,估计有5~6亿人口受威胁,患病人数达2亿。此外,在某些局部地区尚有间插血吸虫、 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病例报告。在我国流行并严重危害我们人民健康的 是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也是上述6种血吸虫中致病最严重,防治 难度最大的一种。目前除我国大陆外,日本血吸虫还存在于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日 本曾经也有日本血吸虫的流行,目前早已没有疾病流行。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 系膜静脉及门静脉中,其虫卵排出后可随血流进入肝肠组织并在那里沉积,形成虫 卵肉芽肿,从而造成肝肠组织的各种损害,严重时可造成宿主死亡,这就是日本血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109 “送瘟神” 溯至马王堆的虫卵再溯回余江县的“瘟神”, 这古老的疾病将苦难写在历史,写在湖沼,写在山丘。 当毛蚴开始寻找中间宿主, 小小钉螺很快就诞生了一场共谋。 虽难与“瘟神”彻底挥别不送, 关乎它的一切终究会受到严控! ——2012 年选课学生郭飞 【引言】 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葳蕤繁茂的草木里隐藏着的不友好的小虫,就是“瘟神”的主谋, 它们精心策划的血劫曾经在解放初制造着“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状。血吸虫真是个无孔 不入的东西,裸露的皮肤对于它们形同虚设,而一旦进入人体就开始肆无忌惮地霸占地盘, 正所谓最危险的敌人往往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它们毫无顾忌地排泄最终葬送了他们的宿主。 近年来的血吸虫病人数的居高不下以及钉螺面积的上升则是一个警示的信号,加强防治工 作已经刻不容缓。 ——2012 年选课学生吴頔 【什么是“瘟神”,为什么要送“瘟神”】 “瘟神”的真身是日本血吸虫,这是一种其貌不扬,千百年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小 虫子,一代领袖毛泽东曾于 1958 年 10 月 3 日挥毫留下“送瘟神二首”,从此,日本血吸虫 又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别称——瘟神。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种类较多,主要有三种,即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血吸虫目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 76 个国家和地 区,估计有 5~6 亿人口受威胁,患病人数达 2 亿。此外,在某些局部地区尚有间插血吸虫、 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病例报告。在我国流行并严重危害我们人民健康的 是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也是上述 6 种血吸虫中致病最严重,防治 难度最大的一种。目前除我国大陆外,日本血吸虫还存在于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日 本曾经也有日本血吸虫的流行,目前早已没有疾病流行。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 系膜静脉及门静脉中,其虫卵排出后可随血流进入肝肠组织并在那里沉积,形成虫 卵肉芽肿,从而造成肝肠组织的各种损害,严重时可造成宿主死亡,这就是日本血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吸虫病。除人外,日本血吸虫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一方面造成 动物的损伤,另一方面,这些动物成为保虫宿主,是人体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 源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100年前。古代文献称血吸虫为“蛊”或 “水蛊”,因皮肤接触了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而感染。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水 蛊候》云:“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名水蛊也。”感染后,初期可见发 热恶寒、咳嗽、胸痛等;日久则以胁下症块,臌胀腹水等为特征,后果较严重。上 世纪70年代我国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两地出土的西汉古尸(肝脏、肠道)中查到了血吸虫 虫卵,这一发现证实了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 从1956至1957年,我国对血吸虫病进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试点工作。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 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上海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 吸虫病流行范围为,北至江苏省宝应县(北纬3315′),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 (北纬22°5′),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东经121°51),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东经99950)。 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上海市),最高达3000米左右(云南省)。其中,除湖北省宜昌到 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连成一片外,其余均呈分散、隔离状态。经过50余年不懈的 努力,血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至2003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及广西5省、市、自 治区,260个县(市)达到消灭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日本血吸虫如何完成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分布于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在中国,血吸 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我国台湾省有日本血吸虫的动 物感染,但未发现人体病例。在人类几种主要血吸虫病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病情最 重、防治难度最大。这是因为日本血吸虫动物宿主多;成虫寿命长;感染后的伴随免疫和 治愈后的免疫力差;中间宿主钉螺不易控制等。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按钉螺的地理分布 及流行病学特点,分为平原水网型、山区丘型和湖沼型 形态 1.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乳白色,长12~20mm,虫体扁平,前端有发达的口吸盘和 腹吸盘,腹吸盘以下,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故外观呈圆筒状 雌虫前细后粗,形似线虫,体长20~26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110 吸虫病。除人外,日本血吸虫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一方面造成 动物的损伤,另一方面,这些动物成为保虫宿主,是人体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 源。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可追溯到 2100 年前。古代文献称血吸虫为“蛊”或 “水蛊”,因皮肤接触了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而感染。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水 蛊候》云:“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名水蛊也。” 感染后,初期可见发 热恶寒、咳嗽、胸痛等;日久则以胁下症块,臌胀腹水等为特征,后果较严重。上 世纪 70 年代我国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两地出土的西汉古尸(肝脏、肠道)中查到了血吸虫 虫卵,这一发现证实了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在 2100 年以上。 从 1956 至 1957 年,我国对血吸虫病进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试点工作。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 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上海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 吸虫病流行范围为,北至江苏省宝应县(北纬 33°15'),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 (北纬 22°5'),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东经 121°51'),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东经 99°50')。 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上海市),最高达 3000 米左右(云南省)。其中,除湖北省宜昌到 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连成一片外,其余均呈分散、隔离状态。经过 50 余年不懈的 努力,血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至 2003 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及广西 5 省、市、自 治区,260 个县(市)达到消灭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日本血吸虫如何完成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分布于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在中国,血吸 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12 个省、市、自治区。我国台湾省有日本血吸虫的动 物感染,但未发现人体病例。在人类几种主要血吸虫病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病情最 重、防治难度最大。这是因为日本血吸虫动物宿主多;成虫寿命长;感染后的伴随免疫和 治愈后的免疫力差;中间宿主钉螺不易控制等。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按钉螺的地理分布 及流行病学特点,分为平原水网型、山区丘型和湖沼型。 一、形态 1.成虫 雌雄异体。雄虫乳白色,长 12~20mm,虫体扁平,前端有发达的口吸盘和 腹吸盘,腹吸盘以下,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故外观呈圆筒状。 雌虫前细后粗,形似线虫,体长 20~26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消化的血液,故雌虫呈黑褐色,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图——)。雌虫发育成 熟必需有雄虫的存在和合抱,促进雌虫生长发育 口吸盘 输卵管 雄虫部分生殖器官 雌雄成虫合抱 图6-1日本血吸虫成虫 2.虫卵成熟虫卵大小平均89×67μum,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 壳一侧有一小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卵壳下面有薄的胚膜。成熟虫卵内含有一 毛蚴,毛蚴与卵壳之间常有大小不等圆形或长圆形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图6-1)。毛蚴 分泌的可溶性抗原可经卵壳的囊状微管道释出卵外。在粪便内,大多数虫卵含有毛蚴即为 成熟卵,而未成熟和萎缩性虫卵占少数。 3.毛蚴呈梨形或长椭圆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35×99μm,周身被有纤毛。钻器 位于体前端呈嘴状突起,或称顶突;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腺,为一袋状构造;两个侧腺 或称头腺位于顶腺稍后的两侧,呈长梨形,它们均开口于钻器或顶突(图一)。 4.尾蚴血吸虫尾蚴属叉尾型,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长100~ 150μm,尾干长140~160μm,尾叉长50~70um(图62)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111 消化的血液,故雌虫呈黑褐色,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图――)。雌虫发育成 熟必需有雄虫的存在和合抱,促进雌虫生长发育。 图 6-1 日本血吸虫成虫 2.虫卵 成熟虫卵大小平均 89×67µm,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 壳一侧有一小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卵壳下面有薄的胚膜。成熟虫卵内含有一 毛蚴,毛蚴与卵壳之间常有大小不等圆形或长圆形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图 6-1)。毛蚴 分泌的可溶性抗原可经卵壳的囊状微管道释出卵外。在粪便内,大多数虫卵含有毛蚴即为 成熟卵,而未成熟和萎缩性虫卵占少数。 3.毛蚴 呈梨形或长椭圆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 35×99µm,周身被有纤毛。钻器 位于体前端呈嘴状突起,或称顶突;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腺,为一袋状构造;两个侧腺 或称头腺位于顶腺稍后的两侧,呈长梨形,它们均开口于钻器或顶突(图-)。 4.尾蚴 血吸虫尾蚴属叉尾型,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长 100~ 150µm,尾干长 140~160µm,尾叉长 50~70µm(图 6-2)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图6-2日本血吸虫卵及幼虫 、生活史及发育各期生物学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 的无性世代的交替。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 段(图6-3)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一肠系膜静脉系统。雌虫产卵于静脉 末梢内,虫卵主要分布于肝及结肠肠壁组织,虫卵发育成熟后,肠粘膜内含毛蚴虫卵脱落 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在适宜条件下,卵内毛蚴孵出。毛蚴 在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钉螺,侵入螺体并逐渐发育。先形成袋形的母胞蚴,其体内的 胚细胞可产生许多子胞蚴,子胞蚴逸出,进入钉螺肝内,其体内胚细胞增殖,分批形成许 多尾蚴。尾蚴成熟后离开钉螺,常常分布在水的表层,人或动物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 尾蚴经皮肤而感染。尾蚴侵入皮肤,脱去尾部,发育为童虫。童虫穿入小静脉或淋巴管, 随血流或淋巴液带到右心、肺,穿过肺泡小血管到左心并运送到全身。大部分童虫进入小 静脉,随血流入肝内门脉系统分支,童虫滞留与此,并继续发育。当性器官初步分化时, 遇到异性童虫即开始合抱,并移行到门脉一肠系膜静脉寄居,逐渐发育成熟交配产卵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112 图 6-2 日本血吸虫卵及幼虫 二、生活史及发育各期生物学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 的无性世代的交替。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 7 个阶 段(图 6-3)。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虫产卵于静脉 末梢内,虫卵主要分布于肝及结肠肠壁组织,虫卵发育成熟后,肠粘膜内含毛蚴虫卵脱落 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在适宜条件下,卵内毛蚴孵出。毛蚴 在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钉螺,侵入螺体并逐渐发育。先形成袋形的母胞蚴,其体内的 胚细胞可产生许多子胞蚴,子胞蚴逸出,进入钉螺肝内,其体内胚细胞增殖,分批形成许 多尾蚴。尾蚴成熟后离开钉螺,常常分布在水的表层,人或动物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 尾蚴经皮肤而感染。尾蚴侵入皮肤,脱去尾部,发育为童虫。童虫穿入小静脉或淋巴管, 随血流或淋巴液带到右心、肺,穿过肺泡小血管到左心并运送到全身。大部分童虫进入小 静脉,随血流入肝内门脉系统分支,童虫滞留与此,并继续发育。当性器官初步分化时, 遇到异性童虫即开始合抱,并移行到门脉-肠系膜静脉寄居,逐渐发育成熟交配产卵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门脉系统内成虫 虫 尾悬浮水面 胞; 毛妙兽 们螺 图6-3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1.成虫产卵及排出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虫体可逆血流移行 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合抱的雌雄成虫在此处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日产卵约300 3000个。虫卵大部分沉积于肠壁小血管中,少量随血流进入肝。约经11天,卵内的卵细 胞发育为毛蚴,含毛蚴的成熟虫卵在组织中能存活10天。由于毛蚴分泌物能透过卵壳,破 坏血管壁,并使周围组织发炎坏死:同时肠蠕动、腹内压增加,致使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 虫卵便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岀体外。不能排出的虫卵沉积在局部组织中,逐渐 死亡、钙化。 2.毛蚴孵化含有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内毛蚴孵出。以25~30℃ 最为适宜;低渗透压性水体、光线照射可以加速毛蚴的孵化:水pH值也很重要,毛蚴卵 化的最适宜pH为75~7.8。毛蚴孵出后,多分布在水体的表层,作直线运动,并且有向光 113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113 图 6-3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1.成虫产卵及排出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虫体可逆血流移行 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合抱的雌雄成虫在此处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日产卵约 300~ 3000 个。虫卵大部分沉积于肠壁小血管中,少量随血流进入肝。约经 11 天,卵内的卵细 胞发育为毛蚴,含毛蚴的成熟虫卵在组织中能存活 10 天。由于毛蚴分泌物能透过卵壳,破 坏血管壁,并使周围组织发炎坏死;同时肠蠕动、腹内压增加,致使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 虫卵便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不能排出的虫卵沉积在局部组织中,逐渐 死亡、钙化。 2.毛蚴孵化 含有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内毛蚴孵出。以 25~30℃ 最为适宜;低渗透压性水体、光线照射可以加速毛蚴的孵化;水 pH 值也很重要,毛蚴卵 化的最适宜 pH 为 7.5~7.8。毛蚴孵出后,多分布在水体的表层,作直线运动,并且有向光